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可以給我陳黎的情趣散文集心得?? 要五百字以上!!!?

2016-02-05 7:02 pm
更新1:

如標題

回答 (2)

2016-02-12 3:34 am
三四十頁的專題做不完?由我們幫您做到好。
後天報告的簡報不會做?由我們幫您做出來。
目前給我們做過的學生都已經很輕鬆地在等待畢業證書或者寒假的到來,你還在等什麼?
/
//
我們有專業的人員幫您處理任何報告、專題或者是作品集、備審資料等作業。
請先連絡服務員,並且主動告知:
個人的預算、需求、字數(或者頁數)以及繳件的期限
這四樣即可。
Line ID:unruly444
我們的露天賣場是: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04230540632
2016-02-13 4:51 am
話先說在前頭,我不是幫你做作業,我現在是分享就我看過陳黎文章的感受給你。希望能讓你對這本書提高一點興趣,然後你不妨試著打開這本散文集,不需要一頁一頁逐次閱讀,讀書真的不用把整本書嗑完,先嘗試從你有興趣的標題看起,當你看得入迷時,進入書中構築成的文字世界後,遂自然而然地一頁一頁翻下去。

我第一次知道陳黎這個人是在國中的時候,因為國文課本裡面有一篇課文〈聲音鐘〉的作者是他。這篇〈聲音鐘〉不僅是陳黎最有名的文章,它的描寫和文章主題都令人難忘,它其實也沒什麼特別,是在講叫賣聲,這個叫賣聲不是指你到了夜市或是哪個觀光景點,瞥眼到在那固定位置的攤販紅著臉粗著脖子地要你來參考看看,而是沿街循路走唱的流動式攤販。

這或許是戴著耳機聽著大聲流行音樂的現代人比較難體會的,一方面現在的沿街叫賣文化消匿了不少,這些遊走巷弄間的移動攤販近年來委實少了很多,在另一方面,流行音樂的氾濫,下載免費歌曲的方便使得人們習慣於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聲播放著喧鬧的歌曲,儘管沉浸在節奏律動中令人心情舒爽,但我們往往也錯過了許多窗外傳來的淳樸聲音。

這東西或有區域、時間的差異性。陳黎是花蓮人,在他的年代他聽到的是「芋粿、紅豆仔粿、紅豆米糕」、「鹹──芭樂,鹹─甘─脆─,甘─的哦」、「阿──奇毛」。我小時候常聽到的是「來喔!土窯雞」、「燒肉粽」、「燒酒螺」。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沿街叫賣的叫賣聲呢?如果有,陳黎的這篇文章有沒有喚起你的一些共同記憶呢?

讀陳黎散文其實很容易勾起我們的回憶。當你看到陳黎寫說他有個怎麼樣的朋友,我其實內心會小小地悸動,欸?我好像也有個類似這種個性的朋友。陳黎的文章有種代入性,你可以從他寫的一些事情隱約和你現實中的世界虛實交融。

不過陳黎的年代畢竟離我們稍微有點距離,所以有代溝是難免的──他喜歡卓別林我喜歡湯姆克魯斯、他喜歡小津安二郎我喜歡宮崎駿、他喜歡魯迅我喜歡九把刀,所以當我在讀像是〈我在街上看到許多卓別林〉、〈小津安二郎之味〉、〈寫給阿Q〉就明顯水土不服,看得一頭霧水。

陳黎本身是個重度的音樂愛好者,家裡收藏著堆積如山的錄音帶、唱片、視聽設備,也許是這個緣故,他對聲音特別敏感,在他諸多文章中都很著重聲音的摹寫,是沒有到「聲」歷其境的地步啦,但你會驚喜於他在行句間別出心裁地有些巧思,偶而的聲音摹寫句子乍然出現,彷彿注入了活力般,讓人精神充沛起來,我在前年衝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名聲去電影院看《自由之心》,這是一個關於黑奴的故事,但我大失所望,電影的節奏緩慢且情節實在不夠吸引人,在電影開始沒多久我就進入垂著眼皮快要睡著的狀態,說也奇怪,每當我快要完全闔上眼皮的時候,就被白人地主甩著皮鞭鞭笞黑人的聲音驚醒。陳黎的聲音摹寫句子就是扮演著這麼特殊的角色。

陳黎會寫一些讀來很沒有邏輯的「童話」,〈童話中的童話〉、〈白雪公主二〉、〈新龜兔賽跑〉譬如是。我說沒有邏輯,是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雖然沒有邏輯可言、不按牌理出招,但讀來卻異常的興味昂然。我不摘錄裡面的文字(希望你能略微翻一下書),我們可以從《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橋段,領會陳黎筆下童話的意趣。你可以推敲一下裡面的對話:

紅心皇后問:「愛麗絲,你在來這裡的路上遇上哪些人?」愛麗絲說:「我看見沒有人(I see no one.)」(「我沒有看見人」的意思)。紅心皇后又問:「『沒有人』怎麼這麼晚到?看來『沒有人』走得比你慢囉?」愛麗絲說:「沒有人走得比我快」紅心皇后又問:「那奇怪了,既然『沒有人』走得比你快,那麼為什麼他還沒來呢?看起來『沒有人』比你走得慢。」

在陳黎這麼多種文章中,我獨鍾有諷刺性的雜文,這些雜文的批判力道可不輸電視上名嘴大力拍桌的斥罵,更有甚者,還真的是做到罵人不帶髒字的至高境界。有一句成語是「冷嘲熱諷」,陳黎的就屬於「冷嘲」,比起看誰大聲的潑婦罵街,用瞧不起的姿態睥睨冷笑且送上惡毒的冷言冷語會更有殺傷力,前者面紅耳赤地大罵耗費太多體力又容易使人麻痺,後者就直接一箭穿心直達要害。我大力推薦用特殊文體寫成的〈25種成為君子的方法〉、〈墓誌銘學校〉以及〈股票頌〉。

陳黎常常寫人,為他周遭的人物作傳,有時是親人,有時是街坊鄰居,有時是他隨興騎個單車行至老街萍水相逢的路人。〈子與母〉就是一篇將標題替換成〈我的母親〉也不會突兀的文章,然而陳黎的〈我的母親〉,和我們中學為升學考試的制式作文又截然不同了,他不謳歌母親的偉大,他寫兒子和媽媽的吵架拌嘴,我想這才是台灣母子之間最常見的互動,沒有刻意矯飾,不去塑造自己母親偉岸的動人形象,但這或許才是最貼近真實的「母親」。

總體而言,陳黎的文章捕捉的許多日常生活的大小事,透過他的觀察,我會驚訝於身邊尋常無奇的事物,可以被他寫得有聲有色的,他像是魔法師,賦予事物新的生命力。原來我平時忽略掉好多好多就近在咫尺的點點滴滴,在他妙筆下綻放出獨特的色彩,哪種驚喜,彷彿是你以前買到的一封特別明信片抑或是你小時候珍愛的玩具突然在你收拾房間時在不顯眼的地方找到一樣,浮光掠影驟然走入生命裡頭,似乎讓人看見了生命更完整也更豐富的面貌。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36: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205110236AA8ZJUD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