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斯人吾誰與歸? 正整數有無窮多個 可是實數不是更多嗎?

2015-09-21 3:29 am
更新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GRYL23jbw

回答 (9)

2015-09-21 6:41 am
✔ 最佳答案
7-1

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的話 不看清楚路線上車.會搭錯車!.會越做﹙坐﹚越糟 離正道越遠
如果是在偏僻的地方的話 等看清楚了.但車也過去了 那就有得等了 再回頭已是 ~
爛田準(填﹚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CzAYy0LrA

人生很多事情就是如此 所以有人就給個符號 叫無奈 又稱早知道就好

當有人說 沒有更糟的了的時候 最怕又出現一個更糟的來湊熱鬧﹙墊底﹚


7-2

一個木匠要做一張桌子 在做桌子時 他必須要有元素 一是材料 一是構圖 材料是木匠在做桌子時準備用那一種木料來做 構圖乃是這張桌子的樣子是甚麼 做好之後 桌子的形式就是木匠的構圖的實現 材料就是桌子的實在形式。同樣的 木料在未成桌子之前 它有木料的形式與質料 成桌子之後 則又有桌子的形式與質料。形質論的看法 就構成了亞里斯多德構造的主要原理。質料是被限定的 被完成的 而形式是完成的 限定的原理。

7-3
三聲無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a2-OVssovo

在希臘式的悲劇人生中 人世間乃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崎嶇道路 而有一種命運悲劇的感覺 這就是人生最嚴肅無情的考驗。如果一個人 能夠堅苦卓絕的去努力開拓自我的生命 更能以藝術之美的情操 超越一切 也就可用自我意志創造未來 這得從個人自覺才能成功。
人之性感於物而動 產生欲望 這不可非議。如果感之無窮 而又逐之無節 天理必至於滅亡的地步 何況人欲是漫無止境的呢?人的精神和物質在人的生活裡是要平衡發展的 猶之如車之兩輪 鳥之兩翼 不可或缺。僅僅在物欲上獲得大量的滿足 精神上不見得舒暢。不能獲得 更是痛苦萬分。所以 在這人欲衝賽的世界裡 痛苦籠罩了人生 人生幾乎就是痛苦。
西哲叔本華認為 一個人不能滿足於個人主觀之所求 必定去追尋客觀的世界 追求不遂 就產生痛苦。所以他主張人生應該放棄追求 忍受痛苦 如此才可以消滅人欲 免除人生的痛苦。我國學者王國維深受叔本華的影響 也曾經有類似的論調 在紅樓夢評論裡面說:『生活本質何?欲而已矣!欲之為性無狀 而其源生於不足 不足之狀 痛苦是也』如果一個人的一生 只知道以他有限的生命之力 對無限的欲求作無止盡的追逐 迷途不返 這無異只承認自己僅僅只是一個物質的存在而已。如此發展下去 人類本來虛靈洞澈的心靈 也將失去璀璨的光輝 精神價值也將日益貶落 陷入極痛苦深淵 無法自拔。所以 莊子在養生主裏一開始就說:『以有涯追無涯 殆矣!』人欲不去 人生則飛蛾撲火 至焚身乃止人生的確是悲劇。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 借茫茫大士和緲緲真人之口 告戒補天棄石:『塵世間美中不足 好事多磨 八個字緊相連續 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 人非物換 究竟是到頭一夢 萬境歸空 劫終之日 復還本質』曹雪芹把人看成悲劇的演員 同時也把人世間看成一個悲劇的舞台。其實 根本原因乃是人生為人欲所制 在人欲的羈縛之下 不僅僅好事多「磨」樂極悲生 到頭來也真是萬境歸空了。等待到劫終返本的時候 也只有嘆息道:「無材可去補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7-4
問題的解決.首先在於信念的建立。思考的第一目的在於建立信念。因為思考是解決問題的思想活動.而問題的解決.在於信念的建立。
每個人的知識各有不同.相信這是大家所同意的.但是.如果.有人問你:到底是怎樣的人是有知識的?甚麼樣的人是無知的?或是很簡單地:知識所指為何?書念得好是有知識的?會賺大錢的呢?那些樂天知命的呢?能夠以逸代勞的難道沒有知識?一般人都認為有知識的人也就是智能高的人.但是智能之為何物也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作答的。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曉啼.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冰消?眼看他起珠樓.眼看他讌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衰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在這短短的文字中.真是寫盡了人世間的哀痛與悲傷.五十年興亡是如此.五千年的興亡又何嘗不是如此!
當朱樓初起時.冠蓋雲集.笑語盈庭.轉瞬間繁華如夢.京華烟雲.朱樓塌了.賓客星散.遍地哀鴻.鬼哭神號!

