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2016-02-28 4:58 am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更新1:

8KILSO0svJk 12

回答 (15)

2016-02-28 10:25 am
✔ 最佳答案
莊子繼承老子的虛靜思想,更深化處理「心」的安適課題,因此人生哲學就是《莊子》哲學的重心所在。《莊子》強調一種「安時處順」、「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看似自然無為的背後,其實具有完全由「心」自作主宰的莫大自由。《莊子》正是通過精神超越的方式,以使現實人生達到「以無厚入有間」的「無入而不自得」逍遙境界。落實地說,莊子人生哲學具有:破執、無為、無我、無用的應世之方
波止場気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Vxqocar18
無情荒地無情天 • 1 星期前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如此大鵬乘著六月風而北冥、南冥縱橫自得,一振翼便水花激起三千里,扶搖而上青天九萬里,孰能擋之?而精神層面無所拘限的絕對自由便是類此。是以凡一切足以束縛、籓籬心志的桎梏,莊子都認為不值一顧 ---- 於時,儒、墨蔚為顯學,在思想本質上,儒家追求道德與人文價值,其與強調精神超越的道家迥不相侔;墨家則更是抹殺個性,舉凡墨子尊天、明鬼、尚賢、尚同等思想,都和道家相悖而不容,即兼愛、非攻等主張,莊子也看出其在「兼愛」中有私、在「非攻」中有保護私有權的防禦占用心----日「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愛民,害民支使也;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雖為仁義,幾且偽哉!」(〈天道〉、〈徐无鬼〉)因此對於自苦為極、惜時尚勤,摩頂放踵的墨家抹殺個性化主張,莊子亦極力反對。莊子認為必無功、無名、無己、無為,才能心意自得,是以一切世俗價值均不能籓籬莊子的精神自由,而對於世俗之所謂「道」,莊子也都不以為然。


即兼愛、非攻等主張,莊子也看出其在「兼愛」中有私、在「非攻」中有保護私有權的防禦占用心----日「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CLfJ4Si18
2016-03-11 2:13 pm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2016-03-01 10:26 pm
司馬遷是史學家 但他哲學似乎不怎麼靈光? 所以他寫老莊申韓列傳 老子加庄子加申子(申不害) 篇幅加起來 比不上韩非子一個人 這說明司馬遷重視韓非子 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以政治領導來說.即政治權力應由怎樣的人來掌握.運用?它須具備何種品質和條件?由於政治領袖擁有巨大的權力.所以這是一個影響人類幸福的最大問題.
在中國最令人矚目的應該算是韓非.他頗能投合統治者的心理.要求凡為人主者.都必須大權獨攬.人主之需權力.如魚之需水 魚無水則死 君無權則亡 人主要常保權力 必須有術 .有術而後能行法 法術相齊 方能形成有力的政治領導 ...
人主要如何有術?
第一 要盡量與臣民隔離 越遠越好 才不會中槍 也趁此讓人民對他莫測高深
第二 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 就是面無表情的意思 使左右近臣無機可乘。
人主又如何能行法呢?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正義的標準由誰來決定?
進入紅色警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C8J93prJU


理是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約定俗成.任何社會為了它的延續和繁榮.以及秩序的維持.每個人都必須接受一些公認的倫理價值或規範.這些價值和規範就是理
人間法畢竟是由人制定的,人間有不同階級的矛盾,有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因此由古至今,任何國家都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不符合正義的法律。
墨翟與韓非對個人應服從國家這一點見解一致 墨子主張「上之所是必皆是之 所非必皆非之」又主張一切人皆須尚同於天志 韓非則以賞罰之二柄統馭臣下百姓 要求臣民絕對服從國家律令 復以耕戰二策嚴格限制人民的活動 規範了群體的價值標準 符合它的得賞 違反它的則罰 不論墨子或韓非 君上都享有無限權威

一個人殺人,法律可以判他『殺人者死』。一群人去屠殺另一群人,只要製造一個理由,就可以被稱讚為:英勇的行為和正義之戰,這個理由很少有人懷疑它。假如有人敢懷疑它,甚至發覺這個理由與個人以及多數人的利益有衝突,這時候反戰算不算正義?依法家韓非的看法一定認為不行
因為正義標準的決定在『官法』不在個人
法家是集權思想 您可以說它的想法不對嗎?

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中一開始就說「這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代。」

狄更斯把這一個時代的特徵描述得極為清楚。
這一個時代,從公元1900年以來,時代的特徵,二分式的對立愈來愈尖銳,我們不妨先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ThZpslbhE
從1900年以後,科學的發達,人心饜求已達到最頂點,某些物質相當發達的國家,不斷以其優越的武器,來逼迫物質落後的國家,同時為了達成某些帝國主義及法西斯主義,擴大領土的要求,竟然發動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最不人道的二次世界大戰,這二次大戰把人性的慾望暴露無遺,把人的醜惡,刻劃得淋漓盡緻……………..


當你閱讀一段文章時 你覺得需要用字典 那你就已經明白我的意思。
如果你已真正的去查字典 那你在成功之路上 便已經走了第一步。
如果你懶於查字典 那就請注意 這是一件傻事 是一件傻人做的傻事。
就像「牛頓發明了萬有引力」這是一句大笑話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藏吉。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展放愁眉,休爭閑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在古今哲學家心裡,所謂道者,即是術,是道路,也是最高的原理。先秦老子的道,是指先天地而生的原理。在體和相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知其始亦不知之其終。但是在窈冥恍惚而寂寥的神祕境界裡,獨立不改,週行不息。這種超越空間時間,高深莫測,廣大無際之道,老子自己用一個優深遠邈的「玄」字來形容他的道。從表面上看來,老子的道好像不著邊際,無法測度,可是老子的道落實在現實人生的圈子裡,並不難於領悟,也就是說從道之用來說,是具體而且一貫的。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麼老子的道在天、地、人三者之間,是一貫的,可以力行的。



物充分發展後成為某物,我們就稱之為它的本質,不管說的是一個人,一匹馬,或一個家庭。」本質既是目的,因此「一物的終極因和目的是最佳的。」如此,他認為「國家顯然是自然的產物,而人照本質是政治的動物」。因為「國家是自然的產物,且優於個人,其證據是:如果個人遺世獨立,便無法自給自足,因之個人有如整體的一部分。」亞氏把國家當作有機體來看,因此,有機體的利益不可能和其真正的利益相衝突,因此,最好的國家並不一定需要向柏拉圖那樣,只有一個理想國,而是可以有許多不同的形式。
2016-03-01 4:27 pm
孔子作春秋不只是為歷史作紀錄,他是要透過歷史的紀載,宣揚他的文化理想 --- 周文。司馬遷看出這一點,所以才說春秋「禮義之大宗」。周文是孔子理想化了的周代文制,在他心目中,這就是天下的儀表,如能重振周文,就是完成王者之事。

