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2016-01-20 12:00 am
就在超強寒流將凍全台(北台灣探5度)…
探討「從儒道兩家的「心」談生命價值的開發」.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x-fLSqir9A

回答 (9)

2016-01-20 8:26 pm
✔ 最佳答案
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吉藏兇,兇藏吉。富貴那能長富貴?日盈昃,月滿虧蝕。地下東南,天高西北,天地尚無完體。展放愁眉,休爭閑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和富的。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有些人認為「不知生 焉知死」「不能事人 焉能事鬼」對於那些未來不可知的世界 沒有必要 也不必去探索、追尋 因為那是毫無意義的。但 我們如果想想 人生數十寒暑 又有誰能肯定在個人年少時 就已對自己未來的中年或老年有了一個明確而清晰的瞭解? 為少年人來說 中年或老年的生活 又何嘗不是一個未知的生活;個人現在生活的社會、時代和二、三十年以後的社會、時代來比 二、三十年以後的社會、時代,又何嘗不是一個未知的社會及時代?

你我都不能等到十二月(農曆除夕夜) 我們現在就開始計畫 並且使我們計劃立即付諸實施。但我們這些計畫不能匆促行事或半途而廢。要計劃得好 我們必須訂下具有明確目標的計畫 每個達成此項目標的步驟 都必須加上清楚的標誌。

首先 你必須知道你的生活中缺乏些甚麼 然後開始去爭取它。假如你的生活中具有一個目標並且有決心去達成它 那麼生活將會是一個充滿了確定能夠達成的冒險。縱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z3djpZHxAw

在人的先天權利與義務共同來衡量時 人一方面要去享受天地之所賜 另一方面也有義務要加入天地之間 而成為其中一員 只有如此 宗教情操的為己意義才能顯露。

從宗教為人的意義來看時 我們也可以發覺 為人的宗教情操 不只是一種犧牲 也是 一種成全 犧牲和成全之間 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犧牲是有一方面的結果得不到 而成全則是二方面都可以得到。例如:一對父母對子女的要求常是拒絕 父母總是勝利 子女總是失敗 其結果似乎是子女總是要犧牲。但是聰明的父母 就不會使自己的子女有一種受挫感 他們雖然明知子女的要求是不合理 但他們總是想辦法 使子女了解這一種情況 其結果當然是在父母與子女之間 彼此都能達到一種和樂的境地 這一種和樂 是彼此了解的成全方法 而沒有使任何人有挫折或輸的感覺。這種成全就是宗教情操為人的一方面。
2016-01-21 2:03 am
U_FQ6HriwHQ
以上↑《為著理想》四字 可以接至↓《為著啊理想》五字
pbP1LilMaok

兩千年來中國學者一直採信這個↑觀點。當代日本學者即以「形而上謂之道」來翻譯西方的meta- physics 就是所謂的形上學。在西方physics是物理學 meta是「後」的意思 也就是在物理學後面的。「後」本是時間的先後 亞里斯多德遺著編排出版時 他的學生將探討宇宙形成ˊ 原理的那一部分 放在物理學後面。這種探討宇宙之根本原理的學問 就是所謂的實現原理或第一哲學。因為排在物理學後面 就以「後物理學」得名。「後」本是時間先後的意義 就那麼巧 它所探討的正是問物理現象與自然宇宙的上面或背後 它的原理是甚麼?形就是自然宇宙 也就是physics 形之上的原理 是meta-physics。因此日本學者以「形而上」來翻譯meta-physics 可說是天衣無縫 神來之筆了。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再聽一次【红燈酒館+野鳥】
★這一波冷空氣將直達立春過後
主題:故鄉的列車
涼心亭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請你來對我表示 你所經過的代誌
如何?
4oZW8gtDIA4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這個問題的提出 本身就顯現了生命莊嚴的意義。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 就從這裡開始。我們要問生命的價值何在?人生的方向又如何貞定?實則 意義得自己去尋找 自己去賦予。你參與人間 承擔使命 生命的存在就會湧現莊嚴而真實的意義。生命的意義 是我們賦予它 而不是它給我們。所以人生在世 不能等待意義自己到來。

