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都是文言文 有什麼方法能容易看懂 又容易學會?

2016-01-17 4:24 am

回答 (12)

2016-01-17 4:33 am
✔ 最佳答案
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一章的經文是說:
子禽向子貢問,我們的老師孔夫子,到達每個國家,都會得知那個國家的政治情況,這是孔夫子向他們請求的呢?還是那個國家的大夫給予的呢?子貢回答子禽說:我們的老師孔夫子,是本身有個性溫和、心地善良、待人恭敬、節儉、禮讓的涵養,而得到的,我們的老師孔夫子,他向人所求的方法,有別其
他人 。這一章說明孔子厲害之處,每個國家都有政治上不能解決的地方,而且那些國家的當政者,都願意把本身的問題,毫無隱瞞的提出來,向孔夫子請教,一個外國人能得到他國信任,願意把自己國家的難言之隱,提出來請教,是相當不容易的。
這要先說一下歷史背景,孔子在魯國當卿大夫(就是宰相),上任後只花三個月的時間,就把魯國政治問題都解決,國力強大起來,讓鄰國齊國(魯國在當今山東省,齊國在當今河北省,齊國面積跟人口都比魯國大得多)備受壓力,於是齊國就訓練一批歌伎,送給魯國的國君跟大夫,結果那些魯國的國君跟
大夫,就整天迷惑在歌技表演上,不理朝政了,孔子眼看政治不能辦下去了,決定出走,這是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的原因。孔子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是想把先王之道(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治理國家的道理)傳播出去,看其他國家,能不能施行先王之道。
孔子在辦理政治方面,有獨到之處,所以其他國家的當政者,才願意把本國的問題拿出來請教,看能不能從孔夫子處,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章的重點,是在(溫﹑良﹑恭﹑儉﹑讓)上面,要人來學習(溫﹑良﹑恭﹑儉﹑讓),至於誰去問誰,誰有(溫﹑良﹑恭﹑儉﹑讓),誰辦理政治厲害,都只是借
助引入主題的過程,孔子是偶像,子禽根子貢是政治名人,在春秋戰國時代都具有魅力,就像現代商品廣告,必定要找形象良好的明星來代言,拍廣告,商品打開知名度,才有銷售好成績 。借助孔子、子貢、子禽的知名度來包裝,把(溫﹑良﹑恭﹑儉﹑讓)推銷出去,不是當今才有商品包裝推銷方式,古
時候出書要取得大眾都喜歡來閱讀,也是運用政治明星來推銷,古時候就有偶像了,偶像的個名詞不是當今才有。
這樣的手法就像現在,周杰倫問劉家昌:劉文正除了長得帥以外,還有什麼魅力,能讓那麼多的歌迷,把它當偶像那樣崇拜,過了三十年還是華人第一男歌星,其他男歌星都不能取代他的地位,劉家昌回答周杰倫說:劉文正除了長得帥以外,還有本身具有個性溫和、心地善良、待人恭敬、節儉、禮讓的涵養是其他男歌星難以取代的 。這樣的話在當今來說,就對那些粉絲具有殺傷力,造成轟動。
現在有一個廣告說:『老藥方走入新時代』,老藥方還具有醫療效果,但是老包裝不能再吸引顧客購買,就要重新包裝,重新廣告,再吸引新的顧客群,讓這個商品能繼續銷售。【論語】這部書所講的道理,到現在還能適用,但是其中採用的人物及歷史背景,對現代人來說都不熟悉,還要花一番功夫考究,
才能引證其中所講的道理,這對現代工作繁忙的人來說,花掉很多時間考究,才能懂得其中一點道理,真是太浪費時間,而且人物跟歷史背景都不熟悉,就讓人想放棄閱讀。【論語】其中所講的道理,應該重新整理,把一些不合時宜的部份去掉,所講的道理應該以另外的方法述說,適合現代人理解的方式述說,才能吸引現代大眾都來閱讀。
文章的重點在(溫﹑良﹑恭﹑儉﹑讓)上面,現在就進入主題來探討,現在不管政治人物,還是影視明星,都要注重形象,不管私底下個人習慣如何,在檯面上簡直都是(溫﹑良﹑恭﹑儉﹑讓),這個(溫﹑良﹑恭﹑儉﹑讓)古今都適用,這是吸引大眾,創造個人魅力的不二法門。那些政治人物、影視明星
都要安排時間,去做公益慈善活動嗎?那去做公益慈善活動,就是要顯示這個政治人物、影視明星『心地善良』,不然去做公益慈善活動是在做什麼?如果這個政治人物、影視明星,表現出來是脾氣暴躁(個性溫和的反面),表現出來是態度傲慢(待人恭敬的反面),這樣就是在自毀形象,會喪失名氣,粉絲會跑掉的,所以政治人物、影視明星,表現出來的都是『個性溫和、心地善良、待人恭敬、節儉、禮讓』至少在檯面上,你看得到的時候,都是這些正面的形象,因為這樣才能吸引人,博得一般大眾的好感,才能把這個人當成偶像般看待。政治人物要獲得選票必須這樣,影視明星所拍的電影、電視劇,要取得賣座必須這樣,所以這個(溫﹑良﹑恭﹑儉﹑讓)也是為人處事的道理,要『與人溝通』,要『說服別人』,要『領導大眾』,要『統籌大局』的人,都要來學習(溫﹑良﹑恭﹑儉﹑讓),這是從事服務行業,必修的課程,沒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不能把服務行業做好的,所以當『業務員』『客服人員』『外交人員』『政府官員』『企業主管幹部』,都要來學習(溫﹑良﹑恭﹑儉﹑讓),才能把本身的職務處理好。
-----欽明------
2016-01-25 1:58 am
您好 文言文尤其是經傳 要讀懂它的方法無須麻煩地翻閱書籍 參考註釋 真實且直接的方法有 但您要肯沉的住氣 要真心肯幹 那就是世代相承的老方法 誦讀 因為直接朗誦 畢竟母語若為中文 那這方法決定是可行的 所謂讀書千遍 其義自見 所以您可以見到許多古代窮讀書人整天拿著一卷書 時時誦念 將心念定在一部經上 因戒生定 因定生慧 一本經讀通的方法於斯 希望您能沉住氣去做 一開始不懂無妨 誦至百遍千遍 該時便會剎然領會 期願對您有幫助.
2016-01-19 8:38 am
您好,您想要了解儒家經典的文言文古書,可以購買蔡志忠先生繪製的《漫畫中國思想隨身大全》。
不少學生,都是通過蔡志忠的漫畫才接觸到原典。
包括《孔子說》、《孟子》、《大學》、《中庸》、《莊子說》、《老子說》、《列子》、《孫子兵法》、《韓非子》、《史記》、《菜根譚》、《世說新語》、《禪說》,以及李白、杜甫的的唐詩。
2016-01-21 7:40 pm
其實你的問題很簡單

