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 台灣人反抗中國統治的起義抗暴規模跟死傷人數遠超過反抗日本嗎?

2015-09-23 3:10 pm
我們的教科書 對台灣人抗日都寫得鉅細靡遺
但是對很多清代台灣英雄起兵抗暴反抗中國北京清政府都只輕描淡寫
甚至對中國國民黨的228大屠殺跟白色恐怖也都輕輕帶過
好像台灣人都只專門在反抗日本似的


清代 台灣人多次起義反抗中國清王朝統治 像是鴨母王朱一貴起兵反中國北京皇帝 林爽文也起兵反中國 戴潮春也起兵反抗中國北京清政府 除了這些規模比較大的起義外 清代較小規模的反中抗暴起義更是不計其數
中國清政府更是多次從中國調兵來台灣鎮壓大屠殺
清代台灣多次反中抗暴起義被屠殺的台灣人至少超過五十萬人吧
加上中國國民黨的228大屠殺 歷史課綱召集人王曉波說228死兩萬人小case


日治時期台灣的抗日起義死傷人數至多也就十萬吧
日治時期死最多人的雲林大屠殺 根據維基百科記載也就死一萬餘人 比國民黨228大屠殺的兩萬人還少很多
啥西來庵事件 霧社事件 焦吧哖事件也就死傷數百至數千人 比起清代中國政府幾萬好幾萬的屠殺台灣反中抗清民眾 簡直不值得一提

歷史上看 台灣人反抗中國統治的起義抗暴規模跟死傷人數遠超過反抗日本吧?台灣人反抗中國統治比反抗日本統治激烈的多嗎?

回答 (1)

2015-09-27 2:43 pm
  基本上,清代台灣漢人的民變,其起因與內陸不盡相同。大陸民變起因多為天災人禍所引起的饑荒性民變,具有濃厚的農民革命色彩。台灣之民變,若干雖也有農民革命成份在其中;但更多的是,對外來統治者剝削壓迫的反抗和吏政敗壞所引起民眾的不滿,有的甚至是,不承認統治的合法性,欲建立自己新政權的政治性民變。
  這種有政治理想性之民變,肇因於開墾台灣的漢移民,不僅從未得到統治者的助力,反遭統治者百般與民爭利,而積累的反抗意識。在班兵腐化,貪官汙吏無能又魚肉百姓的情況下,給予這股反抗意識發作的機會。所以當統治鬆散之際,也是移民者有累積實力的機會,而當「官逼民反」的時機一旦成熟,統治脆弱的政權,其正當性即順理成章的成為攻擊的標靶。移墾社會的領袖,常以此為號召,發動民變以挑戰其政權,甚至企圖推翻清朝的統治。
  另一方面,清代台灣民變的主體,以小農居多,當時台灣尚少大地主或士紳階級。故滿清統治台灣後,地方官吏所直接面對的是小農、墾首和墾戶,因缺乏傳統的緩衝階層,這種先天的結構性衝突,自不待言。尤其是,小農多係目不識丁的憨厚農民,儒家傳統那套政治倫理對其約束力並不大。他們只是憑藉一股正義感,抱持建立理想家園的那股熱情,反抗貪官汙吏的剝削壓榨,希望保障自己努力打拼所建的家業。清季台灣移墾社會前仆後繼的民變,最終形塑了台灣民間反抗的傳統及抗爭的正當性。
  清代台灣民變雖然都以失敗收場,但他們敢於凸顯台灣這個移墾社會的外來統治問題,展現了反抗不義統治的政治勇氣,保持著積極開拓者的移民精神。由於他們不懼犧牲的起義,終使台灣這個移墾社會,建立了政治反對的正當性基礎。台灣歷來的政治反抗意識傳統,其實可以遠溯自這些英雄無名的起義者。
參考: 陳正茂、林寶琮,林世宗,〈第三章、清領時代的台灣〉,《新編台灣史》,(台北:新文京開發,2008),頁137-138。


收錄日期: 2021-04-29 16:55: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23071011AACrfuW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