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洋務運動是在甲午戰爭之前而維新是之後。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k/62k01/62k0101.htm
洋務運動始末
 清廷在鴉片戰爭中的慘敗,對朝野造成極大震動。一些有識之士認為西方勢力所以獲勝,實由於其船堅炮利、科學技術精良,中國只有學習西方,才可以「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英法聯軍之役及太平天國起事結束後,部分清廷官員更體會到洋槍洋炮的威力遠遠超過土槍土炮。他們認為,只有學習西方才能使國富民強,於是便發起了以自強為目標的「洋務運動」。此外,自《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門戶大開,洋貨傾銷全國,城鄉經濟瀕臨破產,國家財政危機日益嚴重,因而也出現效法洋人發展工業以改善民生的主張。
 洋務運動雖然標榜要使中國「自強」、「自富」,但主要致力於軍備的發展,忽略政治、經濟、社會及教育等全面改革的重要性。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守舊派對運動又百般阻撓,加上許多經辦洋務的官吏,往往因循苟且、營私舞弊,以致新興企業連年虧損,令洋務運動的目標未能達到。因此後來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李鴻章等洋務派經營多年的北洋海軍,竟然全部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2/62n/62n01/62n0101.htm
戊戌變法及其失敗
 甲午戰爭後,中國發生了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改革悲劇──戊戌變法。
 由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倡導的戊戌變法,共歷時一百零三天,故又稱「百日維新」。新政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方面,撤銷或合併閒散、重叠的衙門,裁減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廣開言路;軍事方面,裁減綠營軍兵,採取西方軍制,用新法訓練海、陸新軍;經濟方面,編制國家財政預算,公佈每年收支,成立路礦總局、農工商總局,倡辦實業;文化方面,改革科舉,設立新學堂及譯書局。
 維新派希望藉皇帝的力量,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但當時清廷的政治已病入膏肓,維新派依靠的光緒帝並無實權,處處受慈禧太后的控制。以慈禧為首的頑固守舊派生怕變法會導致清廷統治不穩,漢人過度掌權,亦害怕改革會影響他們的既得利益,所以極力阻撓改革的進行。這些都決定了維新運動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