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改革政治、經濟,發展工業,整軍經武,國力日強,雖然尚受不平等條約之束縛,已有對中國侵略之野心。第一,它以為列強都在侵略中國,日本何獨不可?同時,日本想改正不平等條約,而要改正不平等條約,莫如對中國表現一點力量。第二,日本國內的武士階級在維新之後,不滿待遇,希望對外擴張,於是琉球、台灣、朝鮮便成了日本的初步對象。
1871年,有琉球人60餘人,遭颱風漂流至台灣東部,被台灣原住民殺害,是為牡丹社事件。日本當局藉口琉球於明末萬曆年間已隸於薩摩藩治下,乃計畫出兵。1873年,副島種臣來到天津換約換文時,就同時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提出該事質問,不料總署的一位大臣毛昶熙告以台灣雖屬中國,但土蕃係化外之民,未便窮治。日本乃於1874年3月在台灣琅橋(恒春)登陸,經過一個多月的交戰,日軍才將南台灣18蕃社控制了,在英國公使威妥瑪的調停下,中國的恭親王最後同意賠償琉球的受害者40萬兩,10萬兩用來贖買日方在台灣島上構築的營房。此外,中國還同意對日本的行為不加譴責,這一讓步暗示著中國承認日本對琉球的主權。
2.
中國在甲午一戰慘敗,不啻是紙老虎被洞穿,龐大的戰爭賠款使中國成為隨時會破產之國,而清政府於戰敗後,為了添補其政權的合法性,積極推出各種建設計畫,建設與賠款都要向外國借款,於是列強乃紛紛向中國要求鐵路、礦產之承擔權與借款權,謀取各種權利之割讓,而所代建鐵路或開採礦產之地帶,成為彼國之勢力範圍,史家將甲午戰後至民國建立的時期,稱為「以鐵路和銀行征服中國」時期,視中國如非洲,加以切割分贓,是為瓜分運動。而列強在這場運動的結果是:東北是俄國的勢力範圍,長江流域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兩廣及雲南是法國的範圍,山東是德國的勢力範圍,而福建是日本的勢力範圍。
3.
過度專注於西方製器、練兵的洋務運動在甲午戰爭遭到挫敗後,對當時中國思想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除了原本保守派人士也體認到學習西方長處的必要外,進一步要求改革的主張也紛紛出現。其中,從之前提出的政治(制度)改革主張出發,進而更大規模引進西方制度的變法思想,最受矚目。與過去洋務運動的主張立場相似,他們也主張引進西學,推動富國強兵的洋務;不過,他們主張引進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甚至衝擊到傳統綱常名教的絕對性,與洋務思想大異其趣,也遭到後者的大力批判。
這股要求改革,自救保國風潮的代表人物是康有為。他屢屢向光緒皇帝上書,以對儒家學說的新詮釋取向,昌明必須因時而變的道理,並痛陳「變則能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的觀點。他的言詞,確實打動了部分有清楚意識的官員和士大夫,光緒亦為之動容,終而引導了變法維新運動的開展,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下詔定國是,決意實行變法。
參考: 王綱領,《中國近現代史》,頁40-41、49。薛化元,《中國現代史》,頁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