你雖然不懂文言文 總懂白話文吧 哈哈 不然你現在再看什麼

所以你的問題其實就是----沒有白話文可以看!



那麼我說得更具體 哈哈 你說要儒家經典嘛
好 假設你要讀孟子好了 要「懂」 那無非就是找本書或文章來讀

而書在哪裡 圖書館借(免費有期限 品質高) 書局買(收費無期限 品質高)

文章在哪 網路上啊 (免費無期限 品質低)



你說找不到白話文嗎 不可能啊 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經典
只怕你找到千篇萬本 只怕你看不完而已

你說你不想看白話的 你想要的是「看懂」文言文
那麼我告訴你 你把白話文看過一遍 文言文的內容不就自然能解了嗎


這是最容易 最簡單 最快 最輕鬆的方法了
因為白話文都是專家 學者 教授 高手們苦思已久的成果

也許為了判斷一個字 查了十年 為了一句話 弄了千年
而你呢 一眼就能看懂了
這不是最佳解答 那是什麼 哈哈哈


哈哈哈


你接下來想問的就會是資源的問題 「哪裡的白話文翻得最好」或「哪裡的解釋寫得最不錯」

那麼如果你是看書 建議你去博客來查 打上孔子之類的關鍵字就會出來千奇百怪 五花八門的相關書籍 多到你瘋掉

如果你是看文章 網路上Google的關鍵字可搭配 翻譯 白話 註釋等等也是會出來一大堆 只不過大多品質參差不齊



再接下來如果你還有問題 哈哈 那你問題很多
沒有啦 那麼接下來你應該會問 「如何提起你學文言文的興趣」

因為搞了老半天問題那麼多 就是 三個字 你不想學
哈哈 這是四個字




那麼這個問題的解答呢 也很簡單 就是不想學 你就不要學嘛

但且慢 聽我娓娓道來 我也不是叫你完全放棄

而是學會「選擇」 請選擇自己有興趣學的



具體一點吧 例如儒家經典 有很多啊 孔子孟子荀子 先選一個啊
然後寫這些書的種類也很多啊 有繪本 有選讀 有全集 再選
你還能再選 喜歡的作者啦

然後呢 選好書之後 打開你還能繼續選 哪一篇比較有趣
ㄟ 還沒玩咧 還能再挑哪一段故事比較吸引人

嘿嘿 甚至最後你挑出最有趣的一句話

哈哈哈 或是一個字


這就是所謂的「選擇」啦 如果這些都搞定 或搞不定
那麼就是你的問題了 那我建議你不要把他當作問題 因為你不當作問題
那就是...


