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與孫中山為民初重要政治人物,他們在政治外交上有何表現?評論之?
回答 (1)
袁世凱:
武昌起義後,由於袁世凱擁有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孫中山乃以清帝退位和共和國體的實現、遷都南京等條件,讓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民國元年12年,各省開始辦理初選,参加競選的黨派有宋教仁領導的國民黨,梁啓超主導的共和黨,以及統一共和黨等。民國2年3月,袁派出刺客暗殺宋教仁,使國民黨失去核心。
為了增強對抗國民黨的力量,袁於民國2年4月向五國銀行團(英、德、法、日、俄)借入了一筆2500萬英鎊的善後大借款,孫文、黃興均敦促國會否決這一非法借款,但並未成功。6月,袁免除了國民黨籍三都督,至是國民黨人忍無可忍,遂決定武力討袁,此即「二次革命」。兩個月內,袁軍挾軍隊的數量及裝備較佳的優勢,輕易擊潰了革命黨軍。
民國3年7月28日,一戰爆發,德日在山東交戰,日本不予理會中國的抗議,於4年1月18日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袁氏以「留待他日協商」換取日本口頭「不反對改帝制」的含糊表示,於5月9日日本發出最後通牒之後兩日接受。
袁世凱的政治目標是帝制皇帝,於2年1月10日下令解散國會,2月28日又解散各省議會,至是民意機構被徹底摧毀,3年5月1日制定一部御用約法,總統連選連任無限期,以及共和不適中國國情之謬說。於是以討袁為職志的中華革命黨與進步黨乃聯合愛國志士,興兵討伐。
上海地區的討袁工作,係由陳奇美、蔣中正主持,廣東地區的討袁工作,係由朱執信、鄧鏗主持。4年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雲南昆明組織護國軍,起義討袁。梁啓超、李根源等又策動廣西於5年3月15日獨立,日本政府聲明將南北雙方視為平等的交戰對手。袁始覺護國軍已得到民心支持,於3月22日取消帝制,可是已經太遲,至5月5日,各地護國軍聯合組成軍事委員會,拒絕承認袁的總統地位。他的親信段祺瑞、馮國璋、陳宦、湯薌銘,宣佈與他脫離關係,袁遂在眾叛親離、羞怒交加之下,於6月6日黯然病死,結束了帝制運動的鬧劇。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27: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60113011936AAaPpPo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