★這一波冷空氣將直達立春過後
主題:故鄉的列車
XFytcSBSTD4
不悔


把「而「當作「以及其」來解 形以及其上者就稱之為道 形以及其下者就稱為器 這樣原來的問題還是存在 「形以及其下」仍然不可解 另外更增加一個難題 「形」到底應安放何處?若說「形以及其上」「形以及其下」 則「形」已足跨兩界 既是道又是器了。但老子的本義 大器係指道的作用 是說道最後才完成它自己 即天下萬物都能成就 就是所謂「大器晚成」而不是說真正的大器到了晚年才能造就有成。故道是萬物都成就了才能成就它自己 道就在萬物中成就他自己 這是老子所謂的「善貸且成」。老子又說「道常無名樸」樸就是好的 是生命的本真 是真也是美 當「樸」散落而去追求某一專門成就 這已是雕琢斲喪 即老子所說的「樸散則為器」了。孔夫子說「君子不器」故樊須請學農 孔子慨歎的說「小人哉 樊須也!」因為孔子正是教學生去承擔天下的使命 你是我孔夫子的學生 怎麼只想去做個農學專家?所以他乾脆說「我不如農」一個知識分子的路 在道而不在器 不是君子不想成器 而是君子不僅僅是器而已 他的生命熱血 他的性向才情 不只是發展成就自己 而且要承擔了這個世界 這叫「君子不器」所以「器」並非不好 但知識份子的胸懷抱負應該是不同的。

人會向自己發問:人為什麼活著?我要往何處去?
就在超強寒流將凍全台(北台灣探5度)…
探討「從儒道兩家的「心」談生命價值的開發」.如何?
★這一波冷空氣將直達立春過後
主題:故鄉的列車
GKJvnO-I57U
君無愁


問題是以西方形上學的標準 來看中國哲學 便不很洽當。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 在特質上應該不一樣 。因為易傳是儒家後起的經典 所以「形而上謂之道 形而下謂之器」這句話的解釋 不能違背論語的義理系統。
這種天氣跳海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得到的喔
為了阿花
【封鎖五月】
因為阿花她其實是去夜市吃點心 不信聽看看就知道了說
dmNbbNPwE1g
連環18斬


「老子的哲學 主要在反省「志於道 據於德 依於仁」這三句話 儒家士以天下為己任 任重而道遠 而老子上經第一句話:「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即反省「志於道」 儒家一日三省吾身 學講而德修 而老子下經第一句話:「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批判「據於德」。人生的方向先不問東西南北 當分個上下 宋明儒說「莫勘三教異同 先辨人禽兩路」在生命往上飛越的路 也可分而為二:一為儒家所開出的人文的路 由德性新開人生大道 通過歷史長流 即成文化傳統與人文業績;另一為自然的路。人文的路是儒家開的 以人文化成自然 在自然原有的素樸世界裡 通過詩裡教化 賦予人文的色彩與性格;而道家開了了另一條路 叫「自然」的路。自然的意義有二:一是相對人文而說的 人文在道家的了解是人為造作 人為了造作產生了許多問題 會變成矯飾虛偽 禮為之僵化 反成人性的束縛;自然的第二個意義是相對「他然」說的 根據道家的觀察 人的生命是受外在條件決定的 「然」是如此 他然就是外在條件使他如此 等於外在決定論 沒有自己了。自然即指生命的本質 我存全自己真實的生命 而不被外在所牽引所決定的。道家講自然 是價值的意義。儒家看到周文禮樂流於形式 所以有「人而不仁 如禮何?人而不仁 如樂何?」的實質反省。孔子說:「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文勝質 質勝文都不好。道家的反省即發現周文流於形式而成虛文 故反對人文 是走回返自然的路。不似孔子「以質救文」從仁來開出禮樂 使禮樂有其實質精神 道家則「以質抗文」故開出回歸素樸的自然之路。」


「喂,孔子,放輕鬆!」──專訪王邦雄教授談《老子道德經》
http://news.sina.com.tw/books/know/barticle/7998-1.html

毀老滅道論王邦雄
http://www.laoism.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36:2008-10-05-12-02-17&catid=112:02&Itemid=203


正始何以轉移到竹林!?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12132147AAzcTCf

從修名到競名究是怎樣的一種思想轉折?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09024932AALqMyP

名勝於利 則小人之道消;利勝於名 則貪暴之風扇!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08085314AAayqJf

名教所信仰的是 --- 靈魂深深處的絕學!?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05212816AADwhDe


FoAZbf7ha0
2016-01-20 7:30 pm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 其目的在於為芸芸眾生找到能使其安心、建立自我價值的生活方式 也即所謂「安身立命」。儒家思想強調通過「成德」方式、道家思想則強調「逍遙」的境界 另外民間頗具影響力的佛家也提出了「離苦」思想 要之 都希望在現世人生建立起具有生命目標、生命價值的生活方式。而這些思想也都潛藏成為中國人的深層意識結構 在人生各有不同的階段中 隨著其所遭遇和不同心境 隨機、交替地主導著個人的思維模式、意識形態 有時也互相支援運用。是故中國哲學著重在人的主體性強調上 絕不同西方強調客觀知識系統 因此中國哲學不同於西方哲學所強調的形式與內容 中國哲學有其自成理路的發展模式與重心不同的內容強調。

