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能在幾天提升嗎?為什麼?

2016-02-07 12:14 pm

回答 (2)

2016-02-07 12:30 pm
不需要幾天,立即也可以,只要你做過第一次
2016-07-30 10:10 pm
如何培養自信

  人如何樹立自信,做到「相對愛自己」。在這裏,我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培養自尊心,就是充分肯定自己的優點,努力改善自己的缺點;二是培養平常心,就是培養個人平和、冷靜地面對生活的起伏升落;三是培養「耳順功」,就是磨練正面、積極地看待他人對自我的批評;四是培養果敢力,就是提高個人當機立斷、果敢決策的能力。下面詳加敘述。

培養自尊心

  所謂自尊心,就是對自我有積極評價和期望。也就是看得起自己。自尊心作為個人對自我的正面評估,會深刻影響個人對與自身有關事件的看法,並給個人的精神面貌打上獨特的烙印。自尊心的真諦在於: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既不會否認自我的任何優點,也不會遮掩自我的任何缺點。

  培養自尊心,要注意以下幾點:

  1.真實看自己-既承認自己的優點,也承認自己的缺點,以揚長避短;
  2.積極看自己-相信自我完善的力量,不要過分關注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3.長遠看自己-相信自己的發展潛力,相信自己的發展成熟。

  一個有自尊心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放棄對自我的信念。

  1972年,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競選總統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所以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森將會以絕對優勢獲得勝利。然而,尼克森本人卻不夠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極度擔心會再次失敗。在這種潛意識恐懼的驅使下,他指派手下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裏安裝了竊聽器。不料,此事後來被人探知,舉國譁然。
  事發之後,尼克森又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到後來,雖然尼克森在大選中大獲全勝,他卻因為「水門事件」的醜聞而不得不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辭職總統。他終因自卑而毀掉自己的政治前程。


培養平常心

  所謂平常心,就是指個人在面對生活當中的委屈不公時,不要對此看得太重,而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努力,並努力給自己時間來證明自己。平常心的真諦在於:平常面對人生曲折,非常相信自我潛力。由此,平常心不是要人放棄對人生的夢想追求,而是要人靈活面對人生的困難挫折,終而做到「進退自如」,做到既堅信自我的能力與潛力,又欣賞他人的成功與優點。在這點上,平常心是真正自信的表現。培養平常心,要注意以下幾點:

  1.平常看自己-既不苛求自我,也不放任自我;
  2.平常看他人-既不過分妒嫉她人,也不過份羨慕他人;
  3.平常看世界-既不為世間的不公而憤世嫉俗,也不為自我的不足而氣餒自棄。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Viktor Emil Frankl)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被關進集中營,每天在悲哀與恐懼中度日。有一天,他突然省悟:他可以自行決定外界對自身的影響程度。
  從此他不再做恐懼和悲哀的奴隸。不管他所處的環境有多惡劣,他的心靈是平靜的,因為他已經超越了環境。弗蘭克因平常心而獲新生。


培養「耳順功」

  孔夫子曾言自己「六十耳順」,其中「耳順」指的就是不論別人是說你好,還是說你不好,你都能聽得進去。所以,「耳順功」的真諦在於: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並做好自我批評。由此,「耳順」是「聞過則喜」的前提保障,也是自信心的一個突出標誌。

  培養「耳順」功,就是學會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自我信念-正面看待別人的批評意見,以做到不因言廢事,因言廢人;
  2.練就寬闊胸懷-正面理解別人的批評意見,以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免;
  3.培養樂觀信格-正面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以做到「聞過則喜」。

  孔老夫子自言到了60歲才能夠做到「耳順」,如果一個人不斷練就自己「聞過則喜」的能力,他30至40歲就有可能達到充分的「耳順」,並做一輩子的「耳順公」。
  晚清政治家李鴻章有一個對聯:「受盡天下百官氣,培養胸中一段春。」這可謂是李鴻章積極心態的寫照,它突出表現為:

  1.能容罵-承受士子之罵,大臣之責,不光如此,他還嫁女給一度罵自己最兇的「清流派」首領張佩綸(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父);
  2.能伸屈-承受甲午海戰的屈辱,帶傷簽《馬關條約》,被貶為商務大臣;
  3.識大體-雖飽受罵名,仍與八國列強談判,簽訂《辛丑合約》,雖然賠上老命一條。梁啟超曾評論李鴻章說:「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


培養果敢力

  所謂果敢力,就是指一個人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到大膽行動,挺身而出,以確保自己不失去時機,並免受別人的傷害。換言之,果敢力的真諦在於:做人做事到「該出手就出手,出了手就莫後悔」。在西方文化中,果敢(assertiveness)是人格完善的一個重要標誌。一個自信的人是大無畏的,當然,在果敢的實踐當中,我們要做到的是該是自己好或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就要努力爭取,大膽出擊;
而不是自己好或自己不該有的,也要勇於放棄,不執迷不悟。培養果敢力,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大膽決策-勇於決策,在關鍵時刻不要前怕狼,後怕虎;
  2.大膽嘗試-勇於嘗試,在關鍵時刻不畏權威與艱難;
  3.大膽自衛-勇於為自己說話,在關鍵時刻不怕丟面子。

  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但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都堅持說樂譜沒有問題。面對一大批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斬釘截鐵地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語音剛落,評委會上的評委立即站起來,以熱烈的掌聲祝他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為充滿自信而摘取了大賽的桂冠。
參考: 岳曉東,〈第3講「相對愛自己」-談自信培養〉,《做個A+青少年-積極心理學必修的8堂課》,(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0),頁104-108。


收錄日期: 2021-04-18 14:2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207041402AAFmHbJ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