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2015-11-13 12:38 am

回答 (8)

2015-11-13 10:05 am
✔ 最佳答案
「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因為…………?


假如我們只用觀察來解答問題,那麼我們所能處理的問題就極端有限

當我們想知道桌上蘋果的顏色時,我們只要放眼,加以察看;當我們疑心新進捕獲的魚,是不是屬於已知的品種時,我們就拿牠與舊有的標本相比較,看看牠們是否類同,多少相似……………….

摘自:只憑純粹運氣,很難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23221100AAY4bfi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獵取定義是一個完全不會成功的動作的,或說,一切事物所由來的根本分別屢屢為我們尚未揭曉的。因為我們不知道存在的根底,我們不得已便按照偶然性分類它們,稱呼它們。這已足以說明我們認識的方略僅有一個相對的價值而已。

瞭解一件不是單一的東西,是甚麼也沒瞭解。因為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只是一件一件的個別事態,或是一個一個地個別事物。這些個別的事態或事物只發生或存在於特定的時空裡,因此我們由此方式建立起來的知識,也只是侷限在某一時空的知識。這對於我們實際的用途和理論上的興趣而言,顯然是大大的不足的。

Epic Hits | 1-Hour Best of Thomas Bergersen - EpicMusicV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文化學者告訴我們.凡是一種社會現象.總脫離不了一種頻率分佈曲線.人類中美人是少數.醜女也是少數.大多數都在不美不醜之間..大高個子和小矮子.財主和乞丐.也是少數.而大多數不高不矮.不富不貧..就是在美女與醜女之間.那最美的和最不美的.最醜和最不醜的.也比那些中間人物為少.在我們日常說話中.常常使用『所有』『一切』『任何』等字眼.彷彿所指的事物.性質完全相同.殊不知仔細推尋.全都有一種『頻率分佈線』包含在內.『天下烏鴉一般黑』實則一百隻烏鴉中.黑色大致相同的不過六七十隻.此外有幾個極黑的.幾個極不黑的.還有十來個比較黑的.和十來個比較不黑的..以上幾點.雖然由研究人類學的學者們所指出.但是對於語意學.却都是非常重要的

籠統的意見.沒有人能知道他所根據的.是只有極少數的事實.或者是有較多的事實.或者是真的包括了一切有關的事實.就我們一般的經驗來談.人們常常根據著只是少數的事實.就發表一些非常籠統的意見.而表面上似乎在指陳著有關的一切一切.至少在聽話的人們這方面.是常常如此感覺.

1351陸一特
2015-11-13 12:48 am
因為人不仁!
2015-11-13 3:59 pm
「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因為…………?

籠統的語句,不但可以使抱相同見解的人,發生誤解,因而做許多無謂的爭執。同時,有些人發表了許多的意見,大家初以為彼此見解相同,可是等到後來研究討論到細節的時候,才發現彼此在思想和偏好上的距離甚遠。這就是說,籠統語句,有時候也可以使意見不同的人們因為彼此誤解而表示同意。不過這個同意,只是非常『短命』的。

譬如某甲問某乙,是否欣賞文學,某乙說是,並且是特別喜歡作詩。某甲說,好極了,他也是喜歡作詩的一個人。那麼這兩個人應該談得來了。可是進一步的研究,某甲所喜歡的是李杜韓蘇的古詩,而某乙所喜歡的,則是疑雲疑雨一類的香奩作品。這樣子就恐怕兩個人談得不會太投機了。同樣的喜歡美術,並且同樣喜歡油畫,然而一個最崇拜的是「五百年代」Cinquecento(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派),一個最欣賞的卻是塞尚,梵高。那麼這樣的兩個人,也恐怕很難談得攏。至於同樣的有救世的雄心,同樣的實際從事政治工作的人,在「大前提」上,可以說是「志同道合」了吧。然而如果一個是民主政治的信徒,一個是獨裁專制的擁護者,則二人將是彼此不能見面的仇人,哪裡還談得上他們抱著的是相同的見解呢?籠統的「大前提」雖同,而其「細節」之不可不辨也如此。

我們是生存在現實世界裡的生靈.基於需要.興趣與好奇.我們常常試圖尋索這個世界的真相.發掘這個世界的事實.這類活動的成果.累績成了我們經驗的知識.構成我們對這個世界所握有的事實真理

「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因為…………?
在你申明主張的時候,最好請你一一說明心裡所想的各種細節,舉出幾件客觀的具體的例子,附帶些有關的確實數字。這樣子,縱使你使用的語詞,有時候過於籠統廣泛,大家也不至於對你發生過份的誤解。因為大家明白了你的真正用意所在,因之不需要,也就不會再根據一些你「口裡雖講」,但並不是你「心理所要說」的言詞來對妳加以駁斥和攻擊。


Flight of the Silverbir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h3ftkRAs




「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是譬如「上帝萬能神話的幻滅」???


