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欽明--上次所講解的論語. 讓我非常受用.所講的內容.跟其他地方講解的方法不同.還有沒有新的講解?

2016-01-27 1:54 am

回答 (3)

2016-01-27 1:58 am
✔ 最佳答案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言』巧妙的言語(在你面前說你的好話),『令色』和顏悅色(在你面前表現出好臉色),『鮮』稀少。
這章的意思說:『以巧妙的言語,以和顏悅色,來博取他人對自己好感,這樣的人心中是缺少仁的。』
古時候很多注解,偏向於這章的主旨是教人要認識人,遇到巧言令色的人要注意,他會對你進行巧言令色,一定是對你有所求,想在你身上求得好處,人在世間能給別人的好處, 大都離不開1財物2權力3地位,所以會巧言令色的人,心中都是以求取利益的心態處理事務。這種唯利是圖的人 ,當然沒有道德涵養,一切以利益為先,心中是缺少仁的。這一章會安排在講孝與悌後面,當然是有他的道理的,重點是在『要對什麼人』巧言令色,孝是對父母, 悌是對老闆、上司、尊長,是教人盡到孝與悌的時候,不要使出巧言令色的手段,這樣的進行『孝道』與『悌道』,就是有所求了,是有目的要進行『孝道』與『悌道』, 這樣你盡的『孝道』與『悌道』就不真實了,為了讓人不要誤入做假的『孝道』與『悌道』,這一章排在講孝與悌後面,是要提醒人要真的盡到『孝道』與『悌道』, 對自己修行才有幫助。至於是孔子說的,或其他人說的,就不重要了。或許是孔子有說過這一段話,就拿來引用在這裡。
為什麼要講這一章 ,是針對比較特殊的情況,有些人的父親是大財主,名目底下的財產很多,自己兄弟也很多,以後會分財產的,這樣到底是在盡孝道?或者是在對父親巧言令色,想得到多一點財產, 就很難分辨了。也有自己的老闆是大企業家,開很多家公司,管理很多事業。也有自己的頂頭上司,掌管的部門權力很大, 很多人都有求於自己的頂頭上司。這樣到底是在盡悌道?還是在對自己的老闆或頂頭上司在巧言令色,想得到好處,也很難分辨。所以在這裡要插入這段「巧言令色,鮮矣仁!」, 就是要提醒遇到這樣情況的人,自己在盡到『孝道』與『悌道』的時候,分寸要拿捏的清楚, 不要陷入「巧言令色」的誤區,至少在態度上要讓對方認為,你做的事情是大公無私,是在盡自己的能力,不會有所求的。也要提醒讀到這章經文的人,剛好遇到這樣的情況,指正自己一條正確的道路 ,通往修行的道路,不要被眼前世俗的東西迷惑,不要被眼前的小利迷惑,而耽誤自己通往大道的方向。
以上分析了解這一章,是教人不要巧言令色,至於心中是不是存有仁,或存有義、禮、智、信,就不是重點,不要深入探討。至少明瞭這一章不是在講『仁』,是在提醒人在修孝與悌的時候,不要誤入巧言令色的歧途中。

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古時候沒有「導」這個字,「道」與「導」通用一個「道」字,在這段經文是「導」的意思。
『千乘』能出動一千輛戰車的國家。在古時候是算大國了。
經文的意思:『孔子說:領導能出動一千輛戰車的國家,當政者對所辦的事情要敬重,不能失信於民,節省國家開支,愛護百姓,徵調人民來為國家做建設時,不要選擇在農忙的時候。』
講到這一章,古時候與現代的社會結構不同,時代背景不一樣,遇到的情況就不同了。古時候領導國家的人要戰戰兢兢,稍有不謹慎,政策錯誤,讓國家衰弱了,國力輸於鄰國,就會被鄰國消滅。現在的政府官員,可以集體貪汙舞弊30年,也不會被鄰國所滅。所以這一章研究透徹以後, 不能產生警惕,對現代的人沒有幫助,花時間去研究,也是浪費精神。
失信於民又怎樣呢?
現在的政黨失信於民,二十年、三十年他還是站在人民頭上,做威做福。
我們研究學問,要對於現代有用的,才深入去探討研究,對於現在不適用的經文,就不必把心思花在上面,你花好多的時間去把經文了解透了,結果不適合現代實行,就白費時間跟精神。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經文的意思:
孔子說:求學問的人,回到家裏要對父母盡孝,出外到社會上工作,對於老闆、上司、資深員工要尊敬,做事謹慎有信用,廣泛的博愛眾人,親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餘的時間,就來研究書本上的學問。
這一章把如何求學,所應該注意的事項,大略的說出來,『孝』與『悌』前面研究過了 ,這裡把『孝』與『悌』適用的對象,再說明一遍,在家裏的時候面對的是父母,就是盡孝道的時候,出去外面工作,遇到老闆、上司、長輩、資深員工, 就是盡悌道的時候。『謹而信』這是講辦事的態度,要謹慎不能打馬虎,也不能失信於人。『泛愛眾』是指與別人相處的時候,不要產生嫌隙、仇恨、對立、鬥爭, 要和平相處。『而親仁』親近有仁德的人,就是與良師益友方面,要多接觸,在與他們接觸當中,要互相研究學問。『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裡不是講前面這些都做到了, 才來研究書本上的學問,前面那些對象也不是常常遇到,在與父母接觸的時候盡孝道,在與老闆、上司、長輩、資深員工接觸的時候盡悌道,都是接觸到才做的, 應該還有一些多餘的時間,來研究書本上的學問。
古時候沒有報紙、廣播、電視、隨身聽、電腦、電玩遊戲、手機、平板電腦,有多餘的時間來看書。現代人才不會無聊,有多餘的時間都是上網,滑手機,打電玩遊戲,要找出多餘的時間來看書,恐怕是有人背後釘著,或是面臨考試,才會去看書。如果不想把寶貴的時光,都浪費在看電視、上網,滑手機,打電玩遊戲上面,那就要規定自己,每天挪出多少時間來研究經書,按照自己規定的計畫實行,學問才能日益增多。推廣儒學單位,也要在各地方設立教學中心,一方面開設短期班,來教育社會人士儒家思想教育,一方面安排固定聚會,利用假日讓研究儒學人士聚會,互相來研究探討學問。年輕的下一代,才不會整天都把時間浪費在,看電視、上網、滑手機、打電玩遊戲上面。
2016-01-30 4:31 am
如是我知:

