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多少歲月遞嬗人生不如意事仍舊是十之八九?

2016-05-27 5:49 pm
相對於西方愛智我們的哲學意義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DsslN2JGFM

回答 (13)

2016-05-28 2:44 pm
✔ 最佳答案
「幸福」在現代生活裡,是很流行的觀念,以往中國與此相當的是「福」或「福氣」,「幸」也有福的意思。

現在一般人所說的幸福,大抵指內心愉悅. 物質生活滿足 .做事順利等,古人所說福的含義,也具備這方面,如禮記:『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在現實人生中,要達到無所不順,短暫時間裡,有此可能,在人的一生中,由於複雜的境遇,和多變的心理等因素的影響,絕不可能。縱然是俗世的幸福,依然是人生的理想。

如果說幸福的條件,包括欲望的滿足,那麼中國只有少數的哲人提到這一點,荀子就曾主張 「養人之欲,給人之求」;李覯則認為「欲者人之常情」;戴東原又進一步以「遂欲達情」為人生的一個理想。多數哲學家,雖不反對一般人追求這方面的幸福,但對於社會負有責任,並具有崇高理想的知識份子,則認為現實欲望的追求,對較高人生價值的實現,有損無益。

尚書說:『天道福善禍淫』在最早的經書裡,就把「福」和「善」連在一起,這無異是把超世俗的幸福,畫了一個範圍,也指引了一個目標。中國先哲和西方哲人一樣,都認為『幸福是最終至高的善,而為人類奮力以赴的目標。』所以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對於一般人來說,謀食和貧窮,是個大問題,但對追求人生較高價值的知識份子,他應該奮力以求的是至高的善,與此相較,謀食與貧窮,是次要問題。以現實至高的善為知識份子追求的目標,中國人稱之為「道福」已別於世俗的幸福。

趨福避凶,人之常情。人生的詭奇是在:求福者往往得禍,有時身罹奇禍,卻能因禍得福。對此『無常』的現象,中國哲人們有深徹的體會。當人春風得意百事順遂時,他會警告你:「福無雙至」,「福禍相生」,「福兮禍之所倚」。當人陷於憂苦生活中,喪失了奮鬥勇氣時,他會勸慰你:「禍兮福之所倚」。當人歷盡蒼桑,對現實社會種種不平的現象極表不滿時,他會繼續勉勵你:「福禍由己」。中國人的想法,避禍比求福更重要,蘇東坡詩:『但願吾兒愚且魯,無災無禍到公卿』!『無災無禍』,便是人間至福,此又談何容易?這樣對福的態度,也許你覺得太消極了,我只想提醒你一點,在傳統匱乏經濟的限制下,人們只有抱著『無災無禍』的想法,才能在那樣的處境裡,比較愉快的生活下去。

西方哲學家對幸福的看法和中國很接近,亞里斯多德不反對財富和肉體的享樂,是促進幸福的條件,但也強調幸福生活就是善良生活。柏拉圖把幸福定義為靈魂的和諧 --- 真正有品德的人的精神狀態。照這個標準,像一生受盡貧窮折磨的莊子,才算有幸福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 ✿

莊子的支離人間世
つんつん津軽 素描 月下の胡弓 門類 原曲 個案 サヨンの歌 觀察
江差恋しや 研究 ある恋の物語相關
APA 類似性:形式類似 語意類似 觀念類似 傾向disposition
主要特質 中央特質 次要特質 個人特質 共同特質 源本特質 群圖分析 因素分析 表面特質
莊子的“支離”人間世
面對這“破碎”的世界,不期待自己的偉大,只求其生命中有平凡,有永恆的安頓。
E2Up-2LVtpQ / S8lYAX6qJBU

amy • 1 星期前


●「庖丁解牛其實充滿了處世的道理…….」???
我們人是否祇了解我們人所能了解的!?所以,當我們不知道一件事情何以發生 我們就歸於機緣? 但是我們所謂的機緣 會不會只是表示我們對事件原因的無知?因為科學新知已以實證告訴我們 世上沒有一件隨便發生的事! 就是數萬呎高空所發生的空難也絕不是一個原因造成的,而是一連串的失誤與巧合所造成的。 對於這樣橫在面前的歷史記載,這其中是否隱藏著多少鮮為人知的隱冥曲折及錯綜複雜的相關因果在其中呢!?這實在有待我們去做更深入的了解

眾人皆醒 • 1 星期前

以上摘自: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王弼解老未必老》
2016-05-28 4:21 pm
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王弼解老未必老》