禮義之大宗

荀子在解蔽篇中罵他:「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
★(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史記》用寥寥幾行字介紹了莊子 說他著書十余萬言 大抵都是寓言 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箧》等篇 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 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 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爲 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 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 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

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莊子˙馬蹄》)
這段話顯然是老子「絕智棄智」、「絕仁棄義」的發揮,在表面上看來,莊子大罵仁義,痛斥禮樂,有點類似西洋所謂的虛無主義,放任政治;但實際上,他只是反對人為,崇尚自然。仍以素樸為依歸,道德為前提;絕不虛無,也不放任。所以拿虛無論來衡量莊子思想,自不免失去了莊子推崇至德至性的真意。

本班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ytcSBSTD4
高宦之所以崇孝尊喪禮 係為適應東漢帝王之要求 而不得不做如此虛偽之表現!然東漢帝王何以特別推重喪禮?這應與儒家傳統有所聯繫……. 值得注意的是 這種「過禮」的事實不止流行民間 連王室也興此風……必須指出的是「順帝美之」不是口惠而已 而是有實惠的…. 由此可見 社會上崇里的風氣 已經走上虛偽之途

玄學:魏晉之時 老莊思想的研究 極為興盛 當時的何晏、王弼 以及解莊的向秀、郭象等人可為代表 他們講學的宗旨以虛無為主 後人就稱為玄學…..
佛學: 是主觀的觀念論。是帶泛神論色彩的一元論。是佛學中八戒中的前六戒具有了別性 開宋明理學論心性的先河。
經學: 經學從漢代以來即有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區分 經學的分野 不論如何 終究是儒家的立場 所以 經學之被宋理學看重乃是必然的。


禮義之大宗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莊子》上承老子 下啟禪宗 旁通儒家 對照西方 啟發人生

上承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00GxabZ74
2016-03-01 2:41 pm
司馬遷是史學家 但他哲學似乎不怎麼靈光? 所以他寫老莊申韓列傳 老子加庄子加申子(申不害) 篇幅加起來 比不上韩非子一個人 這說明司馬遷重視韓非子 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他說韓非子繼承了老子 就因韓非子有兩篇說到老子 一篇是解老 一篇是喻老(法家,和老子思想的關係本很密切,因此運用了老子之術也比較深入。譬如韓非曾著〈解老〉、〈喻老〉兩篇,對於老子思想的闡述,自有其獨到的見解。尤其他那種「去甚去泰,身乃無害」,「虛而待之,彼自以之」的政術,更是有得於老子的變通。雖然他這種政術因李斯的阻礙,未能為秦始皇所接受;但到了漢初,卻贏得了文景及蕭曹等君臣的賞識,完全搬上政治舞台,形成了所謂黃老之治。) 而他寫莊子 則說莊子想學老子 卻偏向消極這一面 是為了批判儒家和墨家 司馬遷提到莊子時 只使用了三篇莊子的文章的篇名 他沒有提到內七篇 並且用一百多字就把莊子打發了 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追求真實,但在傳統中國,歷史的意義,遠不只此。

董仲舒說孔子作春秋,褒貶二百四十二年間史實,是在為天下立儀表。又說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目的在「以達王事」。這說明孔子作春秋不只是為歷史作紀錄,他是要透過歷史的紀載,宣揚他的文化理想 --- 周文。司馬遷看出這一點,所以才說春秋「禮義之大宗」。周文是孔子理想化了的周代文制,在他心目中,這就是天下的儀表,如能重振周文,就是完成王者之事。

孟子則道出春秋的另一意義,他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春秋不是一部普通的歷史書,希望藉此發揮治道的功效。史記太史公自序「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把這一點說得更清楚。司馬光編集歷代君臣事迹而成的「資治通鑑」,就是承繼這一意義型態的鉅構。


據春秋的記載:齊國崔杼殺了他的國君 ,史官秉筆直書:「崔杼弒其君」史官遂因此遭了殺身之禍。其弟接掌兄職 ,照寫 ,又被崔杼所殺。次弟也遭了同樣的厄運。一直到三弟繼續照寫 ,崔杼終於無奈 才放了他 。當時齊國南部有位「南史氏」聽了這件事 ,捧著簡冊, 兼程趕至, 準備續書此事, 及聞齊史已定書其事 ,崔杼已停止殺害而罷。

Into Darknes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2Fo3B5r2c
這一則史實的啟示是:史家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對當代作忠實的記錄。不幸而因此冒犯權勢 ,他應該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完成他的職責。正義感和光輝的人格 ,才足以造出輝煌的歷史傳統。


早在司馬遷撰寫《史記》時,漢武帝翻閱《孝景本紀第十一》和《今上本紀第十二》後,認為司馬遷的敍述有意貶損自己,不禁勃然大怒,命人削去了書簡上的字,並把這些書簡扔掉了,可見當時漢武帝對司馬遷已經甚為不滿。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主動請纓出擊匈奴,兵敗被俘,漢武帝震怒。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叛降,全家當誅。而在這時,身為太史令的司馬遷卻爲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兵敗投降是因為「矢盡道窮,救兵不至」[5],而且李陵是希望「欲得其當而報漢」[6]。李陵雖然兵敗,但是他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其所摧敗,功亦足以暴於天下」[7]。

司馬遷這番表述卻沒有得到漢武帝的理解,漢武帝認為他是藉李陵之功,詆毀這場戰爭的主帥李廣利(此人為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進而批評自己用人不當,造成軍事失利,再加上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內容有意貶損漢武帝的心結,在大怒下將司馬遷投入牢獄,以「誣罔」(欺騙皇帝)的罪名判處死刑。當時的死刑有兩種方式可以充抵,第一種是「令死罪入贖錢五十萬減死一等」[8]。另一種是按照漢景帝時期所頒布的法律「死罪欲腐者,許之」[9],處以腐刑(閹割)。由於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贖身,司馬遷只得接受腐刑。對此他曾表示過「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10]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8%E9%A6%AC%E9%81%B7

〈諸子不出於王官論〉對《漢書˙藝文志》〈諸子出於王官說〉:「當周室盛時 教育之權或盡操於王官。然其所謂教 必不外乎祀典 卜筮之文 禮樂射御之末。...其視諸子之學術 正如天地之懸絕。諸子之學 不但絕不能出於王官 果能使與王官並世 亦定不為所容 而必為所焚燒坑殺耳。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之五?