原文: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 文意:
孔子說:「在位的領導人,依據角色本分來服務國家人民,推舉賢能,甚至讓賢(如鮑叔牙),那麼治國還有甚麼困難呢?反之,在位的領導人,自己不但不忠於角色職務來服務國家人民;遇到有才能的賢者還想辦法冷凍他、遠調他,讓他沒辦法發揮所長來為國服務;或者怕自己被取而代之,所以陷害他、污衊他、置他於死地。像這種以私心據位的領導人,就算有禮(角色本分)的遊戲規則,也拿他沒辦法啊?」

◆ 義解:
所以小人據位,形同竊國。他只幹與自己有利的事情,其他的(公)事都不重要。真正為國,才能讓國(位);自私的人,最怕賢人出頭了。明主在上,賢人當位,小人必逐於野。昏君在上,小人當朝,賢者皆自退隱。國家人民的興盛強大或衰弱內耗,就看是甚麼樣的「劇情演出」、「角色搭配」而定了。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 文意:
孔子說:「何必擔心沒有職位可以就任呢?倒是應該擔心憑甚麼能佔有一方舞台。不必擔心沒有人了解我,該想想我有甚麼特色、專長值得人家願意花費時間來打聽。」

◆ 義解:
由孔子所說可以明白,在一般人的思想裡,根本沒有本末、因果、終始、先後的概念。「無位」的時候只擔心何時「有位」,不知道「有位」之後,如果表現不佳,或出狀況,惹事生非,那「失位」也就不遠了。另外更有「小位」不肯做,「大位」做不好,如果沒有先經過學習而「就位」的話,不知道將有多少的百姓要受到傷害,那倒不如「無位」來得好哩!

原文: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文意:
孔子說:「君子對角色本分的想法、說法、作法多所研究,多有了解。而小人對利害得失的研究,多所顧慮,多有心得。」

◆ 義解:
孔子用最簡單的說明,清楚的解釋君子和小人努力的方向及內容,是多麼的迥異不同。君子用心研究、學習雖不容易,而小人的鑽研、分析也不簡單啊!但因為方向不同,而最後的結果也大不相同。

君子由自覺的方向出發,所以漸漸自主而達到自由(輕鬆平安)。小人由唯利的方向起步,所以慢慢自溺而迷失(憂煩不安);君子也許粗茶淡飯,沒有榮華富貴可以享受,但是君子追求「平安方是福,無事才是樂」的人生。

原文: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文意:
孔子說:「參啊!我所學習的道理,以及教給你們的知識,都是有系統、有範圍、有階段,條理分明的學問。」曾子回答老師說:「是的。」孔子出去後。其他同學來問曾子說:「老師說的,是甚麼意思啊?」曾子回答說:「老師告訴我,忠於角色本分,寬恕不害是一切知識學問的中心思想,大約就是說這罷了!」

◆ 義解:
「一以貫之」,就是今天科學界所謂「分門別類,系統整合」,從精細分工的研究觀察到歸納整理的結論,最終的應用普及影嚮一切人類、生物,乃至地球環境。中華文化也是如此,從販夫走卒,文林士子,貴族巨室,將相帝王都直接或間接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凡是文化普及盛行的地區或時代,便呈現繁榮富足,泱泱大國的崛起之姿。若是「馬上」(武力)得天下,又以「馬上」(武力)治天下的,則紛亂動盪,不得安治。今天早已沒有自家人(中國人)在努力恢復傳統文化,更沒有人以科學精神研究儒家思想了,倒是不乏人云亦云的批判及詆毀。