殘山夢最真
乾坤一場戲,人生一悲劇。
人存在本身都帶有幾分悲劇性
但只有少數人能體會其中的意義以及它對人生的價值。
殘山夢最真 是一個轉機 也是一個生機。因為人往往要走到繁華夢的盡頭 才能得到人生的徹悟 才能激起大悲與深情。


7-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cxbvGyUlg
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當代精神分析家佛洛姆,對這個長久以來困擾著我們的問題,做了相當深刻又極富啟示性的討論。他指出傳統的意志論者,是因為下列諸原因,使問題無法解決:

(1)他們只一般性的和抽象性的說人的自由,而不是說某一個特殊個人的自由;

(2)傳統的意志論者,都以為人可以在善惡之間做選擇,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絕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善而反對惡的,但事實上沒有在善惡之間做選擇這件事。當人在一個特定而具體的行為中做選擇時,才牽涉到善惡問題。

(3)他們通常是以自由與決定論相對來思考的,而不是就不同程度的傾向來討論的,實際上自由與決定論的問題,是諸種傾向和它們各自的強度之間的問題。

7-6
青海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fR4omrH-Q
2015-09-24 9:05 pm
只憑純粹運氣,很難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錯,當你冇辦法時,只有信運氣
「本週之星」


怨蒼天變了心 - 分不出是淚是雨 淚和雨憶起了你
運命不是咱決定(浪花恋しぐ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8ayTEgZco

人生不如意之事 常十之八九 但是當一個人真的陷入舛途絕境的時候 獨立蒼茫 回首前塵 在憫然悲憤之際 心裡總免不了泛起一陣不知其所以然的迷惘之情 往往把歷年來的許多憔悴和憂傷 都歸之於蹇促坎坷的天命 而慨然有『天命靡常之嘆!』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說:「夫天者 人之始也 父母者 人之本也 人窮則反本 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這當然是人之常情 從表面上看來 在這蒼蒼茫茫的偌大宇宙裡 眾人好像一片片浮萍在昏昏昧昧的人生之海上載沉載浮 隨波逐流 一切都「隨所為焉 又隨所不為焉」完全失去了自主 也失卻了人類的靈性 彷彿冥冥中真有一個神秘莫測的天命在做主宰似的 而且以一種不可捉摸的萬鈞之力做無情的安排 似乎人世間一切不得而已 又不可知的諸多事象 都緊握在天命的鉅掌裡 任其操縱 任其擺佈

人的心靈對天命既然有如此迷惑的感受 天命與人生也就有了若即若離的關係 真是所謂:「肅然聞其聲 僾然見其形了」 先秦諸子中 莊子對於天命 不僅僅有:「芴漠無形 而變化無常」的神祕感受 並且還說:「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終 若之何其有命」 這樣說來 莊子對於人生的一切的「事之變」和「命之行」存有許多懷疑認為從外表看人世間的許多現象 確乎前若有所承 好像有個看不見的天命再作梗 然而 往後的發展又不能一定 似乎又沒有天命的存在 有無之間 實在難予判斷了 亙古以來人徬徨趑趄在恍惚冥濛的氣氛之中對於天命 人人都有點像:「落葉滿空山 何處尋行跡」的感覺 在那寂寥的空山裡 落葉滿地 蹤跡渺茫 似可尋覓 又不可尋覓之際 令人有著不盡的惶惑和恐懼人的一生 彷彿「今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芒鞋踏破了無限悵然 天命卻又由之如「飛鴻踏雪 泥上留爪」偶而在芴漠無形 寂寞無聲之中 又給人間留下一抹淡淡的影痕 所以人世間的一些凡俗細人 在這天命的控制之下 只是網罟中的游魚 樊籠裡的飛鳥 萬物之靈的人類就變成了蠕蠕而動可憐蟲了 只能夠像這空幻飄緲的天命 祈求一點點冷冰而苦痛的生活 乃至於在寂寞黯淡的苦苦尋思中 做悲慘的滅亡而已 西哲叔本華認為世界上有一種無所謂善惡的大意志存在 這種大意志既是盲目的 又是不受任何理性和智力支配的 但是 它依著自然而移動前進 支配著整個宇宙和人生 而且具有不可抗拒的控制萬物之力在這龐大意志力的籠罩之下 個人與個人之間 又有無數的小意志在隨時反抗這大意志 如此演進 就是所謂的天命。
2015-09-24 10:32 am
因為人性是多方面的.也是存在若干矛盾的!?
所以.............只好將真情丟進大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cvmnlpZaDU

