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拓展疆域對漢朝有什麼正面及負面影響?

2015-12-06 2:39 pm
漢武帝拓展疆域對漢朝有什麼正面及負面影響?

回答 (3)

2015-12-07 12:20 pm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c/22c01/22c0101.htm


鑑於秦末與西漢初年,北方的匈奴不斷南侵,武帝執政後,對匈奴進行大規模征伐。他派出大軍,幾次深入大漠,取得輝煌戰績。從此,匈奴向北遠遁,很長時間不敢再南侵,漢朝北部邊境的威脅得以解除。

在討伐匈奴期間,為了聯合西域各國,共同對付匈奴,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後來西域各國陸續派遣使者前來長安,中國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就這樣開闢了。

此外,武帝還派兵進入東北與平定南方,設郡治理,把勢力伸張到今朝鮮半島北部及越南中南部。經過數十年間的開拓,西漢的疆域大為擴展,版圖遠遠超過前代,而漢朝的國威也從此傳播於全世界。後世大多數中國人稱自己為「漢族」或「漢人」,與漢武帝盛世的文治武功有著直接的關係。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2/22/22d/22d25/22d2501.htm


在敘及漢武帝的武功時,有一點值得吾人注意,即今日中國乃古代中國、近代中國的繼續與發展。中國目前之版圖並非自古如此,而是經過古代歷朝統治者之不斷向外經略,也包括近代清朝統治者之大量對外割讓。當我們說中國自古以來是統一多民族國家時,應該聯想到它是從秦、漢以降不斷發展、擴大的,絕不可將中國的全部版圖尤其是邊疆地區說成從來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更不能弄成越早越好越「愛國」,否則如何評價秦始皇、漢武帝等之「彪炳武功」?其次,亦應該看到,中國疆域擴展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民族同化的歷程。其間固有一些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的進侵,但更多的是漢族對四裔民族的經略。對歷史上的這種暴力掠奪、強迫同化,一方面固應視為必然的發展,另方面則不宜盲目地辯解乃至歌頌。我們不能忽略漢族統治者之征服給少數民族帶來的痛苦,否則我們又怎配譴責蒙元的「馬上得天下」和滿清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對於歷史上的戰爭,只能根據國家獨立、民族平等和人民自由的觀點來加以評價,以區分正義、非正義,不然將陷入大國沙文主義或狹隘民族主義。
2015-12-07 9:11 am
  與匈奴作戰有功的是賤民出身、登上漢武帝皇后之位的衛子夫一族。她同母異父的弟弟衛青,在十一年中曾七度與匈奴大戰,討伐五萬名匈奴人,確保了河套地位(鄂爾多斯),是一位戰功彪炳的大將軍。漢武帝在河套地方設置二郡,令十萬人移居此地進行開墾。
  還有,衛青的外甥霍去病,西元前121年俘虜了十萬名匈奴兵獲得大勝利,摧毀了匈奴的右翼,占領前往西域的河西走廊。漢武帝讓很多漢人移居河西走廊一帶,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漢朝帝國也因此連接上了絲路。

正面:
  經過十多年的戰爭最後勝利了,匈奴不再進犯長城內。
  絲路開啟了漢朝通往西方諸國的道路。葡萄、小黃瓜、洋蔥、胡蘿蔔、蒜頭、石榴、無花果、胡桃、苜蓿、蕃紅花、阿拉伯馬、酒杯、玻璃、呢絨等紛紛從西方傳來;而中國方面除了大量的絹之外,鋼、漆器、竹器、老薑、肉桂、大黃等也傳往了西方。

負面:
  長年對匈奴征戰的巨額經費、論功行賞的做法,動搖了富足的漢朝財政,因而陷入了財政危機。此時,商人出身的財政官僚桑弘羊進行了一連串的政策。首先,將鹽、鐵、酒改由國家專賣,再以調整物價為藉口,讓國家介入流通的過程,並發行為支付官員薪餉的五銖錢(3.3公克、秦的半兩錢是十六公克),以及進行賣位、賣官等政策。但這樣的政策卻明顯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造成很多農民的沒落和地方貧富差距的擴大。
  還有,社會不安的氣氛也更加瀰漫,各地千人、百人規模的盜賊集團衡行,農民痛苦不堪。
參考: 宫崎正勝著,葉婉奇譯,〈第2章、秦漢帝國與匈奴帝國〉,《圖解東亞史》,(台北:易博士文化,2007),頁58、64。
2015-12-15 9:46 pm
沒有啥好處 ~ 祇有壞處 ! 因為產生種族歧視 !!!!! 造成紛爭不斷 !!!!!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06: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06063954AAClll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