支離其德
道德教育究竟在一般教育中應佔何種地位,是一個古老的問題............與蘇格拉底的「知識即道德」對知識價值的了解,有天壤之別。
(中西哲學如何看待『知識即道德』?)
道德教育既可以不依賴知識,那末發展人的道德,需要什麼方法?對這個問題,儒、釋、道三家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身教。他們堅信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力量。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宣示「仁言」遠不及「仁聞」對人影響的深刻。弟子有若稱讚孔子:「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以及顏回所說:「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末由也已」,都是對孔子的身教身有感悟而言。佛陀告訴他的弟子:「若自不行而教人者,譬如有人為水漂溺,語岸上人我能救汝,無有是處。」莊子「視乎冥冥,聽乎無聲」之說,也是指潛移默化的身教。
莊子的支離人間世:莊子從黑暗的無希望的谷底來凝視人!
作為人生哲學最核心議題的「終極關懷」 可以從較寬鬆的含意上理解為:「有關生命意義最終的安頓以及人生最高理想的建立」。在這含意上 一旦迴避了這個問題 整個人生哲學就缺了最核心的一大塊。因此 不管這個問題是否可以有一個較妥適的答案 我們都必須要設法在人生哲學的課程中去探討它――我們必需或者找到一個較妥適的答案 或者說清楚為何很難找到一個較妥適的答案。
終極關懷:人是什麼?人生的意義與目的何在?什麼是善?什麼是罪惡?如何得到真幸福?我們由何而來 將往何處?當上述終極關懷問題存在性地出現時 便有終極關懷
自然美與藝術美 / 生命的困境 — 痛苦與孤獨
3-1
崛起於十九世紀中葉 到廿世紀中期才流行一時的存在主義 是一個很複雜的組合…………. 不執著一切。衝破了上下、內外、人我一切樊籬 在自性相通的基礎上 形成一個太和世界。
不知道是早晨 不知道是黃昏 倆相依+心聲淚痕
存在主義四大終極關懷
死亡 / 自由 〈相對於責任〉含選擇/放棄(沒有可能性)/ 無意義 / 孤獨
↓↑
差距 衝突
本體模式 / 日常模式
存在主義治療法的目的與患者中心治療法的目的相類似……….並做某種程度的冒險與嘗試 而不為世俗傳統縮拘束。(心理治療法 頁383)
★2 33 :姐妹愛 4 31 夜已深沉 5 11 心上人你在哪裡 5 43 我悄悄的問自己 為何不能忘記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NCzJKUGOE&feature=relmfu
3-2
風與舟於人文思想語言新思惟的意義為何? 如何繫趨新與戀舊?
★用青春賭明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fH2W4qwc&feature=relmfu
接受本來形態 與本來形態是不能各奔前程的
人 生 ↓
前生前世→ 生 → 死 →來生來世
人生哲學的範圍 ↑
哲學的方法:演繹法、歸納法、直觀法、批判法、辯證法、科學的方法(如科學的分析、綜合etc.)
一般的方法:首先是站在問題之外 來看問題的發展情形;再進而走進問題核心 去接觸問題的內涵;最後再從問題的內部走出來尋求其意義。
歷史研究法:前人如何處理人生問題?
我人如何讓自己突顯而不因困境所墮落 該如何改變自我呢?《易經》的「首乾」精神、柏克森的「生命哲學」都是好的指引
3-3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