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說世上就是藍鯨(blue whale ),在陸上的話就是大象了(elephant )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3]。藍鯨是地球上現存的,體型最大的動物[4][5],長超過33公尺,重達200吨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6]。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
直到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海域中,藍鯨的數量都是相當多的。在超過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牠們幾乎滅絕。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才逐漸上升。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至12,000隻之間[7],並分佈在至少5個族群中。最近對於侏儒藍鯨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可能是低估了實際的數量[8]。在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隻(範圍介於202,000與311,000之間)[9]。目前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數量已經比之前大为减少(大約各只有2,000隻)。在北大西洋則有2個更大的集團,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個集團。
分類和進化
参见:鯨魚演化
藍鯨是鬚鯨科的其中一個物種,這個科的成員還包括座头鲸、塞鯨、布氏鯨與小鬚鯨[3]。鬚鯨科被認為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對於鬚鯨科的成員何時彼此分離演化還是未知的。藍鯨通常被歸類在鬚鯨屬的其中之一,雖然有學者將牠歸類在另一個單型屬-藍鯨屬(Sibbaldus)中[10],但是這種分類方法並沒有被其他學者接受[1]。DNA序列分析顯示,藍鯨比其屬中的其他物種在種系上更接近座头鲸和灰鯨。如果進一步的測試可以證實這種關係的話,將有把鬚鯨重分類的必要。
與藍鯨相關的動物系統發生樹
關於藍鯨與長鬚鯨在野外雜交而誕生的成鯨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阿倫遜(Arnason)和格爾伯格(Gullberg)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之間的差異[11]。目前也已知有藍鯨與大翅鯨之間的雜交種。
藍鯨的物種名稱musculus來自於拉丁語,有“強健”的意思,但也可以翻譯為“小老鼠”[12]。林奈在1758年的開創性著作《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中完成了該種類的命名[13],他可能知道這一點,然後幽默地使用了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雙關語[14]。藍鯨在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說《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矽藻附著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牠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因此其也称为磺底鲸。其他常見的名稱還有西巴德鯨、塞巴氏须鲸(Sibbald's Rorqual,由羅伯特·西巴德所命名),大藍鯨(Great Blue Whale)與大北鬚鯨、巨北须鲸(Great Northern Rorqual),不過近幾十年來這些名稱漸漸被人們所遺忘。
目前權威專家將藍鯨分類成3或4個亞種:北藍鯨包括北太平洋與北大西洋的族群、生活在南極海的南藍鯨、在印度洋與南太平洋被發現的侏儒藍鯨[15]與一個仍有疑問的亞種:大印度藍鯨,牠們也是在印度洋被發現的,儘管之前這個亞種被懷疑可能就是侏儒藍鯨[1]。
特徵與行为
藍鯨小型背鰭在照片左側隱約可見
吞食海水後將海水排出(參見捕食)。藍鯨背鰭小[16],只有在下潛的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的四分之三的地方,它們的形狀則因藍鯨的個體而有所不同,有一些個體僅有一個剛好可以辨識的隆起而已,但是其他個體則可能擁有明顯的鐮型背鰭。當藍鯨要浮出水面呼吸時,會將肩部和氣孔突出水面,牠們突出水面的範圍比其他的大型鯨魚(例如長鬚鯨和塞鯨)還要大。這個特徵經常被觀察者從海洋生物來辨識牠們的線索。一些棲息在北大西洋與北太平洋的藍鯨會在潛水時升起牠們的尾鰭。
藍鯨呼吸時會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以達到12公尺,一般為9公尺),如果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則可以從非常遙遠的距離目擊到这些水柱。藍鯨的肺活量為5,000升(1320加侖)。藍鯨擁有兩個氣孔,並受到一個巨大「防護罩」的保護[16]。
藍鯨的鰭肢長3-4公尺(10至13英呎)。胸鰭的上方呈灰色,並有狹窄的白色邊緣,而下方則是全白的。牠們的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藍鯨背部通常是雜色的,有時胸鰭也是這個顏色。斑紋變化的程度則因個體而有所不同。有些個體可能全身都是灰色的,但是其他的個體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互相混合在一起[3]。
