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好心人幫幫我! 關於品德與專業倫理?

2015-12-28 3:40 am
調查一個發生在社會、公司、政府...等,說明依據品德與專業倫理準則對事件處理方式
內容:
1. 事件說明
2.依據工程師專業倫理(可能是中華工程師或是美國工程師工程倫理準則)說明事件標準
3.假設個人身為事件主角,你當如何以品德與專業倫理標準處理此事件
4.結論

回答 (1)

2015-12-28 4:05 pm
✔ 最佳答案
論義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明白告訴我們一個有仁德的君子和一個鑽營財貨的小人。最大的差別在於「義利」兩個字。君子「見利思義」;小人「見利忘義」。一個受人崇敬,一個受人鄙視,其相去之遠猶如天壤雲泥之別。人活於世上,自然不能離開物質而生存。但更重要的是尋求精神生活的滿足,只一昧求取物質的享樂,那和禽獸有何分別?唯有依循仁義追求精神的豐足,才能活得有尊嚴,有氣魄!
  我們人類和動物一樣,都需要物質的輔助才能生存。人之所以要靠物質生存下去,是為了尋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發展。有了適足的生存條件,便應從事精神生活的擴展,否則仍鑽營財貨孳孳求利,便背離了做人的道理,而與禽獸同路,自然為他人不恥、唾棄,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便是這個道理。一昧求取貨利的人,整天想的便是如何獲取更多的私利,而不顧別人的權益,於是蠶食鯨吞之法盡出,巧取豪奪之技盡使。小則危害鄰里,大則禍及社稷。而且一旦追求物慾的觀念大於尋求精神的想法,一定變得行為乖張寡廉鮮恥,進而鋌而走險作姦犯科,終而身陷囹圄或不得善終。「鳥為食亡,人為財死。」是多麼愚昧的事啊。為了追求財貨,受人鄙視是不智的行為;為了追求財貨,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是危險的行為。既愚昧又危險,自然殃禍無日了。唯有依循仁德致力義理才能受人景仰,生活愉悅。
  心存義理的仁人君子,他的行為不會傷害別人,更有益於社會國家。孟子:「仁,人之安宅也。」行仁的人是仁人,行仁的政治是仁政,自然有所助益。只要心存仁心,便不會將己所不欲的事施於他人。只要心存道義,自然能「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行為有了依循的標準,便不會作亂犯上招災引禍了。只要心存道義依仁而行,浸淫日久,在臨大結時自有不凡的表現。孟子、文天祥的浩然正氣,也是日積月累所培養而成的。孔子最讚賞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更要求我們,「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連吃一頓飯的時間也不能忘記它。我們敬佩文天祥,景仰岳武穆,追念顏杲卿都是因為他們有捨身取義,殺身成仁的大修養。而驕奢誇人的石崇最後死於東市,酒池肉林的紂王亦不得善終,為了保全祿位的秦檜,到現在還是人人恨之入骨,義與利的取捨,讓我們不得不謹慎啊!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會刺激他的動機。也就是說,只要你愈做某件事,你就會認為它對你愈重要,而且循環不已。依仁而行,可以讓我們品德高尚;鑽營貨利,會使我們背禮忘義趨向下流。所以,當我們面對義與利的取捨千萬要三思而行。要知道「志乎道義則每進而上,志乎貨利而每趨而下。」
參考: 李華,〈第五單元、作文技巧〉,《國文考前大補帖》,(台北:鼎茂圖書,2007),頁287-288。

收錄日期: 2021-04-30 20:29: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27194059AADQuCf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