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一章的經文是說:
子禽向子貢問,我們的老師孔夫子,到達每個國家,都會得知那個國家的政治情況,這是孔夫子向他們請求的呢?還是那個國家的大夫給予的呢?子貢回答子禽說:我們的老師孔夫子,是本身有個性溫和、心地善良、待人恭敬、節儉、禮讓的涵養,而得到的,我們的老師孔夫子,他向人所求的方法,有別其
他人 。這一章說明孔子厲害之處,每個國家都有政治上不能解決的地方,而且那些國家的當政者,都願意把本身的問題,毫無隱瞞的提出來,向孔夫子請教,一個外國人能得到他國信任,願意把自己國家的難言之隱,提出來請教,是相當不容易的。
這要先說一下歷史背景,孔子在魯國當卿大夫(就是宰相),上任後只花三個月的時間,就把魯國政治問題都解決,國力強大起來,讓鄰國齊國(魯國在當今山東省,齊國在當今河北省,齊國面積跟人口都比魯國大得多)備受壓力,於是齊國就訓練一批歌伎,送給魯國的國君跟大夫,結果那些魯國的國君跟
大夫,就整天迷惑在歌技表演上,不理朝政了,孔子眼看政治不能辦下去了,決定出走,這是孔子為什麼要周遊列國的原因。孔子到其他國家的原因,是想把先王之道(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治理國家的道理)傳播出去,看其他國家,能不能施行先王之道。
孔子在辦理政治方面,有獨到之處,所以其他國家的當政者,才願意把本國的問題拿出來請教,看能不能從孔夫子處,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章的重點,是在(溫﹑良﹑恭﹑儉﹑讓)上面,要人來學習(溫﹑良﹑恭﹑儉﹑讓),至於誰去問誰,誰有(溫﹑良﹑恭﹑儉﹑讓),誰辦理政治厲害,都只是借
助引入主題的過程,孔子是偶像,子禽根子貢是政治名人,在春秋戰國時代都具有魅力,就像現代商品廣告,必定要找形象良好的明星來代言,拍廣告,商品打開知名度,才有銷售好成績 。借助孔子、子貢、子禽的知名度來包裝,把(溫﹑良﹑恭﹑儉﹑讓)推銷出去,不是當今才有商品包裝推銷方式,古
時候出書要取得大眾都喜歡來閱讀,也是運用政治明星來推銷,古時候就有偶像了,偶像的個名詞不是當今才有。
這樣的手法就像現在,周杰倫問劉家昌:劉文正除了長得帥以外,還有什麼魅力,能讓那麼多的歌迷,把它當偶像那樣崇拜,過了三十年還是華人第一男歌星,其他男歌星都不能取代他的地位,劉家昌回答周杰倫說:劉文正除了長得帥以外,還有本身具有個性溫和、心地善良、待人恭敬、節儉、禮讓的涵養是其他男歌星難以取代的 。這樣的話在當今來說,就對那些粉絲具有殺傷力,造成轟動。
現在有一個廣告說:『老藥方走入新時代』,老藥方還具有醫療效果,但是老包裝不能再吸引顧客購買,就要重新包裝,重新廣告,再吸引新的顧客群,讓這個商品能繼續銷售。【論語】這部書所講的道理,到現在還能適用,但是其中採用的人物及歷史背景,對現代人來說都不熟悉,還要花一番功夫考究,
才能引證其中所講的道理,這對現代工作繁忙的人來說,花掉很多時間考究,才能懂得其中一點道理,真是太浪費時間,而且人物跟歷史背景都不熟悉,就讓人想放棄閱讀。【論語】其中所講的道理,應該重新整理,把一些不合時宜的部份去掉,所講的道理應該以另外的方法述說,適合現代人理解的方式述說,才能吸引現代大眾都來閱讀。
文章的重點在(溫﹑良﹑恭﹑儉﹑讓)上面,現在就進入主題來探討,現在不管政治人物,還是影視明星,都要注重形象,不管私底下個人習慣如何,在檯面上簡直都是(溫﹑良﹑恭﹑儉﹑讓),這個(溫﹑良﹑恭﹑儉﹑讓)古今都適用,這是吸引大眾,創造個人魅力的不二法門。那些政治人物、影視明星
都要安排時間,去做公益慈善活動嗎?那去做公益慈善活動,就是要顯示這個政治人物、影視明星『心地善良』,不然去做公益慈善活動是在做什麼?如果這個政治人物、影視明星,表現出來是脾氣暴躁(個性溫和的反面),表現出來是態度傲慢(待人恭敬的反面),這樣就是在自毀形象,會喪失名氣,粉絲會跑掉的,所以政治人物、影視明星,表現出來的都是『個性溫和、心地善良、待人恭敬、節儉、禮讓』至少在檯面上,你看得到的時候,都是這些正面的形象,因為這樣才能吸引人,博得一般大眾的好感,才能把這個人當成偶像般看待。政治人物要獲得選票必須這樣,影視明星所拍的電影、電視劇,要取得賣座必須這樣,所以這個(溫﹑良﹑恭﹑儉﹑讓)也是為人處事的道理,要『與人溝通』,要『說服別人』,要『領導大眾』,要『統籌大局』的人,都要來學習(溫﹑良﹑恭﹑儉﹑讓),這是從事服務行業,必修的課程,沒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不能把服務行業做好的,所以當『業務員』『客服人員』『外交人員』『政府官員』『企業主管幹部』,都要來學習(溫﹑良﹑恭﹑儉﹑讓),才能把本身的職務處理好。
-----欽明------
