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秦始皇:
秦始皇他享盡人間的尊榮富貴,因此對人世極其留戀。他竭力尋求「不死之藥」,甚至不惜派方士入海尋覓。他不但希望自己長活在世上,還一心想把皇位,永遠傳之子孫。他之所以稱「始皇帝」,意思便是從他開始,「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因此他想盡辦法,來防止國內外反對勢力的重起。他對外北逐匈奴,南平百越;對內銷毀民間武器,集中全國富豪,建築馳道,焚書坑儒以及屢次巡遊南北,沿途刻無數紀功碑等;這種種舉動,全是以「子孫萬世之業」為着眼點的。從根本上推究,也全是由他的極端自大自私的心理鼓動而成的。
漢文帝:
文帝於入統之初,首收大臣的兵權,而以自己的舊屬擔負統領南北軍及管理宮殿的任務,這一點表現出他的過人機智。此外他具有不少美德,例如他自奉儉約,經常穿着黑色绨袍,即使幸姬也衣不曳地;他謙沖為懷,容納直諫,廢除誹謗及妖言罪以求忠言。最難得的,是他的守法精神,他雖然具有絕對的權威,但能使法律不因個人的愛憎而遭到破壞。至於臨民的慈愛,處事的精勤以及對人才的獎掖注意,也都是他的長處。總之,他幾乎具有一個好皇帝的所有條件。
漢武帝:
武帝一生的行事,真是多采多姿,但也充滿了矛盾。他是尊崇儒家的,但他的好大喜功,窮極奢侈以及迷信神仙等,又不與儒家思想相背馳。他招延才士常如不足,却又因小過而濫加誅殺。他有時表現得異常果敢,如痛懲匈奴及游俠等;一方面却又非常怕死,時時提防別人的暗算。他有過人的聰明,但有時又被人愚弄如孩提,甚至造成巨大的慘案。他一生興高采烈的致力於開邊事業,最後却又在痛悔中結束。總之,在中國歷代的帝王中,很難再找到像武帝這樣一位矛盾人物。
唐太宗:
太宗在個性上最可稱述的優點是知人善任,用人不問出身而惟賢是尚,並且在這一方面能够屏除私人情感的好惡。此外他虛心好學,容納直諫;他不特選拔了多方面的人才,更能與這些人相互切磋,以求進步。
宋太祖:
宋的國策,簡言之是「強幹弱枝」。其基本原則,約有二端:一是中央集權,使中央的各項權力如軍、政、財、法等權都超越地方。二是提倡文人政治,嚴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糾唐末五代武人亂國的弊病,周世宗是這個政策的草創者,宋太祖則把它推行得更為澈底。從太祖起,這個政策一直是宋的國策,為宋室所謹慎遵行,直到滅亡而後已。
參考: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冊)(下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71),頁106、135-136、145、378-379、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