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問一下關於行為的?

2015-09-16 9:17 pm
01、為什麼那麼容易就分心?
(小弟我一直專注不了,就算專注了,也幾10分鐘而已就又分心了)(當自己在自學的時候)

02、為什麼要開始認真學習一個東西的時候,腦袋就感覺死氣沉沉的,有點像封閉住的樣子,但是卻沒有想睡之意,又有點感到混亂的感覺,也有感覺不知從何做起。為什麼會這樣啊?

03、為什麼覺得腦袋一直記不下來事務,學了就忘,忘了又學,很浪費時間!
(小事記的下來,但是像是課業等等就記不太起來)(沒興趣的記不下倒是其次,但是有興趣的當下聽有記下來,但是過一陣子就又忘了真是好討厭,雖然有用筆記抄下來,但是筆記越抄越多,找也很麻煩)(本人不喜歡依賴手機來記事務)

04、怎麼提高學習效率阿?
更新1:

回 Yan Yan 1.說真的,我有1.2年沒玩遊戲了(電腦遊戲、手機等等,因為越玩越無聊就沒玩了),最多也是看別人玩一下 2.說真的,我幾乎沒有去應付考試,因為很早就覺得不喜歡考試這東西,所以考試幾乎都是快墊底(至少我有寫考卷,所以都贏那些交白卷的) 3.我個人覺得我圖像記憶、邏輯(中上,沒到上)較好,但是把文字、想法等等轉成圖像就感覺轉不過來... 4.身邊的人都沒有跟我相同的學習目標...... 倒是很常改變對一件事的看法,心態....就轉不太過來了

回答 (3)

2015-09-17 4:24 am
✔ 最佳答案
1,未有足夠的專注力訓練。小孩小時候需要一需專注力訓練,如拼砌圖等。或者你有病,如睡眠窒息症、過度活躍症等。若只單純而言,你或許是思想太雜亂,心在遊戲/美人時,就無法專注其他不在心上的事。

2,因為你實在是用腦訓練不足,而且你內心其實沒有喜歡學習,你心態上就只是應付考試,所以你愈讀愈無力。不然,你就真的是有些病吧! 雞精有效提高專注力,你試著每天一樽吧。

3,每人都有其擅長的記憶法,有些人擅長圖像(包括顏色)記憶、有些人是文字、有些人是聲音、有些人是氣味、有些人是行動(如學習單車後會一直記得如何踩),你要找出自己擅長的記憶法才能加強記憶。你抄筆記時才要將筆記好好分類才能加強學習效率,多用3色寫筆記,普遍人會記得3色多於單色的文字。

4,改變心態,有些學習上的伙伴。然後你看看1-3當中的建議吧。
2015-09-19 12:38 pm
最常見的就是念佛法門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雜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無雜念,只有佛號的一心,這是事一心。其實念佛法門不管是持名念佛、觀想念佛或是無相念佛,這三種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亂的事一心。像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默唸佛號的方法,不停地唱唸,到達只有佛號而無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繫念著佛的名號,這就是事一心。如果會無相念佛,憶佛念佛之念恆存,就像《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狀態裏面,不會造三惡業,身口意的惡業不會犯,這個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當這三種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時候,那就是定;在靜中住於定中,動中也不離定,這叫作定力。念佛在動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無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時時刻刻,動中、靜中都是在一心的狀態,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


詳細,請恭閱:


正覺教團弘揚「如來藏正法」|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何謂一心不亂?─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27集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27集
由 正源老師開示:何謂一心不亂?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要探討的問題是:何謂一心不亂?

「一心」這個詞在中文中本來就常被使用,像說萬眾一心、上下一心以及團結一心,都是在說大家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共同的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如果說是各懷一心呢?那就各自懷著不同的想法,不能夠同心齊心,那就會像《三國演義》裏面所說的:「英雄聚會,各懷一心,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亂矣!」另外說到個人呢,則有一心一意,就是全心全意、心意專一的意思;相反詞則是三心二意、見異思遷等。像如果有人對兩方面的事物都惦記著,放不下心,就說他一心掛兩頭。另外我們常聽到老一輩的人用台語來說年輕人「心無定性」,也是一樣的。因此,依一般中文的用法,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專一的意思;進一步說到一心不亂,那就是專注一事、心無雜念,不思慮、不攀緣其他事,使心不散亂、不動搖的意思。

