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06/15z0604.htm
平王東遷後,天子大權旁落,不受尊重,天下權力之重心下移至諸侯。由於王命不行,各諸侯國外則相互兼併,內則篡弒時生,小國封土多為大國併吞,封建、宗法制度漸趨崩潰。再加上戎狄、蠻夷交相入侵,使中原地區更形紊亂。在內憂外患交迫之下,東周天子無力控制大局,所以勢力強大的諸侯便起而爭當霸主,代表天子領導其他諸侯,維持封建秩序與中原安寧。霸主即勢力最強、居於首領地位的諸侯,他以「尊王攘夷」為名,通過「會盟」形式與其他諸侯簽訂盟約,以盟主之身分主持盟會和共同的征伐,接受小國的貢獻。霸主可「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莫敢不聽」。因此,東周前半期即春秋時代大國爭霸之事迭起。這種政治局面稱之為「霸政」。
http://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z/15z18/15z1802.htm
諸侯爭霸的積極意義
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是分封制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當時的經濟、交通條件下,各諸侯國不可能形成一個整體,而只是用宗法關係維繫的一個政治軍事同盟,所以一旦王室削弱,諸侯割據爭霸的局面也隨之出現。諸侯爭霸固然帶來了深重災難,但也有其積極的方面,兼併之戰使諸侯數目減少,形成了區域性的統一﹔各國為在對抗中取得優勢,都進行了改革,促進了新的社會制度的形成﹔爭霸鬥爭促進了各族間的接觸和融合,加速了各族文化的交流和互補,春秋時期成為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