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自然本真探討人生哲學?

2016-05-05 11:09 pm
關於自然.本真.靈明2016-05-06-06: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xhvcPeUEI
更新1:

Gzx4SM2pv-M 12

回答 (12)

2016-05-06 2:21 am
✔ 最佳答案
生命之受傷與療愈
本文擬從生命之受傷與療愈角度去論定儒道兩家的互為體用義,而定道家之義理型態為「藝術治療學」………. 道家義理之偏而不全,故於生命哲學、中華文化終不能是主流(主流仍在儒家)而只居輔助地位,此在學界應早有定論.……道家之不足當然也在於他的工夫只能在心上做而不能在實存世界中做……. 道家所呈現的藝術世界畢竟不是道德世界。
???

作為人生哲學最核心議題的「終極關懷」,可以從較寬鬆的含意上理解為:「有關生命意義最終的安頓以及人生最高理想的建立」。在這含意上,一旦迴避了這個問題,整個人生哲學就缺了最核心的一大塊。因此,不管這個問題是否可以有一個較妥適的答案,我們都必須要設法在人生哲學的課程中去探討它――我們必需或者找到一個較妥適的答案,或者說清楚為何很難找到一個較妥適的答案。


儒家的書,如尚書、論語、孟子等,所說的古帝王,只推到堯、舜,再也不能說上去了。荀子雖提出五帝一名,但到底五帝是誰,他不能指出。到了莊子,他不以堯、舜為古了,他在堯、舜上面舉出了一大批古帝王。例如「大宗師」有狶韋氏、伏戲氏、黃帝、顓頊,「應帝王」有秦氏,有儵、忽、渾沌;「馬蹄」有赫胥氏;「天地」有渾沌氏、「天運」、「山木」有有焱氏;「人間世」有伏羲、几蘧 ;「則陽」有冉相氏,有容成氏;

考古學的成果經常改寫古代思想史 古文獻出土尤其如此。老子所創始的道家思想 在戰國晚期分化成為莊學與黃老學兩條發展路線 除了莊學一系側重心靈哲學以外 還有黃老一系以對社會現實面的側重關懷、積極用世精神,而在老莊所代表的傳統道家外另樹一幟。但是戰國黃老學派的發展長久來為學界所忽略 其主要原因便在於漢武獨尊儒術導致稷下道家典籍亡佚 即有殘存者亦被認為是偽書緣故。因此當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一批埋藏兩千年的黃老帛書出土以後 黃老道家乃引起了現代學界高度關注 學界終於確認了以帛書《皇帝四經》、《慎子》、《尹文子》、《管子》部分編章等為代表的戰國稷下黃老學派發展線索;證實了「黃老」不只是個名詞 而是實際興盛於戰國中期的學說思潮。

2fXI9GnuduU
2016-05-06 8:38 am
人生總是有路可走。並且,外表看來越是困頓,內心卻可能越是自在。人的特色,首先即是認知能力。認知若有偏差,立即引發層出不窮的欲望,追逐外物而無法回頭,終身勞苦而難以快樂,就像與自己的影子賽跑一樣,沒有得勝的機會。同樣的認知能力,也可以由外在收攝回來,瞭解人的心智是怎麼回事。人的心智在交往互動的過程中,通常稱為勾心鬥角,再配合世俗的價值觀,形成一個天羅地網,很少有人可以倖免於難。
http://www.trend.org/event/classical/zhuangzi/
2016-05-20 1:17 pm
我們是生存在現實世界裡的生靈.基於需要.興趣與好奇.我們常常試圖尋索這個世界的真相.發掘這個世界的事實.這類活動的成果.累績成了我們經驗的知識.構成我們對這個世界所握有的事實真理

我們不是靜待宇宙萬物的自然變化,順時應景地進行觀察。我們往往為了尋索問題的答案,證實心中的假定是否為真,主動去創造觀察的環境。比如, 為要知道蝦子在高熱下身體是否變色,我們就直接把蝦子取來,在開水裡試煮看看。不必等待河水的溫度自然上升到使蝦子變紅的程度。

