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愛哭,怎麼才能解決呢?

2015-12-26 8:14 am
我是個很愛哭的人,通常被罵兩句就哭了想忍住也忍不了,我想學著變堅強....請問該怎麼做呢?

回答 (8)

2015-12-30 2:04 am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向來都一直依偎著這片心海而生存,只因我們迷失了,

如是這時,務必當知:

有一個真實永恆的家向來不受內外在「有」與「無」的干擾,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自在的遠離恐怖、顛倒、夢想,消遙無比的隨緣任運;如果我們能夠遇到真善知識而找到這個無所掛礙的「真家」,...

詳細,請恭閱[正覺同修會] penitent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


有位長者,育有兩兒一女,年老時,因重病,大兒子家中每個人為了糊口已經忙得團團轉了,無暇照顧老爸;二兒子家人說,家裡孩子尚小,需要照料,若家裡有個病患,整天病奄奄、死氣沉沉的,對正在發育中的小孩將有很不好的心裏影響,所以拒絕將父親送到他們家;女兒見狀,覺得老爸很可憐,就跟先生商量,接老爸到家中就近予以照顧,不料先生說:「你是嫁出去的女兒,如同潑出去的水一樣,兩個兒子都不管了,你還管什麼呢?」女兒對先生的反應只能默然以對,最後只好動用私房錢將老父安排送進安養院。

有天女兒到安養院探視父親,父親說有天夜裡不小心翻身跌落到地上,由於行動不便,只好忍耐躺在地上過夜直到天明;原來一位看護人員照顧好幾位病患,晚上也確實累壞了,可能睡得太沉了,也無暇再來料理他們了。

當女兒向人談及父親淒慘的晚年生活時,都會情不自禁的潸然淚下,想及時序由農業社會演變到工商時代,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台灣社會也漸由原來受儒家思想教化,從本來較注重人倫教育的精神生活模式,漸而轉向追求科技文明物化的物質生活,以及受歐風東漸的影響,個人主義的自我中心思想澎湃,所以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漸褪化了,由以前「家中有二老如同有二寶」漸演變成「老來是賊,沒人要」的現象普遍存在社會上。所以不少老年人也因年老體弱乏人關心與照料,加上兒女各自忙於自己的生活,也就被送進安養院之類的地方,因為年老的種種不便,以及不能再與朝夕相處的家人在一起,導致不少老年人終日鬱鬱寡歡,最後帶著老病抑鬱而終,真是令人感傷!

年輕時為了養兒育女、養家活口而忙碌,當兒女各個長大男婚女嫁後,各自各奔前程遠走高飛,時光流逝自己也老了,應該如何過著老而不老,心靈上不會有「没有依靠感」的心裏障礙,不須在「心裏層面上」過著依靠他人的老年生活,倒是每一個人需要深入研究的人生嚴肅課題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我們社會中,老了覺得心靈没有依靠的事件層出不窮,因而在人生的終點站前,走上不幸路途之例,可是真實存在我們社會上的,現就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如下面所述供參卓;希望我們都要以他人為前車之鑑,早做心裏調適。

有一長者年老時被安頓在五星級的安養院,這是很風光的高價位老年年金屋,曾經有位高官的高堂亦曾在此居住過。這位長者想到一生中為了兒女為了家庭打拼,如今兒女長大了,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各忙各自的生活,子孫無法承歡膝下,砥觸舊有「子孫滿堂,數代同堂」的舊有觀念,心裏上响往舊式的子孝孫賢,含飴弄孫之樂想法的瓦解,而如今自己漸漸老了,身體行動方面也越來越不能自主,最終自己的晚年郤被送進去安養院,似乎有被兒女遺棄的感覺,卻……因而心情相當鬱結不歡,進了安養院的房間也懶得打開皮箱整理就緒,一心只想著這一生的付出經歷,到老了又没辦法與至愛的親人朝夕相處,享受天倫之樂,實在越想越覺得這一生過得很不值得,…想著想著…落入不可自拔的悲情中…人們忽然間發現有人從樓上跳下來了,長者終究不治身亡。

