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除了鄭成功和蔣中正以外,其他朝代的領導者在要敗亡前,不考慮以台灣做為反攻的基地呢?例如三國的孫吳,後主孫皓在晉朝大軍要進軍前,不考慮逃亡台灣來反攻呢?隋朝也是,隋恭帝為什麼不考慮撤來台灣反攻呢?其他朝代如魏晉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五代十國,要亡國之前不考慮這樣做呢?

2016-03-25 2:25 pm
更新1:

是因為有什麼環境因素的考量嗎?例如三國孫吳時,台灣有疫病的問題

更新2:

我指得台灣有疫病的問題是在孫權主政時期,至於孫皓主政時期,還有沒有疫病的問題,就不曉得了

更新3:

元朝是退回蒙古,所以不以台灣做為反攻基地;清朝則在亡國前以割讓台灣給日本

更新4:

宋末三傑之一的陸秀夫將玉璽栓在趙昺身上,背起年僅八歲的幼帝趙昺跳海而死,也突顯為了不為敵軍所辱,想另謀生機的意圖,可能是事出突然,時機太晚了,否則可以渡海來台

更新5:

養活軍隊的問題,台灣這塊土地養活了蔣介石渡海來台的幾百萬軍隊,養活了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幾萬人軍隊,所以假如只有小部份的軍隊,例如像孫權的萬人軍隊,以島上的資源,可能是足以養活他們的

更新6:

有沒有可能是台灣海峽早期被稱為是黑水溝,海象惡劣的原因呢?

回答 (7)

