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2016-04-24 3:14 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1w1FjAfqE
2016.04.24-71-2
更新1:

無情荒地無情天

回答 (12)

2016-04-24 3:25 am
✔ 最佳答案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2016.04.24-71-2

嚴陽尊者問趙州和尚:我心已無執著時,接下來呢?
趙州和尚:那就順其自然吧!
嚴陽尊者:已順其自然
趙州和尚:那就趕緊去掃地.不然就山下挑水 ~ 折合還歸炭裏坐


僧:.師用甚麼方法度人?
師:.我沒有任何方法度人
僧:.得道的人是這樣嗎?
師:那大德你都用甚麼方法度人 ?
僧.:講金剛般若經
師.:講幾座?
僧:.二十餘座
師:.這經誰說的?
僧:.師你在相弄豈不知是佛說
師:若說如來有所說「法」.是謗佛.是人不瞭解真正的意義.若說「經」不是佛說.則是謗經
僧:= =||
師:︶ ︶z.Z..Z...
師:經云:若以色見我.以言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德你說 誰是如來
僧:我已經迷惑了
師:從來沒有「悟」說甚麼迷惑?

GBjBNuITXKA
2016-04-25 12:16 pm
中國的儒家,是各家中最具適應性的,但強調在適應中保持獨立,認為有所不為,然後將有所必為。禮記、儒行篇提出十六種理想人格的特質,其中第十三個特質,就是『特立獨行』,作者的解釋是:『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其他的特質,大部分與獨立獨行有關。從儒行篇的這些特質與歷史人物息息相關的情形看,可知其對傳統知識份子的影響,正史中的『獨行列傳』,是明顯的例子。
史有獨行傳 始於後漢書 作者范瞱在該序文中 說明獨行人物的特色是:「然則有所不為 亦將有所必為者矣 既云進取 亦將有所不取矣」

獨立特行人物非但不是消極的,他們對世事和國家的治平,實有積極的影響,這一點朱熹了解的很透澈,他說:「夫仗節死義之士,當平居無事,誠若無所用者,然古之人君所以必汲汲以求之者,蓋以如此之人,臨患難而能外死生,則其在平世必能輕爵祿,臨患難而能盡忠節,則其在平世必能不詭隨。平居無事時,得而用之,則君心正於上,風俗美於下,足以逆折奸萌,潛消禍本,自然不至真有仗節死義之事。」


★任何人都應該為國家社會服務。理由:
我們取之於社會國家 我們就應該有所貢獻 有所償還。
也許 你不同意這種說法 包括你的鄰居和同事們。
一般總以為 服務社會國家 那是公務人員和軍警們的事。
我們只要在選舉時完成了投票 或是出席了里民大會 就已完成了其對社會國家服務的責任。(如果打宗教對決是否有助民調?甚至口哨一吹!各教歸隊!!?)
★附近街道的一個電線桿上的電燈不亮了 我們一直沉默不語
直到別人打電話到電力公司 總算解決了。
你可能是最初發現的人
你為甚麼不立刻打個電話呢?
★『他專為別人的事忙!』
這是句埋怨而又炫耀的話。
很多人確是這樣 總是喜歡忙別人的事
總是喜歡忙別人的事 他們服務熱忱夠
但是 當你決定服務人群時 一定也不要忽略了你自己 和你的家人

「為何台灣人習慣對人不對事?」

★『愛人如己』
不愛惜自己 不愛護自己的人 又如何去服務他人。
有人花費全部時間為不良少年服務
自己的孩子卻成了不良少年 被關入了少年法庭。

《莊子從黑暗的無希望的谷底來凝視人!? 幸福苦難全都交織在一起》
2016-04-25 10:32 am
老子與莊子,世人並稱老莊,但是,他們是一回事兒嗎?

似乎差別很大。


老子講的,是以出世之心去入世,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無法真正理解老子。


他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等話,意思是我們盡量不著痕跡、不刻意地去「善利萬物」。


所以利眾生是老子的重要思想,這是方向,在這個方向下,忘記功利之心,不著行跡去為善,則是老子指導人們去做的事情。


故老子講「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而這樣的不著行跡,就是「無為」。把「無為」解釋成什麼都不做,是對老子的最大侮辱。無數人讀老子,入歧途就在於此。


所以,老子講的「無為而無不為」,含義是:在這種淡忘功利、不刻意的狀態中去做利眾生之事,會做得更好更多,諸事皆可成就,只是在「道」的層面做事之人,不在乎這個成就,所以雖然「利萬物」,但仍「居眾人之所惡」,功成而身退而已。


好多人把此話理解為「什麼都不做事情會自然變好」是很大誤解,這種解法讓我們誤解老子很多年。


那麼為什麼老子的思想會被解成出世的,什麼都不做的思想呢?