(論語)當中,前一章與後一章沒有連貫性,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是有系統,有秩序的,將人要學習的為人處世道理,先後順序列出來,第一篇的篇名是(學而),第二篇的篇名是(為政),雖然都是以第一章的主旨,做為這一篇的篇名。例如第一篇的第一章開頭(學而時習之),就將(學而)這兩個字,作為第一篇的篇名,第二篇的第一章開頭(為政以德),就將(為政)這兩個字,作為第二篇的篇名,這樣隨性的取名,看起來是沒有系統性與連貫性,其實是有系統,有秩序的。
(論語)第一篇的第一章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經文當中,只教導人要學習,但是,要學什麼?卻沒有說出來,但是從後面幾章的編排,就可以知道,要學(孝)(悌)(仁)(忠)(信)(君子)(禮),這要整篇的章句經文都列出來,詳細解說:
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5.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9.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15.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一章講:學到一個課程的時候,要經常練習,有同學互相討論研究也很重要,不能閉門造車,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光一個人深入研究經文,不懂得與人互相討論研究,會成為書呆子,不懂得應用與變通,這樣就失去讀聖賢書的意義,學習環境的好與壞關係很大,有良師益友之間的互相提攜與幫助,才能學有所成。
講到學習環境:就要另外說一些話,中國現在學習儒家學問風氣,看似前程一片大好,但是眼睛所看到的社會現象,都是與論語中所講的相違背。那些當官為政的人,大部分都在做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的事情,官員中箭下馬的機率很高,什麼叫做(為君不仁)?儒家所講的君臣關係,當領導的叫做君,當部屬的叫做臣,大部分當領導的人,都是把自己的事情推給屬下去做,遇到有功勞的事情,就爭先得到,遇到有過失的時候,推卸責任要屬下去承擔,常責備屬下辦事不利,數說屬下的種種不是,這樣的行為叫做(暴),(仁)的反面就是(暴),(仁君)與(暴君)的差別就是在這裡。做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的事情,是對國家不忠也在花不義之財。那些國企央企的主管,把公司企業當成自身提款機,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公司企業,就吃公司企業),(不仁)(不忠)(不義)的事情處處可見,而且是在公家機關當中,讓人覺得學論語 、學儒家學術,好像與這個社會脫節,一點用處都沒有。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至少在公家機關當中,這個現象要先破除,要讓(有禮)(有忠)(有仁)(有義)做到(君子)的人,來當各階層的領導,起了示範作用,這樣才能號召人民群眾,都來學習(論語),學習儒家學術,都來學習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這樣中國人才會有研究創新的能力,才有高端的 、頂尖的科學技術,所生產的商品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才會產生世界性的知名品牌。
再說學習環境:沒有真正做到論語中所教導的這些,有(孝)(悌)(忠)(信)(仁)(禮)(君子)德行的人當老師,來親自講學論語,想學習的人,不能親身體驗(孝)(悌)(忠)(信)(仁)(禮)(君子)是 什麼狀況?什麼程度?沒有可學習的榜樣當借鏡,好像在空口說白話,說的人本身都做不到,學的人怎麼能做到?怎麼去學呢?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論語】這門學問,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做到的,但是,不來學【論語】,就不能把單位公司企業管理好,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學了半部論語,就能將整個天下治理好,找到能把【論語】學全學通的人,就相當稀少了,這要一輩子都在學習研究儒家經典的人,這個領域當中去找,才能找出學通會講【論語】的人。【論語】中所講的道理,不是在學的學生所能理解的,它是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道理,學生之間沒有利害關係,講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學生用不到,體會不出來,必得出社會謀職歷練,各種情況都遇到以後,在社會上與人磨擦碰壁以後,講這些道理才能理解,要三十歲以上的人,對【論語】中所講的道理才能理解吸收。