沒有問題 哈哈哈


(煩惱即菩提 菩提即煩惱 者也 哇哈哈)
2016-03-05 1:04 pm
國中國文課本的文言課文,穿梭在各版本之間,僅是次序的編排有所異動,



隨著會考題型的活潑改良,同學們不能忽視學過的文言課文可能賄進入考題的試題走向。



可能是與蘇軾對話,或者與李白同飲,甚至與杜甫一同感時憂國,藉由這些文言篇章,



一來訓練同學的聯想能力,亦可檢驗以往國中國文課程的學習成效,



甚至可以達到測驗「閱讀」能力的效果,絕對不可輕忽。
2016-02-04 4:20 am
每天看一篇,看久就有語感了。
2016-01-22 2:45 am
儒家經典都是文言文 有什麼方法能容易看懂 又容易學會?

從簡明處入手,遇有不明的字查(字、辭)典:
論語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子曰:「君子不器。」---不器,孔子告訴我們,要有自己的志意,不能像器物一樣任人使用。

孟子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於彀;學者亦必志於彀。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
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從簡明處入手,然後,循序漸進,自能有得。------
2016/1/22 10:44 AM
2016-01-27 5:04 pm
首先,先買一本論語,現在的古籍都有注釋。再買一本字典,看到不懂的字就翻,參考例句和用法。有些字,不但在古代和現代差很多。就算在當代,也有完全不同的解釋。例如:泰,有安適的意思,也有驕奢的意思。因為時代的隔閡真的要入門時會感到有點難,但放心,絕對不會比英文難。忍住性子查個三個月到半年,你就會習慣了。
2016-01-18 6:20 am
國家公務員在父母親臥病在床時,能回家伺俸父母,盡到孝道,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立國的根本,是中華文化的根基,中國以後要領導世界,向世界各國宣揚儒家王道文化。就是憑藉這種優良道統,是在教育世界各國人民。儒家王道文化,是符合人性的優良文化,是人類和平相處,平息紛爭戰亂的文化。
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不是一年或兩年,因為人從生下來,三年之內生理狀態都不能自理,穿衣吃飯都要由父母幫助,三歲以前不能離開父母,守孝三年是要報答父母親,在出生下來三年內,無微不至的照顧,沒有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是不能長大成人。說到『根本』,父母就是自身的根本,沒有父母這樣從小照顧,人是不能在世間擁有一切,人能在世間擁有財富、地位,都要感謝自己的父母,所以世間最大的福報功德,就是孝養父母。「守孝三年」才是完整的盡到孝道,但是,現在是工商業社會,人相當忙碌,沒有辦法做到「守孝三年」,那就在父母過世三年內,除了上班處理要辦的事情以外,盡量守在父母親靈位前,盡到孝道。
為什麼父母親過世四十九天內,還要祭拜菜飯?
依照佛家的學說,人死後四十九日之內,是中陰身,不屬於六道(1天、2人、3阿修羅、4地獄、5惡 鬼、6畜生)中任何一道,還有人的習慣不能改過來,四十九天以內提供菜飯,也是盡到孝道。世界上每個人,都想盡辦法要自己功成名就,希望擁有更多財富、名聲、地位,在父母過世四十九天內,沒有為父母提供菜飯,是在放棄你追求的東西,事與願違。
為什麼父母親過世後要祭祀?
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也是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上立足,綿延流長生存下去的的原因,從文化大革命以後,把祖先牌位丟掉以後,不再祭祀祖先,就過著貧窮落後的生活,到後來實施一胎化,就是要將中華民族滅絕,今年為什麼要解除一胎化?因為過去幾年來,有人開始按照傳統習俗,按時(農曆初一日、十五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祭拜祖先,有一大部分人按照儒家傳統經典學習,一胎化政策,不能在繼續推行下去了,不然當權者就要大難臨頭,所以要開放二胎。沒有這些人在按時祭拜祖先,學習儒家經典,當權者是不可能開放二胎的,不是政府的德政。如果你想多子多孫,擁有財富地位,那就按照傳統習俗,按時祭祀祖先,學習儒家經典 ,讓更多人來按時祭拜祖先,讓更人多來學習儒家經典。