是因為老子講述、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國家的管理者,他的思想是:國家管理者要盡量放棄自己的欲望,為百姓做事。這種思想後世的孟子直接傳承其部分內容,就是君輕民貴的思想。


但是這種提法無道的管理者很厭惡,因此樂於讓知識分子將其解釋為什麼都不做,這樣對自己很有利。


在這種統治階級的願望下,歷來不乏善於揣摩之人,部分知識分子取老子思想中不著痕跡、不刻意的部分,丟棄其思想中利眾生,為百姓作為的部分。將老子的學說變成清談飄逸的資料。


這樣,統治者非常開心,而知識分子亦樂於討好逢迎,這樣的思想,被有意培育,老子的真正思想卻愈加模糊。


直到今天,一談老子,眾人皆以為是避世無用之學。
2016-04-25 9:01 a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莊子固然以超越為第一義,在超越人世間一切利害得失之外,依然願意以自我為中心予於新的創造。「物物而不物於物」者,是求主動的自我創造。只有如此,才可以達到一種「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新人生境界,是積極樂觀而莊嚴的生命情調。

『妻子不孕 夫辱「沒有生產能力的畜生」判離』

當初講我親像一蕊花 深深為我來癡迷
如今變心想要甲我切 既然叫我返去外家
燒酒一杯擱一杯……………….你真的不後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r6rc9mU0w


列子-御風而行的哲思
列子是一個隨和可親的凡人,又是一個不染不溺的聖者,是一個孤獨堅毅的浪人,又是一個寂寞深思的賢者。不管你用凡人浪人的眼光或聖者賢者的眼光去看他,都會使人體悟到「千里一賢猶如比肩,萬代有知不殊朝暮。」這個有情世界原來是一片無情天。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 羅肇錦1980年12月1日
303038 - 5432

郭梨華提到:「『自然-名教』是人在生存中必然面臨之境遇,亦即:人之事實就在:人有所以呈現的『自然』,但人也是一社會的存在,因此就有人文之創造,那麼如何解決可能因此而衍生之悖謬,一直是先哲所努力之處,只是在各個時代以不同之哲學問題為其轉換…」
摘自:阮籍的群我意識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杯中有影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qVhfljyjE


『為何台灣人習慣對人不對事?』

從語句指涉本身 觀看X的論述---
主菜到點心 淺談交流道之跳脫與回歸
悲劇與數據 柏拉圖的正義

山羊說:我只有在謊話絕對不會被拆穿的時候才會說謊。
獅子說:如果山羊說謊的話、龍說的話也是謊話,反之亦然。
龍說:如果有人說他知道我說的話是謊話,那他並沒有說錯。

中國哲學史
從三皇五帝到2015 再從從董仲舒到2016
從王道政治與禮治理想到戴雲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
從老子眼中的聖賢只是聖賢到孟子的不得已也 再到2016世界觀
落大雨彼一日
摘自:《在傳統中國哲學之自然的意涵為何?》

主觀見解與客觀陳述能否並存?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111164417AAdPCKM
2016-04-25 1:52 a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2016.04.24-71-2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靈明之心與悲劇的意義是否像風又像雨?
看不完人生的風雨 走不完沉重的步履
異鄉夢留下一片空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DJ8OPoYxs

先秦時代,道家諸子,以澹然恬靜的胸襟,天真樸實的感情,滲透入這美妙的大自然中,合大自然之美於相忘之境,開拓了他們嶄新的生命,創造了他們藝術的美的人生觀。終至於由涵蓋天下萬物而上達空明之境。在日常平庸的現實生活裡,表現了他們至真至美的生命神韻和虛靜的風格。所以莊子最理想的人格,就是用藝術美為其修養根據的,他形容道:
「…..肌膚若冰霜,綽約若處子….. 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fXI9GnuduU

這種「乘物以遊心」的人格,固得之於藝術美,而這藝術美的教化力量,也鎔鑄了道家虛靜的心靈。所以,道家思想是如此的淬礪,如此磅礡,充滿了浪漫精神和高蹈意味的風格。

莊子曾經和他的老友惠子,有過一段爭論,在這爭論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反映在莊子美化心靈裡的世界。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由這爭論,可看出莊子和惠子兩人的思想觀念迥然有異,兩者之間永遠也沒有結論。其實,這並不是「知」和「不知」的問題,而是莊子以他樸素的「真我」,通過大自然中萬物的美,作藝術性的陶冶之後,和大自然融鑄成一體的心理狀態。也就是在宇宙萬物之中,既可自適其道,又能遊心萬化,終於使「我」和「非我」到達相合相冥相忘的至高境界。

Dreammak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20NwCro8ig

莊子這種「返歸天真」,保持天真本性的至樂風格,依然是從現實人生體驗中悟得來的。凡是澈悟人生精髓最深刻的人,必有一個美妙的心靈,有了這美妙的心靈,在這美妙的心靈的關照之下,宇宙之間的萬物也具含妙諦。一切美化了,何況草木蟲魚?「山林歟!使我欣欣然而樂歟!」確實是真情。所以,莊子的思想,無論怎樣缥缈空幻,還是生根於現實人生社會的。如果說莊子超脫人寰,遁入虛無,還不如說莊子對宇宙人生裏的一點一滴,都具有極強烈的美感和嚮往,並且在這美麗的象徵裏,獲得了充分的心靈的快樂,乃至於徘徊、踟躕,流連忘返罷了。

