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任用胡人為邊帥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主原嗎??>?

2016-04-02 5:42 am
更新1:

唐朝任用胡人為邊帥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主原嗎(急)??

更新2:

唐朝任用胡人為邊帥是導致安史之亂爆發的主因嗎(急)?

回答 (2)

2016-04-22 8:25 am
不完全是
安祿山史思明雖為胡人,但唐將哥舒翰高仙芝也都是胡人,嚴格來說,經過數百年的民族融合之後,唐朝北方並無純漢人,多半有胡族血統,

唐朝設十個都護府管理龐大領土,而中央政府的軍力逐漸老化,導致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勢力失去平衡,如果唐朝中央政府及早看到了這一危險,就應當採取一些措施來重構平衡,如
1.重新編練新軍
2.設法分化諸侯
3.設法限制諸侯的權力
4.設法插手諸侯的財政與軍政

唐相楊國忠認為安祿山會謀反,但又不採取軍事上編練新軍,諜報上明瞭敵情的措施,又不安撫安祿山,容易促進謀反的發生
2016-04-02 12:20 pm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4/42/42e/42e01/42e0101.htm


開元後期,由於安定繁榮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漸喪失了以前那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改元天寶後,他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給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林甫死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繼任宰相,更是排斥異己,貪污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加上當時土地兼併劇烈,貧富懸殊嚴重,政治、經濟、社會漸呈衰敗之象。


原來玄宗因對外開拓,在邊境駐以重兵,設立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最高軍事長官。節度使領若干州,權力很大,初時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後往往入朝拜相。天寶以後,李林甫為了鞏固本身權位、堵塞邊帥入相的路徑,藉口文官不懂軍事,多用胡人擔任節度使。結果給胡人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的機會。


安祿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誠,生性狡詐;由於得到玄宗和楊貴妃的歡心,身兼范陽、河東、平盧三鎮節使。安祿山見唐室政治腐敗,武備廢弛,便於公元755年,以討楊國忠為名,自范陽率兵南下,很快就攻佔了洛陽,自稱大燕皇帝。第二年,唐軍在潼關潰敗,安祿山便長驅直入長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馬嵬驛(今陝西興平),隨行的將士在憤怒中殺死了楊國忠,又逼使玄宗絞殺楊貴妃,才肯繼續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時,太子李亨逃往靈武(在今寧夏境內),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將領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為唐肅宗。


後來叛軍內部發生分裂,安祿山為兒子慶緒所殺。唐軍聯同回紇援兵乘機反攻,收復了長安和洛陽。不久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殺安慶緒,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朝義殺害。於是唐朝再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自殺,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才告結束。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17: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401214213AAlYv3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