最終,有誰能嘗到這數千年悶製的精華妙藥呢?靈丹妙藥也得依循古法煉製,才能得到神奇特效啊!(專治良心不安、虧欠他人、憂鬱恐懼、煩惱痛苦……)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文意:
孔子說:「看見或聽說那學習成就比我優秀的人,就一心想要向他看齊,毫不猶豫。至於那些不知要學習,不肯學習和雖學習而無所成就的人出現時,如同本能反應般,馬上反問自己是否也是同一類的人呢?」

◆ 義解:
在學而上進,日增且有成,是名「好學」。在學而怠惰,分心且旁鶩,是名「不肖」。至於平民百姓,唯求生(存)而已。學與不學,非關貧富,貴賤,端在自知、自覺、 羞恥及慚愧而已。「人貴自知,自知則明;道貴自覺,自覺必智」。

成聖成賢,總要入學耕耘才成的。過失罪惡,多是棄學荒逸,無所約束所致。只有學習(非是識字,技藝也),才是唯一自救之道,甚至助他救人,也是易如反掌,毫無困難的。

原文: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 文意:
孔子說:「子女奉侍父母時,遇到父母有過失,要小心勸告,有時甚至為了說服父母改正,也不惜直言無隱,如忠臣之直諫。倘若父母堅持不聽,不肯改變,自己仍然要作好子女分內的事,態度依然恭敬;所吩咐交待的事,不會拖延敷衍。即使父母生氣了, 故意要子女承擔更多的雜務工作,子女依然默默忍受,心裡不會有任何怨言的。」

◆ 義解:
孔子所說的情形,正是孝子的真誠德行,至於孝子會這樣感人,令人佩服,則是教養所致。如果父不父、棄養、不教、虐待……,那麼如何期待子女「感恩圖報」呢?父母的身教是孝子的力量來源,沒有「慈愛施恩」、「身教言教」的父母,是蘊育不出「孝順子女」的;而且社會動亂失序,國家衰弱敗亡,也是根源於此啊!

所以,沒有製造孝子的環境和條件,又怎能期待有孝子的問世呢?沒有人學習作父母,就不會有慈愛父母的出現,以及溫暖家庭和天倫之樂。試問啊!何處有教「學作父母」的課程呢?敢問誰是天生的父母呢?何不拜孔夫子作老師,直接向孔子學呢?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 文意孔子說:「只要父母還活著,子女為了不使父母掛念,就不應該離家去遠處遊歷,如果不得已, 也一定要告知去處,或保持聯絡、隨時能找得到人。」

◆ 義解:
孝子就是從一切細節之處,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像這樣將心比心,感同身受的長期養成訓練下,孝子必然是忠臣,也是仁德君子,這是理所當然,毫不奇怪的事。

原文: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文意:
孔子說:「孝子深受父母之恩,所以常常念著父母的年紀,父母年紀愈大,得享高壽,孝子心存喜悅;但人生不免死亡,孝子想到這點,就時刻擔心害怕與父母相聚的日子愈來愈少了啊!」

◆ 義解:心存感恩的人,在子女是孝順;在臣子是忠臣,在朋友是知己,在一切處都是報恩者。反之,心存怨恨的人,在一切處都是報仇的人;受恩不知報恩,稱為「畜牲」,不配為人。孝子自知受恩,關心父母的健康、生活、睡眠……等等之一切,又豈止是年紀而已啊!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文意:
孔子說:「以前的人啊!都不肯隨便承諾或答應他人,因為萬一做不到,做不好的時候,辜負別人的信賴或依靠,那可真是丟臉的事喔!」

◆ 義解:
把答應別人的事,準時完成,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但有人卻偏不這麼想,因為他認為盡力就好,何必非要做到呢?所以才有了「試試看」、「做看看」的現象。更有為了求得某些利益,所以用「畫大餅」,明示暗示沒問題,先取得角色中的權利,至於責任的部分,再用推卸、找理由、等等的方式逃避,完全不會羞恥和慚愧,讓人誤以為犯錯是不必付代價的哩!