Final Fronti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zCf0ascW8
2016-04-24 11:54 p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2016.04.24-71-2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靈明之心與悲劇的意義是否像風又像雨?
看不完人生的風雨 走不完沉重的步履
異鄉夢留下一片空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DJ8OPoYxs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雖不復問君將何往,但太蒼遙遙,白雲無盡,詩人似乎在省察宇宙,俯仰人間,深思熟慮之餘,從具象中見抽象,憬然澈悟,超越自我,突破「我執」,不以福禍動其心,泰然安順,隨情萬化,融實虛於一體,而忘其形骸,悠然無我矣! 無我,則眼界無染,心空不迷。這是何等襟懷!何等氣象!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無人問你何處來 問你何處去 歡樂的音樂聲 有醇酒香味…..紅顏是夢中的憂愁 愛你是今生的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_FQ6HriwHQ

錯!錯!錯! 一生甘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cxbvGyUlg

《莊子》是衰世之書?
有許多學者以為《莊子》是衰世之書,對《莊子》有特殊研究的人都在衰世,固然,我們不否認莊子世興於衰世;但卻不承認《莊子》是一部衰世之書。因為中國思想成於憂患意識,諸子百家都是由救世而起。如果說《莊子》是衰世之書;那麼孔孟墨荀老韓,與莊子同一時代,同一心情,又有那一部不是衰世之書。如果說對《莊子》有研究的人,都在衰世,那麼就以孔孟之學為例,歷代讀孔孟有心得的人,絕不是漢唐盛世那些為朝廷所錄用的註疏家;而是迫於國勢衰替,痛於亡國之恨的兩宋及晚明諸儒。由此可見單稱《莊子》為衰世之書,實在不夠平允。
至於我們所以說它是一種曲解,乃是因為這「衰世之書」四字,暗指著該書為衰世而作,含有出世之想,足以使變亂之人心,一飲而醉。其實莊子所談的問題,都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即使在盛平之世,人心仍然受生死、是非、貴賤、禍福等的困擾。所以《莊子》一書,並非發洩衰世的悲愴情緒,而是醫治人心的衰頹與失望。明瞭到這一層,我們便不至於像魏晉名士一樣,把莊子當作酒精來解愁遣悶了。

Star Sk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ZCedq9a4Q
2016-04-24 9:11 p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2016.04.24-71-2

莊子談人生境界 特別假設真人至人神人聖人等理想人物以為象徵。他說:「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莊子天下篇述義序言之二)特別是神人 他做了一番刻化和描寫:「肌膚若冰雪 綽約如處子 乘雲氣而御飛龍」不僅如此 並且自由自在的游乎四海 這是何等羅曼蒂克的生命情調。最後還嘆日:「至人神矣!」
如此一嘆 這些理想人物簡直是神乎其神的神來之人 恐怕現實人間永遠也尋之不得的。似乎只有在夢幻之中 才可以與之邂逅。真是遠在塵寰之外 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難怪荀子在解蔽篇中罵他:「莊子蔽於添而不知人!」
★(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生不如死!?)
其實 這是各人的主觀看法。莊子的人生 是形而上的天道。他追求的 是宇宙中的根源。呼籲人性的覺醒 尊重個性價值。從積極的自由意志中 發揮生命的自由。要求將自我溶解於大自然之中 成渾然和諧的一體 是一種虛靜狀態的唯美的描繪。由此境界 遂產生出一種暝朦神秘色彩的生命情調!
★(「人要如何走出迷惘才能獲得人性的自覺?」 「生命象徵 - 朦朧的美? 」「為何藝術可以安定心靈?」)生命之智慧 王逢吉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靈明之心與悲劇的意義是否像風又像雨?
看不完人生的風雨 走不完沉重的步履
異鄉夢留下一片空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DJ8OPoYxs

陶淵明說:「心為形役」一個人的一生,為自己非份的慾望所奴役,又豈其夢寐耶?人生在世,當然無法脫離一切現實,過絕對的超人生活,到虛無之境。然而盡力超越一切物慾的侷限,保存一點真實的靈性,倒是應該的。也可以說這是一個真正讀書人應該有的起碼休養。這是具有非常積極意義的工夫,也並非人人可得的工夫。

《『功夫哲學』就是不同》LWx49PgRsAQ

莊子在齊物論說了一個寓言性的故事,稱之為「蝴蝶夢」。他說: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
這一個夢,古今學者各有許多不同的解釋,讀者也因感受之不同而各有反應。不過,我們認為莊周談人生,對人生的了解,以「超越」為第一要義,尤其是認為一個真正的人,必須超越於人世間一切的利害得失之外,以自我為主宰,居於物先。在生活裡面能物物,而不必物於物。如此推論,莊子這一離奇古怪的大夢,乃是他老人家高度智慧的昇華。

