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2015-10-02 2:54 am
不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請教您的高見!



末學也剛發表了 一篇文章:
http://jyk08820.pixnet.net/blog

感恩!

祝福!
更新1:

感恩 藍水晶 善知識! 您說: ' 看了一下您那一大堆的高論 突然想請問 您學了禪修五年 你學到了"聖默然"嗎 ? ' 末學沒學過 "聖默然" 剛上網查了一下 只有一個網站有說 讚嘆您的博學多聞! 末學 學的四念處 比較不強調獨處或靜態 強調的是 在 實際生活中 (是在動中的狀態 所談的禪 也是在生活中 就可達到的狀態) (當然 在靜態時 也可達到的狀態) 末學 學的四念處 二禪 三禪 四禪 都是在生活中 能有的狀態 所有末學談論的 都是與實際生活相關的 所以 您若回去再看末學的文章 您會知道 末學 學的四念處 是最能在生活中成就的 感恩! 祝福!

更新2:

感恩 星洲朋友! "禁語,是聖默然的外表象徵。 " "禁語": 不是末學所學法門會用的詞 "禁" 就在加油添醋 "一般都是說~ 不作愛渴的奴隸。" 末學讚嘆! 末學不在文字上辯論 能讓人體會深刻的 效果若較好 末學就使用 因緣! "練習、執行正思惟,這也算是作思惟的奴隸嗎?" 能做到 真正的 "正思惟" 的人 不是 思惟的奴隸 (絕絕絕大多數 做不到) 有沒做 "思惟的奴隸" 不是自己想要就做得到的 (若 想要就做得到 大家想就好了) 同理: 正確的想法 並不能表示 不是 想法的奴隸 (見緣起的人 懂得 且 "想法都正確" 不見得做得到 有可能 剛開始都是 想法或思惟的奴隸) "摒棄" 禪修 只有 中性的 覺知觀察 沒在 "摒棄" 當然 也沒想做奴隸 末學說的 是在此討論 此事實 不是禪修時 要加油添醋的 同理: '不作甚麼的奴隸,在內心中,很容易滋長著一個幽隱的 "我"。' 末學再次強調 禪修時 不加油添醋 (也感恩您的提醒!) 法門不同 您後半部分說的 的確 與末學實修無關 所以 留給您的有緣人受益 感恩! 祝福!

更新3:

感恩 星洲朋友! 您的補充 末學看到了 一如以往 末學不在文字上辯論 感恩! 祝福!

回答 (5)

2015-10-02 4:46 am
✔ 最佳答案
[想法]..來自於自己個人生命經驗的比較分別.

[思維]..意志的呈現-->要怎樣的身口意行.才會有符合自己所期待的果??

[自己]...就是認為有個可以主宰心念與身行的[我]存在.

無論,[想法][思惟][感受]....其實都是因緣生滅的現象.

[自己]更是執取這些[[因緣生滅現象以為真]]..所以成就[自己]的存在,.就是[無明]..

所以西洋哲學[我思故我在]在緣起法中,就是[無明]的執取顯現!

會有[苦]...就是因為成就了[自己]的存在,所以變成了在生滅法中有[愛欲]的[奴隸].

聖賢在根塵相觸的當下,以無我的智慧緣生[感受想法思維]..

所以沒有[自己]去做[奴隸]!

修持的過程中...正念正知的覺知[法]的生起與滅去而[如實觀].

自然就會一步一腳印的離開[做自己想法思維]的奴隸...而且越離越遠!

以上清談...僅供參考.
2015-10-02 4:25 am
如是我知:

1.找到「自己」,恢復「主人」的地位,那麼「想法」與「思維」就會乖乖的「聽話」,由我指揮!

2.找不到「自己」,做不了「主人」,那麼只能任由「想法」與「思維」氣焰囂張地對我予取予求了!

3.因為「不會」,所以主人受欺,成了喪家之犬;因為「會了」,所以登基做主,君臨天下!
2015-10-03 3:57 am
其實,聖默然,是有一定的門檻的。

禁語,是聖默然的外表象徵。

二禪,超越尋伺,才是聖默然的內涵。

回到題主朋友的問題,

經典中,不記得 佛陀會用這樣的說法~ 不作思惟、想法的奴隸。

一般都是說~ 不作愛渴的奴隸。

這不是咬文嚼字,而是關係到內心愛渴的陷阱。

思惟,若是練習、執行正思惟,這也算是作思惟的奴隸嗎?

想法,若是正確的想法,如詩人出身的婆耆舍 尊者的一些想法,就受到佛陀的應許。 (可參閱SN.婆耆舍相應)

因此,這是第一道陷阱,連朝向涅槃的正確思惟、想法,也因此被摒棄。

第二道陷阱,不作甚麼的奴隸。

不作甚麼的奴隸,在內心中,很容易滋長著一個幽隱的 "我"。

為什麼?