不可否認的「百善孝為先」,我們必須孝順父母親,但是如果孩兒因為世俗的謀生,或者其他種種因素,無法隨侍在身旁,甚或如果真有不孝順的子女,不願跟年邁父母同住時,要如何安頓身為父母自己的身、心,令自己的心靈恆處於吉祥狀態中,尤其是如何撫慰這個一生中總是喜歡有所依靠的「意識心」呢?我們要試著這樣想:『這個生命本來就是不長久也不真實,會去思惟林林總總這些事的「意識心」,也是不真實的,既然「意識心」是不真實是無常,就要面對這個無常真理,而接受不真實的「意識心」所分別的無常事物。』。

人生無不散的筵席,儘管至親相聚一堂緣盡必然要離散,人生中遲早必須去思惟這樣的道理,這個無常是常態也是很平常的事,而且無常是世間存在的至理,我們一定要說服自己百分之百的去接受這個事實,但是芸芸眾生雖知道「無常」,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接受無常呢?只因難得有人能夠教我們正確的人生知見,教我們如何「改變以意識為真的價值觀」,因為有一個重要的關卡没有人教授我們,没辦法突破,所以我們一直以來的習氣,心裡面雖然知道是無常,但是矛盾的是又以無常的意識分別為真實,對於不能圓滿我們意識分別的想法,總是在外人想法、做法與我們有所砥觸時,就有不遂己意的胡思亂想而深受著不順遂的苦,這就是有一個基本原因没有突破──認假為真。那麼到底真、假的分際是什麼呢?您想確實知道嗎?您想釐清生命的真、假後而來改變您的命運嗎?

人生在世所學到的世俗智慧,常常讓我們落在「有」、「無」兩邊,所以大多世人的教育一致認為「擁有」是幸福,而「失去」是痛苦的,而世人的喜「有」厭「無」,得不到想追求的,或失去了曾經擁有過的東西,有了嚴重的失落感,所以産生諸多煩惱;事實上,不停地追求「有」眷屬、名聲、地位、財富…等等,這是人類教育的自我束縛,終究被「我所」綁著;…所以諸 佛菩薩示現人間,以種種善巧方便教化我們,但是只有曾經為眾生付出很多的人,對佛法具足信心的人,是「有福、有緣的人」才能聽到「正知見」,並且如實接受諸 佛菩薩大慈大悲開示,就是說「有」與「無」都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真正的家」的真面貌;因為擁有一些什麼的,只是家裡一時的擺飾而已,該緣盡散壞的時間到了,這些「所有的擺飾」都要消失掉的;而有一個真實永恆的家向來不受內外在「有」與「無」的干擾,一直以來都是自由自在的遠離恐怖、顛倒、夢想,消遙無比的隨緣任運;如果我們能夠遇到真善知識而找到這個無所掛礙的「真家」,便會使我們出生般若智慧的無上價值觀,這個擁有無量寶藏的「真家」,衪向來像大海一樣能納百川,有著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的胸懷,而展現出如如不動的隨緣應物態度;理解了這般有容乃大、無所不包、猶如一片心海的衪,我們每一個人的真家,是本然就是如此的。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向來都一直依偎著這片心海而生存,只因我們迷失了,少有人知道衪才是我們每一個人可以究竟永遠依止的真正幸福的家!所以長久以來,我們總是不停地向外奔馳,迷己逐物失魂落魄頭出頭沒的找不到依靠。

生活中的佛法~誰是我的依靠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華嚴聖境故人來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
2015-12-29 12:21 am
好書推薦《人生大挑戰》《人生字典》 想永遠幸福快樂 全文臉書網路免費公開
2015-12-28 2:04 pm
  我推薦你看這片DVD,裡面有真人演出,教人如何改善狀況,看完會有很大的幫助,以下網址有影片可看