經典離我們二千多年了 現在我們最常看到的 是對人生有正面有明確的啟示的論孟學庸…..

至於莊子 莊子屬於道家 《莊子》上承老子 下啟禪宗 旁通儒家 對照西方 啟發人生 說到這 ………..

聖經密碼
達文西密碼

史記密碼
欲以究天人之際 是內心激發的形而上思想

面對人生終究會幻滅 重要的不是最後會消失 而是你為甚麼會活著 活著一定有個理由條件支撐存在
只要了解萬物有來源也有歸宿是一種常態 就沒有什麼好擔心
歸宿作為來源的基礎就是道 道不是感官理智思考的對象 它是包含整體所有一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373vtjn6Y
2016-03-01 1:33 pm
風雨戀


司馬遷作史記,在中國史學上是一次偉大的創作,他對歷史的意義另有所鍾,他寫歷史最大的抱負是:「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所謂通古今之變,蓋是指歷史的因革、損益。「因」是繼承傳統,「革」是革故更新。了解因革,然後得知歷史現象中,常中有變,變中有常。由「常」可以吸收歷史的教訓,由「變」可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李翰為杜佑通典作序,贊揚通典「必參今古之宜,窮始終之要,始可以度其古,終可以行於今」,也是同一意義。至於司馬遷說歷史的意義也要「欲以究天人之際」,這一點真不好了解,也許要看史學家各自的體會。我的了解是:歷史所寫的,雖然以人事的活動為主,但一切人事的活動,無不與自然的現象發生密切的關係,歷史上有許多的重大事件,它的成敗,往往就是取決於自然的條件。如此,究天人之際,就是要探究造成歷史得失的人事以外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事與天然之間的交互影響。此外,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有歷史最後的審判,需交付上帝法庭之說,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中國的智慧 韋政通 頁22.23)


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
為何說哲學問題不能解?原因為何?
伊人是天主教徒.何時才能高興在胸前劃十字?
哲學和宗教:兩種處理救贖問題的對立方式
人生的目的在追求真 善 美
求真的精神乃是一種科學精神
求善的精神乃是一種倫理生活
而求美則是一種藝術修養的態度
這些真善美都在幫助我們走向人生理想的終極目標--- 聖的精神
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中一開始就說「這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代。」
風雨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wAoRk9yYc
★彩雲颱風形成 如何觀察雙颱?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可期的 但它只屬於有理想並能堅持理想的民族與個人
若是我們還想驕傲自己的歷史地位,只有在當前人類的共同課題上,表現我們的貢獻來。
★為何說哲學問題不能解?原因為何?


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
歷史永遠是人類偉大的教師
通古今之變 瞭解歷史因革 損益
「因」是繼承傳統 「革」是革故更新
了解因革 得知現象中 常中有變 變中有常
必參古今之宜 窮終始之要 始可度其古 終可以行於今(李翰)
當司馬遷寫孔子世家 孟荀列傳 老莊申韓列傳 絕不可能預見到中國哲學思想史的發展 而是哲學思想史在一定程度上曾受到史記的影響
欲以究天人之際 是內心激發的形而上思想
通古今之變 是史學更是形上學
成一家之言 是成就永恆的真理
歷史會創造歷史 歷史永遠是人類偉大的教師
http://blog.sina.com.tw/sm511124/article.php?pbgid=88164&entryid=647815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滕文公下〉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孟子•萬章上》
孟子的意思是要我們看文章不能單看文字表面
因此對於『拔一毛以利天下 吾不為也』就不能單看得它的文字表面
首先必須考慮這段話是在怎樣的時間點說
對誰而說的?有無暗諷之意? 又或者有無譬如現代人的所謂隔空喊話等等
這些都是需考慮在內的 尤其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說這句話的當時的社會氛圍如何?


當國家機器啟動後,那股力道將猶如「千斤頂」。速度也許不快 但肯定像清水煮青蛙 等到發現,已經來不及了。除非千斤頂停下來 但不可能 因為由於它的動力是來自貪婪的慾望 不是那麼容易控制的 或者根本無法控制 所以楊朱不與貪婪妥協 更不給餘慾望有任何得寸進尺的機會。子日:「履霜堅冰至,蓋言慎也。」,因為,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 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當然,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孟子•滕文公》篇云:「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春秋之世,楊朱之學與墨學齊驅,並屬先秦顯學。 孟子(儒者的良心)說楊墨(救世的苦行者)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千里一賢猶如比肩 萬代有知不殊朝暮
哭了 痛了 冰冷的醒了 痴痴的笑著
楊朱倔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oabeFNOJo
失敗是重要的。只有失敗可以實現貯藏於內心的力量 就像熱火能將貴重金屬從粗鐵中帶來。一個人能夠在不斷的失敗中站起來 他們距離成功的日子就不遠了。我們要盡最大努力實現內在所貯藏的能力 祈求成功早日實現 這才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失敗在你腳下時 要記住你正前往成功之路上前進。如果你不使失敗毀滅你 有一個重要方法 那就是『往上爬』。很奇怪地 我們大多數人歸諉失敗於壞運氣 成功由於良好的判斷 這似乎是很自然的。成功與運氣毫不相關。成功是計畫、耐心和堅忍的結果。如果你好好的計劃 有耐心去實現你的計劃 和堅忍面對著障礙 就有一個唯一的結果 ---- 勝利成功
下定決心 你將會走向前去 到達目標。最主要地 決心不要讓失敗使你喪氣。


如果某一個惡是不可忍受的,為何掃除缺乏是值得願望的?
歷史總是對文化人(尤其是文化巨人)開玩笑?
『功夫哲學』就是不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x_6hKM6G4E
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謫貶貴州龍場驛時.他萬里迢迢……….
有一件事,我曾經疑惑不解。 王陽明死後數百年,影響巨大、世人敬仰,一直是後人推崇備至的偉大歷史人物…….. 可是,1949年建國以後,王陽明的光環,卻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功夫哲學』就是不同?