中國哲學史、張麗珠
(在說與不說之間 --- 中國義理學之思維與實踐、台北:漢光文化事業、1992、 頁69~77、92~95、104~105)
2016-02-06 9:27 am
無明於生命存在的真面目而不停貪取、造業,於三界六道「流轉輪迴」不已!生生死死,經歷諸多難以言喻苦難折磨,流不盡的眼淚,身心俱疲,內心逐漸厭離生死無常,因而萌發解脫出離之心;又苦於不知如何解決輪迴之惱人問題,只得無奈地任由命運安排,拖著疲憊的身驅機械式地過活。


詳細,請恭閱[正覺同修會]penitent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我」是誰?─尋找生命源頭



生活是什麼?為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每日四處奔忙、努力不懈?

忙與努力是為何?為了長養自我與家親眷屬的色身;為了滿足種種需求與希望,為了圓夢?

追求「執愛」的夢想是為何?源自無止盡的欲求「貪愛」!

貪愛為何?「貪愛」是在生命之流中,依著覺受,持續愛取,執以為樂而成為生死流轉之動力!

因為「貪愛」而不斷追求,不斷在生活中營造種種善惡業,讓自己淪陷在瞋恨、愚癡、虛榮、嬌柔造作之中!

愛取的原因是什麼?因為無知(無明)於生命的來龍去脈!

無明於生命存在的真面目而不停貪取、造業,於三界六道「流轉輪迴」不已!生生死死,經歷諸多難以言喻苦難折磨,流不盡的眼淚,身心俱疲,內心逐漸厭離生死無常,因而萌發解脫出離之心;又苦於不知如何解決輪迴之惱人問題,只得無奈地任由命運安排,拖著疲憊的身驅機械式地過活。

數十寒暑的人生猶如激烈的戰場,在生命執取追求過程中,難免有贏輸得失之時;因緣際會不免有高下的棋局,卻從沒有持久不散之戰。

然而棋子的來去、進退全由您決定?

整個戰局由您運籌帷握?進退攻防由您掌控?

我們確實能掌控全局嗎?

還是另有「主宰者」?

若稍有人生閱歷,也肯用心的體驗者,不難發現,抉擇、是非似不必與勝負直接相關,其中往往有曲折離奇之變數,似乎冥冥之中另有超乎意識心之主宰者全權操控!

生命之戰的舞台,我們理當全力以赴,卻無奈地發現,很多時候必須全然地屈服!

是哪個我在操控自己的生命?

這個我從何而來?

衪的面貌為何?

衪又與一般人所認知的「我」有何不同?

當生命終結時,「我」要回歸何處?

林林總總的問題,相信是大家曾經探討、深思過的生命疑點;有過這樣的思慮,才能真正深究生存的意義!



經歷生命的種種坎坷、再三淬鍊後,才能「心」得決定,認真的思惟,如何超越大眾所認知的「自我」──「意識分別境界」之重重心牆?能夠忠於自己,也不欺瞞他人,而能獲得真智慧,如理的跳越凡人的思索領域,不做個人云亦云、不知不覺之人!所以了解「真我實相」,並釐清「人」活著的「目的」與「真我實相」間的彼此關聯確實是當務之急。如果福德因緣俱足,得以親隨有證量的真善知識聞熏、思惟,如理付諸實踐,並從生活歷鍊中體悟真正的「生命實相真理」,才能激發我們藉由無常變異、虛幻不實之現象世界中,破除無明,而得跳脫「生死輪迴」的宿命!

讓我們看看佛經中對於每一個人本具的「實相之我」(真我)是如何詮釋:

《大般涅槃經》卷23〈22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云:

「云何菩薩知於實相?