陶靖節也曾有「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 ,齊幽蘭以爭芬」既美且善的理想。也曾抱定「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的決心,不怕久相欺,意氣傾人命,真風告逝,大偽斯興的當時風氣。立「猛志遠四海,骞翮思遠翥」的大志於「少時北且厲,撫劍獨行游。」在人生之途很想有一番樹建,可惜終於失敗。只有在「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的悲痛之中,深嘆自己「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於是不以心為形役,息交絕遊,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倚南窗以寄傲,撫孤松而盤桓」,毅然隱退。可是泰然委順,情隨萬化的人生境界中,對於為君子知己而死的荊軻和發已矣之哀的屈原,依然心儀久矣,而有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之感。
在希臘式的悲劇人生中 人世間乃是一條充滿荊棘的崎嶇道路 而有一種命運悲劇的感覺 這就是人生最嚴肅無情的考驗。如果一個人 能夠堅苦卓絕的去努力開拓自我的生命 更能以藝術之美的情操 超越一切 也就可用自我意志創造未來 這得從個人自覺才能成功。
人之性感於物而動 產生欲望 這不可非議。如果感之無窮 而又逐之無節 天理必至於滅亡的地步 何況人欲是漫無止境的呢?人的精神和物質在人的生活裡是要平衡發展的 猶之如車之兩輪 鳥之兩翼 不可或缺。僅僅在物欲上獲得大量的滿足 精神上不見得舒暢。不能獲得 更是痛苦萬分。所以 在這人欲衝賽的世界裡 痛苦籠罩了人生 人生幾乎就是痛苦。

400年前,天文學家伽利略通過望遠鏡發現了太陽黑子、木星的衛星和月亮上的山脈後,欣喜若狂地寫下了如下一段話:「我震驚到呆住了,我無限感謝上帝,祂讓我想方設法發現這樣偉大的、多少世紀都不清楚的事跡。」
美國發明大王湯瑪斯‧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一生擁有2千多種發明,但當記者問他最大的發現是什麼時,他的回答居然是:「我發現耶穌是人類的救世主。」他還在自己的實驗室裡,立了一塊石碑,其上刻著:「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滿萬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大科學家牛頓曾表示:「從諸天文系的奇妙安排,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必是全知全能的高級生命的作為。宇宙間一切有機無機的萬象萬物,都是從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來。」

著名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也曾說過:「我的音樂源自於信仰,我深信我的才華是神的恩典;我作曲是為了榮耀神,而不是為了表現我自己。」

今天你所見到的任何東西,沒有一件東西是理所當然的存在,都是經過某種力量的安排
2015-09-24 6:02 am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正整數有無窮多個 可是實數不是更多嗎?

快訊/杜鵑恐中秋節來攪局 氣象局:不排除發海警

感情與理智之揮淚不斬失空斬?

呂氏春秋裡有一則代表法律正義的故事:墨者巨子腹■居秦,兒子殺人。秦惠王說,先生年老,只此一子,我已赦免了他。腹■說:“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大王雖有好意,我不可不行墨者之法。”腹■不聽秦王的勸說,終于把兒子處死

所謂正義是:
對他人有利的行為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
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正義的標準由誰來決定?