被沉睡二千年的哲思何日甦醒?
一代哲人 佇立在歷史的闌珊處 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 ……楊朱 ---- 一位被歷史扭曲二千年的哲學家 被人類所創造的歷史刻意淡化甚至有意曲解的思想家,文明的先驅者。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有歷史最後的審判,需交付上帝法庭之說,不知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是否也包括這一意義?(中國的智慧 韋政通 頁22.23)

狄更斯在他的雙城記中一開始就說「這是一個最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光明的時代。」

風雨戀

為何說哲學問題不能解?原因為何?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可期的 但它只屬於有理想並能堅持理想的民族與個人
若是我們還想驕傲自己的歷史地位,只有在當前人類的共同課題上,表現我們的貢獻來。
2016-03-01 12:02 am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作為徒弟總是喜歡問「祖師西來意?」
這是多麼正經的問法
但是我們的禪師總是譬如回答說「門前那棵樹!」
祖師西來意?
祖師既來了
又何必問來意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嚴頭答:小魚吞大魚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德山答:門外千竿竹 佛前一炷香


是誰造成了這偉大的奇觀?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循著道生的路線,經過南北朝,面臨著的,便是中國佛學的黃金時期---唐代

三大浪潮:含蘊默潛 平地拔起 浪花四濺

是如何在菩提達摩祖師西來後,變成了一盞慧燈.而傳至中華五祖.而後又是如何在六祖惠能大師手上起了空前變化..而在這段關鍵其間中,中國的黃老及莊子思想又是如何扮演著重要角色...才使得屬於真正中國人的中國禪在此開花結果大放異彩...... 這與自達摩到神秀的偏重楞加經形成了對照......莊子 .孟子的思想融於一爐.開創了中國的禪. 禪代表中國存在哲學最成熟的……..


當我們看過禪學的開展後,不禁想起在錢塘江口觀潮,先是浪頭起伏,滾滾而來,接著是排山倒海,有千軍萬馬之勢,最後是波濤拍岸,化為朵朵的浪花。這時,不禁好奇的問:是誰造成了這偉大的奇觀?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來對莊子思想的看法,也有許多曲解。他們都像用一面凹凸不平的鏡子去透視,總是把莊子思想的某一點特別擴大或拉長,以致失去了原有的面目……


「完全是那個時代的產兒,完全是那個時代的反動」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老子》
???

如此一來,不僅把哲學家的老子,誤為「革命家之老子」,而且也把老子思想的淵源攔腰截斷,成為一種反傳統的學說。顯然的,這完全違反了老子思想的精神。因為老子的思想不是一種偏激的主義,而是一種圓融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老子一人因反對現實才發明的,而是早已孕育在中國道統的生活裡;這種智慧,固然可以解開時代的癥結,但所觸及的,都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在這裡,我們之所以要撥開這層煙霧,理由也很明顯,就是為了發掘老子永恆的一面,使他不致被時代性掩蓋,成為「時代的產兒」,「時代的反動」。

歡迎來到紅樹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_H6U6InLA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022012405AA43hSH
2016-02-29 4:13 pm
近人研究莊子常以西洋哲學上的許多論派,加在莊子身上,如懷疑論、進化論、宿命論、虛無論等。其實這都是拿莊子思想中的一二點來比附,就像瞎子捫象一樣,只摸到一端,而不知全貌。

先以懷疑論來說,他們的特色是:「主張正確純粹之知識為不可能建立,所謂以『無有可知』為說者」(吳康《哲學大綱》第三章)。這完全是以一種否定的態度,認為人生沒有正確純粹的真知。雖然莊子也批評一般知識的不可靠,但是對於真知卻是肯定的,他曾說: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註:分君分臣,明貴明賤,實在淺薄啊)!(《莊子˙齊物論》)
從這段話中,可見莊子所推崇的是大知大覺的境界,這與懷疑論的躲在暗無天日的「不可知」中,是大不相同的了。

其次,把莊子當作進化論者,這似乎是胡適的傑作。他在「《莊子》書中的生物進化論」一標題下,引證《莊子》的一段話:
萬物皆種也(註:此「種」自應解為種子或生元),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莊子˙寓言》)
接著說:
「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這十一個字竟是一篇〈物種由來〉。他說萬物本來是同一類,後來才變成各種「不同形」的物類。卻又並不是一起首就同時變成了各種物類。這些物類都是一代一代的進化出來的,所以說:『以不同形相禪』。(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
其實莊子是以齊物論的眼光來看宇宙人生的變化。認為萬物都是生元,其所不同的只是在外形上的互相轉變罷了,而且這種轉變是循著圓環的軌跡:「萬物云云,各復其根。」(《莊子˙在宥》)顯然這與進化論的直接發展是大不相同的,更何況進化論是用科學的方法,觀察自然;而莊子卻是以哲學的眼光,欣賞自然。所以把莊子放進進化論中,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了。

再者,把莊子當作宿命論,這也是一種誤解。因為宿命論者認為:
宇宙一切事象都有一定,是由上帝或神所支配。非人類所能自主。蓋唯物主義哲學家多傾向宿命論,有極少數唯心主義哲學家也贊成此說。(《哲學大辭典》)
雖然莊子在〈大宗師〉一文的末尾曾借子桑之口說:
天地豈私貧我哉! 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這似乎有點宿命論的味道。其實宿命論者身處窮困,相信命中注定窮困,不自振奮;同時對於窮困之苦,雖想自遣,卻並沒有解脫之法。但莊子卻不然,他不像宿命一樣,以窮困為痛苦,只得委之於命。他乃是根本上不以窮困為痛苦,寧願「曳尾於塗中」,而不願做楚國的宰相。尤其他極力渲染人可以昇華為神人,根本不受宿命的限制。所以他的思想不是宿命,而是超命的。

最後,把莊子當作虛無論,這也是一般人易犯的誤解,因為莊子曾說:
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澶漫為樂,摘僻為禮,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夫殘樸以為器,工匠之罪也﹔毀道德以為仁義,聖人之過也。(《莊子˙馬蹄》)

這段話顯然是老子「絕智棄智」、「絕仁棄義」的發揮,在表面上看來,莊子大罵仁義,痛斥禮樂,有點類似西洋所謂的虛無主義,放任政治;但實際上,他只是反對人為,崇尚自然。仍以素樸為依歸,道德為前提;絕不虛無,也不放任。所以拿虛無論來衡量莊子思想,自不免失去了莊子推崇至德至性的真意。
前面我們已略舉一般對莊子思想的曲解,而我們之所以要排除這些曲解,就是為了使莊子不在作老子的附庸,不在被塗上出世的色彩,不在為各種論派所肢解,而還他一個獨立的,熱情的,完整的本來面目。