《人要如何走出迷惘才能獲得人性的自覺?》n4GsjY2CPCY

蝴蝶夢,象徵了「人」與「物」之間精神的契合和感情的交流。打破了個人「執著」和「物」「我」之間的界限。這和黃梁、南柯之夢,本質上是迥然不同的,風格亦屬兩樣,猶之如「鯤鵬」之比「鳥雀」。以一般人的體會,在這智暫的人生旅途上,似乎充滿了飄忽和憂傷,不免有諸多悲涼悽愴的感受。而莊子願意這一個古怪的蝴蝶夢,來啟發人性中的天真、自由、優美。人可以不必自己作繭自縛,快快活活的像一隻花蝴蝶一樣的飛翔於人生這一座大花園裡,在百花爭奇鬥艷之中,穿花點水,任其逍遙自在。只有如此,人才可以到「雖超世而未嘗越世,雖同人而不群於人。」的平淡境界,這樣的人生才具有永恆的價值。

往事難追hEeiozlYNQo

這並非逃避,亦非麻醉。逃避永遠逃避不了人生世界,麻醉也只能收短暫之效。唯有從自我人格中去把握人性的良善,以一種「悟」的工夫,作一種應有的「修練」,才可以為自己開闢一個渾然虛靜、協和一體的新天地。

《落花情》ub2HRiuFKUc

「為何台灣人習慣對人不對事?」

在這萬象森然的人間,人的感情該是多麼微妙莫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的錯綜複雜。人間的一切,竟是如此的隱冥曲折,變化綿綿。然而人人皆桎梏自己於窄狹的感情圈內,沒有人能夠永遠逍遙在感情圈外的。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LPdUR1O0gc8
2016-04-24 5:48 p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2016.04.24-71-2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但是當一個人真的陷入舛途絕境的時候,獨立蒼茫,回首前塵,在憫然悲憤之餘,心裡總免不了泛起一陣不知其所以然的迷惘之情。往往把歷年來的許多憔悴和憂傷,都歸之於蹇促坎坷的天命,而慨然有『天命靡常之嘆!』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這當然是人之常情!
從表面上看來,在這蒼蒼茫茫的偌大宇宙裡,眾人好像一片片浮萍,在昏昏昧昧的人生之海上,載沉載浮,隨波逐流。一切都「隨所為焉,又隨所不為焉。」完全失去了自主,也失卻了人類的靈性,彷彿冥冥中真有一個神秘莫測的天命在做主宰似的,而且以一種不可捉摸的萬鈞之力,作無情的安排。似乎人世間一切不得而已,又不可知的諸多事象,都緊握在天命的鉅掌裡,任其操縱,任其擺佈。
人的心靈對天命既然有如此迷惑的感受,天命與人生也就有了若即若離的關係。
先秦諸子中,莊子對於天命,不僅僅有:「芴漠無形,而變化無常。」的神祕感受。並且還說:「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有命也。」
這樣說來,莊子對於人生的一切的「事之變」和「命之行」存有許多懷疑。認為從外表看,人世間的許多現象,確乎前若有所承,好像有個看不見的天命再作梗。 然而,往後的發展又不能一定,似乎又沒有天命的存在。有無之間,實在難予判斷了。
亙古以來,人徬徨趑趄在恍惚冥濛的氣氛之中,對於天命,人人都有點像:「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的感覺,在那寂寥的空山裡,落葉滿地,蹤跡渺茫,似可尋覓,又不可尋覓之際,令人有著不盡的惶惑和恐懼。人的一生,彷彿「今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芒鞋踏破了無限悵然,天命卻又猶之如「飛鴻踏雪,泥上留爪」,偶而在芴漠無形,寂寞無聲之中,又給人間留下一抹淡淡的影痕。
所以人世間的一些凡俗細人,在這天命的控制之下,只是網罟中的游魚,樊籠裡的飛鳥。萬物之靈的人類,就變成了蠕蠕而動可憐蟲了。只能夠像這空幻飄緲的天命,祈求一點點冷冰而苦痛的生活,乃至於在寂寞黯淡的苦苦尋思中,作悲慘的滅亡而已。
西哲叔本華,認為世界上有一種無所謂善惡的大意志存在。這種大意志既是盲目的,又是不受任何理性和智力支配的。但是,它依著自然而移動前進,支配著整個宇宙和人生。而且具有不可抗拒的控制萬物之力。在這龐大意志力的籠罩之下, 個人與個人之間,又有無數的小意志在隨時反抗這大意志。如此演進,就是所謂的天命。
十九世紀末葉,英國小說家哈代,深受叔本華悲觀主義思想影響,形成一個所謂:【哈代式悲哀】的作風,竟一時深入讀者的心靈,風靡歐洲大陸。
哈代將他所創造的小說人物,安置在英國廣袤而遼闊的荒涼原野上,飽受天命無情的殘酷摧剝之後,再給這一群「可憐蟲」放逐於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荒蕪的灰色世界裡,作一個悲劇的結束。讓讀者欲哭無涕,黯然魂銷。哈代面對着這單調冷漠的人生,曾經低吟著生命的悲愴:
「愁眉不展的生命啊! 我不願見你泥污的外衣, 蹣跚的腳步,還有你那不自然的快意。」
哈代筆下的生命是如此的悲哀,人生又是這麼陰暗,怎麼不令人感傷生命無寄,人生無依,天命之無常而且殘忍冷酷!人們在失望虛空之餘,不覺愴然淚下,這豈不是人之常情? 未可厚非。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描寫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鬱),看見花園裡落英繽紛,殘紅遍地,她見景生情,感花傷己: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曹雪芹認為天命卵翼下的人生,生命只不過來自太虛,而又歸於太虛的一片小小虛空罷了。花顏月貌依但無可尋覓的時候,人間的一切更是杳不可知!所以他只覺紅樓夢醒,人生悲劇已成,一心想逃大造,出塵網。人的生命不過是幽闇中瞬息即滅的一粒熒熒之火,永無燎然之期。
盡管如此,但人畢竟人,是有其獨立存在價值和自主創造力的人。英國哲學家羅素一向是懷疑一切的,他雖然懷疑宇宙中所有的一切,認為外在世界,只有一種可能性的假定。可是他對於人類自我的存在,卻認為一個無可懷疑的事實。假若一個人對人生愈是作悲劇性的深切體驗和領悟,終將對人生有無限光明的遠大憧憬,必然有大智大勇去接受人生實際的殘酷折磨,並且在沉痛中自覺自省,由一種悲憫人生之情,蛻變成真正的希冀和信念。誠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對人生,絲盡而情不斷,淚乾而意尤深。那麼,春蠶之死,蠟炬成灰,乃是人生外在形象的變化,人類生命大化之必然而已,誠然微不足道。所以莊子說:「惟命不於常,道在則得之,不在則失。」
天命之所以不常,人之所以失其掌握天命的原因,乃是在人們太迷惘於空幻的天命,屈服於莫測的天命了。完全失落了人的自主創造力,特別是自我所主宰的心。
莊子能夠以自我為主宰,從宇宙萬物各盡其性的自然狀態中,超越人的感覺之所見,超越世間一切名相形容,以追求生命價值。以「安時而順處」的靈性,「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高度智慧,在「無用以為用」的虛靜心靈狀態中把握天命,支配天命而入世順應,利物善導。所以莊子可以做做逍遙之遊,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天地之間,更可以保身全生,養親盡年。如此,人生豈不充滿了喜悅?在這生氣蓬勃的世界上,一切也就欣欣向榮了。
以上摘自:http://blog.yam.com/aaa20120909/article/86424700