這是表示
進入紅色警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q-a7RCoI


理是人定的.也就是所謂的約定俗成.任何社會為了它的延續和繁榮.以及秩序的維持.每個人都必須接受一些公認的倫理價值或規範.這些價值和規範就是理

人間法畢竟是由人制定的,人間有不同階級的矛盾,有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因此由古至今,任何國家都或多或少制定了一些不符合正義的法律。

墨翟與韓非對個人應服從國家這一點見解一致墨子主張「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又主張一切人皆須尚同於天志韓非則以賞罰之二柄統馭臣下百姓要求臣民絕對服從國家律令復以耕戰二策嚴格限制人民的活動規範了群體的價值標準符合它的得賞違反它的則罰不論墨子或韓非君上都享有無限權威

儒家不贊同墨翟與韓非個人絕對服從國家思想也不同意老莊的不干涉主義從家族社會孕育而成的儒家思想一開始就跳出個人與國家的思考主張『君使臣有禮臣事君以忠』這種關係是對待的

對待同狀況者平等.不同狀況者不等.與其不等度成比例
給予每個人他所應得的
(柏拉圖理想國與查士丁尼羅馬法典)
所謂正義就是對他人有利的行為
社會正義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法律正義法律之前人人平等

理是形上的.人間的倫理價值或規範.是來自天命或天理..天命或天理是宇宙本來具有的道德律.人類憑藉自覺意識把它發現或體驗出來.這就是良心或良知.超越地說.良知生於天裡.內在地說.良知就是天理

道與理是形上的真理為禮與法提供合理化或理由化的根據前二者是形上的自然法後兩者是人定的人間法後兩者的釐訂不能違離前者這正如基督教哲學家阿奎那所說:「每種人間的法律就只有它從自然衍生出來的那麼多的法律本質然而如果它有甚麼地方乖離了自然法它就不再是法律了僅僅只是顛倒了法律」

中國雖一向重視行的真理,但當清末知識份子接受西方思想之際,很快就領悟到西方人所說的真理之意義與價值,嚴復就是一個例子,他在1903年就說過:「須知言論自繇只是平實地說真話求真理:一不為古人所欺,二不為權勢所屈而已。使真理事實,雖出之讎敵,不可廢也;使理謬事誣,雖以君父,不可從也。此之謂自由。」又說:「仁勇智術,忠孝節廉,亦皆根此而生,然後為有物也。」前一段話,代表中國人追求真理的新里程碑;後一段話,給於現代人一個新的啟示。

大法師中的孩子只是很平常的小孩子老神父雖體力不足但令人欣慰的是他還願意給自己服藥年輕神父有決定是該讓「善」或「惡」進駐的意志但是最後他的意志仍舊被「惡」徹底摧毀所幸在最後他毅然跳樓在他完全斷氣之前另一位神父問他『你需要救贖嗎?』為何他沒有回答!?因為他自己清楚他只完全他自己而已~這是有罪的!尤其他是神父更是有罪!因為我們都知道『惡』之所以能徹底摧毀年輕神父的意志是在於整個過程中的那個重要關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JvnO-I57U
2015-09-24 2:54 am
微斯人吾誰與歸?
-----------------------------------------------------------------------------------------------------------------------------------------

在這問題前何不想想戰爭和和平 你要斬那個?

若要和平 斬什麼? 斬掉"自我" "我的" 這類的"私慾" 自古以來戰爭起於"自我慾望" 當斬這個才對啊

感情和理智 不衝突 唯有慾望才會讓 感情和理智蒙羞
安安 •

摘自:感情與理智之揮淚不斬失空斬?
2015-09-22 10:57 pm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正整數有無窮多個 可是實數不是更多嗎?

探戈?
牧羊有志 射雁無期
早已知道音訊稀
不會有好音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j6JapFV_s

2015-03-07 09:24:23 補充:
我 轟天雷 是中國人


把意義想成可以指出的其他事物是一種根本的錯誤。如果我們真要把意義說成一種元目,那麼我們得知道這元目極為奇特,無法用別的語詞加以描說。以此方式發問意義問題,幾乎全都假定「在指出甚麼是一個字的意義時,我們是把它的意義同為與它有着那種關聯的元目」。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將:
1、『愷』的意義是『和樂』。
2、法國的首都是巴黎。
看成具有同樣的邏輯形式。這麼一來,像在2裡我們選出是法國的首都這一元目一樣,在1裡我們就很自然地想指出是『愷』的意義的那個元目。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可以看出,事實上,我們所做的並非如此。一般在像1句裡跟在『是』字之下的並非任何一個事物的選取,可是在2裡卻是。『和樂』這個語詞不能用來指定某某讓我們可接着對它發問和回答問題的事物。這個普遍的事實在下一個例子中尤其明顯:『假如』的意義是『倘若』。萬分顯然地,並沒有『倘若』這樣的東西。並不說適巧在這世界裡找不着,而是根本談不上有這種東西的存在。因為『倘若』這一語詞根本就沒有指稱某種可存在可不存在的東西這種功能。這麼說來,當我們講一個字的意義時我們的意思是甚麼呢?我們是在『展示』另一個我們認為與它具有至少相近用法的表式。我們所以會道說像1和3這樣的話,主要是在幫助人家了解那些有待指定意義的表式。當我們要對人家指定一個表式的意義時,我們可以告訴他這個表式與我們以為他已知道用法的另一種表式有着相同的用法。所以1的意義大略等於說,「你平時怎麼『和樂』,你就怎麼用『愷』字,那就對了」。倘若我們以為在1裡我們是在選揀一種叫『意義』的特別類目的一例,那我們是給文法上的相似點騙去了。


