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笨港的地名由來,命名原因,相關資料or故事?

2015-10-15 11:25 am

回答 (1)

2015-10-15 11:54 am
笨港在17世紀荷蘭人所描繪的地圖中,稱為「Ponkan」。因為當時常有平埔族出沒其地,有人認為Ponkan乃是平埔族語,隨後閩粵移民來此,漢人遂把這一河口港稱為笨港,其位置約在今新港南壇水月庵與北港碧水寺之間。笨港出現於清文獻,始自康熙24年(1685年)《台灣府志》記載「一曰山疊溪,源流有三,至笨港入於海」。

該地原為洪雅族貓兒干社棲地,漢人移入始於明朝天啟年間漳州人顏思齊登陸築寨,之後鄭芝龍招閩籍墾戶拓墾,陳衷紀、許友儀、林天生等漳泉墾首跟進,陳立勳建笨港街,清朝雍正之前港市盛極一時。

早年笨港港道迂迴,易於迴避官兵,成為先民入墾台灣渡口之一。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樹璧和尚自湄洲,奉請媽祖赴臺傳香,笨港始建「笨港天妃廟」。不久靈氣遠播,至道光年即有詩人讚稱「北港靈祠冠闔臺。」

商業上,笨港因依畔笨港溪而興起,康熙年諸羅縣志即記稱:「笨港街、臺屬街市,此為最大」,乾隆年府志更記稱:「笨港街、俗稱小臺灣。」,除此之外也有「一府二笨」之說。


收錄日期: 2021-04-24 23:32: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015032551AAp7v3R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