謝靈運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各時代有各時代的特殊問題,這是事實。但另一方面,人永遠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人永遠有著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類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難題所挑戰,也累積了許多應用這些難題的共同經驗。

所謂偉大觀念,就是被偉大書籍的作者討論最多的觀念,也就是影響最大的觀念。在先秦典籍中出現最多的的觀念是:道、人、天命、仁、心性。『道』與『人』代表剛從原始天神的控制中掙脫出來而豁現的人文精神方向。由『仁』與『心性』,則可看出中國人文思想重實踐重內省的特色。(亞理斯多德常說智者是衡量善的,並且也是支配善的。對於一件事物發出主要的判斷不應該建立在間接上或次要上,更不能建立在偶然上)。

偉大觀念則是我們思想與行動中最基本的東西。它們與真正接觸世界或其他人都有關係。如果我們想思考,或互相討論,就必須利用到這些觀念。若沒有這些,我們便會盲目或迷失。

我們都知道一件事事實上如此並不足以證明它不可能不如此;同樣地 一件事事實上不是如此 也不足於證明它不可能如此。

歷史告訴我們 楊朱的兩個基本觀念﹕“為我”﹐“輕物重 生”。然這些觀念顯然是反對墨子的﹐墨子是主張兼愛的。《韓非子》說的楊朱不以天下大利 易其脛一毛﹐與《孟子》說的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有些不同。可是這兩種說法與楊朱的基本觀念是一致的。可是此中令人最為不解的是: 為何先秦著作中從來沒有指責楊朱是縱欲主義的?楊朱的思想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詹劍峰認為:楊氏之學是極端的個人主義。 劉澤華說:楊朱的思想可以說是一種個人本位論。個人作為一種自然的獨立存在,與他人是平等的,又具有不可侵犯性。這種思想在當時可以說是最激進的思想之一,是反抗等級制和人身依附關係的強大思想武器。他提出自己應該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說是時代的最強音,最富有解放意義。
儒家和法家站在“君主本位論”的立場上對於楊朱學派的“個人本位論”不能容忍和必欲除之而後快實在是邏輯之必然結果。

韋政通教授說 :「中國雖一向重視行的真理,但當清末知識份子接受西方思想之際,很快就領悟到 西方人所說的真理之意義與價值,嚴復就是一個例子,他在1903年就說過:「須知言論自繇 只是平實地說真話求真理:一不為古人所欺,二不為權勢所屈而已。使真理事實,雖出之讎敵,不可廢也;使理謬事誣,雖以君父,不可從也。此之謂自由。」又說:「仁勇智術,忠孝節廉,亦皆根此而生,然後為有物也。」前一段話,代表中國人追求真理的新里程碑;後一段話,給於現代人一個新的啟示。」

羅素說:「良好的生活,是為愛所激發,並為知識所指導的生活。」今天生長在這個年代的我們 比任何時代更能不為古人所欺,不為權勢所屈(人間法畢竟是由人制定的,人間有不同階級的矛盾,有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因此由古至今,任何國家都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不符合正義的法律。)

歷史追求真實,但在傳統中國,歷史的意義,遠不止此。董仲舒說孔子作春秋,褒貶二百四十二年間史實,是在為天下立儀表。又說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目的在「以達王事」。這說明孔子作春秋不只是為歷史作紀錄,他是要透過歷史的紀載,宣揚他的文化理想 --- 周文。司馬遷看出這一點,所以才說春秋「禮義之大宗」。周文是孔子理想化了的周代文制,在他心目中,這就是天下的儀表,如能重振周文,就是完成王者之事。

孟子則道出春秋的另一意義,他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不是一部普通的歷史書,希望藉此發揮治道的功效。史記太史公自序「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把這一點說得更清楚。司馬光編集歷代君臣事迹而成的「資治通鑑」,就是承繼這一意義型態的鉅構。

從上面這幾點來看,中國史書的作者,他們所扮演的,絕不只是一單純的歷史學家角色,他們是文化的導師,也是歷史上的偉大教師。他們在後世享有的聲譽,遠超過實際創造歷史的人物。