我們一般人在說話時,經常犯著一個大毛病,就是喜歡把自己個人的主觀見解,當作一般客觀事實敘述出來。

某甲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在一五一七年」某乙說:「不對.在一四九二年」在這裡他們兩個人所想表達的.都是一種客觀的事實.所以他們爭辯中的是非.比較容易證明.如果某甲說:「羊肉比牛肉好吃」某乙說:「不對. 牛肉比羊肉好吃的多」那麼他們兩人所表達的.雖然都是個人的意見.却是他們用以表達的方式.却全都像似客觀的事實一樣.因之是非愈難判別.他們的爭論也愈為之持久。

某甲的脖頸.周圍十六吋半.穿上件十四吋領口的襯衫.如何扣得上?某乙說:「這件襯衫的領子太小了!」那麼這是一件客觀的事實.如果某甲穿的是一件花襯衫.而某乙說:「襯衫應該穿白的.花襯衫多麼難看!」則某乙所說.不是客觀的事實.而只是他自己個人的意見.但是如若他說:「老甲.花襯衫現在不時髦了!現在流行的是白色的」那麼他所說的則又可能是一種客觀的事實。

牆上掛著一只鐘,我說大針小針都在十二點上,你說不對,大針小針都在六點上,那麼多請幾個人來看 ---- 必要的時候,加上一位眼科醫生,或者一位精神病專家 ----- 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一個人的「個人意見」則不然。某甲喜歡玫瑰而不喜歡茉莉,某乙則恰恰相反。張小姐崇拜林黛玉, 而 李小姐則偏同情薛寶釵。東坡愛吃肉,張翰愛吃魚,而曾皙則愛吃羊棗,這都是我們每個人所多具有的「個人偏好」---- 決定一個人的偏好的有說不盡的種種因素: 身體素質,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生活經驗,無不在發生期有力的作用。同時每個人的偏好,也是指出他的「人格」的最好標誌 ---- 個人偏好是無法以客觀事實證明其是非的。

譬如明明是我聽不懂這一齣戲,而我偏說「這一齣戲一點也不好聽!」明明是我吃不慣「烤肉」,而我偏說「烤肉真是再難吃也沒有!」明明是我的口味太淡,而我偏說「這菜鹹死了!」這種說話的方法,全都是以敘述『事實』的方式,表達個人的『私見』也就說只有他個人是對的,而所有其他和他見解不同的人,都是不對的。這種向全世界挑戰的態度.是否會討人喜歡?而這樣子來處世接物.是否會有大大的成功?

而我們聽話的人,也多犯著一種毛病,就是在沒有明瞭這種語詞的真正性質之先,往往認為它確實是一種「事實報導」,因而和發言者開始一場辯論。而在辯論的過程之中,又常常不免犯了同樣的錯誤:以挑戰式的語詞,把我們個人的偏好當作客觀事實來敘述,而給對方以有利反擊的機會。這樣子爭論愈久,意氣愈盛,去題愈遠,敵意愈深。平常很好的友誼,經過幾次這樣子的爭論,而不逐漸疏遠,以致半途夭折者,吾不信也。


♪ ≡♫ ≡♬≡♩≡ ♪≡ ♩≡ ♪ ≡♫ ≡♬≡♩≡… …☆★☆….. ≡ ♩≡ ♪ ≡♫ ≡♬≡♩≡ ♪ ≡♫ ≡♬≡♩≡ ♪≡ ♩≡ ♪

人與人的瞭解之三大障礙

1、 放射思考
2、 推論思考
3、 定義思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7avcCBAZDQ


放射思考(projective thinking):
命題和命題方程式的分辨,主要是羅素的功勞—數學家凱塞爾認為[命題方程式]這一個名詞,可能是這一百年來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所謂命題者,就是一句有意義的語詞。所謂意義者,就是其內容所指的事實,我們能辦明是否存在。就是說,必須我們能辨別其內容是否正確或錯誤的,才算是一個命題。


推論思考(inference):
以推論代替觀察 以猜想代替認識的不良習慣。在合理範圍之內 人們是不能脫離推理和猜想 。但是我們不可忘記 這只是一種推論 而不是一種觀察。


定義思考(dufinition thinking):
我們誤認一個字一定有它固定的意義。因而我們把一個字用於某一種事物時 往往誤認為這一個字所含蘊的意義 也都一定存在。

「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因為…………???


Vic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RUPYrAQoE
秋海棠
2015-11-13 2:00 am
「教會為何越來越少人參加?」這問題的背後代表著什麼?

代表發問問題通常可在幾分鐘內就可以獲得解答!?
但可能很少有回答者會詢問發問者:「你說的是那裡?」?!

如果今天問的是譬如『總統府』
那麼一般人想到的應該就是位於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府』
但若問『市政府』呢?
就不知每個回答者所說的是否剛好就與問者所要問的是同一個『市政府』!?