(莊子內篇解義˙ 吳怡 )
(哲學的天籟˙莊子 羅龍治)

Colors of Lov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GiwDQEvDc
Vic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phVghBq2ek
2016-02-29 9:14 am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莊子》是衰世之書?
有許多學者以為《莊子》是衰世之書,對《莊子》有特殊研究的人都在衰世,固然,我們不否認莊子世興於衰世;但卻不承認《莊子》是一部衰世之書。因為中國思想成於憂患意識,諸子百家都是由救世而起。如果說《莊子》是衰世之書;那麼孔孟墨荀老韓,與莊子同一時代,同一心情,又有那一部不是衰世之書。如果說對《莊子》有研究的人,都在衰世,那麼就以孔孟之學為例,歷代讀孔孟有心得的人,絕不是漢唐盛世那些為朝廷所錄用的註疏家;而是迫於國勢衰替,痛於亡國之恨的兩宋及晚明諸儒。由此可見單稱《莊子》為衰世之書,實在不夠平允。
至於我們所以說它是一種曲解,乃是因為這「衰世之書」四字,暗指著該書為衰世而作,含有出世之想,足以使變亂之人心,一飲而醉。其實莊子所談的問題,都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即使在盛平之世,人心仍然受生死、是非、貴賤、禍福等的困擾。所以《莊子》一書,並非發洩衰世的悲愴情緒,而是醫治人心的衰頹與失望。明瞭到這一層,我們便不至於像魏晉名士一樣,把莊子當作酒精來解愁遣悶了。

(中國哲學史 張麗珠)
(禪學與莊子思想的比較 吳怡)


阮籍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晉書.阮籍傳》昔年十四五,志尚好書詩。 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詠懷詩》
這裡所謂的「被褐懷珠玉」是指外表雖然穿著粗褐的陋裝 但內心裡卻有著珠玉般的高尚品德。至於「顏閔相與期」是指孔門弟子顏回與閔子騫 兩人皆以德行著稱。可見年輕時代的阮籍 是頗有「內聖外王」的志向。然而由於朝中面臨著曹爽與司馬懿兩大政治派系間的激烈奪權鬥爭 阮嗣宗才從避免捲入政爭的避禍角度 做出「不與世事」的姿態 且以「酣飲為常」。因此他的著作雖然傳何晏、王弼一派的餘緒 將孔子穿上道服 但並無詆毀孔門之意。

(莊子從黑暗的無希望的谷底來凝視人!?幸福苦難全都交織在一起 )
(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
(自然與名教 漢晉思想轉折)


莊子談人生境界 特別假設真人至人神人聖人等理想人物以為象徵。他說:「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莊子天下篇述義序言之二)特別是神人 他做了一番刻化和描寫:「肌膚若冰雪 綽約如處子 乘雲氣而御飛龍」不僅如此 並且自由自在的游乎四海 這是何等羅曼蒂克的生命情調。最後還嘆日:「至人神矣!」
如此一嘆 這些理想人物簡直是神乎其神的神來之人 恐怕現實人間永遠也尋之不得的。似乎只有在夢幻之中 才可以與之邂逅。真是遠在塵寰之外 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難怪荀子在解蔽篇中罵他:「莊子蔽於添而不知人!」
★(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生不如死!?)
其實 這是各人的主觀看法。莊子的人生 是形而上的天道。他追求的 是宇宙中的根源。呼籲人性的覺醒 尊重個性價值。從積極的自由意志中 發揮生命的自由。要求將自我溶解於大自然之中 成渾然和諧的一體 是一種虛靜狀態的唯美的描繪。由此境界 遂產生出一種暝朦神秘色彩的生命情調!

(人要如何走出迷惘才能獲得人性的自覺?)
(為何藝術可以安定心靈?)
(生命象徵 - 朦朧的美)
(生命之智慧 王逢吉)


Star Sky Extende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ZCedq9a4Q
2016-02-29 6:52 am
考古學的成果經常改寫古代思想史 古文獻出土尤其如此。….
對此 我們絕對要給予他們最高的敬意與肯定
由於他們 得讓諸如千古不白之冤得以昭雪
但是將千年大體送上手術台….
就不知被解剖者的後代作何感想?
作為徒弟總是喜歡問「祖師西來意?」
這是多麼正經的問法
但是我們的禪師總是譬如回答說「門前那棵樹!」
祖師西來意?
祖師既來了
又何必問來意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本班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ytcSBSTD4


高宦之所以崇孝尊喪禮 係為適應東漢帝王之要求 而不得不做如此虛偽之表現!然東漢帝王何以特別推重喪禮?這應與儒家傳統有所聯繫……. 值得注意的是 這種「過禮」的事實不止流行民間 連王室也興此風……必須指出的是「順帝美之」不是口惠而已 而是有實惠的…. 由此可見 社會上崇里的風氣 已經走上虛偽之途

玄學:魏晉之時 老莊思想的研究 極為興盛 當時的何晏、王弼 以及解莊的向秀、郭象等人可為代表 他們講學的宗旨以虛無為主 後人就稱為玄學…..
佛學: 是主觀的觀念論。是帶泛神論色彩的一元論。是佛學中八戒中的前六戒具有了別性 開宋明理學論心性的先河。
經學: 經學從漢代以來即有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區分 經學的分野 不論如何 終究是儒家的立場 所以 經學之被宋理學看重乃是必然的。
2016-02-29 6:02 am
歷來對莊子思想的看法,也有許多曲解。他們都像用一面凹凸不平的鏡子去透視,總是把莊子思想的某一點特別擴大或拉長,以致失去了原有的面目。…….

伊部福隆彥的這種見解,顯然也是犯了物獨與誤解的錯誤。他把老子的常道,解釋為「絕對不變而固定的道」…..

★★♪ ≡♫ ≡♬≡♩≡ ♪≡ ♩≡ ♪ ≡♫ ≡♬≡♩≡… ....

由以下【壹】我們可以看出【貳】與【參】顯然也是錯解了《老子》與《莊子》
其論述是有爭議的 甚至是完全錯誤的


壹、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U_FQ6HriwHQ
以上↑《為著理想》四字 可以接至↓《為著啊理想》五字
pbP1LilMaok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19160010AAJ3mz5

貳、
「老子的哲學 主要在反省「志於道 據於德 依於仁」這三句話…….易傳是儒家後起的經典 所以「形而上謂之道 形而下謂之器」這句話的解釋 不能違背論語的義理系統。…….