佛教中所說的一心,當然基本上也會有一般用語一心就是全心全意、心志專一的這個意涵。比如經典中常看見佛弟子前來見佛的時候,都是「一心合掌,頂禮佛足」,然後「一心合掌,瞻仰如來」,而且是「一心恭敬,目不暫捨」,都是要一心。因為佛法中強調「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認為如果心散亂不定,就難以得見諸法的真實相,進而成就道業。正如同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裏面有這樣子的開示,龍樹菩薩說:「『定』名一心不亂,亂心中不能得見實事;如水波蕩不得見面,如風中燈不得好照。」(《大智度論》卷二十六)散亂的心就如同水波蕩漾不停時,不能夠從水面上映現來看見自己的臉面;風中吹動的燭燈,也無法好好地照亮周圍的環境一樣。因此,佛道修學中的聞、思、修、證,無不賴於一心不亂的定心。

像在《華嚴經》當中,普賢菩薩說了一首偈,這首偈的開頭就這樣講,說:「汝等應離諸疑垢,一心不亂而諦聽,我說如來滿諸度,一切解脫真實道。」(《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三十九)普賢菩薩要大家拋棄一切心中猶疑的垢染,一心專注地聽祂開示諸佛如來圓滿六度及十度波羅蜜多,解脫一切煩惱塵垢,成就真實不虛妄的法道。

那另外在《長阿含經》裏面也記載了 世尊告誡弟子們,日常的生活行住坐臥、飲食、便溺一切的作務中,都要依於 佛陀所授的律儀軌則,常念一心,不失威儀,這樣子攝心精進於道業,這樣才是一心。佛陀這樣子開示,說:【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顧視,屈申俯仰,執持衣鉢,受取飲食,左右便利,睡眠覺悟,坐立語默,於一切時,常念一心,不失威儀,是為一心。】(《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

像這樣子在日常作務中攝心正戒、精進道業的一心,這是屬於「事一心」。也就是說,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稱為一相三昧,就是以決定心不猶豫、不懷疑地專注於一種行門,緣一不亂,離諸邪思,攝心不散而得到正定,這就是一行三昧。

最常見的就是念佛法門的一行三昧,就是一心念佛,不雜他行、他念,念佛念到心無雜念,只有佛號的一心,這是事一心。其實念佛法門不管是持名念佛、觀想念佛或是無相念佛,這三種念佛都可以念到一心不亂的事一心。像持名念佛也就是唱唸、默唸佛號的方法,不停地唱唸,到達只有佛號而無妄想妄念的地步,一心繫念著佛的名號,這就是事一心。如果會無相念佛,憶佛念佛之念恆存,就像《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所說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也是事一心。在事一心的狀態裏面,不會造三惡業,身口意的惡業不會犯,這個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當這三種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時候,那就是定;在靜中住於定中,動中也不離定,這叫作定力。念佛在動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無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時時刻刻,動中、靜中都是在一心的狀態,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

我們經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從念佛的法門能夠得到戒和定的那些過程和功德受用。有了這樣的了知以後,那就有了慧,這個是屬於事相上的世間的慧。由此可知,事一心中是可以讓人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難怪前面我們所引的《長阿含經》裏面,世尊要告誡弟子們,要常念一心,不失威儀,來精進道業。這樣雖然還只是事一心,還不是理一心,卻已經有了殊勝的功德。例如,很多電視機前面的觀眾所熟悉的《阿彌陀經》裏面,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尊者就這樣子開示,說: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佛說阿彌陀經》)

說若一日乃至七日專持 阿彌陀佛名號,能得到一心不亂,臨命終的時候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的原因是因為,眾生常會因為無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種種未來世不可愛的異熟果報;當臨命終時,這惡報的業風吹起,落入中陰階段,依著原有的貪欲執著,就會對未來世的父母生起顛倒想,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入胎,猶如睡著了一樣;那等到醒來的時候,哇哇落地,已經墮在畜生道中,縱使說牠曾經有願想要求生諸佛淨土,還是難以成辦。因此釋迦牟尼佛開示,如果能夠一日乃至七日,專持 阿彌陀佛名號,能有一心不亂的功夫;那麼到了臨命終的時候,就以這樣一心不亂的持名念佛功夫,來對治,不讓原來貪欲執著的那個習氣現起。這就是古德所說的:「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定。」那就能夠跟隨著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不會違背所發求生淨土的誓願,隨業往生到三惡道,或又再生到人間來。這就是持名念佛事一心的殊勝功德。

一心不亂的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另外還有理持,是「理一心」的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例如,世尊在《華手經》卷十當中,這樣的開示:

【菩薩……隨其所聞諸佛名字在何世界,即取是佛及世界相,皆緣現前。菩薩善修習此念佛緣故,觀諸世界盡皆作佛;常善修習是觀力故,便能了達一切諸緣皆為一緣,謂現在佛緣,是名得一相三昧門。……於是佛緣,繫念不散,不離是緣,是名三昧門。……以是一緣了達諸法,見一切法皆悉等相,是名一相三昧。】(《佛說華手經》卷十)