「本立而道生」,「本立」做到『孝』與『悌』就是根本立住了,就是站穩腳步了,「而道生」修行的道路產生了,修行的道路開通了,就是開往修行後面這些(忠)(信)(仁)(禮)(君子)道路通了 ,做到『孝』與『悌』的人就有大福報,不會整天忙忙碌碌,過著輕鬆悠閒的生活,才有時間聽經聞法,聽聞別人講道, 按照這些道理去做到(忠)(信)(仁)(禮)(君子)。把『孝』與『悌』安排在第一個修習的項目,就是要人趕快來做到『孝』與『悌』,把『孝』與『悌』當做第一順位來修習, 做到『孝』與『悌』以後,才不會庸庸碌碌過一生,才有心力跟時間來修行,按照修行的道路, 做到君子。沒有做到『孝』與『悌』的人,都是整天為生活忙碌,沒有多餘的心力跟時間,想要去求道修行,根本不可能。
 不只是儒家經典修持,要從孝與悌開始,做為成就道業的根本,佛家修持也要從孝與悌開始,就從佛家經典中,提出一段經文來證明:
佛說觀無量壽經,韋提希夫人問釋迦牟尼佛,要如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答覆: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要先修持三種福報,第一個福報當中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孝養父母」就是盡到孝道, 「奉事師長」就是盡到悌道。不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要先做到孝與悌, 學佛的人要明心見性、開悟證果,成阿羅漢,僻支佛,菩薩,成佛都要先做到孝與悌。孝與悌是儒家與佛家共修,第一個首先要達成的根本修持,以後才有福報往更深一層的法門修持,沒有先做到孝與悌,福報不夠,只能庸庸碌碌的在世間處理俗事,登不上修行的階梯,更不能在道業上有所突破。你要深入儒家或佛家的經典中,探究道理,研究學問,沒有先做到孝與悌,沒有福報懂得更深入的法門,終究只能懂得儒家或佛家 ,一點皮毛的知識與學問而已。
在世間做任何事情,想達成自己的目的,要想當總統,要想當科學家,要想當工程師,要想當大企業主,要想當老闆,要想當高階主管,要想當國家高階幹部, 都要從做到孝與悌,作為以後成就大事的根本,孝與悌這個根本穩住以後,將來才能成就大事。
2016-01-18 6:12 am
(論語)當中,前一章與後一章沒有連貫性,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是有系統,有秩序的,將人要學習的為人處世道理,先後順序列出來,第一篇的篇名是(學而),第二篇的篇名是(為政),雖然都是以第一章的主旨,做為這一篇的篇名。例如第一篇的第一章開頭(學而時習之),就將(學而)這兩個字,作為第一篇的篇名,第二篇的第一章開頭(為政以德),就將(為政)這兩個字,作為第二篇的篇名,這樣隨性的取名,看起來是沒有系統性與連貫性,其實是有系統,有秩序的。
(論語)第一篇的第一章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經文當中,只教導人要學習,但是,要學什麼?卻沒有說出來,但是從後面幾章的編排,就可以知道,要學(孝)(悌)(仁)(忠)(信)(君子)(禮),這要整篇的章句經文都列出來,詳細解說:

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一章講:學到一個課程的時候,要經常練習,有同學互相討論研究也很重要,不能閉門造車,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光一個人深入研究經文,不懂得與人互相討論研究,會成為書呆子,不懂得應用與變通,這樣就失去讀聖賢書的意義,學習環境的好與壞關係很大,有良師益友之間的互相提攜與幫助,才能學有所成。
講到學習環境:就要另外說一些話,中國現在學習儒家學問風氣,看似前程一片大好,但是眼睛所看到的社會現象,都是與論語中所講的相違背。那些當官為政的人,大部分都在做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的事情,官員中箭下馬的機率很高,什麼叫做(為君不仁)?儒家所講的君臣關係,當領導的叫做君,當部屬的叫做臣,大部分當領導的人,都是把自己的事情推給屬下去做,遇到有功勞的事情,就爭先得到,遇到有過失的時候,推卸責任要屬下去承擔,常責備屬下辦事不利,數說屬下的種種不是,這樣的行為叫做(暴),(仁)的反面就是(暴),(仁君)與(暴君)的差別就是在這裡。做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的事情,是對國家不忠也在花不義之財。那些國企央企的主管,把公司企業當成自身提款機,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公司企業,就吃公司企業),(不仁)(不忠)(不義)的事情處處可見,而且是在公家機關當中,讓人覺得學論語 、學儒家學術,好像與這個社會脫節,一點用處都沒有。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至少在公家機關當中,這個現象要先破除,要讓(有禮)(有忠)(有仁)(有義)做到(君子)的人,來當各階層的領導,起了示範作用,這樣才能號召人民群眾,都來學習(論語),學習儒家學術,都來學習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這樣中國人才會有研究創新的能力,才有高端的 、頂尖的科學技術,所生產的商品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才會產生世界性的知名品牌。