參、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史記》用寥寥幾行字介紹了莊子 說他著書十余萬言 大抵都是寓言 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箧》等篇 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 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 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爲 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的悲憤與絕望 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 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黑白郎君!! / 神鬼認證!! / 夢裡信以為真醒來不信是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Yq85kcIlV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2Fo3B5r2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KS5oSqjII
2016-02-28 4:13 pm
歷來對莊子思想的看法,也有許多曲解。他們都像用一面凹凸不平的鏡子去透視,總是把莊子思想的某一點特別擴大或拉長,以致失去了原有的面目。如:
《莊子》是《老子》的註疏
憨山德清曾說:《莊子》一書,乃《老子》之註疏,予嘗謂老子之有莊,如孔之有孟,若悟徹老子之道,後觀此書,全從彼中變化出來。(憨山《莊子內篇註》卷一)

這幾乎是一般傳統的看法。其實莊子雖為老子的後人,但仍有他獨立的思想;而且他的創見,也遠比他得自老子的,更為精彩。譬如在《莊子》書中,無論直接引證或間接採用老子思想的地方,都是在《胠篋》、《在宥》、《達生》、《山木》、《田子方》、《天道》、《之北游》、《庚桑楚》、《天下》等篇中,這些都屬於外篇及雜篇,顯然不是莊子思想的精華;而且所談的,多半涉及彎道,也不是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如果我們再把老思想做一簡略比較,將可發現:
老子明理,由理以入道;莊子明心,從心以適道。
老子善守,守弱以致用;莊子善忘,寓忘以順化。
老子貴變,重時空之運用;莊子貴齊,渾時空於一體。
老子貴聖治,猶未忘權變之機;莊子重神化,已入消遙之境。
從這些比較看起來,莊子思想也自有其勝場,我們與其說他是老子的註疏,還不如說他們共同是宇宙至理,人生大道的註疏。否則我們抬高了老子的地位,卻壓低了莊子的價值。這完全有失於公平和客觀。

Immorta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5GSQPRhhw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古學的成果經常改寫古代思想史 古文獻出土尤其如此。老子所創始的道家思想 在戰國晚期分化成為莊學與黃老學兩條發展路線 除了莊學一系側重心靈哲學以外 還有黃老一系以對社會現實面的側重關懷、積極用世精神,而在老莊所代表的傳統道家外另樹一幟。但是戰國黃老學派的發展長久來為學界所忽略 其主要原因便在於漢武獨尊儒術導致稷下道家典籍亡佚 即有殘存者亦被認為是偽書緣故。因此當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一批埋藏兩千年的黃老帛書出土以後 黃老道家乃引起了現代學界高度關注 學界終於確認了以帛書《皇帝四經》、《慎子》、《尹文子》、《管子》部分編章等為代表的戰國稷下黃老學派發展線索;證實了「黃老」不只是個名詞 而是實際興盛於戰國中期的學說思潮。
《黃帝四經》與《管子》四篇的黃老道家思想

老子這種返變歸常的思想精神,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很大。可是了解的人固然也有,而誤解的人卻比比皆是。所以兵法縱橫運用它,變失之陰謀慘酷;黃老之治崇尚它,也限於權術權變;魏晉玄學談論它,又都流虛無頹廢,至於近代學人研究它,更是把它放在手術台上解剖。怪不得日本有一位老子的專家,姓伊福部,名隆彥的,在他所著的《老子眼藏》序文中說:
自古迄今,未有比《老子》更被人誤解的書,有的說它是東洋無政府主義者的書,虛無主義的書,有的說是支那式的功利主義的書,有的說逃避人生的隱遁主義的書。我認為這都是由於誤讀與誤解所以已起的錯誤…..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誤解呢?究其原因不外乎為了不會讀《老子》正文的關係。筆者聊有自信敢說:我曾經矯正了這部在東洋二千年來被誤讀的書。(伊部福隆彥《老子眼藏》)
伊部福隆彥為什麼敢說這樣的話,且看的見解:
道可道,非常道。應解釋:真的道,絕對不是不變而固定的道。….人因知性淺陋,故其根幹被插入了假說性,亟想求一個常道。例如先王派的孔子等,即係此種人物。他們由夏殷周三代的制度,發現了治國平天下的原理,便認此為不易的常道,想要用這個常道坐天下的秩序,但是這個秩序自體不僅已經錯誤,則欲求固定園裡的這個想法,也是錯誤的。因為道可道,非常道故也。須知眼橫鼻直以外,別無真的認識,亦沒有物的本體。世界本是色外空無,空外無色;見色則色,見空則空,想在空外求色,色外求空,便是迷。道現成在我面前,在這眼前的道以外,別無常道,欲求常道,就是心迷。老子出現的眼目,是欲促使人類從知性中斷絕一切的假說性,叫人擺脫一切的假說來和眼前的道合為一如一體而成絕對,這就是老子所傳播的福音。其道為何?就是:眼橫鼻直罷了。每晨太陽從東方出,每夜沒入西方,這就是道。每晨睡醒了即起,起即穿衣…..各有其道,這樣道時時刻刻現成在眼前,行之便是道,所行之處,就有現成的道,並無需要甚麼假設。(伊部福隆彥《老子眼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LyJfJIXFI
伊部福隆彥的這種見解,顯然也是犯了物獨與誤解的錯誤。他把老子的常道,解釋為「絕對不變而固定的道」,這是沒了解老子的「常」字,有永遠在變而又永遠不變的雙重意義。因此便不自覺得掉入了一個矛盾的漩渦中。首先他無法交代的是《老子》書中其他許多「常」字,像「常得」、「知常」、「習常」等,如果依照他的定義,那末老子所推崇的這些境界,豈不都成了假說性?其次,他認為老子的眼目就是:「叫人擺脫一切的假說來和眼前的道合為一如一體而成絕對。」試問這個一如一體的「絕對」,不是常道是什麼?可見他的錯誤,也就是由於把這個活潑潑的「常」字,釘死在「絕對不變而固定」的十字架上。
2016-02-28 2:21 pm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就在超強寒流將凍全台(北台灣探5度)…
從儒道兩家的「心」談生命價值的開發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19160010AAJ3mz5