也不是課堂中不用講授【論語】課程,在學生時期就要把【論語】經文背誦,將來出社會以後,如果不再有學習【論語】的機會,至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腦海中【論語】經文浮現出來,就能依照經文的意思,拿來解決問題。如果管理一個企業當主管的人,或當大公司的老闆,或當一個地區的首長,底下要管轄的人眾多,就要另外安排時間,來聽有德、有學問的人講授【論語】 ,才能把公司企業或地方管理好。也不是所有大公司的老闆主管及地方首長,都要來聽學【論語】講授,在【論語】當中,把人分為『君子』跟『小人』, 在「心性」上比較接近『君子』的人,來學【論語】,才能把【論語】學全,才能學以致用,才有能力以後當為講授【論語】的老師, 「心性」上比較接近『小人』的人,來學【論語】,比較浪費時間,所得到的益處不多,更不能學以致用。以這樣的選擇標準來篩選學生,有德、有學問的講授【論語】老師, 需求不多,就很好找到。基層的主管幹部 ,也需要來聽學【論語】課程,不必親身來接受有德、有學問的講授【論語】,可以從發行DVD光盤,或在網路上,或將講解的【論語】課程,都轉化為文字, 從書本上學習。
再說學習環境:現在是中國學習【論語】最差的年代,這話怎麼說呢?要從歷史上發生的事件說起:清朝末年甲午戰敗,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中法戰爭, 都是被外國船堅炮利侵略,割地賠款的史實,那時候就有人鼓吹,拋棄固有文化,完全西化,前後共有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 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這一代的中國人,已經不是傳統的中國人,喪失傳統的中華文化的思想習慣,沒有傳統中國人的優良美德。說台灣人搞台獨是欺師滅祖的行為,但是嚴格說起來,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深厚的地方,台灣人才是最傳統的中國人,在中國大陸上的人,在思想與習慣上,已經完全不是中國人。台灣人在思想與行為上,還深厚保有儒家(孝)(悌)(忠)(信)(仁)(禮)(君子)的德行,比較起來台灣人溫和、善良、講道理、守法律、守規矩,大陸人粗暴、邪惡、不講道理、不守法律、不守規矩。因為台灣沒有發生【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雖然大陸也進行許多補救【文化大革命】作為,但是在【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這兩方面,還是沒有補救的動作,這對教導人民來學(孝)(悌)(忠)(信)(仁)(禮)(君子),產生相當大的阻礙,【改成簡體字】方面,本人過去發表多次文章,這裡不再述說,就從【批孔揚秦】所造成的後果來說:大陸上的人總認為,孔子 教人盡『忠』那是愚民政策,要人民向皇帝盡忠,是封建思想要打破,所以這五十幾年來,就沒有教人『忠』的概念,『忠』的概念不只是向君王盡忠而已, 還有1對服務單位要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要盡忠,把『忠』這個字完全否定掉以後,就出現政府官員及國家公務員,操守出現問題, 於是做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消費,公款旅遊的事情,屢禁不止,因為人民對於『忠』完全沒有概念,這些四十幾歲及三十幾歲的國家公務員,如果以後掌權當政, 還是操守有問題,全世界只有中國的政府官員, 貪腐問題不能解決,因為過去五十幾年來的教育,完全否定『忠』的概念,沒有教導人民,1對服務單位要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要盡忠。古時候國家的範圍很小,幾十萬人就可以稱為國家,幾百萬人算是大國了,幾千萬人就是超級大國了,出了家庭以後,就要面對國家了,所以經常面對國家根本身的接觸關係。但是現在這個時代,幾百萬人算是小國家,幾千萬人稱為中等國家,人口上億才能稱為大國,人民跟國家之間的接觸關係很少,納稅錢是繳給地方政府的,只有去當為軍人,才能說去報效國家,就算我是你們的皇帝,統治十幾憶人口,說到為本人盡忠的人,只有宰相大臣及貼身侍衛,數百人有機會接觸到而已,一般人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對皇帝盡忠,說為皇帝盡忠是愚民政策,這個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就算有人要謀刺皇帝,貼身侍衛為皇帝擋子彈而死,也是盡到個人本身的職務,世界各國的首長貼身侍衛,都是訓練來為首長擋子彈的,這樣為國捐軀,每個國家都有撫卹標準,不能說你是為我這個皇帝而死,家屬就能比別人多拿點錢。所以說為皇帝盡忠是迂腐,是愚民政策,這樣的說法講不通。再說宰相大臣的官位,現在這個時代每個職務,權責都劃分的很清楚,每個人所辦的事情,都是按照權責歸屬來處理的,政府官員都要對自己的施政得失負責,事情處理不好就要換人下台負責,每個政府官員都在1對服務單位負責2對自己的職務負責,沒有是為 皇帝辦事的,說宰相大臣要對皇帝盡忠,實際上沒有這回事。