將儒學穿上道裝 不僅在何宴身上看到 也在比他年輕的玄學天才王弼那裡見到。《三國志˙魏志》卷二十八〈鐘會傳〉附〈王弼傳〉云: 弼好論儒道 辭才逸辯 注《易》及《老子》為尚書郎 年二十餘卒。
注引何邵《王弼傳》謂: 弼幼而察慧 年十餘 好老氏 通辯能言。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 王輔嗣弱冠詣裴徽 徽問曰: 「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 聖人莫肯致言 而老子申之無已 何邪?」 弼曰:「聖人體無 無又不可以訓 故言必及有; 老、莊未免於有 恆訓其所不足
將以上所引比看 王弼似乎出入儒道之間;事實上 輔嗣係將孔老等同起來 以老學注儒經。王氏《易》注便是證據。

由於經學的傳統以及魏室君主對經學的重視 經學以及相關連的倫理價值 雖然從兩漢的巔峰狀態迅速走向衰微 但在民間的勢力仍然十分強大 。玄學領袖如何晏、王弼等 顯然也不敢正面迎拂經說 依舊遵循馬、鄭舊路 從「引道注儒」入手。馬融、鄭玄的「引道注儒」在經學歷史的發展上 大體而言 可有下面諸項意義:

第一 經學自儒術獨尊以來經由經師們三百年的鑽研、剖析 已使經學本身暴露出它內部的矛盾 而展現了經學生命意義危機。
第二 由於經學今、古之爭 使經學本身的權威性與嚴肅性減弱 並開啟了日後「舍經而自作文」的自由解釋風氣(朱子說:「漢儒解經 依經演釋。晉人則不然 舍經自作文。」對此一時期的學術變化 有很深刻的體會)
第三 為使經學免於意義的僵化與內容詮釋的教條化 「援老注儒」是一種不得已的補救辦法。
第四 「援老注儒」雖為經學注入新血液 使經學生命得以苟延殘喘 但自另一角度來看 這以帶有「批判經學」的意味。

馬融、鄭玄在經學詮釋上「引道注儒」的作為 畢竟是站在儒學的立場 藉著帶有豐盛意義的老學 來挹注貧血狀態的儒學。但何晏、王弼與馬融、鄭玄的立場相左。與馬、鄭做法不同之處是 何、王為注經 卻是偷樑換柱的功夫 將孔氏穿上道裝。從這個角度看 無論是何晏的《論語集解》或者是王弼的《易注》都是經學歷上的大革命 並為玄學的正統地位鋪路。

南朝蕭梁時代的劉孝標是《世說新語》的重要詮釋者 他在《世說˙文學》前面這段引文裡 注引《文章敘錄》說:晏能清炎 而當時權勢 天下談士 多宗尚之。

注又引《魏氏春秋》日:晏少有異才 善談《易》《老》

另外再回頭看《世說新語˙文學》正文:何平叔注《老子》始成 詣王輔嗣 見王注精奇 迺神伏曰:「若斯人 可與論天人之際矣!」 因以所注為《道德二論》

這些文獻都說何宴善談《易》《老》 顯然他對此二典籍有深入專研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都沒有提到何宴為《論語》作集解這件事 可見世人重視何宴之道學玄談 而較忽略其《論語》經注。

從學術史來看 《論語》注以何宴《論語集解》及朱熹集注(在《四書集注》中)流傳最廣。阮刻《十三經注疏》則更棄朱注而以何宴《論語集解》為主。北宋的刑昺疏解何宴《論語集解》序亦說:「《論語集解》正始中上之 盛行於世 今以為主焉。」是則世人未嘗忽略何宴《論語》經注。這裡說世人重視何宴之道學玄談 而較忽略其《論語集解》 係就何宴在思想歷史上的地位而發。何宴為魏晉玄學之領袖人物 相對於此 其《論語》經注反不見其思想代表性。

何宴的《論語集解》是集諸家之說而成的 書中屬於他個人意見部分 可以說相當少。同時 何宴的《道德論》亦已失傳 欲窺何氏思想真貌 並不容易 。但是《世說新語》裡却有一段紀載可為旁證 用以說明何氏思想中心要旨。《世說新語˙文學》云:何宴注《老子》未畢 見王弼 自說注《老子》旨。何意多所短 不復得作聲 遂不復注 因作《道德論》。

明明是心上的人怎樣不是 啊‧啊‧‧仙公廟的托眠夢 害阮空怨嘆 落葉在秋天 隨風飄落去 一年一年心空虛 欲怎樣阮勿知 拜託仙公來保庇 有一日會來找著心上的人 啊‧啊‧‧仙公廟的鐘聲響 鐘聲真響亮