【中國哲學的再反思˙˙˙楊朱思想 ----(104維字94˙71)】

一、老子眼中的聖賢只是聖賢
二、老子楊朱中國哲學的傳承
三、中國政教關係與深層信仰
四、從過去心到未來心看抉擇
五、從楊朱到禪與老莊的共鳴
六、古來聖賢只做一件事:獨善其身 哲學的反思
七、江河競注異端一說:知識與意見 意見與偏見
八、言盈到不拔一豪 →審視中國哲學思維與情懷


從方法論的觀點看:中國哲學再建的方向與方略問題

★思 想 方 法 導 論
★哲 學 智 慧 的 尋 求
★哲 學 的 智 慧 與 歷 史 的 聰 明
★語 言 的 哲 學
☆科 學 的 哲 學
☆知 識 論
☆心 靈 哲 學 與 教 育 哲 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科技可以日新月異,經濟可以起飛,神秘東方可以創造出「亞洲四小龍」;然而,現代人的苦悶心靈獲得紓解了嗎?或者說古往今來人類的苦悶心靈獲得紓解了嗎?釋迦牟尼在樹下悟了什麼道?他想要給予、開示世人的是什麼?儒家、道家兩千多年深植中國人心,它給了我們什麼力量好在世間自我安頓?安頓甚麼?如何安頓?為甚麼我們需要哲學家、思想家?當經濟掛帥時,哲學家們不都被認為不切實際又愛做白日夢嗎?金錢、名譽、地位、學歷、事業、親情、愛情、友情…..真是人生的全部嗎?如果是,那麼,當我們擁有時確實會很快樂,可是如果失去呢? --- 而誰有力量足以阻止生命中的任何「失去」?

然而當失去時,人們是否就此墬入痛苦深淵、萬劫不復、無力自處?天才如李白,也都不禁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果然如此,我們不禁要問:快樂究竟緣自主觀還是客觀力量?人能掙脫命運的局限嗎?肉體生命固然不能永生,但人生價值能永恆嗎? ---- 我們能否做到獨立自主、不管面臨何種程度的失去,都快快樂樂地自度一生、安身立命?

成就人生價值有「上、下」兩路:「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一是追求往上超越以成就人生永恆價值、也即成就大我的「成道」之路;一是向下凝聚、走一條成就自我的「成器」之路。唯此乃個人各就其性與才知所近而自擇焉!不必強調其價值判斷、高下之別。雖然孔子也曾說過「君子不器」,鼓勵人不要畫地自限,要勇於嘗試、追求人生無限的可能性;但是俗話也說「恨鐵不成鋼,恨兒不成器。」所以「成器」未嘗不好,如荀子、墨子、韓非子所強調的禮制、法制,或知識性、技術性一類的專家之學,也都是非常踏實的一條成就自我之路,並不必勉強每個人都一定要追求永恆價值之創造;苟無其才與性,好高騖遠的結果,將反而造成憤世嫉俗、格格不入的「不安」人生,那就有違「安身立命」之本旨了。所以了解自己是很重要的。了解自己什麼呢?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究竟對甚麼「安」?在什麼事情上可以得到「安心」的力量?

任何一種哲學之建立,都是為了解決當時的時代課題;其所反映的,正是時人哲人心中最迫切希望獲得解決的困境。周王室衰微所影響及之的:政治混亂下的征戰不已、民不聊生,人心遂欲下的精神迷失、存在迷惘與生命困頓,這些都是構成老子哲學的問題意識、關懷焦點。是以老子一方面宣揚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另方面也呼籲有國者勿擾民、勿有為,而一切理論都從破除世俗的價值認定說起,期使世人能在認識到概念相對、價值無定準以後,進而達到無欲無為的虛靜心、純任自然的生命型態,那麼雞犬相聞而不需往來、舟輿甲兵無所用之的「小國寡民」桃花源理想,也就可以獲得實現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莊子的理想人格,是一種「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之與天地大美合一的境界。莊子基本上繼承了《老子》的哲學思考方向,其進一步的發展,則在於將「心」提升到了作為哲學的重心之一。莊子通過使心的活動呈現「虛」的內容,而由「心齊」→「遊心」,心氣合一地打破任何形體或有限性的羈絆限制,以展現「心」的自由。所以莊子所形容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脫然塵垢、有類於仙人騎乘日月雲龍的超然俗外,日「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傷、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齊物論〉)這樣的神人、至人摹學,是一種對遊心於氣、以氣合道的精神境界之象喻,而且是透過吾人之存在狀態----無須等到死後,即能夠完成的:心不為物所累,悠遊乎淡漠之氣,而與道、物之氣相通的一種自由境界。

又,作為一種超越精神的描述,莊子哲學即美學,《莊子》既為中國傳統學術中超越思想的典範,也是文學泉源、美學皋壤。孔子雖然也有曾點認同,也嚮往暮春時節「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情意陶冶;但是欲經由道德、禮樂以成就人生永恆價值的儒教,孔子的核心關懷畢竟在「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道德與知識、進德與修養,才是儒教不能片刻卸下、「無終食之間違仁」的終極承擔。是故在儒教孜孜矻矻護衛人文禮教之外,老子另外選擇了清靜無為、少私寡欲的消弭人心遂欲方式,以消除人們迷失本真所帶來的心靈痛苦;莊子則更深一層地從「情意我」角度,深化對此一超越精神、絕對逍遙境界之追求。是以逍遙遊正是莊子理想人生境界,也是莊子在爭逐麗玉的亂世衰微中,通過精神超越已使個人達大最大程度不受政治社會等外界干擾,而保有主體人格理想的生命方式選擇。

Strength Of A Thousand Men Hour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mLawoxrs
2016-02-28 6:20 am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德國大詩人歌德在浮士德里唱道:「我有入世的膽量 下界的一切的痛苦 我要一概承當」這是何等灑脫的真情又是何等高明的理性!人人有此逸懷浩氣 必然會超乎塵垢之外 直達古人不到處 卓然獨立 遨遊天地之間 。故人人當超越自己濃郁之情上達理性之境。

精神教育需依賴健旺的精神.智慧教育要靠活潑的智慧.而且世俗的格套越少越好.這樣教者與學者之間.才能有高度的溝通.和充分的開放。

(宇宙邊外如果有物質實體就有空間 沒有物質實體就沒有空間 誰能想像沒有空間是甚麼?那就是精神 精神乃是無物質實體的純精神體 這個精神體既不佔有時間 也不佔有空間 精神體是無質無像的 這就好像我們說愛一樣 愛一個人 愛一件事 這一個人 這一件事是存在於時空之中 但愛卻超於時空之中 而為永恆 永恆也只是用人間的詞語來形容: 在時間內 有開始有結束 在時間內有開始 而卻沒有結束 超越時間之外 沒有開始沒有結束 精神不會因為由個人生或死 就跟著生或死)