上面講到國家公務員方面 ,都沒有『忠』的思想概念,那這些人掌權當政以後,當然就會去做結黨營私,貪瀆舞弊的事情,在未來30年內,這些四十幾歲,三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國家公務員, 都會輪到他們掌權當政,怎麼去防弊呢?中國的國家公務員貪瀆問題不能解決,就影響政府的信譽,人民不相信政府,人民與政府之間形成對立的局面,也因為貪瀆問題嚴重, 政府的行政效率低落,國家最高階層雖然有良好的政策,施行起來也會打折扣。
要解決公務員以後掌權當政 ,避免再有貪腐的行為,就要把這些國家公務員,利用星期六的時間招集起來, 開課講授如何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講授如何1對服務單位要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要盡忠。講授如何做到(溫)(良)(恭)(儉)(讓)。在還沒開課以前 ,先做這一件事情,以十萬出家人念佛廻向,各念三萬遍佛號,廻向給中國a所有公務人員b所有政府官員
1、能做到孝、悌、忠、信,學仁、學禮、學君子,做到仁、做到禮、做到君子。
2、做到1對服務單位盡忠2對自己的職務盡忠。
3、去除過去1對服務單位不忠2對自己的職務不忠的業障。
4、學習(溫)(良)(恭)(儉)(讓),做到(溫)(良)(恭)(儉)(讓)。
5、去除過去言行粗暴、言行惡劣、態度傲慢、奢侈行為、爭名奪利等業障。
有(溫)(良)(恭)(儉)(讓)的涵養,國家公務員以後辦事,就不會處處碰壁,一事無成。其中的原因,在講到第10章的時候,會詳細說明。
繼續說批孔揚秦產生的問題,前面講到沒有『忠』的概念,在國家公務員方面,現在講人民方面,在私營企業方面,員工對雇主、對公司企業沒有向心力,別的地方待遇高一點, 就想跳槽換工作,當上主管幹部的人,也會有貪瀆情況產生,當老闆的人也沒有敬業精神,就去做偷工減料、仿冒、偽劣的行為,一般公司企業都只維持三年或五年,就關門倒閉, 正派經營的公司企業,相當稀少,投機取巧的公司企業,到處都是。這樣中國的製造科技當然不會提升,產品質量也不會提升, 當然也不會有研究創新的能力。中國現在正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當中,要脫離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創新的能力』相當重要,政府單位一貫的號召,找有『研究創新的能力』的人, 集中起來開發新產品,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會講,問題是人民的素質低落,而且是普遍性的低落,根本找不到有『研究創新的能力』的人,是過去五十幾年來, 【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所造成的。
現在回歸到主題『學習環境』問題,其它【批孔揚秦】所造成的危害還很多,要花掉時間版面敘述,就不再深入討論。前面講現在是中國學習儒家思想教育最不好的年代, 因為經過【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要花很大的毅力、決心,徹底將過去【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的餘毒都改正過來, 讓人民對學習儒家思想教育深具信心,不再產生排斥作用。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不能大力推廣儒家思想教育的原因,因為共產黨還存在的問題, 因為共產黨造成【文化大革命】【批孔揚秦】【改成簡體字】,當權者把共產黨當成老祖宗一般的看待,不能講共產黨的錯誤,推行儒家思想教育,也要遮遮掩掩, 要在暗中進行,不能光明正大的來推廣,好像是在做偷雞摸狗的事情,不能全面的推行儒家思想教育,這樣下去你這輩子都無法看到,中國產生『研究創新的能力』, 中國脫離『中等收入陷阱』,要等50年甚至100年,中國才有機會產生『研究創新的能力』,脫離『中等收入陷阱』。
那時候你已經不在人世間了。
