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2016-02-20 6:54 am
下周二高山可能降雪2016-02-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qzm3UUTrg

回答 (8)

2016-02-20 1:37 pm
✔ 最佳答案
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下周二高山可能降雪

當人囿於成見時,其概念系統是封閉性的 ---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就很難避免陷入「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的「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是非爭執了。是以凡人之所是所非,無非都是個人主觀成見罷了。莊子認為包括儒墨在內,也都不過「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而已。因此唯有不執著於成見,方能免於陷入真偽是非、巧辯偽飾的無謂爭執。

再說到萬物流變無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Z6oWwqgtk
一切認知概念皆相依相生、循環消長;所謂理者,有時相反相成,豈有常定? ---- 「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因此對於一切理論與概念,莊子極力闡明其不確定性的本質,日「有始也者,有末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齊物論〉)要之,莊子所極力要破除的,就是人所自以為是的一切概念成見。《莊子》書中有一寓言,頗能以具體事例說明世人的認知執障: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 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 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 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 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逍遙遊〉)

上述寓言是否莊子自著?莊子會否例舉裂地而封以為誘導?不無疑義。不過撇開莊子視如蔽履的榮華富貴不言,藉上例倒頗可以說明成見執著一如「茅塞其心」,將使人喪失虛靈主體,失卻固定模式以外的思想空間;唯有空虛其心、無所成見,才能「破用出圍」,以見圍外的逍遙之境,以見被世俗成見桎梏外的海闊天空,故其能一點就通地道出世人所往往陷溺的認知執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mLawoxrs
2016-02-20 7:02 am
人之不得懸解,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因襲且執著既定的價值成見;當人心為世俗價值所拘執縶縛綁時,其精神面只好亦步亦趨地步步為營,而不得自由。因此,要達到精神超越,首先就要破除既有執著。而說到現實人生中最難以豁達的難題,首當死生大限 --- 以對於生死壽夭的執著為第一了,是以《莊子》先破除世人對於形軀肉體的「有/無」執著,再進至消除人生歷程現實生活的種種植著。此蓋由於人生往往高懸諸多價值,故人生成為一場永無止盡的競逐,伊於胡底?情識情執逐境逐物,加上人多「自是相非」,更造成群體生活中人際關係的扞格衝突、煩惱茲生。因此《莊子》由「道通為一」的形上指導理論,復進論現實人生一切價值的「無是無非」本質,以破除世人對於任何絕對價值的迷信崇拜與追求。也即莊子是透過消解現象界一切價值的對立性,使人們放下負擔,以達到精神層面無待於任何價值與條件成全的:絕對逍遙與自足。
旅笠道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jjDFt-f9Q

摘自:如何面對沙塵鬧元宵燈塔霧煞煞?
2016-03-11 8:40 am
「我執」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個名相,也是眾生無明苦惱的來源處,也是個「根本無明」。

當有了「根本無明」就會因此產生許多「枝末無明」。

當「根本無明」斷了,那「枝末無明」也自然會斷。既然「根本無明」斷了,那就可以解脫了。

而此「我執」是個「根本無明」,他,並非突然而斷,而需要時間的修行逐步而斷。

現在要說,什麼是「我執」?

我執,就是意念中有個「我」之意念。既然有此意念,那對於事情就會有「我的」之概念。你可以發現,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的用語當中常常會用到「這是我的車子」、「這是我的先生」、「這是我的國家」像這些「我的」之概念,其中都含有「我執」成分,只是人人這個我執的深淺不同而已。

既有了「我」之意念,那就連帶有「我的」之概念,又接著就有「執著」意念,這一連串的作用就是「我執」,且是百百種苦惱的來源。

執,執著。人性很會執著某個事物,會認為是這樣、是那樣,這都是意念中有執著的概念之故。

我執當中,最嚴重的問題當然就是,你不知道這是「無明」,你不知道此事不用這樣執著、這樣認定,這才是真正的「迷」之處。因此,當你能自覺,這個人、事、物並非「我的」,這就是「覺悟」,也是很重要的「小悟」。

當你能自覺,這個執著是因為自己心中有個「我」之意念,這就是「大悟」。

當你知道這些執著都是無謂的,都是庸人自擾的,那你的道行就又更上一層樓了。

當你在生活中,可以實際做到沒有我執,這就是「無我」,若能如此,那就有「果位」了,可以離解脫更近了。



人性的我執表現的層面非常的廣,在在處處都可以發現人性的我執,也可以發現人性之間的爭執常常是「我執」來的。

就在性愛這個層面當中,人們會有「我的愛人」之意念。當你愛上一個人了,你就會認為這愛人是我的,所以,當別人與他互動時,你看到就會生氣了。因為,你把公共資產當做是私人資產了。

譬如,當你在路邊看到一個可憐人在賣唱,你看到他可憐的樣子,所以你給他錢,因為你看到他就如看到「我」。當你不願給他錢,因為你認為是「他」,這也是「分別心」。而「無我」就是沒有分別心。別人的可憐就是我的可憐。別人的過失就是我的過失。別人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

又譬如,你對於自己的孩子可能特別的愛,對於別人的孩子你會認為那是別家的孩子。所以,當一群孩子出事了,那你當然首先要搭救自己的孩子了。因為你只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我的」,而別家的孩子你認為是別家的,這也是「我執」而引起的分別心了。

在性愛場合中,「我執」最容易看到了。譬如,當你的愛人,又有其他人愛人時,你會不高興。因為,你把自己的愛人當是專屬,只有自己可以愛,別人不可愛。因為你有「我執」之故。這也可以說,爭風吃醋都是「我執」在作祟啊!



