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自癒歷程
我是個男性上班族,1969年生,太極拳齡約20年,自認作息正常、飲食節制、身體好,感冒等小毛病是不吃藥的。2015年3月下旬大便時有了稍微疼痛、流血的症狀,但當時以為是痔瘡,就隨便買了塞劑,1個禮拜就好了。2015年11月中又有了相同的症狀,這次仍用塞劑,但只減輕了症狀;而因只覺得稍微脹痛,也就都不管它。不過,打高爾夫球(尤其是練習場的連續揮擊)後會比較痛,後來索性不打球了。
直到2016年春節假期,有感覺到症狀越來越明顯,開始在網路上爬文,收假後就在土城找了個著有痔瘡專書的中醫,他診斷說:這不算甚麼痔瘡,是肛門附近長息肉,很多女生都長,尤其是皮膚白、薄的,就開了藥給我吃,但是我吃了渾身發紅、發熱,隔了2天我回去找這中醫,換了藥仍然發紅、發熱,我再隔2天又回診,這回他卻宣告束手無策,要我找西醫。
2016年2月下旬有一天早上流了很多血,已經有撕裂痛了,繼續爬文,晚上我在板橋找了間專治肛腸的診所,被這醫師指診(痛死了…這是整個患病過程中最痛的一刻,後來我才知道肛裂是不能指診的),他宣布:這是嚴重的習慣性肛裂,已經有了衛兵痔,不開刀不會好。要我去找亞東、雙和等大醫院,給了我一盒粉紅色藥膏,就說:你就塗塗看吧!當晚,痛徹難眠,半夜起來塗藥,更痛,直到天亮,也無法晨起的拳練了。
隔天,再爬文,找到一篇救世主 – 雲水 所寫的文章《肛裂治療的體驗與反思》共有3篇,給了我莫大的啟示;也因此我現在才有效法分享的念頭。我開始控制飲食讓大便變軟,我發現常用的水果:香蕉、奇異果,要熟了才能軟便,生的剛好相反,而鬆蘋果比脆蘋果好一點,但是我後來聽說蘋果是用來止痢的,也就不吃了;也開始坐浴。
都不看醫生好像也怪怪的,2016年3月中,我找到在“台灣E院”裡主張不開刀的署立基隆醫院外科柯醫師,他跟我說明了控制飲食、坐浴原理,給了我莫大的信心。
我的做法是:早上起床後喝一大杯常溫水,邊喝邊來回走動邊放屁,感覺來了就上馬桶,腳踩在小板凳上(聽說這個角度才對,我的驗證也是),不疾不徐仔細感受是否又軟又滑;若不是則一定有做法錯了(我認為因人的體質、作息,而有異),就要找出原因來;接著坐浴10分鐘,擦喜癒痔,再平躺5分鐘,才吃早餐:優葛、熟的奇異果、熟香蕉、小番茄、葡萄、地瓜;中餐正常的便當(聽說別吃紅肉,我就都點雞或魚),晚餐喝蛤蠣湯或藥墩排骨湯、一點海帶。好轉的速度不會快,真的要有點耐心。
2016年4月中旬打了場我病後的第一場球,隔天也順暢,就此宣告痊癒。
現在,我的心得是:肛裂是需要靜養的,所以不適合運動,只能和緩的活動;其實,最嚴重時打噴嚏、咳嗽、下樓梯、放屁都會痛,自然不會想運動。每天要痛到將近傍晚,這種生理、心理的苦悶,大概常人很難體會。希望這篇短文能給跟我同病相憐的你一點幫助,祝你脫離糾纏、早日康復。
(本文僅就個人心得分享,並非醫療見解,請斟酌參考。歡迎來信,我亦可再多分享,但拒絕辯論、筆戰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