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2015-09-20 1:24 am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我們人
有慾望 而 生渴愛 生執著 ...
粗的方法 是覺察我們的
熾然 (心中的烈火 不論是 興奮 或 悲傷 它都可能帶動我們 前進或退縮)


若能 時時 覺察我們的熾然
有沒有 機會 幫助 我們
"體會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體會 如何不做五蘊的奴隸"
?


感恩!

祝福!
更新1:

感恩 Pa Shing 善知識! 讚嘆 及 感恩 您的回答! 由於 末學 學習的法門 包含的範圍 較窄 所以 您可能 誤解 末學 的問題了 末學 學習的法門: 1. 說緣起時 只討論 與 當下 五蘊相關的 無明 行 ... 渴愛 執取 有 生 而憂悲惱苦 由 四念處的修習 直接 覺知觀察 緣起 如: 觸 受 想 思 等 而 見緣起 2. 說三世時 都由當下推 如: 若當下還有嗔心 此時往生 就有可能會輪迴到地獄道 修行 只在讓自己達到解脫煩惱 然後幫助別人也解脫煩惱 末學 寫了 幾篇 心得報告 http://jyk08820.pixnet.net/blog 您若 瀏覽 就知 大概 感恩! 祝福!

更新2:

感恩 藍水晶 善知識! "有慾望 而 生渴愛 生執著 .????????? " 或許 該說 "有慾望 而可能 生渴愛 生執著" 這是 平常人都可 體會的 "說清楚 "此"為何物? "彼"為何物? 才是重點 才值得討論。" 感恩! 讚嘆! 四念處的修行 清楚 覺知觀察: "此": 觸 "彼": 受 "此": 觸 "彼": 想 "此": 觸 "彼": 思 "此": 受 "彼": 愛 "此": 愛 "彼": 取 ... 久了 就有機會見緣起 感恩! 祝福!

回答 (2)

2015-09-21 11:45 am
✔ 最佳答案
1. 有慾望 而 生渴愛 生執著 .????????? 阿含中 有這種說法嗎?
2. 此有故彼有 不是真理 只是一句話
說清楚 "此"為何物? "彼"為何物? 才是重點 才值得討論。
2015-09-20 7:47 am
《雜阿含經》說緣起者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是因,彼是果。

什麼方法達成「此故彼」?因緣和合生達成「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緣離散滅達成「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般若燈論》說:「緣起者,種種因緣和合得起,故名緣起。」

「緣起法」只是說明因緣和合生、離散滅的法則。例如:冰、水、蒸汽依因緣這兩個條件而生滅。冰(因)遇熱(緣)便熔化成水,水(因)遇熱(緣)便蒸發成蒸汽,蒸汽(因)遇冷(緣)便凝結成水,水(因)遇冷(緣)便凝結成冰。

又如:人,生的因是識(具有投胎的力量)和受精卵(生命的元素),生的緣是前世結下的恩情。業識(因)遇父母正在精卵結合一剎那間(緣),便與受精卵(因)結合成為「名色」,是人「出生」。「名色」是六根不俱的肉團,是生命在母體內初階段的身心五蘊。住台、出胎,以及成長的緣是父母的養育,教育,宗教,道德和各種人影響。因緣和合,才有今天的外表、性格及才能。眾生,滅的因是五蘊,滅的緣是「前生」所種的業,可以償還的巳償還或可以受報的巳受報,「前生」所種的業未能償還的或未能受報的,及「今世」種下的「業」需要「未來世」償還或受報。「今世」眾生償還或受報了「前生」所種的業因,五蘊枯萎至破壞、離散,便離開世間。「前生」所種的業,未能償還的或未能受報的,及「今世」眾生種下的「業」,死時一剎那間,引發成業「識」,便要下一世償還或受報。

作為成果的物質(因)和 作為助因成果的物質(緣)彼此互相不斷和合生、離散滅。例如:種子具有成植物的因,土壤、水份、陽光、空氣具有助種子成植物的緣。種子(因)遇土壤、水份、陽光、空氣(緣)就發芽、成長,變成植物(因緣和合生果)。正如鑰與匙,互相對應便能開關。

又如:甲君(成果的因)聽取乙君(助因成果的緣)的意見,積極行善除惡(因緣和合生果)。其後,甲君不再聽取乙君的意見,不再行善除惡(因緣離散滅果)。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18: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19172435AA8O5y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