因為,一般人會把 "不作奴隸",解為 "駕馭、支配"。而這種 "駕馭、支配",又並非出自無我的正確思惟,而是出自慣性的 "主、從" 概念中的 "我"。

這種現象,尤以,當在禪修中出現偏差之際,更加明顯。

輕者,虛擲光陰。

重則,偏向八支邪道而不自知。

第三道陷阱,則是在禪修中的思惟。

這牽涉到止禪的不滿意、厭、轉向、作意等正思惟,

也涉及觀禪的味、患、離、舍的思惟作意。

只是這第三道陷阱,最好向 貴指導座師請教為宜。

以上是對此題主旨的指陳。

以下是對題主朋友在連結文章中的一些問題,

止觀的定義,朋友應再嚴格地複習,最好不要自行以自身的經驗作為註腳。

所緣的運作,朋友可以再多參考小部的解說、或道論的解析。

尋伺等禪支,朋友應從定義著手、再搭配查詢禪支為印證,這個過程是增上定學、增上慧學的奠基過程,盡量不要自行定義,應該向 貴導師求授為宜。

若是這三支問題,能夠併棄自己的成見,而進一步取得稍許成就,

朋友對四念處的推廣、如實的下筆,將會有大幅地躍進。

對於自身的修習,也將從表面的體驗,轉向深入佛陀的聖教法之中。

最後,朋友或許會慣例地尊重星洲對文字的執著,

但是,星洲祝願朋友能早日真正走進佛陀的聖教法。

以上路過隨筆

如意

補充 :

題主朋友說 : "禁" 就在加油添醋 。

其實,完全不是。 這個 "禁" ,才是真正的 "如實"。

為什麼 ?

禁,只是文字的描述。

事實上,當修學者的心中的尋、伺止息之際,是自然而然地 "無法言語、動作" 的。

在退一步說,以朋友常舉的入出息念來說,當專心在人中前的呼吸來去時,就已經暫時無法言語、動作了。

更何況是超越初禪言語寂滅的第二禪?!

因此,聖默然的禁語,是真正的如實、毫無加油添醋的。

朋友不要因文字就驟下判斷,何不運用禪修的教法來審視呢?

其次,正思惟。

一般人不是作不到,而是做不到 "出世間" 的正思惟。

或是作不到 "分秒不間斷" 專注的正思惟。

不是嗎?

最後,至於.. "摒棄:。

這是禪修的陷阱,只有遇過陷阱才會認同。

朋友對摒棄的回答云云,並沒有切入星洲的說法,基本上是文不對題。

最後,止觀,說難不難;說簡單卻又深不見底、處處陷阱。

如實,是對的。

但是,不同程度,對於如實,就會有不同的體會與認知。

有那麼一天,當朋友遇上觀染時,朋友這時候的 "如實",或許就遠遠不夠,而是需要更深層、具智的 "如實"。

有練習四念處,已經很好了。

但若能更親近善友、聽聞佛法、如理作意、又能法隨法行者,那會更好。

如意

最後的補充 ~

星洲並非泥在文字上,與朋友辯論,而是依教而說,指出一些眉角罷了,

星洲也可以舉有關聖默然的經證,讓朋友參考一下 :

經證 : 相應部、因緣篇 、比丘相應 、比丘品、10.1.1 Kolitasutta 拘離多/拘律陀經 (SN 21.1,)

尊者大目犍連作是言曰........所謂聖默然,聖默然。聖默然者,何耶?

友,我生此念 : 於此比丘,靜覺(尋)與觀(伺),內心寂靜,心專住於一境,由無覺 (無尋) 無觀 (無伺)之定,生喜樂之第二禪,入而安住,此謂之聖默然。

因此,首先確認 聖默然是超越尋伺之定,也就是說,超越初禪。

而初禪與二禪,佛陀曾經這麼教說 ~

經證 :
相應部、六處篇、受相應 、獨坐品 、2.2.1 Rahogatasutta 獨坐 (SN 36.11) /止息之一、二 (SN 36.15~16) /八支之一、二 (SN 36.17~18)、五支/般奢康伽 (SN 36.19)、比丘 (SN 36.20)....

....依此,比丘!余乃次第說諸行之止息。逮達初禪者,言語止息;逮達第二禪者,尋伺止息....

小結,

聖默然,是超越初禪,到達尋伺止息的禪地。(即為經教第二禪、或為論教第三禪)

因此,第二禪的聖默然,是自然停止語言的,而不是所謂的加油添醋地、刻意地去禁斷。

所以,星洲依照經證而說~ 聖默然的禁語,是真正的如實、毫無加油添醋的。

至於其他的說法,亦有經證或論證的支持。

朋友或許不擅花時間在經典之中,較為傾向依照自己體驗而說,

但是,依經依律而究其本末、解讀聖教;

或是依照自己經驗,來解讀聖教法,

這是朋友的決擇。

建議朋友,多參照經典、律典與論典,多請教指導老師。

自修很好,但是,師心自是,就不一定好。

因為,非但不能克己,也已無能聽言了。

如意
2015-10-02 9:26 am
不做自己 想法 與 思維 的奴隸
=====
這便是六祖說的無住
2015-10-02 11:42 am
看了一下您那一大堆的高論
突然想請問 您學了禪修五年 你學到了"聖默然"嗎 ?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19: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001185456AAjclr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