再說學習環境:沒有真正做到論語中所教導的這些,有(孝)(悌)(忠)(信)(仁)(禮)(君子)德行的人當老師,來親自講學論語,想學習的人,不能親身體驗(孝)(悌)(忠)(信)(仁)(禮)(君子)是 什麼狀況?什麼程度?沒有可學習的榜樣當借鏡,好像在空口說白話,說的人本身都做不到,學的人怎麼能做到?怎麼去學呢?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論語】這門學問,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做到的,但是,不來學【論語】,就不能把單位公司企業管理好,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學了半部論語,就能將整個天下治理好,找到能把【論語】學全學通的人,就相當稀少了,這要一輩子都在學習研究儒家經典的人,這個領域當中去找,才能找出學通會講【論語】的人。【論語】中所講的道理,不是在學的學生所能理解的,它是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道理,學生之間沒有利害關係,講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學生用不到,體會不出來,必得出社會謀職歷練,各種情況都遇到以後,在社會上與人磨擦碰壁以後,講這些道理才能理解,要三十歲以上的人,對【論語】中所講的道理才能理解吸收。也不是課堂中不用講授【論語】課程,在學生時期就要把【論語】經文背誦,將來出社會以後,如果不再有學習【論語】的機會,至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腦海中【論語】經文浮現出來,就能依照經文的意思,拿來解決問題。如果管理一個企業當主管的人,或當大公司的老闆,或當一個地區的首長,底下要管轄的人眾多,就要另外安排時間,來聽有德、有學問的人講授【論語】 ,才能把公司企業或地方管理好。也不是所有大公司的老闆主管及地方首長,都要來聽學【論語】講授,在【論語】當中,把人分為『君子』跟『小人』, 在「心性」上比較接近『君子』的人,來學【論語】,才能把【論語】學全,才能學以致用,才有能力以後當為講授【論語】的老師, 「心性」上比較接近『小人』的人,來學【論語】,比較浪費時間,所得到的益處不多,更不能學以致用。以這樣的選擇標準來篩選學生,有德、有學問的講授【論語】老師, 需求不多,就很好找到。基層的主管幹部 ,也需要來聽學【論語】課程,不必親身來接受有德、有學問的講授【論語】,可以從發行DVD光盤,或在網路上,或將講解的【論語】課程,都轉化為文字, 從書本上學習。
再說學習環境:現在是中國學習【論語】最差的年代,這話怎麼說呢?要從歷史上發生的事件說起:清朝末年甲午戰敗,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中法戰爭, 都是被外國船堅炮利侵略,割地賠款的史實,那時候就有人鼓吹,拋棄固有文化,完全西化,前後共有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 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這一代的中國人,已經不是傳統的中國人,喪失傳統的中華文化的思想習慣,沒有傳統中國人的優良美德。說台灣人搞台獨是欺師滅祖的行為,但是嚴格說起來,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深厚的地方,台灣人才是最傳統的中國人,在中國大陸上的人,在思想與習慣上,已經完全不是中國人。台灣人在思想與行為上,還深厚保有儒家(孝)(悌)(忠)(信)(仁)(禮)(君子)的德行,比較起來台灣人溫和、善良、講道理、守法律、守規矩,大陸人粗暴、邪惡、不講道理、不守法律、不守規矩。