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郭象與稽康觀點可有不同?

2016-03-19 11:36 pm
《讓王》的主要精神究竟為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O3yga6Ln8

回答 (8)

2016-03-20 12:31 am
✔ 最佳答案
上古封建制度的宗教、政治、學術三者關係密不可分。這種貴族的學術又稱為「王官學」,由「祝」、「史」等官負責保存、整理、傳授。學問的內容十分龐雜,但是總體而言,是以「禮」為中心。「禮」可以說是古代社會一切政治及學術的總稱,它不但是治國的依據、軍事行動的準則,更是貴族生活方式和立身行事的規範。
東周以後,由於周天子的宗法制度逐漸崩解,下層貴族大量增加,使這些貴族逐漸流散至民間;加上各國競爭求才,使有才能的平民獲得拔擢,古代的王官學術遂逐漸傳播到民間,成為諸子百家之學。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變動中,各家紛紛提出不同學說以因應之。主要有六家:儒、墨、道、法、名、陰陽。儒家繼承三代學術重「禮」的傳統,推廣到一般的社會關係中,特別注重「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序」;墨家則倡兼愛節用;道家注重順遂自然;法家為君主提出一套從富國強兵到駕馭臣下的治國之術;,名家重視「正名實」;陰陽家則主張隨著天地自然的變化而調整人的作為。

孔孟與先秦儒家
孔子的重要性在於學術與教育兩方面,而此二方面又密不可分。他不但將王官學成功轉化為諸子百家之儒學,更使得貴族的學術透過他的「有教無類」變成平民的教育內容。換言之,不僅在學術上承先啟後,在平民教育上更作了開創者。

以孔孟為代表的先秦儒家,其特色在於對人文精神的重視,對人性本善的肯定,相信人透過精神上的自覺可以達到理想的人格,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君子」,其境界有如《中庸》所言:「君子尊德而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即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另外,儒家中也有如荀子,從性惡的一面來強調教育與禮治的重要性,對於後世儒家也有深遠影響。

在春秋戰國的歷史變動中,各家紛紛提出不同學說以因應之。主要有六家:儒、墨、道、法、名、陰陽。儒家繼承三代學術重「禮」的傳統,推廣到一般的社會關係中,特別注重「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序」;墨家則倡兼愛節用;道家注重順遂自然;法家為君主提出一套從富國強兵到駕馭臣下的治國之術;,名家重視「正名實」;陰陽家則主張隨著天地自然的變化而調整人的作為。


〈莊子讓王篇〉真的這麼難嗎?國文老師說,只要瞭解莊子思想大略,並抓到重點字句,就能掌握文意。

 北市中山女中國文老師黃琪說,這一題閱讀測驗,敘述孔子與其學生顏回的對話,說明人不見得得追求名利權位,只要降低慾望,縱使貧窮,也可怡然自得。

http://blog.yam.com/cges508/article/15310281

???

SPIRIT OF NATURE - YANN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QzJyKTSrI
2016-03-25 5:58 pm
莊子認為人間一切情的表現,不能不依附人的官能活動,而人的官能活動,主要受制於外物的刺激:外物有聲,則應之於耳;外物有色,則應之於目;外物有是非之別,則應之於心。所以要清除感情,必須先打破世人所執著的好惡、得失、美醜、是非等標準,使官能的蠢動,失其所依。莊子說:「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照這樣說:莊子所要清除的,不祗是感情,連帶看辨別是非好惡的理智,亦不能免。他最嚮往的是既超越又自由的境界,一切感情、理智的活動,都是妨礙這種境界的,因此主張人生修養要「昏昏默默,無視無聽」,要「居無思,行無慮」,要無知、無欲,然後能「喜怒哀樂不入於胸次」,「不藏是非美惡」,人生到此,才能徹底擺脫理智與感情的衝突,達到「豁然無滯」的自由境界。
2016-03-25 2:41 am
內篇和外篇雜篇的分別,是起於劉向的。 --- 唐蘭老聃的姓名和年代考,古史辯第四冊。 (莊子研究論集 木鐸出版社 頁10)

劉向在漢成帝永始三年上書時 說湯問 穆王二篇 迂誕恢詭 非君子之言也(哲學的再反思2036)
果真如此!?
《如何讀聽懂哲學的天籟《莊子》?》 20160305215009AAzFbd8