雖然歷史在反映歷史真相這一點上,做得還不夠成功,但歷史家的卻能夠魔術似的把一部分的歷史賦活在我們的眼前。他能使偉大的人更偉大,也能賦予平凡的角色以不朽的生命。像項羽這樣的人物,歷史上並不少見,只是他很幸運地經由司馬遷的生花妙筆,使他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當司馬遷寫孔子世家、孟荀列傳、老莊申韓列傳,絕不可能預見到中國哲學思想史的發展,而是哲學思想史在一定程度上曾受到史記的影響。

馮友蘭作為中國一代牛逼的哲學家,用他的書作為中國哲學入門的敲門磚,絕對是不二之選。
道家是中國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 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宋朝以後程朱理學興起,獨立的道家思想基本上不復存在。
道家雖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魏晉玄學,宋明理學都揉合了道家思想發展而成。 佛教傳入中國後,也受到了道家的影響,中國的禪宗在諸多方面受到了老子莊子的啟發。

故鄉的列車
XFytcSBSTD4
2016-05-07 9:46 pm
「有位忙碌的警察 正在等待從停車場開出來的車子。這時 他發現有一位老太婆 猶豫著不敢過馬路 他立刻過去 扶著她的手臂 親切地領著她過馬路。
站在附近的一位年輕太太看到了 不禁讚美道「真是好心腸的人!」但她的丈夫卻說:「只是自我炫耀而已」」

★對於別人的行為 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地以自己的動機去解釋它。別人為什麼做那樣的事 我們總會不自覺的用自己的動機作為他人的動機。這也就是使用自己的行為標準 無論那那種標準是高尚的 抑或卑賤的 去評斷或批評他人的行為。記住 對於別人某一行為 你所做的那種脫口而出的批評 或輕率的評斷 可能就是對你內在動機而發的 卻不是批評別人的。

a8Lu02ouNk8
2016-05-06 7:58 am
夢是游離於現實生活以外的一種虛無飄渺的境界。但是 夢並沒有脫離現實生活的結構 於是人們的一片深情和生命的感受 卻無法不接受人群意志的監督。夢是生根於現實的奇妙朵花 有著莫測的幻象 也有著無盡的奇景。

夢裡隱藏著充沛的詩意和瑰麗的文采 詩情和夢境是渾然一體的 文學的諸多意象也釀造於夢境。古今中外 在任何一部創作裡 作者往往言有盡而意無窮。夢的意象 卻永遠縈迴在作者心靈深處 恆久不逝。一個忠於創作的人 他真誠樸素的靈魂 永遠蹀躞於撲朔迷離的夢境 他洋溢的情感在蒼茫的夢境 是一條滔滔不息的巨流。由無始之始 奔向無終之終。逝者如斯 永不靜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0NwCro8ig
不悔


SRfR4omrH-Q-14
2016-05-06 6:52 am
宇宙人生有許多超乎形象之外的道理.確實經虛渺曠.玄妙幽邃.似乎只可意會..無法言傳。很像嚴滄浪所說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飄渺不定.變幻無常。雖然無跡可尋.卻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果真的要在這恍惚窈冥之象裡.得味外之味.求無窮之窮.全靠人心靈裡澄清的天機和玲瓏的妙悟。

白居易有一首很富禪意的詩:「須知諸相皆非相.若往無餘卻有餘。言下忘言一時了.夢中說夢兩重虛」。這四句詩盡管是說諸相非相.言亡.夢虛.充滿空幻虛無。但是從幻中見真.情感充沛有餘。這一片形象之內的空靈化機.是何等天真自然!簡直是呼之欲出。