實相者若常無常、若樂無樂、若我無我、若淨無淨、若善不善、若有若無、若涅槃非涅槃、若解脫非解脫、若知不知、若斷不斷、若證不證、若修不修、若見不見,是名實相。」

如經文所云:證悟生命實相之菩薩所了知的實相是甚麼意涵?由於親證「實相」,故了知「真實之相」即是恆不變異,是恆、是常;而絕對「真實」所顯現出來的樣貌,是離於世間三界必須依「緣」方能出生之「有」,故其相貌不落於世間現象法之有、無兩邊;不落於樂、不樂;無所謂「我」、或者「非我」;也沒有清淨、不清淨可說;也沒有善、不善等等萬法的相對應之境界相。這種種述說之理即是標示「生命實相」的特質──這個「真實我第八如來藏」是「中道」義,不落在任何法的兩邊。這個「中道實義」是「般若」慧,「般若」衪是實相慧,衪出生世間、出世間一切法,當然包括出生所有兩邊的智慧,不是多數人所想像的「能分別的意識心」不執取「有、無」的「想像中道智慧」,所以佛法中「中道」就以「般若」來定名,來跟「世間人所以為的智慧」作個區分,因為「般若」不是一般凡夫所認知的世俗智慧。

從另一角度解說,「真實我第八識如來藏」出生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因為祂恆存不變異,才堪能稱為「真實我」。「般若實相」之「真實我」,並非普羅大眾所認為的「我」。由於眾生所認知之「我」,總是建立於世間現象界的概念之上,或取著現象界(佛法中稱為蘊處界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部分為「我」想;即使曾經思索過存有的問題,也認可現象界萬法是生滅無常,有生必有滅的,但是少有人能證知現象界存有之一切法,其背後必定有一「真實法之根本依」為其出生之因,這才是 佛陀所開示「生命實相」之真實義。

何謂真實法之「根本依」?

《宗鏡錄》卷72云:「言根本者即第八識,第八識與前五識為根本依,前五識是枝條;又第八能持前五識種,種方生現,推功歸本,皆從第八識中成故。此第八不唯與前五識為根本依,亦與萬法為根本,以能持萬法種故,於因果位中,第八皆為根本。……」

「根本依」是指萬法之本母,就是六祖惠能所說的:「何其自性能生萬法。」第八識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之體性;能藏是指能持的意思,所藏是所依的意思,執藏是堅守不捨的意思。第八識如汪洋大海,浩瀚無涯,所攝藏的諸多種子,其中包括每個人無量劫以來所造作的善惡業種,修行後之清淨業種,待眾緣和合時,隨著因緣時節,意根會促使第八識之異熟種子現行,恆轉如暴流,在同一剎那,現行又回熏為種子,再由第八識執藏不捨。例如一般大眾,未曾熏習佛法,不識因果,或自以為是而錯說佛法,不慎謗佛、謗法而造就大惡業,此「根本依」──第八識依其種種相應之不可愛異熟果報,就會幫當事人造就下一世的地獄身。如果成造的是十善業,應該獲得生天享福,第八識也依著當事人之可愛異熟果報,幫他造就下一世的欲界天人之身……乃至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萬行,圓滿親證第八識所含藏之一切種子的智慧,也依第八識而能成就佛地的究竟圓滿佛身。

如前所說第八識之能藏、所藏、執藏之體性,方能具足成就有情之因緣果報,昭昭不爽。每一位有情才能依過去所造就的善惡染淨之因,隨著因緣業力而得到適當的果報;福德大,資財取得容易;福德少,資財取得不易,生活困頓。所以久學菩薩深深了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尤其熏聞正法之後,如實觀行而能在種子起現行時,懂得安忍,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並確實能將佛法應用於日常之四威儀中,逐漸轉惡緣為善緣,能於世間生活自在無礙。誠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401-600卷》卷538〈1 妙行品〉所云:

佛告善現:「學一切法無著無礙,覺一切法無著無礙,求證無上正等菩提饒益有情,是菩薩義。」

若能隨學真善知識,覺了「真實我」之體性不執取世間三界之「有、無」「樂、無樂」「淨、無淨」…能依教奉行,於事於理,如實下功夫,證轉於三業行,致力於菩薩行誼,隨緣任運,饒益有情,方是真正落實「覺了一切法無執著、無障礙」之菩薩!

又誠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1所說:

「觀自在菩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如果對「尋找生命的根源」有興趣的話,

建請參閱 平實導師著作「心經密意」,以了解「真實自我」的面貌。期盼你、我等有緣、有志之大眾,各各都能尋找到生命的源頭,如實了知「我」是誰?