假如有人想把『之』字斷說到某事物之上.那真白費心機,當他說.那是個『之』.他等於甚麼也沒說到.要使它有意義.他至少得說.『山之旁』『海之濱』.然而這時候他所斷說到山與海之上的已不再是『之』而是『之旁』『之濱』了. 『之旁』『之濱』可以說得上列舉或意含.然而『之』字卻說不上

「您知道知識+新園地是因為沒有 頭銜 封號…所以不受青睞嗎?」???


您知道知識+新園地是因為沒有 頭銜 封號…所以不受青睞嗎?
想像一位飯店的經理.他的英語拼字很糟糕.他為他們的 [主廚] 打廣告.寫成了「SEAGH」.看到這一廣告.你將莫名奇妙.一定會問.怎麼造了這樣一個四不像的字.經理說.這很簡單.開頭的音取自單字sure.中間的字取自單字dead.結尾的音取自單字laugh.當然.你會知道.這一形式表示的讀音一般人會想到che


在指引與符號之間常常還有可以有重要的區分,雖然這些區分有時未免被人言過其實。比如,說符號是用來傳知達意的,而指引則否。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指引絕對可以用來傳知,比方說我裸露胸膛,以令你知道我被打了一槍;或者漂泊在孤島上的水手起火示意,希望有路過的飛機或者船隻看到它,曉得有人在島上。決定性的分別在於指引之成立不賴於它被用來傳知達意,而符號則否。這個蘊含着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使當X被用來傳知達意之用。比如,一個路過的駕駛員,儘可以將一縷清煙看成是那孤島有人煙的表示,或者甚至假設那縷煙就是被製造來表示這個意思的,這樣的想法是十分合理十分適切的。把這情形與飄零的水手要以燒煙來做廣泛被採用的通訊信號的情形相比照:在這時候,那駕駛員除非知道那縷煙是被燒來做通訊之用,否則他是無法將某類的煙縷當作『我沒有食物』的表示的。當然他可能注意到他信以為是自然發出的煙,展示着求救煙縷的特色,正像一個人可以在石頭上看到類似腓尼基人的刻誌,可是信以為那是天候形成的。然而,在那樣的情況下,這個駕駛不會把那縷煙看成意味着『我沒有食物』;而是,他會說那縷煙看起來倒像是具有那意思的訊號似的。有些指引,像打哈欠,情形正好相反。假如我們相信某一個哈欠是故意做來讓觀眾以為他愛睡了,那麼我們就不把它當做是愛睡的可靠標示。


您知道知識+新園地是因為沒有 頭銜 封號…所以不受青睞嗎?
『金』這個稱呼化學元素的語詞,平時我們以為他是很精確地被界定了,可是事實上我們對它的界定方式,使我們心裡有數,只要某物獲有幾個性徵之一,我們就會決定性地認為它是金子了。這樣的性徵包括它的比重,當它放在火燄上時,攝譜儀放射出來的光線,它的X光譜,以及它如何與其他物質化合成為化合物。在這些特徵當中,即使每一個的判准都設想得很精確,我們還是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出在某一種情境裡,我們不知是否該用『金』這個語詞。那情境就是:有些試驗指示出那是金子,另外一些試驗指出它不是。

知識+主要靠的是供給類的知識達人 這類達人是知識長或大師?

我們可以設想無定多數我們難以作決定的例子 對那個我們十分有信心地應用『貓』這個字來稱呼的東西 可能會開始忽然說起話來 或者搖身一變到12尺高 或者消失在稀薄的空氣中 然後又重現 一在地 又消失 又重現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我們就不知是否用『貓』這個字了

(我的報告是為了讓你知道,並不是讓你知道為了我的報告)
2015-09-22 6:44 pm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正整數有無窮多個 可是實數不是更多嗎?