中國從古時候留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教育,政府站在主導的地位,民間弘揚儒家思想教育,也佔相當大的地位,古時候鄉鎮以下,是沒有公立學校的,,要縣跟省城才有公辦學校,要去讀縣所開辦的公辦學校,要經過鄉試,通過鄉試的人,才能到縣城開辦的公立學校就讀。有錢有地位的人才能讀書識字,都是在私塾裡面學讀書識字,『私塾』就是地方仕紳出錢出力,聘請教書先生來教育學生。中國儒家思想教育能綿延流傳下來,民間的力量才是主流,政府只是政策的主導者而已。所以別指望現在的公立學校,能將純粹的儒家思想教育,傳播給學生。那些民營企業,不是想積極擴展市場,,增加銷售數量,在市場上取得占有率嗎?那就由幾家地方公司企業,共同出資來辦:
1私立幼兒園
教導孩童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免費教學。
2國學教育補習班
招收在學的學生,在例假日教學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國畫、國樂,也是免費教學。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裏所說的「人不知」 ,是講別人不知道你有道德、有學問,那『有道德、有學問』是什麼狀態,才能說是『有道德、有學問』?要(孝)(悌)(忠)(信)(仁)(禮)(君子)都做到了, 才算是『有道德』,要(孝)(悌)(忠)(信)(仁)(禮)(君子)這些道理,都講得出來才能說是『有學問』。這樣的人在人群中, 算是相當稀有罕見了。「而不慍」,這裡講的「慍」,是指內心中有點不高興,還沒到生氣、發怒的狀態,不會在內心產生不高興,不會怨恨的狀態,「怨恨」是已經有情緒化了, 「慍」是還沒到怨恨的狀態,但是內心有點憤憤不平。「不亦君子乎?」這樣不是君子嗎?反過來說,這樣才是君子。整句話的意思,『別人不知道你有道德、有學問,輕視你, 甚至取笑你,你都不會感到憤憤不平,這樣不是君子嗎?』要做到這樣的修養相當不容易,一般人隨便意見不和,就發生口角了。這裡是講學到君子的程度, 表現出來是這樣的。為什麼不能「慍」?這是講到修道的層次了,修道的人內心是平和的,內心是不會隨著外在的環境,而高低起伏的,不會產生情緒化, 「情緒化」就是有喜、怒、哀、樂、愛、悪、欲,稱為七情,七種情緒的產生。儒家的學說,修行的層次,是從學君子開始,然後學到賢人,再學到聖人。
儒家聖人=佛家的佛
儒家賢人=佛家的菩薩
那儒家所講的君子,就接近於佛家所講的羅漢了。
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其為人也孝弟」,「其為人也」
這章講做到『孝』與『悌』的人 ,不會去做犯上作亂的事情,要學做到君子,『孝』與『悌』是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反過來說:這個人以後會不會去做犯上作亂的事情, 『孝』與『悌』是決定因素。要人以後不會去做犯上作亂的事情, 那就要教育這個人做到『孝』與『悌』。上一章講學習儒家思想教育,就是要學到君子的程度,這一章就說:做到『孝』與『悌』是以後成為君子的根本, 『孝』與『悌』也是做人的根本。整部【論語】所教導人要學習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做到『孝』與『悌』,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在整部【論語】當中,只有這一篇是有子所講的話, 以後的章句就沒有有子所講的話了,這是為了編排【論語】的章節順序, 推出有子來講這一段話,做為學習的第一個項目,因為『孝』與『悌』太重要了。經文中提到「犯上作亂」的事情, 這是以後會不會出人頭地的關鍵,如果這個人不尊敬上級長官,常做出頂撞上級長官,頂撞父母,頂撞長輩的事情,那就是犯上了,這個人以後就不會升遷 ,不能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不能成為主管幹部了。做到『孝』與『悌』的人,以後才有機會升遷 ,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做到『孝』是『有福報』以後會升遷 ,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做到『悌』是『因』,以後會升遷 ,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是『果』。『孝』與『悌』都做到了,『福報』與『因』都有了,那就會有升遷,成為他人的上級長官,成為主管幹部的『果報』, 因為有這一層因果關係,所以說做到『孝』與『悌』,是以後學成君子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