至於,要如何突破我執而邁向解脫呢?

首先,你要自己想想:

「我」是什麼?

「我」在哪裡?

「我」又是誰?

「我」是怎麼來的?

「我」又是怎麼的東西?

其實,「我」就是心中的一種概念。只是這種概念是無謂的,這就是你要自覺自省的地方了,也是你在思考「我」的時候,要去發覺的地方。

當你能自覺、體會「我」、「我的」這種概念都是「無明」的話,那就好辦了,這就是「開悟」了。

既然能悟那就好,往後在生活中,你就要練習「無我」的生活。

要怎麼練習呢?

譬如,你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用,而後視為自己的,這叫做「私我」,也是「我執」很嚴重了。

譬如,你的座位被別人先坐了,你會不悅嗎?要是能明白「無我」的道理,那就OK,那此刻就換別人坐,這也是很平常的。

譬如,你的愛人和別人談天很開心,你會不悅嗎?要是能明白「無我」的道理,那就OK,那此刻就換別人談天,這也是很平常的。

譬如,你的物品,突然被別人不告而拿去用了,你會不悅嗎?要是能明白「無我」的道理,那就OK,那此刻就借他用用也無妨。

譬如,你很有公共道德,此代表你在練習無我的生活。

譬如,你經常行善布施,看到他人困境就如自己困境,這也是你在修練無我的生活。

譬如,自己的老婆或老公,也可以借給別人約會,這也是你在練習無我的生活。

當你能這樣修練自己,那你的無我層次就會越來越高,就可以脫離「人道」的層次而升「欲界天」。

要是能更進一步修練更細微的意識分別,那就能升「色界天」。

要是能將世俗各種慾望斷盡,做到實質的「無我、無分別」,那就能升解脫狀態的「無色界」。
2016-02-20 10:15 am
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 由「「泯是非」而「不譴是非」

「梁麗可以衝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不僅物性如此,世俗價值尤然。試觀「帝王殊禪,三代殊繼。差其時,逆其俗者,謂之篡夫;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 「篡夫」與「義徒」何別?「時」與「俗」而已!不僅無涉本質,且是隨時而異的。由是觀之,是與非、肯定與否定,都不具有絕對性;凡一切是非蓋屬於成見,一切價值也莫不是「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是故「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秋水〉)既無絕對價值,概念也由相對而來,並且是好惡隨心的。因此現象界的一切概念,在莊子看來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Creation of Eart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DrEvJ8zq8
2016-02-20 9:26 am
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下周二高山可能降雪

道家強調虛靜心,《老子》說「為學日益」,為學只會日漸滋生煩惱與是非,反而傷害本真;《莊子》也認為真實的「知」,不能用言語、概念、判斷、邏輯達到,而只用直接的體驗去把握,是以對於徒增現象界紛擾的一切是非價值、成見等,都主張加以破除,即〈天下篇〉之謂「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所以勞思光說莊子〈齊物論〉包括「齊物」與「齊論」兩個主旨,除了要消除一切對象的分別性以外,還要「泯是非」地將所有言論等視之。此蓋由於現象界一切價值概念有其限定條件,只有在特殊條件下其概念才成立,未可一概而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qtscg_oGM
2016-02-20 9:09 am
20160219030447AAEKUsj

《莊子》哲學的關懷重點,一言以蔽之,即精神主體之大自由 ---- 一種超越了生死命限、是非得失、名利富貴與高下美醜等生命桎梏的絕對精神自由。而莊子自然無為、「安時處順」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人生態度背後的,正是他超越精神的形上依據 ---- 萬物流轉……….
詳『今日交雨水冷空氣是否依舊持續?』

浮世的假情假愛 浮世的假情假愛 輾轉到何時 總是也有一日 人人都會歸西天 今朝的你若名花 也是難免會毀去 不免哭無情的人 不免哭無情的人 明日在目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6QOkRSBvo

夢醒時分 • 5 小時前

摘自:如何面對沙塵鬧元宵燈塔霧煞煞?
2016-02-20 7:22 am
全文 - 淡江大學
勞先生在討論莊子思想時,主要由三義展開:形軀我之否定、認知我之否定及價值 ..... 吾人破執去妄,而卻不必就生死上說,而單就吾人欲齊萬物之執見上說。是以齊物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OQ8zDYmG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glqw978zA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18: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219225430AA8VLam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