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 題目【我的閱讀體驗】?
參加學校舉辦的演講比賽
關於這題目《我的閱讀體驗》
可是我想了半天毫無靈感
不知道如何下筆
我需要一些協助
完成這篇作文
不用太多
只要給些提示
以及適用的成語
謝謝!
回答 (2)
自古以來,中國的讀書人大都如陶淵明所說:讀書不求甚解。讀書初時沒有分析、演繹,之後沒有綜合、歸納,就是不會讀書。
很多人,讀過一本書以後,問他書中寫些什麼?他說不出來,因為沒有經過分析、歸納,如同一幅畫,沒有看出高低遠近的層次,印象模糊;讀書沒有條理分明、沒有提綱挈領,讀過的書不容易記憶。
古人將文章分段、分科,確實了不起。《愣嚴經》一般人不容易背誦,其實只要將它分段分句,就容易記憶。現在很多人讀完一本書,不講究讀後的心得報告,都是不求甚解。由於中國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填鴨式,學生只有照單全收,沒有去想「為什麼」,所以中國過去科學不發達,因為從小就數字不清,條理不明,因此凡事都差不多。
有分析,就有為什麼;有綜合,就有重點。有人會讀書,不會寫讀後感;假如是聰明人,先讀了讀後感再來讀原文,就比較知道重點在哪裡。能讀懂讀後感的人,必定是能綜合重點,能分析內容的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即如牛吃了草以後,也要反芻,才能消化融通。過去學校訓練青年學子寫週記、寫讀書報告,但是大都敷衍了事,不甚重視。
讀書有讀後感,做事有做後感,交朋友與人相處,要有認識,有認識就有感覺,有感覺才能跟著走。一般人吃東西時,問他「好吃嗎?」回答「可以、可以!」程度怎樣,卻交代不出來;一幅畫,喜歡嗎?喜歡!為什麼,說不出所以然來。
寫文章,是作者的創作;讀後感,是讀者的再創作。最初讀書,從書中獲得理論知識,這是很快樂的事,但要他寫出讀後感,就覺得很痛苦。現代人讀書,讀過《論語》以後,不能通達,寫不出讀後感;讀過《孟子》以後,不能了然,寫不出讀後感。
感,就是有感覺、有感應、有感觸、有感動;沒有所感,人將與草木同腐朽。其實,草木也有所感,讀書人何能沒有所感?
讀一本書,要有所感;讀一幅畫、讀一部影片、讀一首詩、讀一個人,甚至讀山河大地,都要有所感。沒有所感,沒有回應,就沒有作用。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就是心與境接觸後的所感,這也是讀後感。一篇文章,讀後的心得報告不能超過原著,則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能夠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人類的文明才能日新月異。
參考: 星雲大師著,〈讀後感〉,《星雲大師談讀書》,(台北:天下遠見,2007),頁122-124。
抗癌正妹周琳
★ 鴻博線上娛樂 ts999.tw ★
★ 皇璽會娛樂 iwinbet.co ★
★ 富貴線上娛樂 fk888.net ★
★ 通博娛樂 tb888.tw ★
★ 財神線上娛樂 cs5888.net ★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31: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212072054AAnfWq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