2016-03-26 10:36 am
  3世紀初,東吳孫策、孫權曾數次派軍出海,航海事業的發達遠遠超越前代。吳黃龍二年(二三零),將軍衡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到台灣。其後,沈瑩的《臨海水土志》,陳壽的《三國志》把台灣叫做「夷州」。
  公元6世紀末到7世紀初,中國大陸在經歷了400年的分裂之後,到隋復歸於統一。607年,隋羽騎尉朱寬入海求異俗,由海師何蠻作響導,到達流求(即台灣)。六一零年,隋虎賁郎將陳梭、朝請大夫張鎮周率軍萬餘人到琉求。
  10世紀以後,大陸經濟重心不斷由黃河流域向南遷移,南方人口逐漸超過北方,福建人口激增,却耕地不足。北宋中葉,福建沿海漁民遷入澎湖羣島。由於澎湖在漁業生產和對外貿易上的地位日益重要,以及出現毗舍耶人的騷擾,一一七一年,南宋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兩百間,派水軍長期駐守,這是大陸封建政府第一次在台澎地區正式駐軍。
  一二九零年前後,元政府在澎湖設立巡檢司,徵收租賦,行使統治權。澎湖的日益開發,使大陸勞動人民橫渡台灣海峽,和台灣居民發生廣泛而頻繁的接觸更加方便了。一二九七年,元改福建省為平海等處行中書省,由福建徙治泉州。到元至正年間(一三四一~一三六七),大陸和台灣間已有經常貿易。江西南昌人汪大淵曾隨商舶泛海訪問琉球(台灣),他在一三四四年前後寫成的《島夷志略》一書,卷首就是「琉球」條,是元代有關台灣社會經濟的重要文獻。
  明朝洪武五年(一三七二),沖繩島中山國王入貢,稱琉球,台灣因此改稱小琉球。一三八七年,明裁撤澎湖巡檢司,居民遷入內地。一五四三年前後,葡萄牙商船在駛往日本種子島時,稱台灣「Formosa」(福摩薩)。明朝時期,無人敢於主張出兵保衛台灣,比起元代初年一再積極經營台灣,是歷史的倒退。明代嘉靖中葉,日本倭寇侵入澎湖、台灣,台灣平埔人對倭寇的侵略擄掠進行了猛烈的反抗。他們使用弓箭、標槍等原始武器,奮勇抗擊擁有精良火銃的倭寇,使其付出了重大傷亡的代價。在弱不敵強、無法固守的情況下,他們舉族退入深山,繼續據險抵抗,絕不居服。
  明萬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日本豐臣秀吉派原田喜左衛門威脅台灣入貢。與此同時,豐臣秀吉還派遣倭將欽門墩統船2百餘號,準備進犯澎湖、台灣,由於明政府加強沿海戰備,在澎湖重新設置游兵而未能得逞。萬曆三十二年(一六零四)荷蘭殖民者派遣艦隊第1次侵入澎湖築城,明政府派福建都司沈有容率戰艦50艘前往驅逐。天啓二年(一六二二)荷蘭艦隊第2次侵入澎湖,福建巡撫南居益出兵據守。接著,荷人退居台灣。至一六五零年前後,荷人統治所及,有45個部落,193個社,台灣全島被分為7個行政區,5個在赤崁的東部和北部,一個在南部,又一個在東南部。
  台灣人民為反抗外來殖民者的侵略,進行了持續不斷的英勇鬥爭。一六五二年九月郭懷一起義是台灣人民反荷起義中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次。到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率軍2萬5千人,分乘船艦200餘號,從金門料羅灣開航,浩浩蕩蕩駛向台灣,趕走了荷蘭殖民者,這對於中國分裂局面的結束和台灣的收復,都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由於台灣復歸中國和鄭成功的大力獎勵,數以萬計的沿海勞動人民相率移入台灣,為台灣國防的鞏固和土地的開發創造了條件。
  一六八零年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亂」以後,全國大陸基本統一了。由於台灣鄭氏集團的內部矛盾和清政府的遷界封鎖的打擊,在當時的條件下,失去了和大陸的關係與支持,台灣作為孤島,很難再維持下去。一六八三年,台灣為清政府所統一。接著,由於經濟和政治的原因,促成清初閩粵沿海漢族居民向台灣移民高潮的出現。在土地大量開闢的基礎上,台灣全島南北掀起了開鑿陂圳,大修水利的高潮。後來,隨著商業貿易的日益繁榮,台灣的封建經濟曾經得到高度的發展。
  台灣在歷史上有過許多不同的名稱。中國早期文獻中有「夷州」、「流求」的稱呼,後來,又有琉球、小琉球的別稱等等。明代嘉靖時,有人將台北高山稱為雞籠山,後來逐漸變成台灣北部沿海的通稱。明清時期,大陸沿海商船去台灣南部沿海貿易,商人們稱當地海灣為「大員」。後來轉音變為「台員」、「台灣」的,並成了南部沿海的通稱。當然,這種稱呼上的發展變化,是和時間的推移相聯繫,尤其和經濟發展相關聯的。南部沿海由於地理位置優越,物產豐富,居民稠密,成為全島政治經濟中心。鄭成功曾經設置赤崁府,一六八三年清政府又就其地設台灣府,這時開始,台灣逐漸成為全島的名稱。
參考: 顧承甫,〈三零一、為什麼說台灣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歷史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2002),頁1059-1061。
2016-04-08 6:32 pm
看看蔣介石的下場就知道啦! 等到死都不會有反攻的那一天啊!
2016-04-08 1:11 pm
蔣介石的政府因為貪腐 才會引起全中國人民的唾棄 最後由毛澤東的共產黨打敗 逃到台灣來 並宣布中華民國滅亡 本來已經下野 卻被那幫老芋仔拱成皇帝 他的過去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屠夫(國外的名家給他的封號)到台灣之後展開整肅 為了鞏固他的政權不時展開白色恐怖 凡批評他的人一律抓去槍斃 之前姚立明曾經展示一些他簽的公文 內容是有關叛亂犯的審判結果 比如說是要關五年或十年的人 公文送到他手上他就加批要此人槍斃 其實也不是甚麼叛亂 只是說了幾句反國家的話 這種人應該罪不至死 但是到他手上卻ㄧ定得死 他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繩 他一生最怕毛澤東 最怕共產黨 因此才會杯弓蛇影 聞之喪膽 真是可憐又可惡到極點 台灣人都被騙了 從小就被徹底洗腦 也難怪到今天還有許多台灣人說他是偉人 大家要趕快改正過來啊 其實它是一個殺死多少台灣人的罪人啊 一個真正的屠夫而已
2016-04-20 4:31 am
宋代以前,台灣只是不毛之地,海盜基地,原住民民風剽悍、瘴癘橫行!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撤退基地!
再加上台灣海峽素有黑水溝之稱,每年汛期海湧相當大,航海意外事故較多!~
綜合以上條件,台灣在宋代以前,不適合大軍轉移
明代以後呢?
明代航海技術有長足進步,鄭和才能下西洋,鄭成功家族本身就是海盜起家,才考慮以台灣為基地轉移,而老蔣呢?主要係因為台灣已經被日本殖民半世紀,基礎建設完善、社會安定且並未受共產黨滲透,才會以台灣為反攻基地。
參考: 自己
2016-03-27 3:16 am
因為歷代中國都是陸權國家,不會以海上為根據地,更何況是未開發的台灣呢?
2016-04-28 3:34 am
蔣介石其實相當聰明,因為在台灣島上的人民,都容易健忘,比如像ㄧ些人民的祖先列被日本人殺個痛快,200年後卻感念日本的好。像是,台灣總共捐給日本震災的錢,足夠買20個釣魚台,卻換不回被海上倭扣的漁民,貼個台灣國的貼紙都不被皇民擁抱。歷史來看,明朝的漢人後代(現自稱本土派)當時把原住民趕上山,留在台灣卻遭清朝孤立,忌妒心和二戰敗逃的日軍使然,踹改了民國38年的台獨宗旨(原本是在台共產黨自稱台獨,去反蔣介石自由民主),他們拿了日本人的好處就ㄧ同把氣發洩在收復台灣的蔣介石身上。但,這些會反的人怎麼改國號都只是小小的ㄧ群吱吱,同些人和後代就只會換個網路名稱就來段章取意,去影響沒念好書的年輕人,低階水平的社會分子。亂把歌功頌德日本的都是愛台灣,把讚揚國民黨建設的就當成共匪。大至上這30年來,台獨分子大多都沒啥知識水平,如上面幾個弱智的發文,好玩又好笑。其實也好,哪天台獨分子上街,被反台獨的醞釀鞭打的時後,才是中華民國在台灣混出頭的那天,搞不好對岸都會改叫中華民國呢…蔣介石真聰明。吱吱不倒,中華民國不好,台灣早沒了。
2016-05-02 8:54 pm
蔣介石當時是奉同盟國最高戰區指揮官麥克阿瑟的一號命令來台代表同盟國來接日本受降。並非是他有多聰明,之後國共內戰,他輸到脫褲子,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當然只能選擇跑路來台了。至於反共堡壘,那也只是他鞏固自己權力的藉口,不這樣說如何當萬年總統權力一把抓。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17: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325062531AAdtn8C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