『為往聖繼絕學』是儒家學者的共同理想!?
一代哲人 佇立在歷史的闌珊處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 ……楊朱 ---- 一位被歷史扭曲二千年的哲學家 被人類所創造的歷史刻意淡化甚至有意曲解的思想家,文明的先驅者。

莊子與孟子的差別,是在孟子從陽光明亮的山頂之高處理解人,莊子卻是從黑暗的無希望的谷底來凝視人。

歷史追求真實,但在傳統中國,歷史的意義,遠不只此。司馬遷是史學家 但他的哲學似乎不怎麼靈光? 所以他寫老莊申韓列傳 老子加庄子加申子(申不害) 篇幅加起來 比不上韩非子一個人 這說明司馬遷重視韓非子 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司馬遷作史記,在中國史學上是一次偉大的創作,他對歷史的意義另有所鍾,他寫歷史最大的抱負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哲學家黑格爾,曾有歷史最後的審判,需交付上帝法庭之說,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

韓非子何以說:「仁義…只能說著玩玩」!?《史記密碼》!?
船再度浮上 三件事被浪沖走;南下自強號195行經夜霧第二國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PdUR1O0gc8

不擔心浩鼎案燒到自己 但替翁啟惠擔心 尹衍樑:政治操作糟蹋國寶
翁啟惠坦承贈與 思慮不周道歉
造成各界困擾,引發軒然大波,若再重來一次會更謹慎。

謝靈運詩:『誰謂古今殊,異代可同調。』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各時代有各時代的特殊問題,這是事實。但另一方面,人永遠生活在大自然環境中,人永遠有著相同或相似的需求和渴望,因此人類一直被一些共同的難題所挑戰,也累積了許多應用這些難題的共同經驗。
《老莊思想是否適用於今日的社會?》

一個被分的正方形則生出兩個三角形
一個被破為兩塊的石塊的存在前後則是不同了
石塊被損以後只剩下兩塊殘物
單一性並不給存在添加什麼實在的
它的意義是指的
《為何說哲學問題不能解?原因為何?》

---------------------------------------------------------------------------------------------------------------------------------------

朦朧的夜風颳起於沿邊的白芒草
他以右手撥開芒草左右查看
他看到右下地面躺著白色人型
他隨即往白色人型正上方移動
這時白芒草不見了? 出現在他眼前的是由鵝卵石堆砌而成的防波堤 約有二十呎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GBqXT2fwbQ
2016-03-25 1:52 am
讀莊子書難以理解的因素不僅是其用語的汪洋恣肆,寓言、重言和卮言的交互運用,更重要的是他的哲學思想的歸趣。大凡讀古人經典,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不可以不先確認,其一就是古代聖賢的關心處是「生命的關懷」,是人為什麼活?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進一步則追問如何實現它?其二是學問由高處講。何謂由高處講?……….讀這段文字,首先呈現的就是這麼一幅「藝術化」的圖象,它所要傳達的訊息,毋寧就是達到「道」的層次。同時也可以欣賞到莊子運用文筆的高妙處,在一般人看來是殘忍、血淋淋的屠宰場面,卻在莊子的妙筆下化成動人的舞蹈般、優美的旋律。因此,無論是莊子筆下的庖丁或者是這段文章,都已經達到「進乎技矣」的化境了。(節錄自莊耀郎「庖丁解牛」——論莊子的養生觀) 簡而言之,庖丁解牛一文在內容思想上,主要闡明的道理可分以下兩點來說明:主張「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順應自然之道經由階段性經驗而終至神乎其技之「道」………..何謂「養生」?庖丁解牛既然是養生主篇中的一段寓言,首先要明白莊子的養生觀念,主要是調護生命的主宰,而莊子書中生命的主宰就是精神。
摘自網路

以上論述(解讀)是否正確!?
尤其是後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ri6Rf4rVU