勃萊克也有這麼一首同具妙處的詩:「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裡一個天堂。把無限放在你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區區一粒黃沙.一朵野花.在人們心靈的妙悟裡.居然別有洞天。大千世界宇宙人生之間.不應該有形象和超形象之分.一切莫不是生機蓬勃.無限永恆。
2016-05-06 6:40 am
晏同叔:「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花開花落.燕去燕來.是形象之內的描寫.本不足奇。然而殘花墬落.詩人固莫可奈何.而飛燕歸來.又有似曾相識的親切之情.不僅言外之意纏綿無盡.這現實形象也超乎形象化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超乎形象的一切.只有待人心靈超乎形象的妙悟去感受。

文化本是人的心靈之表現於外者。世人的生命.情感.思維.理性.又不莫源於幽然而遠.淵然而深.統攝萬世而闡幽辨微的心靈。在天地綑蘊.萬物雜陳.一遍綿邈.似幻而真的人間.體認實行天地之大道者.仁也。自覺地抒發善良的人性.開拓靈明之心.參悟生命之莊嚴和諧.寄仁生於至善之美.契合天地萬物於一體之仁心.則大智油然生.大慧峨然出.人生之智慧備矣!

西哲柏拉圖,認為人生應以理性第一,意志第二,情感第三。他主張用理性駕馭情感。這乃是要求人們從情感的局限裡突破出來,一旦超越了情感,情為理所融化合一,那就是俗話所謂:「看破了!」到達如此境地,就可以達到:「明至理以遣累。」和「能勝物而不傷。」的高度智慧,進而可以「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了。這不是自己可以主宰一切了嗎?主動在我,則人生意義是積極的,是充滿光輝的。
2016-05-06 4:17 am
1150我們的教育無法提供國家訓練創意的人才
偽善假道學
5700 語言世界/沒有自主
重逢的港口
wN8PiKtgNCY
《沉默之聲》

舞文弄墨的科舉制度,增強了文士在社會的優越地位,和賤視手工的傾向,教養越高的,距離農工階層越遠。千年來積重難返,到清末雖科舉已廢,在新學堂受教的青年,仍然把學堂當作升官的階梯。教育制度改變了,內容也變了,生活的路子依舊不變。
《季節雨我問你》

中西哲學如何看待『知識即道德』?


有一天他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幫助一位拉着一車木材的苦力上坡又下坡.事後他看到車夫臉上的快樂.感激.心中覺得無比的充實.輕鬆。可是回到家中.說明遲歸的原因.他父親卻不悅的說:「一個堂堂大學生.在街上推車.不覺得失身分.丟面子嗎?」他對父親的話是:「呀!父親.我的心沉入黑暗的地牢.我真不明白您的思想!如今的大學生.已快成社會的特殊份子..只會消費的寄生蟲.我們早該覺醒.早該流汗.我們的生活是不應該脫離現實的。不應自恃過高.嬌生慣養.對於卑微的工作不屑一顧.變成一個軟弱.虛幻不實.空涵口號的書生。....父親請指導我.做一個有骨有血的人吧!」』
在以上的例子裏,父親代表士大夫傳統觀念的習俗反應,因此把身分、面子看的很重。兒子在一個傳統約束較少的社會長大,對勞力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因而對他們也比較有同情心,於是有了新的觀念的反應。這代表一種新的轉變,得來確實不易,因為有這樣覺醒的青年並不多。

「有誰人理解一個原本應該充滿願景的大學生,為何今日走向不歸路?而且整個新聞媒體有貞的細心調查他受到何種遭遇嗎?然而這次司法把他做出這樣如此判決定讞,其實說穿了,只不過是為了滿足整個社會許多群眾的私慾。」
???