藍鯨的短距離衝刺的速度可以達到50公里/時(30英里),這通常發生在和其他鯨魚互动時,但是平常的游泳速度則為20公里/時(12英里)[3]。當牠們哺乳的時候,速度會降到5公里/時(3英里)。
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隻藍鯨共同生活。目前尚未知道,這些共居的藍鯨是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還是形成更為鬆散的關係。在食物高度密集的區域中,能看到多達50隻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範圍之內,但是牠們不會像其他鬚鯨那樣形成組織嚴密的大團體。
體型[编辑]
因為藍鯨的體積太過巨大,所以很難去測量牠們的體重。許多捕鯨人所獵殺的藍鯨並沒有完全測量過重量,因為他們首先會將鯨魚切成容易處理的大小。這導致藍鯨的總重量被低估,因為牠們的血液與體液都流失掉了。儘管如此,仍然有重150至180公噸(160至190短噸),長27公尺的藍鯨被紀錄過。一隻長30公尺的個體被美國國家海洋哺乳類研究室(National Marine Mammal Laboratory)認為牠的重量會超過180公噸(200短噸)。直到目前為止,國家海洋哺乳類研究室的科學家精確測量過最巨大的藍鯨是一隻重177公噸(196短噸)的雌鯨[7]。不過目前已知雌鯨比雄鯨更大,不同於雄性更大的齒鯨。
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出現過體型最大的動物[16]。目前已知最大的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的阿根廷龍[17],阿根廷龍估計重達90公噸(100短噸),雖然一具受到爭議的雙腔龍脊椎骨可能顯示出這種生物可以達到122公噸(135短噸)重,長40至60公尺(130至200英尺)[18],另外一種數據尚未完全確定的巨體龍估計重達185-250公噸,重量足以超過最大的藍鯨的180公噸。體積最大的藍鯨的數據尚未完全確定。大部分的資料是來自20世紀上半葉,人類在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不過這些資料是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所收集的。目前記錄到最長的藍鯨為兩隻雌鯨,分別為33.6公尺(110英尺3英寸)和33.3公尺(109英尺3英寸)[19]。但是這些數據的可靠性令人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所測量到的最長的藍鯨則是29.9公尺(98英尺)長[7]。
藍鯨的舌頭大約重2.7公噸(3短噸)[20],當它全部伸展開來時可以攫取90公噸(100短噸)重的食物與海水[21]。即使擁有這樣巨大的嘴,藍鯨的喉嚨仍然無法吞下沙灘球那樣寬的物體[22]。牠們的心臟重600公斤(1320磅),也是已知的生物中最巨大的[20]。藍鯨的主動脈則大約23公分寬[23]。在出生後的7個月內,幼鯨每天要喝400公升(100美國加侖)的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即使才剛出生,幼鯨的體重就能達到2,700公斤(6,000磅)-相當於一隻成年河馬的體重[3]。
藍鯨幾乎只捕食磷蝦,雖然牠們也會以橈足類為食[24]。藍鯨所吃的磷虾則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藍鯨在北大西洋主要的食物主要是:北方磷蝦、北極磷蝦、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25][26][27]。在北太平洋則是:太平洋磷蝦、Thysanoessa inermis、Thysanoessa longipes、Nematoscelis megalops、Thysanoessa spinifera與Nyctiphanes symplex[28][29][30];而在南極則是:南極磷蝦、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和Euphausia vallentni。
藍鯨總是在牠們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中覓食,有時候牠們一天會捕食5,000公斤(8,000磅)的磷蝦[24]。這意味著,通常藍鯨白天需要在超過100公尺(330英尺)深度的海域來覓食,在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在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一般是10分鐘,雖然牠們潛水20分鐘並不少見,而藍鯨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則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在捕食的时候是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並同時吸入大量的海水。然後牠們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從鯨須板的缝隙排出。當口中的海水完全排出後,藍鯨就把剩下這些不能穿過鯨須板的磷蝦吞入。當藍鯨捕食磷蝦時,偶爾也會吞進小型魚類、甲殼類與烏賊[31][32]。
生命週期
一隻未成年的藍鯨與雌鯨