看不完人生的風雨 走不完沉重的步履
異鄉夢留下一片空虛???
如何讀聽懂哲學的天籟《莊子》?
故鄉的月
5M21gFk13lg
2016-04-24 3:15 p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靈明之心與悲劇的意義是否像風又像雨?
看不完人生的風雨 走不完沉重的步履
異鄉夢留下一片空虛???
【秋風掃落葉】

莊子說:「人生若夢」。李白有:「浮生若夢」,蘇東坡有:「人間如夢」,不一而足。然而莊子之喻人生若夢者,則是另有構想的。這位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超越宇宙,進入忘我的人生境界的大思想家,大概是經過了一番長時間苦思之後,終於豁然有所領悟吧!果真人生如夢,那麼每個人的綺麗好夢豈不是夢中之夢了麼?做夢並非逃避現實,只因為現實的世界比較冷酷,在錯綜複雜、關係如蜘網的社會裡,人性受到許多有形無形的侷限,無法自由抒發。可是當夜幕垂落的時分,人們昏然入睡以後,心靈就可以和天神或者魔鬼交往了。在夢中可以蠡測未來,也可以留戀過去。自己可以恨其所恨、愛其所愛。都可以在這瞬息即逝的小天地裡,赤裸裸的表現無遺了。因而,夢境裡有文學、有詩句,詩意和夢境渾然一體,夢將展開一遍美妙的風姿,把個樸素無華的世界和人生,錦綴得多采多姿了。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人性交諸我們手中,就看我們終久把它活成甚麼模樣。每一個人生都是生命的榜樣 ─ 只是到底是個好榜樣,是個壞榜樣,或是個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榜樣。
其他現存的萬物,毫無問題的繼續追求他們的自然目標,人不斷提出他自己存在的問題,乃是人特有的不幸或榮耀。 因此對人來說,生命的目的,即是達到構成幸福的美德。《人生小語 ─ 瞬息與永恆》