其實過失必付代價,遲早而已,輕重而已;棄責瀆職,權責失衡,而不以為恥者,其實心裡是虧欠負累,惶恐不安,像走鋼索,如臥刀山,憂煩不樂,食不下嚥,睡不安眠……,這真是悲慘不已的人生;如果當事人又用適應、麻木的方式來逃避問題的話,那就會連最後挽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 文意:
孔子說:處處都能以角色本分的觀點自我要求,自我約束的人,就算還有過失,也不會太多了。」

◆ 義解:
「尊禮」的人,自守分際,總在事前就完成是非對錯的判定,然後決定該如何說、怎麼做,根本沒有事後悔恨的問題。萬一真有誤判之行為及後果出現,他也不會推諉卸責,能以正面的態度,勇於承擔一切,賠償對方損失。而一般人大多是否認到底,推托掩飾,或是反守為攻,反唇相譏,或找替死鬼。

原文: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文意:
孔子說:「君子只想把事做好,及時完成,不想多說、多作解釋。」

◆ 義解:
君子是完成學習的人,並且將所學的定律、法則實踐於生活和工作中。因為只有透過實踐,才能把所學的內容,轉化成結果、目的。所以君子沒有太多時間去想「該怎麼說明」、「要怎麼解釋」自己的理想、目標。

況且君子付諸實際的行動,根本用不著別人的配合。沒有舞台,就獨善其身,隱居在巷。有舞台,就兼善天下,完美演出。君子無所求,故訥於言,君子知仁義,故敏於行。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 文意:
孔子說:「能分享、奉獻、犧牲的領導人是不會孤立無援的,因為他造福地方、民眾的事蹟必然感動人心,引起共鳴。所以,當然會得到社會大眾及知識分子的認同與支持啊!」

◆ 義解:
君子的「立人」與「達人」是先從「自立」和「自達」之後,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至於感動人心,深獲他人支持,那只不過是「副產品」而已。君子以無所求心,施恩助人,從雪中送炭到教人自立(給他魚吃,再教他釣魚)。君子有先見之明,所以無後顧之憂;君子的世界光明磊落,坦坦蕩蕩,像磁吸效應一樣,永遠輻湊著民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啊!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 文意:
子游說:「與君王共事、相處,千萬不要囉哩囉嗦一大堆,要簡單明瞭,適可而止,否則將惹人厭惡,自取其辱啊!同理,和朋友相處如果犯了這樣的過失,朋友雖不至於羞辱你,可是朋友將漸漸疏遠而去了。」

◆ 義解:
當長官厭煩的時候,自己卻還不知道,那麼羞辱很快就要降臨了。因為長篇大論、囉嗦不停,任誰都會厭煩不耐;況且長官有能力處罰或羞辱於我,所以說是自取其辱。肯自學、自覺、自律的人,小心不要有這種過失啊!

五、公冶長

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 文意:
孔子評論學生公冶長:「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曾受法律制裁,但卻不是他的過失啊!」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公冶長。

◆ 義解:
傳說公冶長是個聽得懂鳥類語言的人,也因為這個能力,導致牽連一件命案。有人以為公冶長若不是當事人,怎麼會形容的就像親眼所見呢?後來經調查的結果是:鳥兒在高處所見,正與其它鳥兒訴說時,恰好被公冶長聽到,然後轉述出來。由於聽懂鳥類的語言,被認定是不可能的,所以公冶長遭人檢舉,於是官府緝拿入獄。

後來抓到兇手破案了,才釋放了公冶長。自古以來冤獄不少,那是因為判案的官員,忘了自己並非全知全能,即使有所謂的「證據齊全」,有時也難免以偏蓋全,先入為主而曲解誤判。更有甚者,是受賄賂或自身利害考量,作出天地不容的判決,其可惡行徑,更勝那嚴重的罪行呢?

孔子認為有罪無罪,有時不像表面所見那麼簡單,也不是經過多數人認可,就保證能「是非分明」的!可是偏偏多數人就是會如此地「人云亦云」,或以感官所知作為判斷的依據,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加害他人。感官所知並非完全不可靠, 但又不能完全依靠,否則孔子怎麼會說「多聞闕疑,多見闕殆」呢?