默想、靜觀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真善美的本質,在修行上可以鍛鍊我們的意志,不會半途而廢。默想、靜觀及修行的方法很多,像宋明理學家們所用的靜坐,佛家所用的參禪、打坐,士林哲學家們所用的沉思、默想等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可以進入真善美的根源的方法。

人生理想的內容既可分現實性的人生理想及超現實的人生理想,在其方法上,自然也可以有這二種不同的方法,但其基礎,仍然是要以現實的人生為基礎,可能有的人不需要物質生活的滿足,就可以直接從精神生活的滿足進入精神生活的境界。但絕沒有人能夠直接從物質生活的滿足就進入純精神生活的境界。為我們一般人來說,從現實人生理想的物質生活進入精神生活,而達到純精神生活,似乎最通常的方法。根據這種方法,我們也就可以瞭解人生理想的目的是為何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宇宙人生有許多超乎形象之外的道理.確實經虛渺曠.玄妙幽邃.似乎只可意會..無法言傳。很像嚴滄浪所說的:「空中之音.相中之色」飄渺不定.變幻無常。雖然無跡可尋.卻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果真的要在這恍惚窈冥之象裡.得味外之味.求無窮之窮.全靠人心靈裡澄清的天機和玲瓏的妙悟。

在哲人和詩人內傾的潛隱生命裏,一旦心凝形釋,深深融入宇宙天地的幽邃奧秘之中,與萬物的生機息息相通時,及參悟到「我」和宇宙萬物之間,共同跳躍著雋勇的青春脈搏,從萬物自得之生意裏,獲得敦厚圓滿的大智慧。

「而你呢?我的心,你在那裏?孤懸在無限空間的大海和周圍隔絕,不斷冥想冒險去覓日摘星,想把它們彼此牽連。啊!心靈,只要你所放出的游絲能附着在某一點。」

Flight of the Silverbi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373vtjn6Y

人生有一個莊嚴的信念作為生活的憑藉,就猶之心靈所放出的一縷「游絲」,只要能夠附着在「某一點」,必然會徹悟到生命是充實的,而且深深的潛藏著無窮無盡的青春活力。屹立在這一望無垠,綿綿遠道的人生之旅,人人可以體會出:「想聽!有天籟的聲音,不想聽!有萬籟俱寂的肅靜。」

Before Ti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RUsJOMK2ms
2016-02-28 5:50 am
在這萬象森然的人間,人的感情該是多麼微妙莫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的錯綜複雜。人間的一切,竟是如此的隱冥曲折,變化綿綿。然而人人皆桎梏自己於窄狹的感情圈內,沒有人能夠永遠逍遙在感情圈外的。

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西折尼采,在他巨著蘇魯支語錄中,也象徵性地提出人類精神的三變。由駱駝而猛獅而嬰兒,實際上也就是人的三個人生境界。在蛻變過程中,一樣充滿了和諧的情駝,一樣有旗至高境界和更莊嚴的生命情調。

以黃沙迷漫,荒蕪多變的沙漠象徵人生之旅。人起初如一隻駱駝,以堅忍不拔的苦牢勤奮精神,向無垠無涯的前路漫漫跋涉而去,願意在寂寞的大沙源上創造出人生的新價值。可是中途必遭受不盡的阻擾和障礙,於是,在苦難的重壓之下,轉變成一隻猛獅,以其雄偉的大力,在做激烈的搏鬪,企圖超越困厄,創造自我價值,追求生存的意義。終於在最後圓滿地成為天真摯誠的嬰兒,一遍純潔樸質,復回原始,重歸自我。人的精神變到這一階段時,也就到了「驀然回首」的一剎那,立即在人生淡淡的悲愴氣息背後,了悟隱藏於心靈裡的穆靜和平安境界,解開了情感的固結,毅然超越。在「燈火闌珊處」,看見了人生真正的信念和期冀。所以,只要對人生以不忍人之心,作悲劇性的深刻潛沉的體認,才可以永不屈服於悲劇精神,才可以用不凡的勇氣承當一切苦難困厄,在破殘淒迷的現實中創造,新生。


在古今哲學家心裡,所謂道者,即是術,是道路,也是最高的原理。先秦老子的道,是指先天地而生的原理。在體和相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知其始亦不知之其終。但是在窈冥恍惚而寂寥的神祕境界裡,獨立不改,週行不息。這種超越空間時間,高深莫測,廣大無際之道,老子自己用一個優深遠邈的「玄」字來形容他的道。從表面上看來,老子的道好像不著邊際,無法測度,可是老子的道落實在現實人生的圈子裡,並不難於領悟,也就是說從道之用來說,是具體而且一貫的。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麼老子的道在天、地、人三者之間,是一貫的,可以力行的。


北冥究竟在那裡!?所說的魚為何能變成鯤!?

人類的精神世界.既不是自然科學的領域.自然科學就無權過問.只有把這份責任放在哲學家的身上.因為只有哲學家才是研究萬物最後根源的學問.所有關於生命精神的意義向哲學請教而不是向自然科學請教.也只有如此.哲學與自然科學才能分工合作.達到真正所謂求真的精神。
宇宙精神不是一個虛無漂渺的領域.而是一個「我思仁.則仁至矣」的境界.希望我們了解物理宇宙時.同時也應了解宇宙精神的實在意義.這就不愧做為一個現代人的負責態度。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Au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NOpKwnAQyw
2016-02-28 5:07 am
《莊子》的主要思想,也是最高思想是。逍遙遊,是莊子的理想境界。擺脫物質世界的依賴性,達到絕對的自由。莊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http://tc.wangchao.net.cn/junshi/detail_46627.html



這條大魚為什麼會變成一隻叫鵬的大鳥呢?按〈逍遙遊〉下文的發展,都只是大鵬鳥的情節而再沒有鯤的戲份了!這樣說來前頭的鯤魚云云豈不是多餘嗎?但其實不然,莊子正是要借此暗示一切都是假相,大鵬也非真實,它前身原是大魚,則往後也可能變為他物。總之,情真才最重要,而假相若放下執著,也就不假而反成活潑了!

★鯤魚大鵬鳥在說些什麼?——[莊子與你]2
http://mypaper.pchome.com.tw/wlyeh01/post/1323120009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7: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227205848AADPZDO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