意見者: 義不容情 ( 初學者 3 級 )
發表時間: 2014-01-11 17:12:54
本來是想提供一些淺見說現代的社會.不但與傳統社會有很大不同.它本身也在迅速變遷中.為人父母和師長.離開學校以後.如不在教育自己.不斷求取新知.趕上時代.對自己的孩子與學生.必不能盡教導的責任.目前社會的兒童與青少年問題.大部分的原因.是由於家庭和學校生活教育失敗所致…..現見問者已有獨到見解很讓人放心.就不打擾了
祝問答圓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VN8X_bhr1U
2016-05-06 3:50 am
「能說出真理與道德無關……你不能想進台大又想幫弱勢發聲 」
《義不容情》

「殺生的藝術,給莊子寫成了這樣的技巧。固然說殺牛的技術很美,總是不好,莊子講得好好的,前面叫人養生,活得很長,可是為什麼又講到殺牛?你說怪不怪?讀書時要從這些方面去想。」 (莊子南華 南懷瑾)

讀書時要從這些方面去想???
為什麼是牛??? 為什麼!?
讓我們重返那個血淋淋的現場!!再問一次
為什麼是牛??? 為什麼!?
《飛越杜鵑窩》

【中西哲學如何看待『知識即道德』?】

為什麼是牛? 為什麼不能想進台大又想幫弱勢發聲?
與「台大全球排名連跌3年 現任教長:高教需要更多投資 下任次長:資源分散不利排名」有關嗎?

還是與「臣聞之胡齕曰,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有關!?


XPOCcPFtATg
2016-05-06 1:23 am
『怒而飛』是象徵從幽暗奔向光明嗎?或者,這只是鵬接受宿命的自然作為?
天色蒼蒼,那是天空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遙遠得看不到盡頭的結果?
先迷失道 後順得常 西南得朋 乃與類行 東北喪朋 乃終有慶

有一個人 有一天晚上 他上了床 焦灼地努力思索著…….但究竟決定做些什麼呢?他沒有記下來 他睡在床上從十點一直想到深夜十二點 終於想起了……....
他決定今晚早點睡覺的!

如果你檢查一下在你生活上困擾著你的事情 你將會發現 大部分的事情實際上幾乎都是些瑣事。但是這些小瑣事 確可命名為可怕的瑣事。因為在它們的醞釀期中 若不及早予以祛除《說再見》 將會變成真正的麻煩。………….

沒有人能夠計算人們在時間上 精力上 以致各種機會上 所做的無窮浪費。而這些浪費大都是於個人在態度上的………..

有一則令人發噓的故事 說是有兩個人 在一個小島上 喝得酩酊大醉 到了半夜 他們踉踉蹌蹌地上了條小船……他們還是在原來停泊的地方。 其實 我們當中很多人就像這兩個人 不斷的努力工作 但我們似乎永遠達不到目的。我們並沒有停止 相反的 我們正努力向前划著 ……雖然我們為將來訂了很多雄心勃勃的計畫

人生的問題 既多且複雜 我們常容易在生活中陷入紛亂及迷惑的境地…….因此對人來說 生命的目的 即是達到構成幸福的美德。

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嚴陽尊者:已順其自然
趙州和尚:那就趕緊去掃地.不然就山下挑水 ~ 折合還歸炭裏坐

格物致知
8tSsqf2ryAM
2016-05-06 12:40 am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受傷!
受傷了怎麼處理?
地點 : 學習活動中心 21186
日期 : 你說甚麼時候就甚麼時候

覺性的追尋──《紅樓夢》敘事的意義建構與療癒
林素玟 華梵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關鍵詞:紅樓夢、敘事治療、意義治療、文學治療學、覺性

我像落花隨著流水 隨著流水飄向人海 人海茫茫不知身何在 總覺得缺少一個愛 我像落花隨著流水 隨著流水飄向人海 人海茫茫尋找一個愛 總覺得早晚費疑猜 我早也徘徊 我晚也徘徊 徘徊在茫茫人海 我歷盡風霜 我受盡淒寒 心愛的人兒何在
ldJY34cmNrk


心安到底是不是主觀的!?
20150708000010KK04764
2016-05-05 11:22 pm
莊子承隨老子的思路認為「道」化生萬物後隨之而內在於萬物內,成為萬物本真之性或德,莊子稱謂為「理」 ... 《莊子》內七篇以「虛」的概念來解釋心的自然本真狀態。(中國哲學概論)

解讀莊子
禪與老莊
中國哲學史三十講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與概念範疇

★ 道 理 性 德 虛 自然 本真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21: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505150930AAKgsWM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