許多答案和真象是藏在細節裡、時間裏的,時間未到,急也沒用!凡是急著破案,急著結案,反而會被誤導、遭人利用,以致冤獄層出不窮。所謂「冤獄」,可別以為是個人的事,與我無關!凡是「以非為是」、「以局為全」、「偏見偏聽」,迷惑顛倒的人,都是活在冤獄之中而不自知啊!
2016-01-27 2:01 am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賢賢易色」這一句話比較難解釋 ,第一個賢字,是選擇的意思,第二個賢字,才是「賢」本身的意思,以賢能來解釋,「易」交換或代替的意思,「色」美色(男的長得帥,女的長得美)。這句經文的意思, 『找結婚對象的時候,以選擇賢能,來代替外表的美貌』,就是娶妻取其賢德,不取其美貌。
整章經文的意思:『子夏說:找結婚對象的時候,以選擇賢能,來代替外表的美貌;侍奉父母親,能完全竭盡到自身的力量,侍奉君主,能完全貢獻出身體(奉獻出生命), 與朋友交往,能說話做到有信用(能說到做到)。這樣的人雖然說自己還沒學習,我子夏必定說他已經學了。』
「賢賢易色」教人選擇對象,做為終生伴侶的時候,不要去注重外表,要注重賢德,才是能得到幸福的關鍵,美貌除了觀賞得到好感, 其他地方就沒有用處了。選擇到有賢德的伴侶,終生受益,不會對上牽累到父母,不會對下殃及子孫,對家庭事業都有幫助。當然也有外表美貌內在又賢德的人,這樣的對象不能說沒有,但是在眾多的競爭者當中,讓你得到的機率很小,而且外表美貌內在又賢德的人,出現的機率也很小,你不可能那麼幸運吧!那怎麼樣才是有賢德的人呢?就以這章經文所說的內容當標準, 其他四種人際關係都做得好的對象,就是有賢德的人,結婚以後當然夫妻關係就會很好,因為他(她)以後也必須將夫妻之間的關係處理好,才能往進一步的修行方向邁進。
這一章很重要,說出整個儒家學說,教人要做到的程度,儒家學說的內涵,就是『五倫』思想教育,儒家的經典當中,雖然沒有將『五倫』兩個字說出來,經文當中都指出五種關係對待的方法。1君臣2父子3夫婦4兄弟5朋友,這段經文雖然沒有指出『兄弟』這一倫的關係,其他四倫對待的方法,都已經說明了。在 【中庸】有一段經文:『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修習這五種關係,就是把這五種關係處理好,就能通達大道。儒家的學說教人學君子,達到君子的程度後,更進一步成為賢人,成為聖人,那修習這五種關係,把這五種關係處理好,就能成為君子甚至成為賢人、聖人。 『達道』就是成為賢人、聖人的道路(佛家講的成佛)。
『五倫』五種關係如下:
1【君臣】:為人君止於仁,為仁臣止於敬。
2【父子】:父慈子孝。
3【夫婦】:夫妻止於禮。
4【兄弟】:兄友弟恭。
5【朋友】:朋友止於信。
1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
當別人領導的時候,要盡到「仁」,要以仁愛心來對待屬下,「仁」的反面就是「暴」,把事情推給屬下去做,寬鬆的對待自己,嚴厲的要求屬下,出事情的時候要 屬下去承擔過失,這些作為都是「暴」。當別人的屬下,就要盡到『敬』,凡是言語、態度、行為上的頂撞領導,都是不敬的行為,更不可以陷害自己的領導。這些都是在『君臣』這一倫當中最忌諱的。
2父慈子孝
當父母親的人,要以慈愛心來對待自己的兒女,如果不以慈愛心來面對兒女,它的反面作為,就是以嚴厲的口氣對待自己的子女,那子女得不到父母親的關懷與愛 護,也就學了父母親的粗暴行為,都以粗暴行為去對待他人,這子女就沒有受到愛的教育,不曉得怎麼樣去關懷別人、愛護別人。長大以後觀念偏激,行為放縱,會 危害社會,造成社會的負擔。子女要孝順父母,這是培養自己的福報,沒有孝順父母親的人,在世間是沒有福報的,無論要升遷、當官、當老闆、經營事業,都要先做到孝順父母。
3夫妻止於禮
這個『禮』,是說周公之禮,做夫妻之間的敦倫之禮。這個『禮』也包含禁止夫妻以外的關係。一般人總認為夫妻之禮,就是行夫妻之間的性關係,這樣只做了一 半,另外一半的『禁止夫妻以外的關係』,就不去講究了。犯了『夫妻以外的關係』,就是以人的身體,去做畜生的行為,當生人的福報結束,馬上就墮入畜生道。 不要認為人的身體還在,當做下夫妻以外的性行為時,果報上就是畜生了,在世間的官位、名聲、地位,馬上就要被削除,要過貧窮下賤的生活。那些包二奶的貪 官,很快就被人知道,就是這個原因。
4兄友弟恭
當兄姊的就要『友愛』弟妹,就像對待朋友那樣,以平等心來對待弟妹,不能說我是兄姊,處處要占弟妹的便宜,處處要弟妹讓你,任意的指使弟妹為自己辦事。弟妹要恭敬兄姊,不可以在言語、態度、行為上頂撞兄姊。
5朋友止於信
這個『信』是講求信用,做人誠實不欺騙。不只是對待朋友而已,現代人與人接觸的範圍更廣泛了,任何與自己往來的過程,都牽涉到『誠信』的問題,在商場上更 是要去注意,你不從『信用』下去用功夫,去做偷工減料、仿冒、造假、偽劣商品或進行詐欺、詐騙的行為,都是不守信用的,現代的『朋友』關係,擴增到同學、同事、客戶,增加的這三種對象都要對他們守住信用。