因為台灣沒有發生【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雖然大陸也進行許多補救【文化大革命】作為,但是在【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這兩方面,還是沒有補救的動作,這對教導人民來學(孝)(悌)(忠)(信)(仁)(禮)(君子),產生相當大的阻礙,【改成簡體字】方面,本人過去發表多次文章,這裡不再述說,就從【批孔揚秦】所造成的後果來說:大陸上的人總認為,孔子 教人盡『忠』那是愚民政策,要人民向皇帝盡忠,是封建思想要打破,所以這五十幾年來,就沒有教人『忠』的概念,『忠』的概念不只是向君王盡忠而已, 還有1對服務單位要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要盡忠,把『忠』這個字完全否定掉以後,就出現政府官員及國家公務員,操守出現問題, 於是做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的事情,屢禁不止,因為人民對於『忠』完全沒有概念,這些四十幾歲及三十幾歲的國家公務員,如果以後掌權當政, 還是操守有問題,全世界只有中國的政府官員, 貪腐問題不能解決,因為過去五十幾年來的教育,完全否定『忠』的概念,沒有教導人民,1對服務單位要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要盡忠。古時候國家的範圍很小,幾十萬人就可以稱為國家,幾百萬人算是大國了,幾千萬人就是超級大國了,出了家庭以後,就要面對國家了,所以經常面對國家根本身的接觸關係。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幾百萬人算是小國家,幾千萬人稱為中等國家,人口上億才能稱為大國,人民跟國家之間的接觸關係很少,納稅錢是繳給地方政府的,只有去當為軍人,才能說去報效國家,就算我是你們的皇帝,統治十幾憶人口,說到為本人盡忠的人,只有宰相大臣及貼身侍衛,數百人有機會接觸到而已,一般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對皇帝盡忠,說為皇帝盡忠是愚民政策,這個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就算有人要謀刺皇帝,貼身侍衛為皇帝擋子彈而死,也是盡到個人本身的職務,世界各國的首長貼身侍衛,都是訓練來為首長擋子彈的,這樣為國捐軀,每個國家都有撫卹標準,不能說你是為我這個皇帝而死,家屬就能比別人多拿點錢。所以說為皇帝盡忠是迂腐,是愚民政策,這樣的說法講不通。再說宰相大臣的官位,現在這個時代每個職務,權責都劃分的很清楚,每個人所辦的事情,都是按照權責歸屬來處理的,政府官員都要對自己的施政得失負責,事情處理不好就要換人下台負責,每個政府官員都在1對服務單位負責2對自己的職務負責,沒有是為 皇帝辦事的,說宰相大臣要對皇帝盡忠,實際上沒有這回事。
上面講到國家公務員方面 ,都沒有『忠』的思想概念,那這些人掌權當政以後,當然就會去做結黨營私,貪瀆舞弊的事情,在未來30年內,這些四十幾歲,三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國家公務員, 都會輪到他們掌權當政,怎麼去防弊呢?中國的國家公務員貪瀆問題不能解決,就影響政府的信譽,人民不相信政府,人民與政府之間形成對立的局面,也因為貪瀆問題嚴重, 政府的行政效率低落,國家最高階層雖然有良好的政策,施行起來也會打折扣。
要解決公務員以後掌權當政 ,避免再有貪腐的行為,就要把這些國家公務員,利用星期六的時間招集起來, 開課講授如何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講授如何1對服務單位要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要盡忠。講授如何做到(溫)(良)(恭)(儉)(讓)。在還沒開課以前 ,先做這一件事情,以十萬出家人念佛廻向,各念三萬遍佛號,廻向給中國a所有公務人員b所有政府官員
1、能做到孝、悌、忠、信,學仁、學禮、學君子,做到仁、做到禮、做到君子。
2、做到1對服務單位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盡忠。
3、去除過去1對服務單位不忠2對自己的職務不忠的業障。
4、學習(溫)(良)(恭)(儉)(讓),做到(溫)(良)(恭)(儉)(讓)。
5、去除過去言行粗暴、言行惡劣、態度傲慢、奢侈行為、爭名奪利等業障。

