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主燈轉動時如何破「認知我」執?
下周二高山可能降雪
當人囿於成見時,其概念系統是封閉性的 ---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就很難避免陷入「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的「可乎可,不可乎不可」是非爭執了。是以凡人之所是所非,無非都是個人主觀成見罷了。莊子認為包括儒墨在內,也都不過「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而已。因此唯有不執著於成見,方能免於陷入真偽是非、巧辯偽飾的無謂爭執。
再說到萬物流變無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kZ6oWwqgtk
一切認知概念皆相依相生、循環消長;所謂理者,有時相反相成,豈有常定? ---- 「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因此對於一切理論與概念,莊子極力闡明其不確定性的本質,日「有始也者,有末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齊物論〉)要之,莊子所極力要破除的,就是人所自以為是的一切概念成見。《莊子》書中有一寓言,頗能以具體事例說明世人的認知執障: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 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 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 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 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 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逍遙遊〉)
上述寓言是否莊子自著?莊子會否例舉裂地而封以為誘導?不無疑義。不過撇開莊子視如蔽履的榮華富貴不言,藉上例倒頗可以說明成見執著一如「茅塞其心」,將使人喪失虛靈主體,失卻固定模式以外的思想空間;唯有空虛其心、無所成見,才能「破用出圍」,以見圍外的逍遙之境,以見被世俗成見桎梏外的海闊天空,故其能一點就通地道出世人所往往陷溺的認知執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G-mLawox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