要把五倫關係處理完善,就是 印光大師常說的:『敦倫盡分』。

『敦倫盡分』,分開來講就是『敦厚倫常,各盡本分。』
『敦厚』就是加厚的意思,『倫常』就是五倫之間的關係。要把你的五倫關係,保持的更加厚實,彼此之間更加親密,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自己吃虧,讓對方佔便宜,才能把五種關係處理好。
『各盡本分』就是你不問對方待你如何?當你當兒子的時候,就應該做到當兒子的本分,當你當父親的時候,就要盡到當父親的本分。不管對方有沒有做到他應該做到的本分,自己要求自己,每種五倫關係中,都應該做到的本分,就是前面所講的 那些。
因為五倫關係都做到了,才能『達道』成為君子,第一章講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君子,所以子夏說「吾必謂之學矣」,我說這個人已經學了,因為五倫關係都做到了, 不必再來學儒家經典了。這樣的人現在沒有,在民國以前就有,因為那時候中華文化還沒遭受破壞,民間的風俗習慣,都是在維護五倫關係的,有些人不認識字,但是按照風俗習慣, 就養成遵守五倫規範的習性,不必來學習儒家經典,就能做到『敦倫盡分』。海峽兩岸已經幾十年,學校教育不再教導儒家經典了,受到西方霸權思想教育的影響, 都是在破壞五倫關係的,所講的『人權』,就是在凸顯個人意識,將五倫規範破壞了, 所以現代人就沒有「五倫規範」意識,不可能沒有經過學習儒家經典,就能做到『敦倫盡分』。經文中推出子夏來說這一段話,這是篇輯此部【論語】 眾人,選擇子夏來說的,如【中庸】所述『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這是天地之間的規則,任何人來修行,都要將「五倫規範」處理好,做到『敦倫盡分』的人,才能達到君子、賢人、聖人。篇輯此部【 論語】的人,都達到賢人的程度,是那些人修行過的道路,都是這樣達到賢人的,推出誰出來講都一樣,就選子夏比較出名,來說這一段話。
前面提到西方霸權,要特別提出來說明,西方霸權就是猶太人財團,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已經控制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列強,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中法戰爭、八國聯軍 ,都是猶太人財團幕後推動的,那些被割讓的土地及賠款,都落入猶太人財團手中,猶太人財團是中國人的世仇, 已經控制著全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媒體。為了持續有效控制全世界,做了許多殘害世界人民的事情,那些世界級的西方媒體,都是猶太人財團控制的, 聯合國、諾貝爾獎、羅馬教廷、電影金像獎,都是猶太人財團控制的,還有開設世界級連鎖餐飲店、辛巴克、麥當勞、肯德基、賭場、彩券、豪華郵輪、遊樂場、電影公司、娛樂公司, 以吃、喝、玩、樂、旅遊、賭博、娛樂,來讓全世界人民沉迷物欲之中,以暴力、血腥、色情、鬥爭情節的電影,蠱惑群眾往弒殺暴力的心態學習,以狂亂的音樂迷惑人心智, 控制世界各國政府,要週休二日,去從事吃、喝、玩、樂、旅遊、賭博、娛樂,這樣世界各國都不能強盛起來,都要繼續受到猶太人財團的控制。
西方霸權文化就是在鼓吹這些,去學習美國文化,男性就像美國牛仔那樣野蠻、粗曠、暴力,女性就像妓女那樣,以大腿舞、鋼管舞、 啦啦隊舞,以暴露的肉體去勾引男人,迷惑男人,學了這些會影響後半生的出路。如果要向全世界推廣東方王道文化,那是解救世界脫離物欲生活,讓全世界人民富裕起來,各個國家都壯大起來,當然會受到猶太人財團抵制及阻礙。中國要推行儒家思想教育,使國家富強壯大起來,就要先來提防西方霸權(猶太人財團),會採取抵制及阻礙的行動, 就要有計畫有步驟的來進行。首先就要在中國境內先推廣,在中國境內推廣儒家思想教育,西方霸權(猶太人財團)的魔手很難插手進來,台灣要在半年以後, 再來全面推廣儒家思想教育 ,所受到的國際壓力就比較小。經過一年以後,有了種子教育的人才,擴及全世界的孔子學院,向世界各國推廣儒家思想教育。要做就是要全面的推廣, 如果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慢慢來推廣,就會讓敵人各個突破瓦解,在中國就要一次性的全面推廣,在全世界也要一次性的全面推廣,讓敵人措手不及,當然事先準備的籌備工作, 會拉得很長,總比事後面對敵人的阻礙與圍剿,來的輕鬆許多。



