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好大喜功和不恤老百姓的事跡,如何令隋朝覆亡?

2015-12-27 8:07 am
更新1:

是不是搞大白象工程,而不養老?

回答 (2)

2015-12-27 9:29 am
 隋煬帝統治期間為政暴虐、荒淫失德,弄得民不聊生、民怨鼎沸。繁苛的徵調使「天下死於役而實傷於財」,特別是山東、河北地區尤為嚴重。因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當時進攻高麗的軍事基地,民眾負擔奇重,加上大業七年(611年)這一帶又發生水災,淹沒三十餘郡,因而民變首先在這裏爆發。

 大業七年,當煬帝準備第一次對高麗作戰時,王薄在長白山(指今山東章丘東北)首先起來反隋,他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勸百姓不要從軍至高麗送死。待到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征高麗時,各地民變更加發展。這時侯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督運軍糧的貴族楊玄感(?-613年)遂乘機起兵反隋,打出「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民之命」的旗號,故從者每日以數千計。楊玄感雖然很快就被隋朝派兵所鎮壓,但一場席捲全國之民變已勢所難免。

 在大業九年以前,民變主要局限於山東、河北一帶。大業九年以後,已迅速擴展到河南、江南、嶺南、關中、淮南,遍及全國各地。除了民變外,隋朝的許多貴族、官吏也紛紛倒戈,形成群雄並起倒隋的局面。史稱當時反隋的有一百數十路煙塵。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之太原留守李淵(566-635)用其次子李世民(599-649)之謀略,在太原起兵,並攻取了長安。旋立煬帝十三歲之孫為恭帝,遙尊煬帝為太上皇。淵自為丞相,封唐王。大業十四年(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619年)所弒,李淵即廢恭帝而自立,建國號曰唐,隋朝至是滅亡。 
2015-12-27 8:49 am
  隋政權在煬帝時代,發生更大的危機,問題出在農村社會上。從隋文帝以來,地方豪族的勢力急遽衰退,國家的權力進入基層的農村,但是農民並未因此受益。一如秦始皇的前例,在隋煬帝時代,國家仍犯下了過度役使民力的錯誤。尤其是隋煬帝為了重振中國的權威,出兵高句麗,徵調大批的人民服役,造成人民大量失業破產,終於在煬帝大業七年(西元611年)引發了全面性的農民叛變。隋朝政權就在這場戰爭中瓦解。
參考: 甘懷真,〈第三章、漢唐之間的歷史演變〉,《中國通史》,(台北:三民,2009),頁86。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12: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27000726AAIEqGB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