『若光明與黑暗並存同一時空? 』
『精神真能實現安時處順隨遇而安?』

唱一首故鄉的月zxIFy7hSdco 重逢a8Lu02ouNk8
2016-04-24 11:02 a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老子輕物重生,不以物累形;老子哲學中「心」的意義,不在於活動的支配性,而在於「靜」,正是一種「心善淵」的「虛靜心」,因此能以其「虛其心」之深、虛、藏,而達到精神上淵靜悠遊之可能。是以對於外向尚動的一切物欲追逐,老子日「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甚愛」、「多藏」說的是對經驗現象的沉溺,「大費」、「厚亡」則是說精神層面之淪喪,所以現實生活中欲望與追求愈多,其精神層面的痛苦也就愈大;只有反樸歸真、少私寡欲,才能平復因馳心外鶩所造成的精神損耗。是以為了達到使人收斂精神的目的,老子首先透過「破執」的方式,破除人們對於世俗價值的認定。老子說明凡生命本質以外的追求,都只是成見執著、被扭曲的價值觀罷了;世間並無絕對價值,所有是非對錯、成敗得失、美醜善惡.....等,都是相對存在,因此沒有任何值得以淪喪本真做為追求代價的價值存在。《風中的承諾 • 2 月前》

2016.04.24-71-2
心安到底是不是主觀的!?
將心來 與汝安
那麼
問:你睡得安穩嗎?
答:我睡得很好
如此算是心安嗎!?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08000010KK04764

★為何當時的灌票大隊會認同繼小豬的評論!?
因為客觀公正? 《眾人皆醒 • 2 星期前》
★繼小豬是誰!?
當初投給最佳的6-70票又是那些帳號?《讓回憶隨風飄 • 3 星期前》
●翁啟惠:怎亂成這樣 (聯合財經網 / 產業 / 浩鼎股權轉讓風波)
★當有人說「我是以一個科學家的立場…..」時
別忘了
是先有「人」才有「科學家」的
所以「道德」仍須依「人」的角度判定
這是最基本的倫理學 《大雄 • 3 星期前》

人生的問題 既多且複雜 我們常容易在生活中陷入紛亂及迷惑的境地 也常容易忽略了一個人生存於大自然宇宙中的態度 因此 培養人生的整體觀乃是必須的。
求真 不只是在求現實上的真 也在求永恆的真 永恆乃是物質宇宙與心靈世界所共同渴望的目標 虛偽不能使人永恆 只有真才能使人永恆 真是在面對自己 面對他人 面對宇宙時 所有的一種態度 這種態度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切的、更真實的生活於一個令人喜悅而有意義的世界。
盡管人生故事的各類情節,是圍繞著一個「情感的死結」做錯綜複雜的發展,而且在發展之中,人類的痛苦似乎在不斷的延續,人類的憂患也永久存在。可是,正因為人的生活有了充沛的情感,才使人感覺生活多采多姿,生命的珍貴偉大和宇宙的莊嚴。
一個人當他的愛,憎,執著,捨棄,以及一切力量達到了頂點之後,必然逐漸趨之平淡的境界,接近永恆而歸入宇宙。
人生的平淡境界,是一種返虛入渾的精神狀態。彷彿由一支震盪的琴弦上發出的微妙音韻,到了至情之境而顯得寂然無聲一樣,是人一生最樸質最高遠的一瞬。這種境界,祗有哲人、詩人和宗教家能得之,能悟之。
孔夫子對他的弟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這是他老人家邁入平淡境界以後的至真至情之言。同時也申述了一個讀書人的人格的尊嚴。就憑這一小段話,我們可以推想孔子對於他的生命和平淡的生活,有多麼深厚的了解和喜愛。
按近代社會學家們的分析,人性是多方面的,也是存在若干矛盾的,尤其是在這亂紛紛的大社會環境裡,多數人不免趨之下流而不自覺。然而一個有自省力和認知理性的人,依然有極強的意志力,不同流合汙,獨來獨往的創造人生,也不在少數。因而社會依然在向光明前進不息。
不過像這一類的人,從表面上看來,不免落落寡歡,孤傲寂寞,大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觀感。然而終有一天,吾道不孤,超人是不寂寞的,因為沉默和孤寂往往和勇敢同在。這也證實幾千年以來,孔子孟子的人格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光輝照耀了人間。仍能夠不屈服於任何勢力權威,堅持人性的尊嚴。以自己及複雜的生活經驗,及深邃的思維.極空靈的想像,三者全部柔和在一起,鑄造出人生平淡的境界。所以平淡的境界,並非冷酷無情,而是情感的淨化,澄清,白熱的狀態,何孤寂之有?
當然,這種境界非人人可以到達的,尤其不能偽造平淡。正如英國詩人濟慈所說:「如其詩之來,不像葉子長在樹上一般自然,還是不來的好。」
偽君子之所以偽,就是不自然。孔子說:「鄉愿,德之賊也。」大概君子和小人之分者在此,又何談平淡境界。
誠然,人是感情的動物。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的確,人的一生,往往為自己的情感所包圍,局限了自己,也就是說不免劃小圈子。就是只注意了「我」和「物」的關係,忘卻「人」與「人」的關係。僅知有我,不知有人。犯了這個大毛病,那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又從何談起?