✪生活中的佛法~「我」是誰?─尋找生命源頭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華嚴聖境故人來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
2016-01-23 1:31 pm
??
2016-01-22 1:25 pm
這可能要去基督教會 才有可能得到答案!!
2016-01-20 1:31 pm
無須研究人死後會去哪裡 活著的時候要愛惜生命 不要做壞事 因為人是一種動物 並沒有比其他生命高級 人類是自私自利的動物 所以下場通常很淒慘 人類會為了爭奪地盤互相打架廝殺 國家為了爭奪地盤發動戰爭 人類為了金錢傷害他人 為了金錢忘恩負義 為了金錢眾叛親離 人生但求好死 不要造孽禍害子孫 活著的時候要好好做人 因為做壞事的人到死前那時刻已經來不及對曾經被他傷害的人說聲[對不起]然後就帶著這些遺憾的業障離開人間 天堂是基督教徒者的歸宿 極樂世界是佛教徒的仙境 地獄是無神論者的終點站 其實 宇宙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 你這輩子只能活這一次 沒有因果輪迴這件事 投胎轉世這種靈異故事都是人類貪生怕死的想像力胡說八道的說詞 從現在起 [活在當下]放下一切的物質慾望 放下七情六慾 修身養性修行菩薩道 你會感覺自己活在天堂淨土中 身輕如燕自在生活 不在乎任何本來就是如夢幻泡影的世間繁華景象

問情 歌手:蔡幸娟 作詞: 陳樂融
山川載不動太多悲哀 歲月禁不起太長的等待 春花最愛向風中搖擺 黃沙偏要將癡和怨掩埋 一世的聰明 情願糊塗 一身的遭遇 向誰訴
愛到不能愛 聚到終須散 繁華過後成一夢啊 海水永不乾 天也望不穿 紅塵一笑和你共徘徊

以下是引用星雲法師的文章2012/8/25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金剛經》這是《金剛經》當中,很有名的四句偈子。
我們居住的娑婆世間,是一個有為、有漏的世間,佛教對這個世間,有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等種種譬喻,主要都是說明人生如夢,幻化無常,如水泡須臾不停,似影像依託不定;
又如朝露、電光石火般剎那即逝。
大陸湖北的武當山,山勢崇峻雄偉,要走上很長的一段路程才能到達。有時候武當山在雲霧裡,有時武當山在綿綿細雨裡;清晨才看到花木上的露水,太陽一出來,剎那間就消失無蹤。
武當山的景致氣象萬千,置身其中,如夢如幻,因此在武當山上,有一塊牌匾寫著「黃粱夢覺」,就是希望藉由「黃粱一夢」的故事,來警悟世人世間如夢,應及時醒覺。
唐代一位盧姓書生,經常夢想升官發財。有一次外出夜宿客棧,睡夢中升官發財、生兒育女,一路平步青雲,最後福壽全歸。忽然夢醒,什麼都沒有了。頃刻時間,書生歷盡了一生的富貴榮華,
而方才爐灶上的黃粱,依然還在烹煮著呢!後來的人便以「黃粱一夢」這句成語,比喻人生短暫無常,縱然有種種的興盛顯達、財多位尊,終究像做了一場夢一般虛幻不實。
《金剛經》把宇宙人生的真實相告訴我們,要我們不要被世間的有為法所矇騙。「夢」豈能當真?「幻化」又何必計較!「泡沫」剎那即滅,「影像」虛幻不實。當我們看清了這個道理,
還有什麼好執著的呢?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如果能如實見到世間萬法,就如同朝露、電光般快速,如夢幻般虛假,就能體會到真實永恆的法性,進而好好珍惜這電光石火般的人生。
2016-01-20 3:00 am
「形而上謂之道 形而下謂之器」這句話的解釋 不能違背論語的義理系統。

我們必須先問 什麼是「而」 「而」在這句話裡面是什麼樣的用法?假如按照歷代註解來說的話 形而上是當形之上來講 有形世界之上的那個原理就叫做「道」 有了天道的終極存在才有萬有世界 也才有山河大地、鳥獸蟲魚。問題出在第二句話 什麼叫「形而下」?形就是有形世界 那裏還有形之下?在有形世界之外 怎麼可能另有在有形世界之下的存在呢?難道「天上」「人間」之外 還有個「地下」?此不可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j6HS8-8H8
以上(1:11 ~ 1:27)可以接到↓(0:26 ~ 0: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RKYR-1HUI
2016-01-20 2:44 am
問題是以西方形上學的標準 來看中國哲學 便不很洽當。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 在特質上應該不一樣 。因為易傳是儒家後起的經典 所以「形而上謂之道 形而下謂之器」這句話的解釋 不能違背論語的義理系統。

這種天氣跳海可不是一般人可以辦得到的喔
為了阿花
【封鎖五月】
因為阿花她其實是去夜市吃點心 不信聽看看就知道了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NbbNPwE1g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19: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19160010AAJ3mz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