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國家公務員以後辦事,就不會處處碰壁,一事無成。其中的原因,在講到第10章的時候,會詳細說明。
繼續說批孔揚秦產生的問題,前面講到沒有『忠』的概念,在國家公務員方面,現在講人民方面,在私營企業方面,員工對雇主、對公司企業沒有向心力,別的地方待遇高一點, 就想跳槽換工作,當上主管幹部的人,也會有貪瀆情況產生,當老闆的人也沒有敬業精神,就去做偷工減料、仿冒、偽劣的行為,一般公司企業都只維持三年或五年,就關門倒閉, 正派經營的公司企業,相當稀少,投機取巧的公司企業,到處都是。這樣中國的製造科技當然不會提升,產品質量也不會提升, 當然也不會有研究創新的能力。中國現在正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當中,要脫離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創新的能力』相當重要,政府單位一貫的號召,找有『研究創新的能力』的人, 集中起來開發新產品,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會講,問題是人民的素質低落,而且是普遍性的低落,根本找不到有『研究創新的能力』的人,是過去五十幾年來, 【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所造成的。
現在回歸到主題『學習環境』問題,其它【批孔揚秦】所造成的危害還很多,要花掉時間版面敘述,就不再深入討論。前面講現在是中國學習儒家思想教育最不好的年代, 因為經過【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要花很大的毅力、決心,徹底將過去【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的餘毒都改正過來, 讓人民對學習儒家思想教育深具信心,不再產生排斥作用。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不能大力推廣儒家思想教育的原因,因為共產黨還存在的問題, 因為共產黨造成【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當權者把共產黨當成老祖宗一般的看待,不能講共產黨的錯誤,推行儒家思想教育,也要遮遮掩掩, 要在暗中進行,不能光明正大的來推廣,好像是在做偷雞摸狗的事情,不能全面的推行儒家思想教育,這樣下去你這輩子都無法看到,中國產生『研究創新的能力』, 中國脫離『中等收入陷阱』,要等50年甚至100年,中國才有機會產生『研究創新的能力』,脫離『中等收入陷阱』。
那時候你已經不在人世間了。
中國從古時候留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教育,政府站在主導的地位,民間弘揚儒家思想教育,也佔相當大的地位,古時候鄉鎮以下,是沒有公立學校的,,要縣跟省城才有公辦學校,要去讀縣所開辦的公辦學校,要經過鄉試,通過鄉試的人,才能到縣城開辦的公立學校就讀。有錢有地位的人才能讀書識字,都是在私塾裡面學讀書識字,『私塾』就是地方仕紳出錢出力,聘請教書先生來教育學生。中國儒家思想教育能綿延流傳下來,民間的力量才是主流,政府只是政策的主導者而已。所以別指望現在的公立學校,能將純粹的儒家思想教育,傳播給學生。那些民營企業,不是想積極擴展市場,,增加銷售數量,在市場上取得占有率嗎?那就由幾家地方公司企業,共同出資來辦:
1私立幼兒園
教導孩童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免費教學。
2國學教育補習班
招收在學的學生,在例假日教學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國畫、國樂,也是免費教學。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裏所說的「人不知」 ,是講別人不知道你有道德、有學問,那『有道德、有學問』是什麼狀態,才能說是『有道德、有學問』?要(孝)(悌)(忠)(信)(仁)(禮)(君子)都做到了, 才算是『有道德』,要(孝)(悌)(忠)(信)(仁)(禮)(君子)這些道理,都講得出來才能說是『有學問』。這樣的人在人群中, 算是相當稀有罕見了。「而不慍」,這裡講的「慍」,是指內心中有點不高興,還沒到生氣、發怒的狀態,不會在內心產生不高興,不會怨恨的狀態,「怨恨」是已經有情緒化了, 「慍」是還沒到怨恨的狀態,但是內心有點憤憤不平。「不亦君子乎?」這樣不是君子嗎?反過來說,這樣才是君子。整句話的意思,『別人不知道你有道德、有學問,輕視你, 甚至取笑你,你都不會感到憤憤不平,這樣不是君子嗎?』要做到這樣的修養相當不容易,一般人隨便意見不和,就發生口角了。這裡是講學到君子的程度, 表現出來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能「慍」?這是講到修道的層次了,修道的人內心是平和的,內心是不會隨著外在的環境,而高低起伏的,不會產生情緒化, 「情緒化」就是有喜、怒、哀、樂、愛、悪、欲,稱為七情,七種情緒的產生。儒家的學說,修行的層次,是從學君子開始,然後學到賢人,再學到聖人。
儒家聖人=佛家的佛
儒家賢人=佛家的菩薩
那儒家所講的君子,就接近於佛家所講的羅漢了。
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其為人也孝弟」,「其為人也」
 這章講做到『孝』與『悌』的人 ,不會去做犯上作亂的事情,要學做到君子,『孝』與『悌』是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反過來說:這個人以後會不會去做犯上作亂的事情, 『孝』與『悌』是決定因素。要人以後不會去做犯上作亂的事情, 那就要教育這個人做到『孝』與『悌』。上一章講學習儒家思想教育,就是要學到君子的程度,這一章就說:做到『孝』與『悌』是以後成為君子的根本, 『孝』與『悌』也是做人的根本。整部【論語】所教導人要學習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做到『孝』與『悌』,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在整部【論語】當中,只有這一篇是有子所講的話, 以後的章句就沒有有子所講的話了,這是為了編排【論語】的章節順序, 推出有子來講這一段話,做為學習的第一個項目,因為『孝』與『悌』太重要了。