要成為幹部、主管、老闆甚至大企業主 ,首先要做到『孝』與『悌』,這是第一個決定因素,當然要成為幹部、主管、老闆甚至大企業主 ,不只是要做到『孝』與『悌』,後面還要做到『忠』『信』『仁』『禮』『君子』才更有把握,這一章只是說首先要做到的項目, 是以後成功的根本。那後面這些『忠』『信』『仁』『禮』『君子』都做到了,唯獨沒有做到『孝』與『悌』,就不能成功了,因為做到『孝』與『悌』是成功的根本, 最根本的你都沒有做到,其他修得再多,也是不能成功。所以做到『孝』與『悌』非常重要,要安排在第一個學習項目。
一般出外為事業打拼的人,前幾年成長很快,但是經過五年十年以後,成長的速度就慢下來了,薪資及地位都不再提升了,不論再付出多少努力, 總是裹足不前,事業上不能再發展突破了。因為只有做到『悌』道,尊敬『老闆』『上司』『資深員工』是盡到『悌』道。沒有『孝養父母』盡到『孝』道的責任 ,那就打包回家,停止在遠地的職位或事業,回到家鄉附近找工作,至少每天都能孝養父母,伺奉父母,先盡到『孝』道,以後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大多數人都會認為, 好不容易將職位及事業都打好基礎了,以後可以一展長才,成為社會上成功人士的機會,這樣就放棄了,實在很不甘心。天地之間運行的法則,就是要先做到『孝』與『悌』, 以後才有成功的機會,這是從古時候到現在不變的規則,【論語】裡面所講的這些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遵照這些天地之間運行的法則,指導人按照這個規則去做, 才能成功,你要出人頭地,事業有成,都要按照這些規則去做,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城市裡打拼十年 ,一些世面你都看到,也都經歷過了,遇到有困難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也都知道了,只是你福報不夠,沒有回家孝養父母,累積自己的福報,就不足以提升社會地位, 成為成功人士,繼續在城市裡工作,是在浪費青春歲月。
什麼叫做『經』?就是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不管時代怎麼演變,社會環境怎麼變遷,這個道理永遠都不會改變,古時候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像,天地之間運行的法則, 都不會改變。佛經是經,儒經也是經 ,這部【論語】是儒家的經書,裡面所講的做到(孝)(悌)(忠)(信)(仁)(禮)(君子),古時候的人要按照這樣去做,現在的人要按照這樣去做, 後世的人也要按照這樣去做,才能出人頭地,都是不會改變的。什麼是修行或修道?就是按照這些道理,在為人處事方面,去實行,去實踐,所有言行舉止, 都要按照這些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去做,不能違背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這樣才能心安理得,不會產生意外災害,不會遭逢厄運, 修行修道的好處就是這樣。不按照這些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言語行為都違背這些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那就災禍惡運連連,這些意外變故, 都是提醒你要按照天地之間不變的道理去做,才能平安無事。
講到這裡:那些國家公務員、政府官員,就有話說了。我是被派到外地當官 ,沒辦法在家孝養父母,這筆帳要找誰算呢?古時候每個朝代都有這項法令,政府官員在外地當官,遇到父母親臥病在床,就可以保留官位,回到家鄉親自伺奉父母, 給為人子女盡到孝道的機會,還可以在父母親過世後,在家裡守孝三年,三年以後回覆官職,再繼續為國家服務。
現在本人宣布:
中國所有國家公務員、政府官員,公營企業派駐外地人員,遇到父母親臥病在床,可以留職停薪,回到家鄉親自伺奉父母,如果父母親過世 ,可以在父母親出殯以後,才回到原單位復職。
現代環境變遷快速,「守孝三年」已經行不通,三年的改變相當大,三年以後才復職,就已經不能再適應原來的職位了。可以採取變通的辦法,將父母親的靈位,移靈到你復職的地方, 早晚燒香,早上供水,在農曆初一日、十五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 ,要供上食物祭拜父母。另外,父母過世四十九天以內,要每天兩餐供菜飯祭拜父母。民間企業我只能向你們道德勸說,盡量給員工方便,有一個盡到孝道的人,在你的單位上班, 會讓你帶來福氣,也能讓你的公司企業,減少一些意外事故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