中國哲學史PebEu6x5PCw
2016-05-29 3:57 am
以政治領導來說,有人會聯想到「龍」,甚至連接到「天」;但有些人就是硬要把偉大的政治領導說得像是與一般凡人沒兩樣。後者若在北韓肯定出事!
「同樣夠格的諸權威間,在我們可以分辨的範圍內,可能各持不同的意見…..我們應該重新考察那些權威的判斷所依據的客觀證據。」
「『月球的另一面有山峰』,可是晚近的技術發展要迫哲學家另找例子了…」

✿*~♫♫~♫♫*✿*~♫♫~♫♫*✿*~♫♫~♫♫*✿*~♫♫~♫♫* ✿

從文化史的觀點看,周、秦之際,是原始天神的權威逐漸衰落的時代,也是人文運動由萌芽到勃興的時代,它的思想演變的過程是:天統治人 → 天人對立 →人企圖控制天。
在這一過程中,人遂有了自覺,覺醒了人的價值,和人在世界的地位。尚書:「惟人為萬物之靈」的觀念,是最能清晰表達這一自覺的文獻。
人為萬物之靈的觀念,是把人與其他萬物區分開來,同時人也從天神統治的藩籬中脫穎而出,期間曾經過漫長的歷程。從西周的文獻看,天神的權威仍相當鞏固,人大抵仍是無條件地聽受天神的支配,如:「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誠不知,順帝之則。」就是一個例子。
歷史進入東周,由於統治階層的腐化,令人感到失望,這種失望的情緒,很自然地會轉向天神,因為統治階層的權力原是建立在天命的基礎上,統治者失敗,人民自然會有「昊天不惠」、「昊天不平」的想法。假如天真是代表福佑百姓的至上神,假如天真能代表公道、正義,那末天命所歸的政治集團,怎麼會腐化到這般田地,使百姓活不下去?
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啟導儒家人文思想的重要觀念:天命靡常 --- 天命並不永遠歸屬于那個政治集團,天命之是否歸屬,完全要看統治者,是否能「聿修厥德」,是否能為百姓着想,一旦統治者失敗,就會被天所棄。在這個觀念的誘導下,人須修德的概念產生了,而修德是確立人的價值、地位,以及所以為萬物之靈的重要關鍵。

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

先秦儒道墨法有何同異(意.義)之處!?韓非子何以說:「仁義…只能說著玩玩」!?《史記密碼》!? 船再度浮上 三件事被浪沖走;南下自強號195行經夜霧第二國道 20160323025339AAfG8X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任何一種哲學之建立,都是為了解決當時的時代課題;其所反映的,正是時人哲人心中最迫切希望獲得解決的困境。周王室衰微所影響及之的:政治混亂下的征戰不已、民不聊生,人心遂欲下的精神迷失、存在迷惘與生命困頓,這些都是構成老子哲學的問題意識、關懷焦點。是以老子一方面宣揚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另方面也呼籲有國者勿擾民、勿有為,而一切理論都從破除世俗的價值認定說起,期使世人能在認識到概念相對、價值無定準以後,進而達到無欲無為的虛靜心、純任自然的生命型態,那麼雞犬相聞而不需往來、舟輿甲兵無所用之的「小國寡民」桃花源理想,也就可以獲得實現了。

又,作為一種超越精神的描述,莊子哲學即美學,《莊子》既為中國傳統學術中超越思想的典範,也是文學泉源、美學皋壤。孔子雖然也有曾點認同,也嚮往暮春時節「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情意陶冶;但是欲經由道德、禮樂以成就人生永恆價值的儒教,孔子的核心關懷畢竟在「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道德與知識、進德與修養,才是儒教不能片刻卸下、「無終食之間違仁」的終極承擔。是故在儒教孜孜矻矻護衛人文禮教之外,老子另外選擇了清靜無為、少私寡欲的消弭人心遂欲方式,以消除人們迷失本真所帶來的心靈痛苦;莊子則更深一層地從「情意我」角度,深化對此一超越精神、絕對逍遙境界之追求。是以逍遙遊正是莊子理想人生境界,也是莊子在爭逐麗玉的亂世衰微中,通過精神超越以使個人達大最大程度不受政治社會等外界干擾,而保有主體人格理想的生命方式選擇。

莊子代表生命哲學的另一個源頭,他對生命的體認,是一深度的發展,與儒家廣度的發展不同。如果說,基督的王國在天上,儒家的王國在人間,那末,莊子的王國是在心中,生命的目的或存在的意義,也就是在心靈世界的開拓。上帝的存在,開物成務的責任,都不是他所關心的重點,他急切要求解答的生命之謎,是如何從種種欲望的束縛中,以及虛偽文明的種種桎梏中解放出來,以獲得心靈的自由與和諧,以恢復生命的本質。當群體趨於殺伐墮落,當現有的文明破產時,這一心路歷程,實代表恢復創造心靈的一種努力。