沒想到本人生平第一次 ,要有系統的講經說法,本來是要將這部【論語】,從頭到尾的講完,但是,前面講的事情波動太大,有太多事情要改革 ,引發霸王級寒潮,可能以後講不下去了。這是因為人世間的改變,一時之間變動太大,就引發天氣劇烈變動,為了不讓災害繼續擴大, 所以就講到此為止。不過講到這裏已經把要學的東西,從先要做到『孝』與『悌』,到學到『五倫規範』,做到『敦倫盡分』為止,所學的重點都已經講完,可以算是講完了, 沒有造成遺憾。世界各國風俗習慣不同,要做到的『敦倫盡分』方法也就不同 ,還有文化差異,宗教差異,不可能中國人要做到『敦倫盡分』方法,跟外國人都一樣,其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標準都是一樣的, 只是所用的方法不同。還有古時候的社會結構、環境、背景都跟現代不同,如果要一章一章的講下去,恐怕有三分之一的章節,內容不適用於現代,所以講到這裏 ,也算是講完了。

前面說過要講第十章,為什麼學會溫﹑良﹑恭﹑儉﹑讓 ,就能辦理事情?,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就有辦事的能力,現在就來討論這一段:
先來瞭解溫﹑良﹑恭﹑儉﹑讓的內容,以現在的白話叫做1個性溫和2心地善良3待人恭敬4節儉5禮讓, 這些優良習性的反面就是,1言行粗暴2心性邪惡3傲慢不恭4奢侈浪費5爭強好勝,在【論語】當中會提出溫﹑良﹑恭﹑儉﹑讓, 就是要人改去1言行粗暴2心性邪惡3傲慢不恭4奢侈浪費5爭強好勝,不好與偏差的習性,有這些負面的習性存在,在人世間辦事就處處碰壁,一事無成,任何人都不願意跟這樣習性的人打交道,何況是對談,或成為商業上的夥伴, 但是,中國人經歷【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以後,心性上都偏向於這五種劣質的惡習,這也是現在中國的產業,只會模仿抄襲,做低降競爭, 沒有研究創新的能力。就拿其中一項對立的心性來講,『節儉』與『奢侈浪費』,中國人自己都看不慣有錢人擺闊氣的行為,以一個現代名詞『土豪』來說,自己厭惡『土豪』的行為, 但是自己有錢以後都會成為『土豪』,因為大部分人,在還沒有錢的時候,就想著以後有錢1要買法拉利豪車2要買棟豪華別墅3身上要穿名牌服飾,這種以後成為『土豪』的劣根性, 已經深植人們心中,有錢以後當然就成為『土豪』 ,不只是其中這一項而已,另外四項劣根性也都深植人心。中國人要有『研究創新的能力』,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這五種劣根性一定要先去除,來學習,1個性溫和2心地善良3待人恭敬4節儉5禮讓。
中國有句成語『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物質上的東西比較容易,要改變人的『本性』是相當困難,我就是脾氣暴躁,要把我這脾氣暴躁改成『個性溫和』,或將『傲慢不恭』改成『待人恭敬』,或將『爭強好勝』改成『禮讓』, 一種就已經相當困難,何況五種都要改變過來,這不是比登天還難嗎?但是以現在的情況來講,中國很多的關鍵職位,都需要有溫﹑良﹑恭﹑儉﹑讓涵養的人, 才能把經手的事情處理好。譬如一個統籌大局的職位,你如果『脾氣暴躁』就容易得罪人,無形中得罪人都不知道,這個人表面上不發作,但是私底下不合作,不配合你, 出現兩三個這樣的人,你就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你是『爭強好勝』,常常得理不讓人,常常讓人難堪,這樣也有幾個人是私底下不合作,不配合你, 你也不能將事情辦好。如果你是『奢侈浪費』,也擺出一附『土豪』的態勢 ,就有人看不慣你,私底下不合作,不配合你,你就不能把事情辦好。換一個人也沒有相當的資歷,或相當的經驗,來代替你的職位,你不把這些劣根性都改過來, 這個職位就永遠不能把事情辦好,中國的政府單位,簡直是一灘死水, 要打通中國公家單位的奇經八脈,有太多人要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有太多人要做到1個性溫和2心地善良3待人恭敬4節儉5禮讓。

我公佈可以打破『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項定律的方法,這是運用佛法,1懺悔2念佛,只要按照我說的方法去做,可以在三年之內做到溫﹑良﹑恭﹑儉﹑讓:

懺悔的儀式:
站在佛像前先燒香,然後念弟子※※※誠心懺悔過去所造言行粗暴罪業,『過去所造言行粗暴罪業,無量無邊,今在佛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然後行跪拜禮五體頭地才起身,念 一次拜一次,總共三遍,再念弟子※※※在佛前誠心懺悔過去所造言行粗暴罪業,求佛慈悲攝受。

