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於一般平民百姓以農民為主而言,主要是重稅苦役,嚴刑峻法都不是最大原因,焚書坑儒更加影響不大。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c/21c01/21c0101.htm
秦朝的暴政
始皇的一系列政策與措施,大大加強了全國之一統,對後世亦產生頗大的影響,不過其事業係在殘酷壓榨民眾的條件下,於短短的十來年內集中完成的,故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在始皇當政的十二年間,其為政之苛暴業已顯露無遺。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慾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由於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內則修馳道、開靈渠、築長城,外則伐匈奴、征百越,每項工程或每次征戰,均須役使浩大之民力。特別是始皇為了自己之奢慾,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伕竟在七十萬以上。據載秦代「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能忍受。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到秦始皇時,更把嚴刑峻法推至顛峰。其酷刑之名目,諸如謫戍、籍沒、黥為城旦、連坐、腰斬、車裂、梟首、戮、阬、磔、鑿顛、抽脅、鑊烹、具五刑(黥劓、斬足、笞殺、梟首、棄市)、族、夷三族(父母、兄弟、妻子)等等,不一而足。
秦始皇還把嚴刑峻法施之於文化領域,大肆統制思想,禁錮言論自由。如規定除了秦國的歷史記載,一切史書都燒掉;民間所藏,除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其餘《詩》、《書》、百家語全部焚燬;誰要是再談論《詩》、《書》,就殺頭;以古非今的人則滿門抄斬。在「焚書」後的一年,又發生「坑儒」之事,秦始皇下令搜捕對朝廷不滿的儒生,一共捉到四百六十人,全部加以活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2/21/21d/21d01/21d0101.htm
陳勝起義與秦的覆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天下,其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宦官趙高等隨行。在歸途中,始皇病卒於沙丘(今河北廣宗)。趙高與李斯同謀,篡改始皇遺詔,賜太子扶蘇自盡,另立胡亥為太子,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前210-前207)即位之後,重用趙高,推行暴政。他比乃父更加殘酷暴虐,在埋葬始皇時令後宮無子者全部殉葬,為防墓中秘密洩露又將工匠悉數閉於穴中致死。二世不僅效法始皇到處巡行,而且賦歛愈重、戍徭無已。結果群臣人人自危,天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全國呈現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局勢,秦之覆亡只在旦夕之間而已。
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閭左戍卒九百人被徵發北上,屯戍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行抵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遇連日暴雨,道路不通,估計無法如期趕到防地。按秦律,「失期,法皆斬」。其中陳勝、吳廣二人相謀「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而「天下苦秦久矣」,不如鋌而走險,起來造反,乃殺死軍尉,掀起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規摸之平民起義。
陳勝揭竿而起後,不久即攻克了重鎮陳縣(今河南淮陽),於此處建國號曰「張楚」,自立為楚王,以吳廣為假王,並明確提出「伐無道,誅暴秦」之口號。後來陳勝、吳廣雖然失敗,但全國已出現群雄並起、天下大亂的形勢。
在秦末的各路起義隊伍之中,以項羽及劉邦最為重要。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與秦軍決戰,破釜沉舟,全殲了秦軍主力二十萬,從而決定了秦朝覆沒之命運。同時,劉邦率兵乘虛西進,一路上並未遇到秦軍之重大抵抗。時秦廷內部一片混亂,趙高逼二世自殺,旋立二世兄扶蘇之子子嬰為秦王,但子嬰很快又設計殺死趙高。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破秦軍而入武關,兵逼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朝至是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