韓非子何以說:「仁義…只能說著玩玩」!?
道德不是人生表面的裝飾品 而是我們的氣節和操守的內在的憑藉 它不只建立在理性上的斟酌和概念上的把握 更建立在人生情意的養成和人生境界的超脫之上
真正道德的境界不是一種知識的境界 也不是一種技術的境界;它是一種美感的境界 是一種藝術的境界。
2016-05-29 2:27 am
儘管傳說他們來自東方,可是就其來源來說,依然不甚了了。 根據納賽爾瑪神話,該部落創建於文化英雄諾特尼索。 他有兩件聞名偉績:把一片貝殼擲過了巴托馬河,砍倒了真理之神居住的櫻桃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ZCedq9a4Q
從東周的怨天思想 再進一步的演進 於是有天道難測 以及對天不信任的觀念 左傳:「天道遠 人道邇」就代表這一現象。當人相信天道之外還有人道 人的價值確立了 人的信心也就建立起來。春秋時代代表這種信心的觀念 不在少數 如「國將興 聽於民;將亡 聽於神」又「民、神之主也」人與神不僅是對立的 人民且是神的主人 這雖是少數哲人的思想 但先秦的人文運動是在這個基礎上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

人文運動的開展 代表中國文化新世紀的開始 在這個偉大的運動中 那些向來被人下意識地予以接受的意見、習俗、信仰 到此時都逐漸受到了考問。整個社會被投入了新的動盪 新的文明就在此心的動盪中產生出來。哲人們開始以「個人」的姿勢挺立於大地 衝破了原始籠絡 而將自己向着簇新而又無其止境的各種「可能性」開放前進。
在這一開放的過程中 哲學家的典型 初次出現人間 他們對人有了新的認識 也對人有新的肯定。孔、孟以仁義界定人的本性 終極的理想是成聖成賢。墨子視人為社會的動物 是實現兼愛社會的工具。老、莊對純真、自由的人生 表達了強烈的願望 他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是神人、真人、或超人。在這個偉大的人文世紀裡 企圖以人控制天 充分發揮人類心智力量的 是代表這一運動晚期的荀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hVghBq2ek
2016-05-29 1:34 am
莊子質疑骷髏頭五個問題,反映了亂世之中使人致死的五種理由。
可是莊子也敲了他(骷髏)好幾下不是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x49PgRsAQ

1在友善的聽眾前 當你的看法是唯一要提供給聽眾的看法時 或者當你所要的是短暫的改變時 你只要提供單方面的看法
2當聽眾的看法與你自己不相同時 或當其他的看法有可能被提供出來給聽眾時 你最好做雙方面的敘述 這也就是說你要正反兩面的看法都提供給聽眾
3當各種不同的看法依序提供給同一群聽眾時 最後被提出的看法通常較能改變聽眾的態度;原初效應的使用是將正面的意見首先提出 然後緊接著提出反面的看法。時近效應的運用 是提供正.反兩方意見間有一段長時間的隔離時正面的意見應在最後提出較為有利
4除非聽眾的智力很高 通常顯明地表示意見並加以討論較能產生效果。
5由於聽眾和場合的不同 有時訴之理智要比訴之感情有效 但有時訴之感情卻也會比訴之理智有效
6當訴之感情時 所引起的恐懼感越大 態度上的改變也越多 不過 當訴之感情時 對於態度改變的方向與建議應加以明示 否則 可能產生反效果
7與態度失調的行為之造成 當其所受外來利誘或壓力越小時 態度的改變通常較大
8有意改變他人態度的線索往往增加態度改變上的困難 反之如果能夠隱瞞改變態度的企圖 這往往有利於態度的改變

✿*~♫♫~♫♫*✿*~♫♫~♫♫*✿*~♫♫~♫♫*✿*~♫♫~♫♫* ✿

人性在求得真善美時 自然會走向聖的境地 但我們要瞭解 聖不是完全指著來世 在現世社會中也可以獲得聖 這種聖 在個人來說 除了修身條件鍛鍊得爐火純清之外 更可以在團體中獲得聖的結果 所以聖從個人的觀點來看 常是政治理想的得以具體實現 有人讚美孔子 認為孔子是聖之時者 不正是就是如此? 政治理想乃是一個人在面對實際的社會環境中 切實了解個人和國家民族命脈的關係 而為了使自己的同胞 獲得更充實而豐盈的生活所有的一些理想 這些理想是基於人性的渴望 及對同胞的愛所發出的 但我們要瞭解 政治理想 盡管只是一些理想 但卻可以成為人類在現世社或中所追求的目標。例如柏拉圖的理想國 孔子所稱的大同世界 老子所談的無爭社會等都是。這些政治理想可以提升人性的境界 也可以昇華人類的價值 而政治理想的真正目標 乃在藉著這些政治理想而有宗教上的目的 宗教情操不只是在現世社會中提供一個積極服務社會的楷模 也在指示一條人生的圓滿理想 所以宗教情操不只是一些宗教經典、宗教的儀式 而是宗教教義中所帶給人類的終極理想。

