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聽懂哲學的天籟《莊子》?
在莊子的眼中,人生是宇宙大化裡的一環。宇宙的變化是無休無止的,而人生的變化卻是有生有滅的,這便是我們的悲哀,正如他所說: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莊子˙齊物論》)
這個悲哀之所以構成,主要是在於「其形化,其心與之然」。這也就是說:形體由生至死的變化,本是不得已的;如果我們的心也隨著形體由生至死而變化,那便是心隨形亡,正是所謂「哀莫大於心死」了。
可是如何才能面對形體的「行盡如馳」,而使心意超然呢?這也是在於「其形化,其心與之然」。不過這裡的「其心與之然」,與前面的解釋不同,而是說我們的心領悟形體的變化是自然如此的,絕無厭惡悔恨之意。正如莊子描寫的一段寓言:
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崑崙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惡焉?」(《莊子˙至樂》)
這就是說,我們不要觀看宇宙變化時,讚嘆造物的偉大;可是回顧自身的變化時,又怨恨造物的弄人。要了解我們自身的變化,是和宇宙的變化同一呼吸的。唯有從這同一呼吸中,把自身和宇宙渾成了一體,這才是永恆的生命,絕對的道體。而這個具有永恆生命的絕對道體,也就是一種化境。
(禪學與莊子思想的比較˙ 吳怡˙ 三民叢刊 頁204)
Epic Music Mi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VM41GCu9w
自化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莊子˙秋水》)
這是指宇宙萬物的變動,都是自來自去,自生自滅的;期間並沒有什麼目的,也沒有什麼安排,而是順其自然如此。這就是所謂的自化。由於莊子的化境是即萬物的自化,因此這個道體也是「無乎逃物」、「無所不在」(《莊子˙知北遊》)的。
物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齊物論》)
這段描寫,並不是莊子的白日癡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AUBpaPNh8
而是他思想上的一個重要關鍵。因為前面的「自化」,是描寫萬物的自然變化,也即是對「物自體」的肯定;而這裡的「物化」,卻是打破了「物自體」的鐵壁,使我們的生命在自然變化中昇華,與萬物同化,和宇宙合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HPgKQqjEk
神化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這雖然是一段寓言,但寓言正有其寓意。這個寓意中所指的神人,乃是和至人、真人一樣,在本質上都是人,只是在境界上已進入了化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人完全精神化,而和道體融合無間。所以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化,自由化、物化,而至神化,已把人的有限生命,納入了自然的永恆軌道。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ZCedq9a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