藍鯨在晚秋開始交配,並一直持續到冬末[33],而我們對於牠們的交配行為和繁殖區域則所知甚少。雌鯨通常2-3年生產一次,在經過10-12個月的妊娠期後,一般會在冬初產下幼鯨。幼鯨重約2公噸半(2.75短噸),長約7公尺(23英尺)。藍鯨的幼鯨每天攝取380-570公升的母乳,它每天能長將近100千克,速度著實驚人,會在6個月後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達到出生時的2倍。藍鯨通常在8-10歲之間達到性成熟,此時雄鯨的長度至少達到20公尺(南半球的族群更長)。相較之下,雌鯨體型更大,大約在5歲時性成熟,此時牠們長度大約為21公尺。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有80年[19][33][34],但是由於個體的記錄無法回溯至捕鯨時代,所以要得知藍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目前單一個體最長的研究記錄是34年,位元於東北太平洋(西爾斯在1998年的報告)。藍鯨在自然界中唯一的天敵是虎鯨[35]。研究報告顯示25%的成年藍鯨都有虎鯨攻擊留下的傷痕[19],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
藍鯨的擱淺事件是非常少見的,而且因為牠們的社會結構,所以從來沒有聽說過藍鯨發生群體擱淺[36]。但是當擱淺發生時,將會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1920年時,一隻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裏底群島路易士島的海灘擱淺,牠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卻沒有爆炸。就跟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牠不至於溺死。路易士島上兩根矗立在大道旁的藍鯨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37]。
發聲
主条目:鯨歌
卡明斯和湯普森(1971年)表示,通過距離藍鯨1米參考壓力一毫帕的測量,估計藍鯨的聲音在源頭處可以達到155-188分貝[38][39]。所有的藍鯨種群發聲的基頻位在10-40赫茲之間,而人類能夠察覺的最低頻率則是20赫茲。藍鯨的聲音持續時間為10-30秒鐘。斯里蘭卡海岸外曾經記錄到藍鯨的重複發出4個音符的「歌」,每次大約持續兩分鐘,使人想起著名的駝背鯨之歌。研究者認為這種現象並沒在其他種群中看到,這可能是侏儒藍鯨(B. m. brevicauda)所特有的。科學家並不知道藍鯨為什麼要發聲,理查森等人(1995年)提出了下面6種可能的原因[40]:
1.保持個體間的距離
2.同類和個體識別
3.環境資訊傳遞(例如覓食,警告,求偶)
4.保持群體聯繫(例如雌性和雄性間的交流)
5.地貌特徵定位
6.食物定位
因為商業捕鯨業的發展,所以藍鯨的數量快速的下降
藍鯨不易捕捉與宰殺。牠們的速度和力量意味著藍鯨很少成為早期捕鯨人的目標,他們選擇抹香鯨和露脊鯨在為替代[41]。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Svend Foyn)使用魚叉搭配輪船,設計來捕捉大型鯨魚。雖然最初很麻煩,成功的機率又低,不過福因進一步的改善了魚叉,於是很快的挪威北部芬馬克郡的幾個捕鯨站開始使用這種方法來捕鯨。因為當地漁夫之間發生爭論,芬馬克郡最後一處捕鯨站於是在1904年關閉。
很快的藍鯨就在冰島(1883年)、法羅群島(1894年)、紐芬蘭(1898年)與斯匹次卑爾根島(1903年)等地開始被捕殺。在1904年至1905年之間,美國喬治亞州南部捕獲第一隻藍鯨。到了1925年時,隨著工廠船船尾台的出現與蒸汽動力鯨捕船的使用,藍鯨與全部的鬚鯨被捕的數量在南極與次南極海域開始急劇增加。從1930年至1931年間,單單在南極海域就有29,400隻藍鯨被捕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藍鯨的數量已經減少相當多了。在1946年時,首次引進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但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不同物种之間的区别,所以这些配额並沒有奏效。表示数量稀有的种類和数量较多的种類被人類进行相等程度的捕杀活動。到196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獵捕蓝鲸[42][43],而蘇聯進行的非法捕鯨活動則在1970年代停止[44]。此时已經有超過380,000隻蓝鲸被杀,其中在南極海域有330,000隻,33,000隻在南半球的其他地區,8,200隻在北太平洋地區,在北大西洋則有7,000隻。原本在南極最大的集團數量已經下降到只剩捕鯨活動前的0.15%[9]。
捕鯨活動明顯導致藍鯨幾乎滅絕,而不是獵捕較少的數量以換取較長的獵捕期間,捕鯨者繼續減少藍鯨數量。現在看來,捕鯨業顧及由海洋生物學家制定的監測和限制,使得更多鯨魚可能有商業上的價值,儘管是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長壽的海洋哺乳類的族群動態與壽命較短的魚類相當的不同。因為較長生育期(超過1年)與比較少胎(1次1或2胎),鯨魚數量恢復所需的時間比起體型較小的動物更長。
目前的數量及分佈
一隻露出尾鰭的藍鯨,位於美國加州海峽群島附近海域