自然宗教與啟示宗教 當鐵桿部隊遇上新時代 宗教對決各教歸隊
七月的初七 你甘會想起著咱 早前的情意
幸福花園的花蕊 何時才會開 何時才會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9gYtiH-K4w
2016-05-28 11:56 pm
顫慄!哥哥女友25歲 行為卻像嬰兒
https://tw.news.yahoo.com/%E9%A1%AB%E6%85%84-%E5%93%A5%E5%93%A5%E5%A5%B3%E5%8F%8B25%E6%AD%B2-%E8%A1%8C%E7%82%BA%E5%8D%BB%E5%83%8F%E5%AC%B0%E5%85%92-061500437.html
不悔 • 5 小時前

從以上文章的留言/反映來看 很顯然 還是有人看不懂
有趣的是 越不懂的留言/反映 …其被按「讚」越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dcuhWPqRsE

✿*~♫♫~♫♫*✿*~♫♫~♫♫*✿*~♫♫~♫♫*✿*~♫♫~♫♫* ✿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本文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至於莊子所表現的好生惡死,應該是故意設問,否則違背前述“死生為晝夜”的原則」(以上摘自網路)???

以上所言 似乎遺落了一個重點:莊子的“化” (自化、物化、神化)
莊子對於生死、是非、成毀、榮辱、禍福等差別現象的態度是,從變中求齊。他所謂一條、一貫,是齊;莫若以明,所明的是齊;道通為一,所通的是齊;榮辱兩忘,禍福雙棄,也就是由於齊。所以莊子的思想,是乘著這個「齊」字,逍遙而遊,直達化境的。

墨子是個非命論者 .不承認世間所謂命的存在。 他在非命中說: 「生民以來者.亦嘗有聞命之聲.見命之體者乎?則未嘗有也」 他對世俗之命.有此科學的體認.採取向天命挑戰的態度.他才有勇氣奔走天下.摩頂放踵.宣傳兼愛之道。 莊子在天下篇中讚美墨子說: 「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相關:(至樂18-5 頁299)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對於西方愛智我們的哲學意義是…?

如何做到「格物致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31000015KK05491

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802000016KK01817
2016-05-28 5:35 pm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莊子質疑骷髏頭五個問題,反映了亂世之中使人致死的五種理由。即使一個人好生惡死,也無法逃避最後的宿命。不過,認為死者之樂超過“南面王樂”,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本文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至於莊子所表現的好生惡死,應該是故意設問,否則違背前述“死生為晝夜”的原則」(以上摘自網路)???

莊子質疑骷髏頭五個問題,反映了亂世之中使人致死的五種理由。
可是莊子也敲了他好幾下不是嗎?

你越了解生命 你就越珍惜生命 壽命長短並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價值 要有意義(法宣法師)
一位年輕人看一位八十幾歲的老翁正專心地在栽種一棵樹
「你也許無法看到這棵樹變成大樹吧?」年輕人對老翁這樣說
人一出生就註定要死 生與死之間也總是充滿無常
就算那棵樹隨著老翁死去 但他那份心 卻是永恆的
至少證明他來過這世間 不管有沒有人在那樹下乘涼
B52ODvXuzTA
思念是回憶 • 4 天前


生命是由精神和物質二者結合而成的,如果一個人只有物質而沒有精神,那和禽獸一樣,就不可能有完全合乎人的生活;同樣的,一個人如果只有精神而沒有物質,那也不是人,而是神,因為人必須是物質與精神二者的綜合,人才會有屬於人的問題,不然,神的問題,禽獸的問題又能對我們人有何幫助呢?
既然,生命是由精神和物質二者所構成,所以,人在物質生命中,必須仰賴於萬物的資源,以維持生命的發展。同樣的,在人的精神生命中,如果沒有精神食糧來維持精神生命的生存,精神生命就會死亡,而人也就會枯萎。我們常可以看到,有許多人雖然物質條件很豐富,但却活得不快樂,這就是因為精神生命沒有得到給養。精神生命的給養是甚麼呢?從其大者而言,就是一個人的理想,從其小者而言就是知識操守。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其精神生命就等於死亡,一個沒有知識與操守的人,其精神生命也將日漸枯萎。因此,要使生命獲得更完美的發展,就必須在物質與精神二方面都獲得良好的基礎。如此,才能更完美的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創造宇宙宇宙繼起的生命,不只是賦予一個有形的生命機體,更要給予永恆的,能與天地合一,可以繼承宇宙的精神生命。