★當有人說「我是以一個科學家的立場…..」時
別忘了
是先有「人」才有「科學家」的
所以「道德」仍須依「人」的角度判定
這是最基本的倫理學 《大雄 • 3 星期前》

道德不是人生表面的裝飾品 而是我們的氣節和操守的內在的憑藉 它不只建立在理性上的斟酌和概念上的把握 更建立在人生情意的養成和生境界的超脫之上
真正道德的境界不是一種知識的境界 也不是一種技術的境界;它是一種美感的境界 是一種藝術的境界。

●不擔心浩鼎案燒到自己 但替翁啟惠擔心 尹衍樑:政治操作糟蹋國寶 翁啟惠坦承贈與 思慮不周道歉 造成各界困擾,引發軒然大波,若再重來一次會更謹慎。 《琪 •2 星期前》20160319153636AAreC4j
●查字:一個”月”,右邊一個”示”是什麼字?
●「為何台灣人習慣對人不對事?」

睡得很好
如此算是心安嗎!?

善開放三個形式並不是三分天下
而是按照一個秩序分配
這個秩序的正確觀念是倫理學的基礎
正經的善是第一,因為它由於它自己的屬性將善的觀念具體化。
愉快的善則次之,雖然次要它也從屬它的所供應者。
有益的善只是為別的事物具體化目的之觀念及善的觀念。
所謂有用的善,不管它是否是愉悅的,是能夠用於以供應一件被人稱為善的事物。
2016-04-24 8:21 a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道家強調無待、無為。但必須強調的是,「無為」是一種順其自然的無為而「無不為」,並不是如一般人經常以一種儒家式思維為出發、將「無為」誤解為消極怠惰、無所事事的看法。其實道家對所發生的一切,是以一種不強求、「安時處順」的態度,包括逆來,也都以「順」受的態度順其自然的,也所以說「道法自然」。
然而正因無為,萬物之本真反得以被保全,所以能夠實現一種「無不為」的自在自得,也即「有」之朗現了。因此道家強調的是虛靜心,有異於儒家強調以仁心、德性去投入並承擔;是故道家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一種天地無心無為的「生而不有」、「長而不宰」,不妄加干涉、不強為主宰,使萬物皆能自生自全而保全本真 --- 這也就是強調以虛靜心去放下、去讓開,而當放下了、讓開了,人也就得到自由了。所以道家之無為無造,就是針對儒家強調道德承擔之有心有為所可能造成的流弊,如對種種人為造作的災難,而有深切之反省。也因此道家的「無」,是通過修養工夫之無心無為,以放下、讓開消解掉對他人的限制束縛,使每一個人都能夠自在自得,故必「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那麼才能達到「為無為,則無不治」,也即「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了。

2016.04.24-71-2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高等級的專業投票者應該盡量用其他帳號幫隊友挺票
以免被質疑『對人不對事』的選出爛答案
但如果已不小心投給了自己的隊友
就盡量別再評價欄唱高調
除非有更新的創意
………
《義不容情 • 6 年前》

『回答者只能夠盡人事,剩下只有聽天命了!』
若只是如此 有可能會變成
5號紅色蚊子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08032406476
板大覺得『5號紅色蚊子』答得如何?
《不悔 • 6 年前》
摘自:請問知識+回答如何避開落選??

●「三年多前我的評價是 發問者說『各位大大提供的根本無法複製耶!』顯然沒有一個答案是發問者需要的,是以負評。 現在一樣會給負評 因為看到還是有人不願意認錯…….. 繼小豬的評論是我到知識+以來看過最客觀理性的 不知管理員是什麼理由怎樣移除的?...........AAA • 4 年前」
●「既然我支持繼小豬的評論,想當然耳,也很肯定你的內容,只是不解我們都肯定的評論,怎會消失不見。……….spring • 5 年前」
●「說句公道話, 這題真正當之無愧的最佳解答是瑪莉歐/鴨子……….Cavalier • 5 年前」
摘自:查字:一個”月”,右邊一個”示”是什麼字?

「顯然沒有一個答案是發問者需要的」???
『5號紅色蚊子』答得如何?
最佳得60幾票
鴨子得30幾票
蚊子不僅連一票也沒有
現在甚至連回答也不見了!!

★為何當時的灌票大隊會認同繼小豬的評論!?
因為客觀公正?
眾人皆醒 • 2 星期前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靈明之心與悲劇的意義是否像風又像雨?