自從禁止捕鯨以來,研究無法確定目前藍鯨的數量正在增加還是沒有顯著的改變。最精確的估計顯示,南極地區的藍鯨數量在蘇聯非法捕鯨結束之後每年以7.3%的速度成長,雖然整體的數量仍然不足原本的1%[9]。研究也顯示棲息在冰島與加拿大的藍鯨也正在增加,即使幅度未達顯著性差異。在2002年時,科學家估計全球的藍鯨介於5,000與12,000隻之間,雖然在許多區域的估計是高度的不確定性[7]。藍鯨目前仍然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瀕危物種中,就跟名單開始編製時一樣。目前已知最大的藍鯨群體是由大約2,000隻個體(北方藍鯨)所組成的,集中在阿拉斯加到哥斯大黎加之間,不過最常見的海域是夏季時的加利福尼亞州。有時候這些藍鯨會出現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曾有藍鯨出現在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端之間海域的罕見紀錄。
在北大西洋已經有兩個藍鯨集團(B. m. musculus)被確認。第一個位於格陵蘭、紐芬蘭、新斯科舍和聖勞倫斯灣外海,估計數量有500隻左右。第二個集團更靠近東邊,牠們春季出現在亞述爾群島,而7、8月份時則出現在冰島附近海域。根據推測這些鯨群沿著大西洋中脊在這兩個火山島之間來活動。除了冰島,藍鯨還會出現在更北方的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雖然相當少見。不過科學家仍然不清楚這些藍鯨在哪裡過冬。整個北大西洋的族群數量估計在600-1500隻之間。
在南半球目前已知有2個確切的亞種:南藍鯨(B. m. intermedia)與在印度洋發現、所知不多的侏儒藍鯨(B. m. brevicauda)。最近許多調查的結果顯示生活在南冰洋的亞種的數量介於1100[45]至1700隻[9]之間。而侏儒藍鯨的研究則正在進行中。1996年一項調查顯示僅在馬達加斯加南方一個小範圍海域的之中,就棲息著424隻藍鯨[46]。這項調查似乎表示是藍鯨在整個印度洋的數量是數以千計的。如果這是事實,全球的藍鯨數量將會比估計的更高[8]。
藍鯨第4個亞種 B. m. indica是由艾德華·布萊(Edward Blyth)於1859年時在北印度洋所確認的,但是由於特徵辨識上的困難,導致它被當成B. m. musculus的一個異名。目前這個亞種被認為與侏儒藍鯨是同一個種。根據蘇聯捕鯨者的紀錄顯示雌鯨比成B. m. musculus更接近侏儒藍鯨,雖然B. m. indica與侏儒藍鯨的分布範圍是分開的,而且繁殖期間相差幾乎有6個月之久[47]。
這些亞種的遷移模式仍然是未知的。舉例來說:侏儒藍鯨在北印度洋(阿曼、馬爾地夫與斯里蘭卡)被觀測到,牠們在這裡組成獨特的棲息集團。除此之外,在智利與秘魯外海出現的藍鯨也可能是一個明顯的群體。一些棲息在南極海域的藍鯨會在冬季接近南大西洋的東部,有時牠們發出的叫聲可以在秘魯、西澳大利亞與北印度洋觀測到。因為最近在奇洛埃島(Chiloé)海域發現藍鯨群體覓食的跡象,所以智利的鯨魚保護中心在智利海軍的支持下,正在對藍鯨進行廣泛的研究和保護。奇洛埃島一個稱為「Golfo del Corcovado」的地區在2007年夏季確實有時後可以觀察到有326隻鯨魚出現在沿海。
藍鯨的數量能夠更精確的估計受到杜克大學海洋動物學家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保存了龐大數量空間生態分析-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統(OBIS-SEAMAP),這是一個存大約130個來源收集目擊海洋哺乳類動物資料的比對系統[48]。
其他威脅
與船隻發生碰撞或受困、糾纏在捕漁設備中時,藍鯨可能會受傷;海里越来越多的噪音使他们难以互相沟通,甚至可能丧命[49]。人類對於藍鯨的潛在威脅包括製造會在藍鯨體內累積的化學物品多氯聯二苯(PCB)。
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與永久凍土層快速融化,並導致大量的淡水注入海中。有人擔心一但流入海中的淡水量超過臨界點,將會導致溫鹽環流瓦解。考量到藍鯨根據海水溫度的遷移模式,環流瓦解將導致溫暖與寒冷的海水環繞全球,這可能會對藍鯨的遷徙造成影響[50]。藍鯨夏季時處在寒冷、高緯度的海域,因為這裡擁有豐富的食物;而冬季時則位於溫暖、低緯度的海域,在這裡牠們可以交配與生產[51]。
海洋溫度的改變也會影響藍鯨的食物來源,暖化趨勢也會減少鹽分的分布,這將會對的分布與密度造成重大的影響[52]。
流行文化
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海洋實驗室外的藍鯨骨架。
倫敦的自然史博物館分別保存了一具著名的藍鯨骨架以及一具与蓝鲸真實大小相同的模型,2具都是全球首見的,不過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後來也仿照這種方法展出。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海洋生物廳中也展示了一具藍鯨真實大小的模型。賞鯨船隻可能會在缅因湾遇見活生生的藍鯨[53],主要的觀賞地點則沿著聖羅倫斯灣與聖羅倫斯河河口[49]。藍鯨曾在1967年電影《怪醫杜立德》(Doctor Dolittle)中出現,並作為巨大體積與力量的象徵,因為在劇中牠可以移動一個島。
是藍鯨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於鬚鯨亞目。藍鯨是地球上現存的,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公尺,重達200噸以上。
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6]。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在印度洋發現的B. m. indica則可能是另一個亞種。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的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