(在波浪滔滔的泥羅河畔,那傲然獨立蒼茫,俯瞰一遍漠漠黃沙的埃及獅身女面獸,曾經以神秘的生命之謎為題,測驗沙漠道上過往旅行人的智慧,如果猜不出謎底將要遭受殘酷的吞蝕,默默接受死亡。因此,不知道有多少人棄屍荒漠,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在埃及神話裡,獅身女面獸雖然是一個可怕的吃人妖魔,卻能用它高度的智慧警惕人們,凡不能領悟生命真諦,即等於死亡,不知道生命價值的生命,實際上就是一個虛無,或者是不存在的。)

「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人的一生與責任相終始。兒童進入小學讀書,回家後幫忙家務,就是訓練一個人負責的開始……陸象山就說過:「宇宙內事,即己份內事,己份內事,即宇宙內事。」因此,人永遠有未完的責任,臨死總免有所遺憾,羅近溪嘗言:「仲尼臨終不免嘆口氣」,蓋即指此。【如何衡量權利與義務.責任】20150527000016KK03839

莊子質疑骷髏頭五個問題,反映了亂世之中使人致死的五種理由。
可是莊子也敲了他(骷髏)好幾下不是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x49PgRsAQ
2016-05-28 3:48 pm
●「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 無法逃避最後的宿命? 」
●「庖丁解牛其實充滿了處世的道理…….」
★既是如此 那為何儒者從不說「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才是此中最具經典的地方?為什麼!?

每一個反常的現象背後 都一定藏着一個正常的邏輯 就像是每個謎語的謎面之下 都一定會對應着一個謎底一樣 只是有時候我們找出這個謎底? 是很不容易的!?看在隱藏什麼?那有可能就是真相!

perlocutionary
例、 使某人知道某事 誘使 欺矇 激勵 激怒 驚嚇 愉悅某人 使某人做某事 鼓舞 使人感動 使某人分心 令某人想到某事 解除緊張 使人發窘 使人注意 使人厭煩….
illocutionary action
例 、報告 宣布 預報 承認 認為 要求 申斥 請求 提示 命令 提議 表達 慶賀 答應 道謝 勸勉…
這兩個範疇之間有兩個主要區分 去辭行為需要實際效果發生 而從辭行為則不一定有
波止場気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ZUcAua0wTs
《秋海棠》

動作本身受某些人欠妥地排在量的類目裡最後提供的類目 是確定的類目 但它卻不是最初的類目…由介入而取於別的範疇獲取於別的陌生涵義 為使這定義精確而清楚我們應注意它含有的種類
除了本體以外,一切都是這樣,所以一切都因本體而存在;本體是第一存在;只有本體是在於自己的存在。是白色的,不是乾脆的存在,而是依據某一方式的存在,開始是白的,不是乾脆的開始,而是按著某種關係的開始。然而開始是人,則是乾脆的開始,因為對於人,作人是存在,所以稱之為人,就是表明對他所見的一切,由他所出的一切,以及他的變幻經過,這就是我們所稱的他的本體。約而言之,屬性主要存在的存在:應該在這個所有格之下安放一個東西,在每一個存在的歷史裡應該假定一個主角,這個主角就是本體。
《懷念的季節》

非存在假想與另一極端關係以前,需要精神來實現 在理性的存在關係裡也是如此 在理性的存在及可能的實體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如此
Higher-order conditioning Relational Concept這種概念的形成 不用根據事物的特性和屬性 所謂分數 是一個新的單一 而不是已不存在的原來數字的 一部分 把移動去除 除非它是一個假定的附屬
《雪 深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dUR1O0gc8
2016-05-28 9:20 am
謝靈運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也累積了許多應用這些難題的共同經驗。
【為何說哲學問題不能解?原因為何?】20151120094751AAzlrm9

人類知識的發展,就我們現在的標準來看,也確實有點太慢。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在我們今日說來,實在不能說不慢。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 《把酒問月》】 這一波冷空氣將直達立春過後 【中國哲學的再反思˙˙楊朱思想 ----(104維字9471)】(『引道注儒』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今日交雨水冷空氣是否依舊持續?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之四?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之六?)

●「庖丁解牛其實充滿了處世的道理…….」
既是如此 那為何儒者從不說「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才是此中最具經典的地方?為什麼!?
或許就是這個最重要的環節被忽略吧 才會使某些人的法律見解至今仍一直停留在…..手段不算兇殘….因此 有教化的可能…..???而不說其揮刀猶如……!?