甚麼是「不完整思考」?
http://blog.yam.com/a122333/article/104365491


有像電線延長線那樣的網路線能用。?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18170610AACZEhW


有些令人扼腕的情況
與作弊的回答相類似
後來的轉變令人錯愕
原本看似單純的問題
終在某些帳號回答後
一切就變得面目全非
不僅在作弊的問答場合中如此
在作弊中的投票與評價也常是如此
這樣的情況使得善意第三者的初衷型變成…幫作弊者背書!!
當然 以上情況將只會更多
尤其是內行人說外行話的問題
神鬼認證


有些捷運站在上班時段電扶梯是不運作的
譬如
除非你固定從淡水上車
否則你就不見得知道
從淡水往台北
於上班時段那一站是有座位的
現在外頭環保人員已在辛苦的工作了
在不久早餐店的老闆就要大忙了
再等七點一到
義警也要加入協助交通指揮
之後呢
想想這些人們
他們會在那個時段上知識+
且又能避開長期駐守在此的冠票作弊達人

光陰的故事 • 3 年前
2015-09-22 5:12 am
微斯人吾誰與歸? 正整數有無窮多個 可是實數不是更多嗎?


沒有發問,就沒有問題。
沒有發問,環視有問題,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而已。

歡迎到紅樹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_H6U6InLA

情懷絕妙之處 人間哪有言語?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21060608AAZ82sg

為甚麼我們不是以情境界定問題,而是以心理狀態來界定?

像利用「九九乘法表」計算乘積,這種「不假思索」的解題法,稱為解決某問題或判定某性質的「判定程序」(decision procedure)。在數學裡,它稱為解決某問題或判定某性質的「算法」(algorithm)。

判定此刻是否為:
南下自強號195行經夜霧第二國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TKJ6ljj00


2015秋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VD18Ho_q
2015-09-21 2:30 pm
何謂「人無勸競之心,苟為度日之事」?

度日
目一咧開 心肝來像秤鎚 犀牛望月過日子
煩惱是阮將來 怨嘆啊阮過去 茫茫過五更
手抱月琴啊 思啊思想枝 觀星望斗 醉生啊夢死
為錢來失志氣 為錢來睡抹去 阮看破彼咧世情 不啊想伊
酒一咧開 尚好來飲乎醉 人情淡薄覓提起 清醒若這憂愁 醉醉咧卡歸去 茫茫啊思想起


苟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XBMmMdJocE


儒家的中庸態度 既肯定精神生活的價值 也不忽視生物性的滿足。孟子就曾清楚地表示過這種態度:「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 則無恆產 因無恆心 茍無恆心 放辟邪侈 無不為己」孟子很了解 在物質條件缺乏的情形下 仍能追求精神價值的 只有少數的「士」能做到 至於一般的人民這方面如得不到滿足 會連帶著精神的價值也被放棄 而流於邪惡。


同熱愛生命的人相處 比同不熱愛生命的人相處的經驗 更容易導生善的行為
愛的教育比缺乏愛的教育 更容易導生善的行為
民風淳樸比民風糜爛的社會 更容易導生善的行為
非戰爭時期比戰爭時期 更容易導生善的行為
感覺到快樂和幸福的人 比缺乏快樂和幸福的人 更容易導生善的行為
心理健康的人 比心理不健全的人 容易導生善的行為

無勸競之心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Rh0Gswa3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CbsEir7znE


雖不問君將何往.但太蒼遙遙.白雲無盡.人似乎在省察宇宙.俯仰人間.深思熟慮之餘.從具象中見抽象.憬然澈悟.超越自我.突破「我執」.不以福禍動其心.泰然安順.隨情萬化.融實虛於一體.而忘其形骸.悠然無我矣! 無我.則眼界無染.心空不迷