經文中提到「犯上作亂」的事情, 這是以後會不會出人頭地的關鍵,如果這個人不尊敬上級長官,常做出頂撞上級長官,頂撞父母,頂撞長輩的事情,那就是犯上了,這個人以後就不會升遷 ,不能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不能成為主管幹部了。做到『孝』與『悌』的人,以後才有機會升遷 ,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做到『孝』是『有福報』以後會升遷 ,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做到『悌』是『因』,以後會升遷 ,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是『果』。『孝』與『悌』都做到了,『福報』與『因』都有了,那就會有升遷,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的『果報』, 因為有這一層因果關係,所以說做到『孝』與『悌』,是以後學成君子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要成為幹部、主管、老闆甚至大企業主 ,首先要做到『孝』與『悌』,這是第一個決定因素,當然要成為幹部、主管、老闆甚至大企業主 ,不只是要做到『孝』與『悌』,後面還要做到『忠』『信』『仁』『禮』『君子』才更有把握,這一章只是說首先要做到的項目, 是以後成功的根本。那後面這些『忠』『信』『仁』『禮』『君子』都做到了,唯獨沒有做到『孝』與『悌』,就不能成功了,因為做到『孝』與『悌』是成功的根本, 最根本的你都沒有做到,其他修得再多,也是不能成功。所以做到『孝』與『悌』非常重要,要安排在第一個學習項目。
一般出外為事業打拼的人,前幾年成長很快,但是經過五年十年以後,成長的速度就慢下來了,薪資及地位都不再提升了,不論再付出多少努力, 總是裹足不前,事業上不能再發展突破了。因為只有做到『悌』道,尊敬『老闆』『上司』『資深員工』是盡到『悌』道。沒有『孝養父母』盡到『孝』道的責任 ,那就打包回家,停止在遠地的職位或事業,回到家鄉附近找工作,至少每天都能孝養父母,伺奉父母,先盡到『孝』道,以後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大多數人都會認為, 好不容易將職位及事業都打好基礎了,以後可以一展長才,成為社會上成功人士的機會,這樣就放棄了,實在很不甘心。天地之間運行的法則,就是要先做到『孝』與『悌』, 以後才有成功的機會,這是從古時候到現在不變的規則,【論語】裡面所講的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遵照這些天地之間運行的法則,指導人按照這個規則去做, 才能成功,你要出人頭地,事業有成,都要按照這些規則去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城市裡打拼十年 ,一些世面你都看到,也都經歷過了,遇到有困難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也都知道了,只是你福報不夠,沒有回家孝養父母,累積自己的福報,就不足以提升社會地位, 成為成功人士,繼續在城市裡工作,是在浪費青春歲月。
什麼叫做『經』?就是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不管時代怎麼演變,社會環境怎麼變遷,這個道理永遠都不會改變,古時候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像,天地之間運行的法則, 都不會改變。佛經是經,儒經也是經 ,這部【論語】是儒家的經書,裡面所講的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古時候的人要按照這樣去做,現在的人要按照這樣去做, 後世的人也要按照這樣去做,才能出人頭地,都是不會改變的。什麼是修行或修道?就是按照這些道理,在為人處事方面,去實行,去實踐,所有言行舉止, 都要按照這些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去做,不能違背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這樣才能心安理得,不會產生意外災害,不會遭逢厄運, 修行修道的好處就是這樣。不按照這些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言語行為都違背這些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那就災禍惡運連連,這些意外變故, 都是提醒你要按照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去做,才能平安無事。
講到這裡:那些國家公務員、政府官員,就有話說了。我是被派到外地當官 ,沒辦法在家孝養父母,這筆帳要找誰算呢?古時候每個朝代都有這項法令,政府官員在外地當官,遇到父母親臥病在床,就可以保留官位,回到家鄉親自伺奉父母, 給為人子女盡到孝道的機會,還可以在父母親過世後,在家裡守孝三年,三年以後回覆官職,再繼續為國家服務。
現在本人宣布:
中國所有國家公務員、政府官員,公營企業派駐外地人員,遇到父母親臥病在床,可以留職停薪,回到家鄉親自伺奉父母,如果父母親過世 ,可以在父母親出殯以後,才回到原單位復職。

現代環境變遷快速,「守孝三年」已經行不通,三年的改變相當大,三年以後才復職,就已經不能再適應原來的職位了。可以採取變通的辦法,將父母親的靈位,移靈到你復職的地方, 早晚燒香,早上供水,在農曆初一日、十五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 ,要供上食物祭拜父母。另外,父母過世四十九天以內,要每天兩餐供菜飯祭拜父母。民間企業我只能向你們道德勸說,盡量給員工方便,有一個盡到孝道的人,在你的單位上班, 會讓你帶來福氣,也能讓你的公司企業,減少一些意外事故產生。
2016-07-22 1:29 pm
個人認為:文言文這種東西,當然不能一下子就學得會,您可以先去找淺顯易懂的古人傳記、歷史故事書,像樓上說的歷史漫畫也行哦,這樣就會覺得很有趣也很好懂!重點是,你不能有他們就是很嚴肅、難懂的先人為主的觀念,這樣它一輩子都不會好懂的,也就是要陪養興趣。你也可以多翻翻字典,看益智節目,收獲會更多哦!
2016-01-23 1:31 pm
???


收錄日期: 2021-04-29 16:55: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16202428AAxIHHL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