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清領前期實施海禁政策卻有"一府二鹿三艋舺"?
到底是從實施海禁到解除是從西元幾年到幾年?
回答 (1)
1.
1683年,清廷領臺之後,臺灣府治所在的安平成為臺灣對外唯一的「正口」,府治肆街紛錯,商業相當繁盛。
鹿港是臺灣中部的重要港口,1784年,清廷在禁不勝禁的情勢之下,開放鹿港與福建泉州的蚶江直接對渡,成為繼安平之後另一個「正口」,可直接與大陸通商。
艋舺為河口港,由於北部直接私販中國大陸的情形非常普遍,稽查困難,清廷迫於情勢,乃於1788年開放八里坌與福建福州五虎門直接對渡。艋舺成為臺北盆地的商業中心。
以上就是「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地位。
2.
渡臺海禁為1684年,施琅上〈海疆底定疏〉後執行,直到1875年,沈葆楨為配合台灣全島開發,建議廢除海禁,共191年。
參考: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著,〈第五章、清領時代前期〉,《臺灣史》,(台北:五南,2002),頁83、97-99。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29: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22033231AALz69R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