朦朧的夜風颳起於沿邊的白芒草
他以右手撥開芒草左右查看
他看到右下地面躺著白色人型
他隨即往白色人型正上方移動
這時白芒草不見了? 出現在他眼前的是由鵝卵石堆砌而成的防波堤 約有二十呎高!
摘自:《為何說哲學問題不能解?原因為何?》20151120094751AAzlrm9
2016-03-25 1:03 am
在中國哲學史上,有一鑒最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就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惠施的著作遺失,僅存「歷物之意」十事。在今日看來,以對後世的影響來說,最著名的哲學家是孔、孟、老、莊。但由戰國時代所留下的記載來看,當時名聲顯赫的思想家,孔子確是第一位,其次是老子和墨子,其次乃是惠子。在《韓非子》、《呂氏春秋》和《戰國策》中關於惠子事蹟的記述很多,但對孟、莊的記載則甚少。但是有關惠子重要思想的「歷物」十事,則是記於《莊子》之中。
《莊子》書中的人物對答,多為虛構,我們怎知上述之事屬實?怪只怪莊子喜歡自編典故,引為己用,卻苦了後人。
《從濠梁之辯看莊惠二人的思想》
???


莊子算也是一本古書,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到了現在我們所見的本子通常是三十三篇,相差之數,幾乎是一半。這可說是一個大變更。我們要知道莊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的學說是怎樣,對於這個變動,便不可不探討,試想篇數相差若此之遠,我們今日所讀的是三十三篇的本子,難保我們所認識的莊子是和前人兩樣呢!

風雨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wAoRk9yYc
2016-03-20 4:31 am
聖多瑪斯說 「人類天生就是社會性 政治性的動物 必須營共同的社會生活 而社會生活為謀公共福利及公共安寧秩序 自不能沒有政府國家。道德生活才是國家的目的」聖多瑪斯強調道德生活才是國家的目的 也是政治的目的
(聖多瑪斯 〈五路論證))


莊子是戰國中期的人。就大的環境來說,莊子是生活在《史記》所形容的「天下共苦戰鬥不休」的時代。這個時代,戰爭的慘烈,正如與莊子同時的孟子所說的,「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莊子˙徐無鬼》也說,當時的諸侯是「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莊子˙則陽》還寫了一個蝸牛觸鰻的寓言,說觸氏和蠻氏「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也反映出這一個戰禍連綿的時代大悲劇,反映出諸侯互相攻伐給人民帶來的悲慘事實。時代的慘狀,不能不反映到莊子的頭腦中來。

莊子是宋國蒙人,而宋國是一個小國,外部經常受到齊、魏、秦等霸強的侵凌,內部受到宋王偃暴虐統治。偃君的暴虐是有名的,被史書稱為桀宋,《史記˙宋世家》說他:「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莊子在〈人間世〉裡說衛君:「其年壯,其行獨。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其實就是偃君的寫照。莊子生活在這樣的亂世,人民性命朝不保夕,他的思想,敏銳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知識分子的險境,同時也反映了人民的悲慘遭遇。
(老庄新論 頁352 )

Tears Of War
Epic Emotional Sadness Dra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UdI7sVicQ


就人類社會史的角度來看,「物質文明」與「戰爭」常是互為因果的。
征戰的真正起因!!
1 經濟情況和人口密度的變遷.是為爆發戰爭的主因
2 掠奪財物以改善生活的動機
3 希望得到光榮和建立功勞
……..
7 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法規的效能日趨低微
(譬如十字軍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 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 十字軍東征發生前的10—11世紀之交,正值基督教史上的所謂「世界末日」,而這時的西歐也正處於長期的荒年..)

一戰中,有600萬英國成年男性奔赴戰場,死亡率為12.5%。……他們總是衝鋒在前,撤退在後。對於他們來說,責任和榮譽比生命更重要。……
希特勒認為:軍服一定要帥,這樣年輕人就會義無反顧的投軍效勞!希特勒用藝術帶給他的狂熱和設計....希特勒是個非常厲害的心理學家,他知道人們需要什麼,他說人們渴望強有力的統治者,他們寧可被強者支配,也不願意支配弱者,這就是群眾的心理。.....帶領自己和德國人從災難走向輝煌、從強盛走向毀滅。

戰爭與和平?有的人公然主張以戰止戰.只有經由戰爭.才有達到和平的希望。也許我們還不能充分知道.怎樣的運作程序.才是實現和平最有效的手段.但可以知道戰爭不能達到和平.從過去的歷史看.戰爭往往引發更多的戰爭.以戰止戰.只是戰爭疲乏後的休息.不是和平。

事實如此 但對不熟悉歷史的人,如果我們告訴他,戰爭是歷史的常態,和平只是戰疲以後的短暫休息,很少會相信。中國從秦始皇稱帝之年,到民國9年的2140年間,共發生戰爭160次…..這大概就是伏爾泰說歷史主要是「集罪惡 愚蠢與不幸之大成」的原因