♪ ≡♫ ≡♬≡♩≡ ♪≡ ♩≡ ♪ ≡♫ ≡♬≡♩≡… …☆★☆….. ≡ ♩≡ ♪ ≡♫ ≡♬≡♩≡ ♪ ≡♫ ≡♬≡♩≡ ♪≡ ♩≡ ♪


問題是我們所採取的檢證個例的全部集合,並不足於完整地驗證我們的答案,使其立於不敗之地。因為還有許多個例,我們並沒有檢查到。在這些未經檢查的個例當中,也許有異乎尋常的現象發生。比如,以前的以前,歐洲人就一直相信凡天鵝都是白的,他們以為那是檢證過的信念。直到後來他們在澳洲發現了灰色的天鵝,才打破這個想法。普遍的事實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許多但卻有限的個別事實所構成的;另一種是由無窮的個別事實所構成的。對於前者而言,完全的核驗在理論上(或原則上)是可能的,雖然實際上並不一定辦得到。可是對於後者,我們就永遠辦不到完全的檢驗;最多只能做到很可信,很可靠的檢證而已。

因為這樣的緣故,有時我們可以決定某人的論點或答案是真是假;可是有時候,我們最多只能判斷它是真的機會很大,不大,很小等等而已;因為我們無法進行完整的驗證的緣故。我們知道,並不是凡是有關普遍事實的答案,都無法加以完整的驗證。相反的,也不是凡是有關個別事實的答案,都有辦法加以完整的驗證。比方說,許多的個別的歷史事實,就難以加以證實,最多只能加以檢證而已。這往往是因為如果要證實該一答案,則我們必須牽涉到一些普遍的事實的緣故。舉例來說,我們能夠證實凱薩是被布魯斯特所刺殺的嗎?當然我們都相信史家的記載。他們是直接間接依據當時目擊者的見證而寫的。

可是我們為甚麼認為這樣的記載可靠呢?這不會是出於安東尼的造謠,或是與別人的串通嗎?即使當時已經有了電視,活生生地在螢光幕上實況演出,我們就一點懷疑的餘地都沒有嗎?要相信這些證據,我們得採那許多普遍的事實,如某些有名望的歷史家是不在沒有充分證據前下結論的等等。而這些又得依憑檢證來確定它們是否可靠。檢證和驗證一樣,可以由反面行之。負性的驗證我們叫做否證,負性的檢證我們要稱之為「非證」。

用來非證的(反面)證據,一般稱為「非證個例」。當然,我們若無法對某一答案加以檢證,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因而能夠對它加以非證。這點與驗證的情況類似的。所不同的是,對於某一答案而言,也許我們此刻加以驗證了。可是後來發現了非證個例,因此逼迫我們對原來的答案加以非證。科學史上充滿了這樣的例子。



當我們被問以:「企鵝走路的姿勢如何?」的時候.為了考察這個問題.首先在我們心中就必須浮現出像“企鵝”“走路”“姿勢”這樣的概念.
如果我們心中無法呈現出那些概念 那麼我們也就無法了解那個問題

你說的「教會」是在那裡!?

Star Sk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CAha0nsb0
孤獨的牧羊人




「女人總是靠不住」說這句話的人可能是指著世界上所有的女人而言
可能是指著世界上大多數的女人而言
可能是指著世界上百分之四十的女人而言
或者百分之三十的女人而言
可能是指著少數的幾個女人而言
也可能只是指著「坐樓殺媳」中的「閻婆媳」一人而言
2017-04-15 2:53 am
有些是人本身的問題,可能對信仰不再執著,有些是因為遇到給人壓力的教會
我舉一個台中一個靈恩派凱甚麼的教會,你就明白為何有人要離開這教會

這教會有以下特色
1.小組形式的教會,如果你想長期在那聚會就要服從你的里長、小家長,不要跟提一些意見,不然他會說你主觀不好
2.聚會時會鎖門,聚會結束門才會打開
3.你的小家長會希望你不要上網看小小羊之類的基督教網站
4.要求你要十一奉獻在自己的教會才算十一奉獻
5.平日要聽CD
6.小家長會叫你傳福音,不想傳福音可能會被說不順服
7.如果後來想換教會,小家長可能會很不高興,普遍會有覺得這間教會最能經歷神,甚至有會友覺得別的教會不能經歷神
8.不希望你停止聚會就算考試也希望你要來,你想讀書,小家長可能會覺得是你不會利用時間
2015-11-16 3:59 pm
這世間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實不多
2015-11-17 8:27 am
這告訴我們:愈來愈多人已經是道教,而信奉上帝的人也已經愈來愈少…
2015-11-15 12:10 pm
《宇宙歷史》人類種族的語文不一之戰-[4-4]【創始耶穌教的過程】全文網路免費公開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1: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112163800AAHTZRq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