往日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AAUBpaPNh8
蒙遜哭謂眾曰:「昔漢祚中微,吾之乃祖翼獎竇融,保寧河 ..... 至今黜陟絕於皇朝,駁議寢於聖世,清濁共流,能否相雜,人無勸競之心,苟為度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dlWp49S_Bs
陶靖節也曾有「夫何瑰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潔 ,齊幽蘭以爭芬」既美且善的理想。也曾抱定「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的決心,不怕久相欺,意氣傾人命,真風告逝,大偽斯興的當時風氣。立「猛志遠四海,骞翮思遠翥」的大志於「少時北且厲,撫劍獨行游。」在人生之途很想有一番樹建,可惜終於失敗。只有在「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的悲痛之中,深嘆自己「萬族各有托,孤雲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餘暉。」於是不以心為形役,息交絕遊,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倚南窗以寄傲,撫孤松而盤桓」,毅然隱退。
蒙遜說:「禍亂我國家的就是兩位伯父呀,還怎治理百姓呀!」於是命二人自殺。不過他用計陷害堂兄男成,接著攻殺他推舉的段業,令《晉書》評價他「見利忘義,苞禍滅親。」蒙遜知劉裕滅後秦的消息後十分憤怒,門下校郎劉詳其時有事報告,蒙遜卻回應:「你知道劉裕入關,竟敢這樣得意!」就將劉詳殺了,亦見其嚴酷殘暴一面

感情與理智之揮淚不斬失空斬?
判定此刻是否為:
南下自強號195行經夜霧第二國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RTKJ6ljj00
為政治領導設想出一些標準,以往已有人做過,在今日也不算困難。難處是,一個被認為傑出的領袖,不是任何標準能框得住的。因此,為防範領導者的權力濫用,給予他限制遠比訓練他來得重要。限制的作用不止於憲法,處境的改善和健全的教育,都足以形成限制。德國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惡劣處境,如何會產生希特勒的獨裁統治?在德國當時如果不事傾向於被虐狂的教育,希特勒又如何能獲得人民瘋狂四的信賴?
在沒有實行同意權力的民主政治的時代裡.人們大都希望能有賢人來做政治領導.賢人政治最大的好處.是在領導這自身.能約束權力的濫用.對人民則少干涉.採用比較放任的政策。中國以往兩千多年的歷史.能出現幾段治平的日子.就是這種領導.至少就是接近這種領導所得到的效果。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帝國裡.無為政治不只是道家的政治理想.自漢以來早已化為事實。這種統治方式.不僅適合廣大農民的需要.也是帝王們圖謀長治久安的重要條件

歷史家探討中國歷代政治改革所以失敗的原因.都歸咎於儒吏的保守.以及士大夫們要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而忽略了無為思想的深入人心.使他們對任何政治上的變動.都感到恐懼和懷疑.因為政治的重大改革.必然造成權力的集中.權力一集中.就會破壞鄉土社會原有的秩序和平靜
人類進步的歷史 可以說是一部無可救藥的愚蠢史
索羅金

度日

相較於每天得為三餐溫飽或為前途理想而四處奔波的族群來說 網路鄉民確實較好。甚至相較於每天必須與電腦為伍且要緊盯螢幕裡的各種訊息的各機關團體中的辦事員 網路鄉民也確實較好。
可是以上那些認真於工作的人 他們仍然有可能在某個時間點是所謂的網路鄉民
差別在於他們不是整天 甚至全年無休的在當網路鄉民。然而在網路鄉民裡所謂的『正義』事實上應該與他們則有相當的關係 甚至是這群人才是締造一次又一次的『正義』的關鍵。這情形其實很類似知識+ 如果稍微留意 不難發現 常駐守在此的是那些人?
而這些人與所謂的等級又有甚麼相關?在他們提供知識的熱忱中究竟有幾分是真的 為了幫人?有幾分是為了採用率?在這個問題上就不難分辨出 譬如什麼是正義? 甚麼是假正義?知識+確實還是有很多熱心助人的人 雖然他們無法時時刻刻守著知識+ ;網路鄉民更是有很多社會正義存在 只是他們一樣無法整天上網哈拉

摘自知識+
傳統的哲人和士大夫,並不反對金錢和物質上的富裕,但他們對金錢的使用的態度 ,和現代人有些不同。司馬光的傳家集中,為了訓誨他的兒子,曾舉了幾個著名的例子,其中的一個,是張文節在宋仁宗坐宰相,生活的簡約,一如做書記時,左右規勸他:「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張宰相對金錢使用的態度,不只是表現了一種節約的美德,也是一種常保福祉的生活智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pQBSK5pTc




微斯人吾誰與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00GxabZ74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36: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20192947AAvoD7b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