彩雲颱風形成 如何觀察雙颱? 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中一開始就說「這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代。」 風雨戀 ktwAoRk9yYc 摘自:彩雲颱風形成 如何觀察雙颱?


★讓我們重返那個血淋淋的現場!!再問一次 為什麼是牛??? 為什麼!? 《飛越杜鵑窩》
過去台灣是曾有專給牛埋葬的地方的!
做壞事不要觸及刑罰就可以養生!?為惡無近刑…可以盡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xNYXKkchyY

現在的一片天 是骯髒的一片天 星星在文明的天空裡再也看不見 天其實並不高 海其實也不遠 人心其實比天高比海更遙遠 在現實中迷失 ……遠方的星星請為我 點盞希望的燈火
BMm0tn2K4yY
2016-05-28 7:54 am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莊子質疑骷髏頭五個問題,反映了亂世之中使人致死的五種理由。即使一個人好生惡死,也無法逃避最後的宿命。不過,認為死者之樂超過“南面王樂”,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本文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至於莊子所表現的好生惡死,應該是故意設問,否則違背前述“死生為晝夜”的原則」(以上摘自網路)

「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 無法逃避最後的宿命? 」

人們對於不可知的恐懼永遠超出真實的體驗 一個怕鬼的人 雖然沒有真正看過鬼 但那分恐懼絕對會使他在暗夜裡的腳步愈發驚恐 越跑越怕 (理解是天生的還是在市場學習來的?)

人們不管信仰任何宗教 又是如何的虔誠 心中絕對都還有更深的信仰 而這個更深的信仰往往就是使他無法證道的原因 而這兩種信仰若在最關鍵時刻同時出現時 亦就是人們常說的天人交戰 而這種情境 就是釋迦牟尼都遭遇過
(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是恐落空,無撈摸處。)

人類大多都有一種僥倖的心理 因此盡管他深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不過他也總相信 事情不會那麼剛好 因此他從不會將聖賢所說的「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當成一回事。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其實正是針對一種僥倖的心理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_bSh3wQkPQ
2016-05-28 4:33 am
曾有位哲學系教授 在一次演講中 說我們中國文化所表現的 一方面是一部十三經 另一方面是「充滿社會的違背經義的行為」。聽眾中一位先生發言 則認為「十三經的精神 是深入每個國人的心底」。

✿*~♫♫~♫♫*✿*~♫♫~♫♫*✿*~♫♫~♫♫*✿*~♫♫~♫♫* ✿

你曾注意到有好多事情 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但是 當我們一但失去了它們 我們便不安了。因為在日常生活裡 已經有了很多方便和享受 並不一定全是我們自己的功勞。
在英國有一種學校叫做「同情學校」每天都一連串的實習 讓他們對很多事情有著感激的心情。一些小朋友在晚上睡覺前用不把眼睛矇起來 第二天早晨醒來時 他被認為是「瞎子」這一整天他們走到那裏 都得靠同學們的幫助 這樣一來 小朋友便知道了眼睛的價值而去保護它;這個又教導了同學們 如何去同情與幫助「盲人們」。還有一些同學 手臂用紗布吊著 腿用夾板夾著 花樣百出。

如果在我們工廠中也能這樣實習 意外事件將會減少很多。如果你要你的小孩或你自己的身體安全與健康 每月到醫院一次。看看你生活中如果失去了甚麼 或身體有何殘疾 想想看 那將是一種甚麼滋味。

寒冷使我們可望春天 黑暗使我們等待黎明 朋友離我而去 我才念念不已
由於意外或火災 使我們社會損失慘重 所以安全應該為每一個人所關心。如果你自己安全而健康 要讓別人從你的言行中獲得見證。如果你安全、成功而滿足、要使別人也安全、成功而滿足。

培根在下一段文字裡 提出一個偏差統計的顯著例子:「一旦人類的悟性採取了某一種意見的時候(不管這意見是因為人們所接受的 或是因為它是我們悟性所能贊同的)於是它就推衍出所有其他的事項來支持那些意見 .使與它相符。雖然我們可以為另一方面找出更多數目 .和更有分量的例子 .可是我們的悟性不是忽略它.藐視它 .就是利用其他的標準將它們排開. 否認它們。在這樣堅決有害的先定之下. 於是原來結論的權威可以保持不受危害。有一個人被人家帶到寺廟裡去. 指給他看一幅懸在那兒的畫。那張畫是一些事先對神許了願 .而後在船難中死裡逃生的人。這時那些人問他說. 難道現在他還不承認神的力量嗎。於是這個人說:「好. 可是那些許了願可是又沉溺的人的畫又在哪裡呢?」這實在是一個妙答。所有的迷信. 不管是在星宿論裡 .在夢裡 .在預兆裡. 在神斷裡 .都與上面作法一樣。因為在那些事件之中. 人們喜求浮幻 .將如願以償的事件牢牢記住.可是對於不如願的事. 雖然其發生也為數更眾 .卻聽憑它被遺忘。 《紅睡蓮 》
2016-05-28 3:38 am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莊子質疑骷髏頭五個問題,反映了亂世之中使人致死的五種理由。即使一個人好生惡死,也無法逃避最後的宿命。不過,認為死者之樂超過“南面王樂”,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本文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至於莊子所表現的好生惡死,應該是故意設問,否則違背前述“死生為晝夜”的原則」(以上摘自網路)

