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梅花撲鼻香的詩詞?

2016-06-15 3:28 pm

回答 (3)

2016-06-15 4:06 pm
【詩詞名句·出處】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出自《上堂開示頌》

【年代·作者】

唐代·黃檗禪師

【全文·原文·全詩】

上堂開示頌(黃檗禪師·唐)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釋義·賞析·引用】

「上堂」和「開示」是指佛門的高僧大德為弟子及信眾說法;「頌」即偈頌,或稱偈子,因為大多是詩的形式,又名偈詩。 偈詩本無題目,題目「上堂開示頌」,意思就是黃檗希運禪師上堂開示時作的偈頌。 這首偈詩記錄在唐代裴休編撰的《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裡。 禪師告誡弟子:參禪悟道必須下苦工夫,不能臨渴掘井;要珍惜光陰,「趁色力康健時,討取個分曉處」;「事怕有心人」,只要處處留心,總有一天會「忽然心花頓發,悟佛祖之機」。 最後禪師念出了這首偈頌:「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是對上面說法意思的總結。

「塵勞迥脫」是指超脫塵世的煩惱。 佛教徒稱世俗事務的煩惱為塵勞;迥脫意為超脫。 「緊把繩頭」意謂緊緊抓住牧牛的繩頭,這裡是用典故。 佛教常以牛比心,以牧人喻修行者,來表現佛門弟子「調伏心意」的禪修過程。 佛經雲「譬如牧牛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是「牧牛」說的起源。 所以「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的意思就是:超脫六塵的羈絆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像牧牛人緊緊抓住繩頭馴服頑牛一樣來修養心性,下一番工夫。

「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的意思是:如果沒有經歷一段寒冷入骨的冬月,怎麼能聞到梅花撲鼻的馨香呢? 爭得:怎能。 梅花于冬末春初淩寒開放,有著不屈不撓、不畏艱難的性格特徵。 這裡黃檗禪師是以梅花的生長特點為喻,要求弟子們意志堅定、刻苦修行,只有經歷過困苦磨難,才能最後達到徹悟的境界。 這跟梅樹經過寒冬的考驗,才能開花飄香是一個道理。 由於這兩句詩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不僅限於佛門弟子修行,于人生的其他事業也同樣具有勸勉勵志作用,所以被後世廣為傳誦引用,用來表示只有經過艱苦的磨煉,才能有所成就。 例如——

錢鐘書拜託李國強幫忙購買書籍的信:

「茲附上書單一紙,計開四種。 無厭之請,殊自愧也。 急景凋年,大駕當棲棲南朔,賢勞可想,然返府度歲,更增樂趣,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

張陳禕《不斷衝破束縛》:

「孤寂,如果能將它變成淡泊、寧靜之福地,必然可説明我們明志致遠;苦寒,倘若能把它化為夢想、信念之支柱,肯定會陪伴我們刻苦攻關。 正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需要指出的是,這兩句詩在引用時,有的作者只是想當然,有引作「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有引作「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有引作「不是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的,有引作「不是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也有引作「不經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的,或「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的...... 大同小異,不一而足。 雖說意思不差,但都不能算是原文,未免不夠嚴謹。

(楊新華 釋評)
2016-07-04 6:10 am
這是唐朝黃蘖禪師的《上堂開示頌》詩中的一句,原句是:「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大意就是,梅花如果不經受一番風霜摧折的苦,哪會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這是兩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詩。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
2016-06-16 5:45 am
不經一番寒徹骨 難得梅花撲鼻香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06: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615072814AABGcqb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