要 以逐條的來懺悔方式,來懺悔過去所造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燒一次香懺悔一項內容, 如早上燒香懺悔a言行粗暴,晚上燒香懺悔b心性邪惡,明天早上燒香懺悔c心性邪惡,明天晚上燒香懺悔d奢侈浪費, 分幾天來把幾項內容,透過懺悔的儀式消除掉。也不是經過懺悔以後,就不會再犯這些罪業了,經過懺悔儀式以後,只能降低你再犯的次數,不能斷絕再犯機會, 經過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必須把這五項懺悔內容,再懺悔一次,這樣懺悔過五六遍以後,就能止住不再犯了。
念的佛方法:
要每天早晚各念500遍佛號(一天千遍)做為早晚課,使自己的心定下來,不再去造下罪業,現代人不這樣做,壞習慣是沒有 改變過來的。看要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六字大明咒,四種單選一種佛號專心持念。
每天早晚所念的佛號,要這樣廻向:
願以早上(晚上)所念佛號功德,廻向自己※※※
1去除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等業障。
2能做到a個性溫和b心地善良c待人恭敬d節儉e禮讓。
以前沒有念佛習慣的人,不可能一開始,就能每天念一千遍佛號,必須從早晚各念108遍佛號開始(一天216遍佛號),如果堅持每天念1000遍佛號,這樣自己業障消得太快,身體會發生病痛,產生不適應的現象,先從早晚各念108遍佛號,經過三個月或半年,再加到早晚各念216遍佛號,324,432,540,累進的達到每天千遍佛號,如果你每天能念千遍佛號,身體不會產生不適應的現象, 就能很快的將自己惡習慣改正過來,如抽菸、喝酒、賭博也都能透過這樣的懺悔儀式,與念佛廻向改正過來,要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也能加在廻向內容裡面,讓自己更快做到。

上回提到,運用佛家懺悔及念佛的方法,來去除個人的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心態問題,這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樣, 要求一百個人這樣做,可能只有一個或兩個人會遵照方法去做,成效相當低落。除非是富二代要繼承家業,父親是大財團老闆,有數十億資產,如果家裡沒有人去繼承, 整個財團就要落入外人之手,在這種壓力之下,再怎麼辛苦也要去學成溫﹑良﹑恭﹑儉﹑讓,擁有統籌大局的能力。整個國家當中,擁有重要職位的人太多了,非得使用強制性的手段, 不能把事情解決。每半年對這些重要職位的人,舉辦一次教育集訓,每次為期一天半的時間 ,持續三年辦六次教育集訓,教育課程分三個主題,每個主題佔用半天的時間,第一天上午的主題是,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觀看兩個小時的電影, 以真人真事的故事拍成電影,一個小時的時間講解討論,然後聘請出家師父, 率領學員按照儀式懺會過去所造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等罪業。第二個主題是『對所服務單位盡忠、對個人本身職位盡忠』, 也是半天時間看電影、說明討論、懺悔過去所造『對所服務單位不忠、對個人本身職位不忠』罪業。第三個主題是『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也是半天時間看電影、說明討論、懺悔過去所造『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罪業。如果一次參加教育集訓的學員是十萬人, 就以二十分之一的出家人(5000名出家人),各念三萬遍佛號廻向
廻向本次教育集訓學員
1去除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等罪業。
2能做到a個性溫和b心地善良c待人恭敬d節儉e禮讓。
3去除對所服務單位不忠、對個人本身職位不忠等罪業。
4能做到對所服務單位盡忠、對個人本身職位盡忠。
5去除過去所造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等罪業。
6不再起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等心態及做為。
這樣每舉辦六次(三年),後三年停辦,第七年起再辦六次(三年),後三年停辦, 這樣持續下去,中國的公家單位,就能起死回生, 會有政治清明的時候。在每次教育集訓,過一個月至兩個月的時間,總會有參加過的學員,因為業障減輕,不能再繼續造業,不能維持原來的工作,替換人員在所難免,這樣人員替換後,注入新的動力,才能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第一次教育集訓時間太趕, 沒有辦法製成電影讓學員觀看,採用過去真實案例,以新聞剪輯的方式來說明, 製作時間就可縮短,趕得上第一次教育集訓。那些電影先給參加教育集訓人員觀賞後,還可以登上電影院賣票房,來教育社會大眾。
其他如外交人員、業務員、私營企業主管幹部、客服人員,在本身的職務上,也要具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才能把自己的職務辦理好,也可以採用教育集訓、懺悔a言行粗暴b心性邪惡c傲慢不恭d奢侈浪費e爭強好勝等罪業。再聘出家人念佛廻向的方法,這樣中國不管公家單位或私營企業,都往改革去除弊端的方向前進,就能提早『擁有研究創新能力』『脫離中等收入陷阱』。
'==========================================
以上講解內容是針對大陸地區人民,已經在大陸網站發表,會轉貼在台灣網站,是考慮到台灣也遭受西方霸權文化侵略,又有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影響,年輕一代跟老一代的人比較起來,就缺乏傳統儒家思想,所以有低薪養不起下一代的憂慮,可以借助其中的方法,恢復儒家傳統道德思想,台灣跟大陸情況完全不同,所用的辦法要稍作改變,符合台灣人的缺失去作調整。
'==========================================


收錄日期: 2021-05-01 15:38: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26175454AAJ00Tk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