分類管理員繼小豬的評論為何不見!?是因檢舉移除的嗎?
若是的話
相信繼小豬應該比任何人都清楚是誰檢舉的 不是嗎?
ktwAoRk9yYc

今日交雨水冷空氣是否依舊持續?
如何面對沙塵鬧元宵燈塔霧煞煞?
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究竟何謂「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莊子算也是一本古書,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到了現在我們所見的本子通常是三十三篇,相差之數,幾乎是一半。這可說是一個大變更。我們要知道莊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學說是怎樣,對於這個變動,便不可不探討,試想篇數相差若此之遠,我們今日所讀的是三十三篇的本子,難保我們所認識的莊子是和前人兩樣呢!
木鐸出版社 頁007

人與人的溝通 不只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的基本需求 也是因一些事實 這些事實 給予我們一些更大的渴望 就是在人中活得更好 活得更有意義 但在人中 活得更好 只能有其限度 而不能達到無限美好 也只能活得更有意義 但卻很難有無限意義…………人對無限的要求 不只是存在一種虛空、把捉不住的幻象裡 而是要掌握一種實在的、具體的東西 這一種具體的東西 很難從物質的具體上得到滿足 而是要有一種非物質的具體東西 才能適合各種情況 這種非物質的具體東西 乃是一種精神體………
摘自:如果打宗教對決是否有助民調?甚至口哨一吹!各教歸隊!!?
2016-04-24 4:15 am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道家思想及理論提出,主要就是師法自然之「道」,「道」是天地萬物之所生的總原理,也是經驗界一切現象變化的形上依據;但是「道」非具體事物,不能以任何經驗方式覺知、感受,它不可形、不可名,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盡管如此,「道」的作用卻是「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源源不絕、緜緜無盡的。再者,道之化生萬物,是無心無為、無私無我、無為而無不為的 ---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主」故老子哲學中首先闡述此 --- 「萬物歸焉」、「大道氾兮」的自然之道,期以吾人能在明乎「」道之體、用時,也「幾於道」地從中體悟出人生法則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蓋天地間一切生成化育,皆道之流行也;道之「無為而無不為」,實亦人生之應世不二法則也。因此《老子》對先驗超越、無形無名、無限內涵的道之「體」,和無限生意、無窮作用的道之「用」,以及往復迴旋、變動不居的道之運化流行等,皆詳為吾人闡述之。

《老子》五十七章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殆道家精神之充分呈現了。一樣,緣自「周文疲弊」的時代背景,道家卻採取了有異於儒家以禮樂教化成就人文價值的道德進路;另外代之以清靜無為、少私寡欲,藉由破除世俗價值的方式,以消弭人心遂欲所帶來喪失本真的心靈痛苦。道家思想流行較晚,時至漢代,才有「漢興,黃老之學盛行」的紀載。而在《孟子》所批判的「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中,也還看不出道家思想的影響力。關於老子其人其書、思想源流、真偽先後、章句異詞等,議論紛紜,難定正訛。《論語》中譏刺孔子「四體不動,五穀不分」的荷蓧丈人、鳳歌以諫孔子的楚狂接輿、孟子責以「為我,是無君也」的楊朱思想,都略有後來的道家色彩。道家繼諷諭儒家的隱者以及重生貴己的楊朱思想之後,以自然無為說明道體,以守柔不爭闡述人生哲學;在塵雜紛擾的俗世中,宛如一道澄清人心的清流,熨貼著人們創傷心靈。其影響深遠,與儒家思想並為中國人深層心理中潛藏、積澱的意識形態之一。

「為何台灣人習慣對人不對事?」
與其質疑為何台灣人 尤其是台灣的南部人比較習慣對人不對事
何不指引他們去看看這世上到底還是處處充滿着對事不對人的佳話
譬如西洋哲學對公平正義的重視 中國哲學對真理的追求
甚至佛家的去我執、道家的清心寡慾、儒家的明心見性
無一不是對事不對人(註1)的在追求真理(註2)
就是國會質詢欺騙的相關案件 ……
也只有極少數的少數立委因質疑對象不同而語氣有所不而已
更別說也只有極為少數的某些仗義執言者是有點忘了自身在其中也是有相當的腳色的…………..
《憂鬱的星期天 • 1 天前》
摘自: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西哲尼采所創造的超人 往往在朝暾出岫的晨曦 或夕陽落山的黃昏 對悠悠太蒼歡呼道:「明星!你滿眼都是幸福。假如你暗藏清輝 而不流照人間 你的幸福又值得甚麼?」這些聖哲先賢 勇敢的面對現實 將生命中峨蘶磅礡的青春活力 循天地間本然之理 不屈不撓的創作嶄新的人生理想 將人的心靈拓展到超凡脫俗的領域。盡管時代不同 民族各異 人與人之間 還是有著共同的體認和理想。

陶靖節曾有「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 ,齊幽蘭以爭芬」既美且善的理想。也曾抱定「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的決心,不怕久相欺,意氣傾人命,真風告逝,大偽斯興的當時風氣。立「猛志遠四海,骞翮思遠翥」的大志於「少時北且厲,撫劍獨行游。」在人生之途很想有一番樹建,可惜終於失敗。只有在「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的悲痛之中,深嘆自己「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於是不以心為形役,息交絕遊,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倚南窗以寄傲,撫孤松而盤桓」,毅然隱退。


如何分辨『無為』與『不作為』?

存在主義.浪漫主義與靈明之相關為何?
靈明之心與悲劇的意義是否像風又像雨?
看不完人生的風雨 走不完沉重的步履
異鄉夢留下一片空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uDJ8OPoYxs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19: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423191422AAdPPOc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