會不會使人好死惡生呢?
不會 因為這段話是說給執政者聽的
強調死者之樂,已有矯枉過正之嫌?
不會 因為這段話仍舊是要說給執政者聽的
無法逃避最後的宿命?
雙手捧起小鐵珠 從檯上往下倒…

《飛越杜鵑窩》
【至樂的背後是否隱藏著孤獨?】20160526071324AArsKXW

✿*~♫♫~♫♫*✿*~♫♫~♫♫*✿*~♫♫~♫♫*✿*~♫♫~♫♫* ✿


以政治領導來說,有人會聯想到「龍」,甚至連接到「天」;但有些人就是硬要把偉大的政治領導說得像是與一般凡人沒兩樣。後者若在北韓肯定出事!

「同樣夠格的諸權威間,在我們可以分辨的範圍內,可能各持不同的意見…..我們應該重新考察那些權威的判斷所依據的客觀證據。」
「『月球的另一面有山峰』,可是晚近的技術發展要迫哲學家另找例子了…」

秦國人「逢」氏有一個兒子,自幼聰慧,中年却得了一種「迷惘」的怪病。這種病使他聽到歌聲以為是哭聲,看到白的以為是黑的,聞到香的以為是臭的,嘗到甜地以為是苦的,做了壞事以為是好事,凡是他意識到的,無論天地、四方、水火、寒暑,都完全相反。

「聽到歌聲以為是哭聲,看到白的以為是黑的」有些人確實是會把別人唱卡拉OK的美妙聲音誤認為是有人在殺豬!而有些人則會認為有些名人其實是從黑道漂白出來的,甚至一直就是黑白通吃的。

人生有時就會因為在某一個機緣的邂逅中改變了他的傾向 譬如柏拉圖原打算做個戲劇詩人 但是青年時代遇到蘇格拉底以後 改變了他的路向…..遂奠定了西方 為知識而知識的傳統。現在 我們就看看這位「逢」氏會遇見誰?

有一個姓楊的告訴逢氏說:「魯國的君子醫術很好,說不定可以治好你兒子,何不往試試?」
逢氏就前往魯國,途經陳國,遇到老聃,就把真情告訴老聃,老聃說:
「你怎麼知道你兒子迷惘呢?現在天下人都被是非迷惑了,被利害搞昏了,患這種病的人到處都有,本來就沒一個人是清醒的。況且一個人迷惑,不見得全家會迷惑;全家人都迷惑了,不見得全鄉人都迷惑;全鄉人都迷惑了,也不會使全國人都迷惑;全國人都迷惑了,也不會全天下人都迷惑。假使天下人都迷惑了,還有誰來指正呢?如果天下人都像你兒子那樣,那迷的人反而是你了。到那時候哀樂、是非、聲色、香臭,還有誰來分辨呢?而我現在這麼說,也不見得不是迷惑。魯國的君子迷惑更深,那能治好別人的迷惑呢?你還是帶著糧食,快快回去,別白白浪費了。」

湯問(十四)與說符(四)有何異同?
靈魂深處存有更深的信仰?
名教所信仰的是 --- 靈魂深深處的絕學!?
2、『為往聖繼絕學』可是儒家學者的共同理想!?
3、人生的終極意義理想與目標為何???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故鄉的列車-3 XFytcSBSTD4
2016-05-30 3:17 am
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信貸.卡債協商的問題,請求卡債協商管道幫忙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信貸.卡債協商的問題,請求卡債協商管道幫忙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信貸.卡債協商的問題,請求卡債協商管道幫忙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卡債協商,銀行公會卡債協商機制,信貸.卡債協商的問題,請求卡債協商管道幫忙卡債協商技巧,卡債協商專線,卡債協商互助網,信貸.卡債協商的問題,請求卡債協商管道幫忙卡債協商最新消息,銀行公會卡債協商機制申請書,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卡債問題,卡債協商機制,卡債協商處理服務中心,金管會協商卡債電話,卡債協商

http://www.ksloanpro.com.tw/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8: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27094941AAAaPh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