http://dianetics.nice-read.com
 

  你是否知道自己該這樣做比較好,卻有一個心理惡魔驅使你去做不該做,想不該想的事,讓自己變糟,現在已經有明確的科學解析,那個心理惡魔是一個實實在在,具有人格思想,能與自己對話,甚至控制身體內分泌與疼痛的實質存在,那是由過往的人生經驗所形成(有些記憶可回想起來,有些記憶則儲存在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的心靈深處),那會讓一個人明明知道不該這樣做不該這樣想,卻又無法控制,產生強迫行為與負面思考,進而導致在生活中感到痛苦、無能為力,其實這些不好的感覺,全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只要用戴尼提去面對去處理,情緒就會明顯提升,增強自信,遠離負面想法,改變命運,要達到這個狀態的話,就必須處理我們記憶庫裡面所潛藏的那些負面記錄。
2015-12-27 9:13 am
做錯事被罵只是負不負責任的問題,但你卻已哭來作處理,那就牽扯到要求別人施捨同情心的問題了,那你如果決定不再持續這樣的方式來處理,也就要問你自己在這種事件情境時會否與當事者勇敢緩和的做善後,擔擔起那肇事後的責任

在甚麼事件發生時該怎麼說該怎麼做,多問多學,增強自己的處事能力
2015-12-27 8:31 am
不用恐慌,人生在世面對生老病死難免生起煩惱不自在,如果因為有煩惱而起了厭瞋生命的念頭,即是 在傷害我們的菩提生命,甚至傷害別人的生命。要如何讓煩惱成為自在菩提呢? (以下供參考)


1用「轉」的:例如與朋友參加一場活動時,到時才發現不是你所喜歡的活動,這時心生煩惱,想一走了之,但又不好意思,此時可轉念,既然來了,何不隨喜,大家歡喜自已也就歡喜,此時心態一轉,煩惱即轉成歡喜心,煩惱即菩提

2用「離」的:煩惱的起因大都是心被自已的思緒給沾黏住,產生後續的貪瞋癡等念頭,因此當我們的心被沾黏住時,此時必須把我們的心給抽離出來,讓心置於當下的覺知覺察裹,心如何覺知覺察呢?

(1)視覺:運用你的視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影像,看清楚它,不去分別它
例如覺知影像的形狀,不用去分別批判

(2)聽覺:運用你的聽覺去覺知覺察當下的聲音,聽清楚它,不去分別它

例如覺知聖號的聲音,不用去分別批判

(3)動覺:運用你的身體去覺知覺察當下的動作,清楚感受它,不分別它,例如覺知手腳輕輕移動的感受,不分別批判


此時煩惱即被你當下的覺知覺察所離去,煩惱即成菩提,

因此當我們的煩惱起時,不須緊張,厭煩,只要用「轉」,用「離」的功夫。 我們的菩提就這麼恢愎了。

當我們的菩提(清淨的覺性)恢愎後,我們應「相信自已的自覺判斷」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要如何自覺判斷?這是一個經驗,也是一個智慧覺知:


可用「自覺自悟」法:

請自已誠實正直的「覺知覺察 」:

你覺得這樣做適不適合自已,真的適合嗎,那裹適合?

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 妥當嗎?

你覺得這樣做有何優勢,劣勢? 優勢多於劣勢嗎?

你覺得這樣做是平安快樂,還是更加憂心煩惱呢?


你覺得這樣做讓你孝順了嗎?

你覺得這樣做會傷害到別人,傷人傷已嗎?

你覺得這樣做對大家有利益嗎?


你覺得有其他辦法改善嗎?

你覺得你盡力了嗎?

你覺得你有守到本份嗎?

你覺得整體而言, 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惜緣隨緣善緣自在平常心
末學隨喜^^分享法供養
2015-12-27 8:05 am
https://youtu.be/MhLaPVNiPlc
https://youtu.be/78l_cVN0ZpY
性格與心情除了先天遺傳及後天環境影響與飲食也有關係,可能是不飽和脂肪酸濃度太低造成!攝取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健康食物,可抗憂解悶,如:酪梨、核桃、杏仁、腰果、花生,動物性雞油或植物油、魚油等,及富含維他命B1B9、B12、D,鐵、鋅、鎂等的食物,聽音樂做運動也有助於改善身心平衡。
2015-12-27 2:38 am
個性軟弱,一定沒吃過苦,學生都很屁而且個性很軟,跟社會人士差很多,出社會不要被父母保護太好,凡事靠自己完成,多被羞辱(父母和主管),個性就會變強
2015-12-26 12:10 pm
你被罵時可以想別的事情,這方法是從以前看過的電視節目(好像是韓國的電視節目)學來的。

收錄日期: 2021-04-18 14:13: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26001431AAbJxfe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