直到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海域中,藍鯨的數量都是相當多的。在超過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牠們幾乎滅絕。直到國際社會在1966年開始保育藍鯨後,藍鯨的數量才逐漸上升。一份2002年的報告估計目前世界上藍鯨的數量在5,000至12,000隻之間,並分布在至少5個族群中。最近對於侏儒藍鯨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可能是低估了實際的數量。在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隻(範圍介於202,000與311,000之間)。目前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數量已經比之前大為減少(大約各只有2,000隻)。在北大西洋則有2個更大的集團,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個集團。
Blue whale
Blue Whale (scientific name: Balaenoptera musculus) is a marine mammal belonging baleen whale. The blue whale is extant on Earth, the largest size of the animal, more than 33 meters long and weighs more than 200 tons.
Blue Whale lanky body, the back is gray, but sometimes the water looks relatively light color [6]. Blue whales are known for at least three subspecies: Life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North Pacific, B. m musculus; habitat in the Antarct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 and B. m intermedia South Pacific B. m brevicauda (also known as... pygmy blue whale). In the Indian Ocean found B. m. Indica may be another subspecies. Like other baleen whales, blue whales mainly on small crustaceans (such as krill) and small fish for food, sometimes including squid.
Until the early 20th century in the world almost every sea area, the number of blue whales are quite a few. For more than 40 years later, whalers hunted them almost to extinction. Until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gan to whale conservation in 1966, the number of blue whales gradually rise. A 2002 report estimated that the number of blue whales in the world at 5,000 to 12,000, and distributed at least five ethnic groups. For the pygmy blue whal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is figure may be an underestimation of the actual number. Before whaling began, the blue whale is the largest ethnic group in Antarctic waters, it is estimated there are about 239,000 only (range is between 202,000 and 311,000). Currently in the Northeast Pacific, the number of the Antarctic Ocean and the Indian Ocean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about 2,000 each only just) than before. In the North Atlantic, there are two more group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here are at least two groups.
根據健力士世界紀錄
(一)世界最大的陸上哺乳動物:==一九七四年葡萄牙領土西非洲安哥拉槍殺的一頭雄性大象( Loxodonta Africana Africana). 牠的長度為十三尺八寸 (從其臂膀最高處至前腳底計算); 而其體重用電腦計算達到十三噸半.
(二)世界最大海洋哺乳動物==屬於藍鯨 (Blue whale; Balaenoptera musculus),而最重的是一頭雌性藍鯨於一九四七年在南太平洋捕獲,其體重為一百九十噸,其長度為九十尺六寸. 至於最長的是屬於一九零九年在英屬福克蘭群島擱淺的雌性藍鯨,其長度為一百一十尺二寸半.
Y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