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7-1
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的話 不看清楚路線上車.會搭錯車!.會越做﹙坐﹚越糟 離正道越遠
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的話 等看清楚了.但車也過去了 那就有得等了 再回頭已是 ~
爛田準(填﹚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CzAYy0LrA
人生很多事情就是如此 所以有人就給個符號 叫無奈 又稱早知道就好
當有人說 沒有更糟的了的時候 最怕又出現一個更糟的來湊熱鬧﹙墊底﹚
7-2
一個木匠要做一張桌子 在做桌子時 他必須要有元素 一是材料 一是構圖 材料是木匠在做桌子時準備用那一種木料來做 構圖乃是這張桌子的樣子是甚麼 做好之後 桌子的形式就是木匠的構圖的實現 材料就是桌子的實在形式。同樣的 木料在未成桌子之前 它有木料的形式與質料 成桌子之後 則又有桌子的形式與質料。形質論的看法 就構成了亞里斯多德構造的主要原理。質料是被限定的 被完成的 而形式是完成的 限定的原理。
7-3
三聲無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2-OVssovo
在希臘式的悲劇人生中 人世間乃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崎嶇道路 而有一種命運悲劇的感覺 這就是人生最嚴肅無情的考驗。如果一個人 能夠堅苦卓絕的去努力開拓自我的生命 更能以藝術之美的情操 超越一切 也就可用自我意志創造未來 這得從個人自覺才能成功。
人之性感於物而動 產生欲望 這不可非議。如果感之無窮 而又逐之無節 天理必至於滅亡的地步 何況人欲是漫無止境的呢?人的精神和物質在人的生活裡是要平衡發展的 猶之如車之兩輪 鳥之兩翼 不可或缺。僅僅在物欲上獲得大量的滿足 精神上不見得舒暢。不能獲得 更是痛苦萬分。所以 在這人欲衝賽的世界裡 痛苦籠罩了人生 人生幾乎就是痛苦。
西哲叔本華認為 一個人不能滿足於個人主觀之所求 必定去追尋客觀的世界 追求不遂 就產生痛苦。所以他主張人生應該放棄追求 忍受痛苦 如此才可以消滅人欲 免除人生的痛苦。我國學者王國維深受叔本華的影響 也曾經有類似的論調 在紅樓夢評論裡面說:『生活本質何?欲而已矣!欲之為性無狀 而其源生於不足 不足之狀 痛苦是也』如果一個人的一生 只知道以他有限的生命之力 對無限的欲求作無止盡的追逐 迷途不返 這無異只承認自己僅僅只是一個物質的存在而已。如此發展下去 人類本來虛靈洞澈的心靈 也將失去璀璨的光輝 精神價值也將日益貶落 陷入極痛苦深淵 無法自拔。所以 莊子在養生主裏一開始就說:『以有涯追無涯 殆矣!』人欲不去 人生則飛蛾撲火 至焚身乃止人生的確是悲劇。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 借茫茫大士和緲緲真人之口 告戒補天棄石:『塵世間美中不足 好事多磨 八個字緊相連續 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 人非物換 究竟是到頭一夢 萬境歸空 劫終之日 復還本質』曹雪芹把人看成悲劇的演員 同時也把人世間看成一個悲劇的舞台。其實 根本原因乃是人生為人欲所制 在人欲的羈縛之下 不僅僅好事多「磨」樂極悲生 到頭來也真是萬境歸空了。等待到劫終返本的時候 也只有嘆息道:「無材可去補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7-4
問題的解決.首先在於信念的建立。思考的第一目的在於建立信念。因為思考是解決問題的思想活動.而問題的解決.在於信念的建立。
每個人的知識各有不同.相信這是大家所同意的.但是.如果.有人問你:到底是怎樣的人是有知識的?甚麼樣的人是無知的?或是很簡單地:知識所指為何?書念得好是有知識的?會賺大錢的呢?那些樂天知命的呢?能夠以逸代勞的難道沒有知識?一般人都認為有知識的人也就是智能高的人.但是智能之為何物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作答的。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曉啼.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冰消?眼看他起珠樓.眼看他讌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衰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在這短短的文字中.真是寫盡了人世間的哀痛與悲傷.五十年興亡是如此.五千年的興亡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朱樓初起時.冠蓋雲集.笑語盈庭.轉瞬間繁華如夢.京華烟雲.朱樓塌了.賓客星散.遍地哀鴻.鬼哭神號!
殘山夢最真
乾坤一場戲,人生一悲劇。
人存在本身都帶有幾分悲劇性
但只有少數人能體會其中的意義以及它對人生的價值。
殘山夢最真 是一個轉機 也是一個生機。因為人往往要走到繁華夢的盡頭 才能得到人生的徹悟 才能激起大悲與深情。
7-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cxbvGyUlg
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當代精神分析家佛洛姆,對這個長久以來困擾著我們的問題,做了相當深刻又極富啟示性的討論。他指出傳統的意志論者,是因為下列諸原因,使問題無法解決:
(1)他們只一般性的和抽象性的說人的自由,而不是說某一個特殊個人的自由;
(2)傳統的意志論者,都以為人可以在善惡之間做選擇,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善而反對惡的,但事實上沒有在善惡之間做選擇這件事。當人在一個特定而具體的行為中做選擇時,才牽涉到善惡問題。
(3)他們通常是以自由與決定論相對來思考的,而不是就不同程度的傾向來討論的,實際上自由與決定論的問題,是諸種傾向和它們各自的強度之間的問題。
7-6
青海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fR4omr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