有時我們所反對的是該項事物的「特權化」。在某些社會裏,有的事物是少數人所獨佔的……

(《哲學智慧的尋求》頁50)

人的尊嚴如只屬於少數人,或必須靠個人的道德力量才能爭取,正反映出政治、社會尚未進入合理的狀態,理想的狀況是,人們並不需要經由道德自覺的奮鬥,就能獲得尊嚴的保障

The Wa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2Xs-MvxLw


《莊子》上承老子 下啟禪宗 旁通儒家 對照西方 啟發人生
未來一周…………..〈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之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D7VyWscWg

當AK47遇上秦朝弓弩 !?
秦朝弓弩射程是AK47步槍的2倍 ….有效射程800

風雨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wAoRk9yYc
★彩雲颱風形成 如何觀察雙颱?
2016-03-20 2:09 am
當AK47遇上秦朝弓弩 !?

「讓王」,意旨在於輕視名位利祿而彰顯生命的可貴。全篇由十幾個故事組合而成,篇中有許多文字為《呂氏春秋》所引用,內容近於楊朱、子華子的輕物重生思想。

一、 道之真以治身
(「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輕者也。」)

二、「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
(「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立,致道者忘心矣。」)

三、「身在江湖,心居魏闕」
(郭象註(大宗師)為:「聖人常遊外以冥內,無心以順有……'俯仰萬機而淡然自若。」郭象的觀點和稽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態度對立。郭象主張「遊外冥內」,所謂「冥內」就是行為上不脫世俗、不違背名教,也就是說「身在江海」而任自然,「'心居魏闕」又不違名教。)

???

當AK47遇上秦朝弓弩 !?
秦朝弓弩射程是AK47步槍的2倍 ….有效射程800

The Best of Indians - Anana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cEJcerziI
2016-03-19 11:58 pm
壹、

結束一週的「久安專案」出訪行程 總統馬英九19日傍晚返抵國門。馬英九在機場發表談話 主動談及中國與甘比亞復交一事 一方面指中國此舉對台灣造成傷害 同時痛批民進黨藉此批評活路外交破功 是在台灣外交的傷口上灑鹽 造成二次傷害。

台北市政府建議中央颱風假要補班、補課惹議。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說 要思考颱風假如何放較恰當 否則對縣市首長都是個壓力 「等於是在賭博」 並認為公文呈送速度太慢。

貳、

1、「老子人生哲學的特質是不爭與柔弱。這似乎是表現一種弱小民族的生存之道。 」
2、「例如論語上有一句重要的話,子日「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這句話有人用來「說明」孔子研究易經,甚至發明易經(有形上學創作)的證據。」
(老子哲學評論˙ 頁395 文津出版社)
???


錢穆先生,則將此句斷為「五十以學,易(作亦)可以無大過矣。」
王弼將「無名」、「有名」作一概念。
王安石讀作「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正始士人有不同的群體,這裡所涉及的,是受玄學思潮影響的士人。而這部份士人的心態,正是當時士人心態的主流。
影響他們心態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政局、社會環境、家族關係,以往經濟地位、文化教養等等,但是,影響最為深廣的,是玄學思潮。玄學思潮對於他們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生活方式,特別是對於他們的精神生活,影響是根本性的。
而由於正始玄學家在解決玄學命題時態度和結論的差異,往往使得他們的心態也存在差異。要把他們的總傾向相近而其實千差萬別的心態說清楚是極不容易的。

《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講到稽康被殺的最根本原因,作者不同意稽康因與魏宗室聯姻而與司馬氏集團對立的舊說,認為稽康執著於「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樣執著,就使自己在整個思想感情上與世俗,特別是與當政者對立起來,就使自己在思想感情上處於社會批判者的立場上」又說「稽康卻是處處以己之執著高潔,顯名教之偽飾。而偽飾,正是當時名教中人之一要害」。「稽康的執著的存在,對於偽飾的名教中人實是一種太大的刺激,他之為司馬氏所不容,乃是必然的事」。

參、

《莊子》上承老子 下啟禪宗 旁通儒家 對照西方 啟發人生

未來一周…………..〈尼采哲學與莊子哲學之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D7VyWscWg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7: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319153636AAreC4j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