這意思是說,菩薩如果能夠常常的修習,不論是他所聽聞的諸佛名字為何,以及佛世界的境相如何的清淨莊嚴,都以諸佛及佛世界皆現在前,現前所緣的一切無非是佛、是佛世界;這樣的觀照憶念諸佛及佛世界的法門,有了這樣的觀照力,能於所緣念的佛及佛世界繫念不散,不離是緣;那就能夠了然地通達,一切諸緣皆唯是現在佛緣,所見一切法無不平等平等,這就稱為一相三昧。

另外,例如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裏面這樣子開示,祂說:【依如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若人修行,漸漸能生無量三昧。】(《大乘起信論》)所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都是從真如心如來藏來說這理一心。

念佛法門的理一心,就是成就了體究念佛,親見諸佛本源,就是見法身佛。例如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裏面所說的:「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必定見佛指的是此生必定能見佛,若是來生修到這樣理一心的境界,那就是「當來」必定見佛。因為 大勢至菩薩說憶佛念佛,不是持佛名號來念佛,不是觀想佛身來念佛,而是以心憶心想的方式來念佛;既然沒有佛的名字、形像,那其實就是無相念佛,念的就是沒有形像的法身佛。所以這個見佛是見自性佛,是見自性彌陀,見諸佛的法身,見一切眾生的法身,而不是感應所見的化身佛。因為一念慧相應,親見十方三世諸佛的法身,與一切眾生乃至自己的法身,都同是這樣一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理體,所以稱為理一心。

這樣子事一心與理一心的差異,我們可以再舉一個例子來幫大家瞭解。在《六祖壇經》當中,記載了曾有一位僧人,舉了當時一位臥輪禪師的他的所誦的偈,他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這位臥輪禪師修的是「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這是離念、無念的事一心。可是六祖惠能大師聽了,就知道這位臥輪禪師還沒有明心開悟,便告訴僧人,如果依臥輪禪師所誦的去修行,必定更加繫縛,難以明心證真。當時六祖還開示了一首偈,六祖說:「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六祖「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顯然並未安住於事一心中,但卻不妨他「菩提作麼長」,證得理一心。可見,悟時雖然還沒有得到事一心,但也不妨悟得理一心。所以,如果說主張「未得事一心而悟的都是解悟,不是真正的證悟」,那不就等於說六祖大師是解悟,不是真正的證悟了嗎?

其實,理一心乃是真如心第八識阿賴耶識祂一向所住的境界,那事一心呢,則是意識修定所得的境界;兩種境界不同,境界所依的心識根本不是同一個;如果想要將事一心的意識,修行轉變成理一心的真如,那必定是緣木求魚,永不可得。

或許有的觀眾還是有疑惑,我們不妨再舉《文殊師利菩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經文中來加以印證:【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

經文中 文殊師利菩薩問什麼叫作一行三昧,世尊回答說:「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這裏的一行三味與我們前面所引的《華手經》當中所說的「一切諸緣皆為一緣,謂現在佛緣」,「於是佛緣,繫念不散,不離是緣」,「以是一緣了達諸法,見一切法皆悉等相,是名一相三昧」,以及我們前面另外所引的 馬鳴菩薩所說的《大乘起信論》當中,「依如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都是一樣的道理,都是一樣同是理一心的一行三昧、一相三昧。

可是,在這裏 世尊特別開示,若想要入一行三昧,應當先聽聞熏習般若波羅蜜的真實義,並且要如說修學,然後才能夠入一行三昧。那就表示說,這裏所說的一行三味,它是以般若智慧為前導的,而不是一般的禪定。然而依這樣的理一心的一行三昧,行者卻可以在「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這樣的持名念佛一心不亂的事一心的時候,進而能夠「隨佛方所,端身正向」,然後在持名念佛念念相續之下,就在這一念之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除了見過去諸佛及現在諸佛之外,同時也見到了未來諸佛,所見的當然必定是尚未成佛的自己,以及眼前一切眾生的自性法身——自性彌陀。這時候就知道,恆河沙數諸佛及與一切眾生法界,皆同一相,無有差別。但是必須強調的是,這裏親見自性彌陀他所依憑的一行三昧,是要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才能夠進入法界一相、繫緣法界的一行三昧的理一心裏面,也才能夠在隨後的持名念佛一心不亂的事一心的功夫成就後,福德因緣具足之下,親見自性彌陀。

所以我們說,一心不亂是心志專一、不散亂、不動搖的意思,又稱為一行三昧或者是一相三昧。但是,還是有事一心與理一心的差異,事一心是事修上的一心不亂;理一心則是理持上的一心,就是指親證自性彌陀——真如心如來藏,而心得決定,不猶疑、不動搖才有的功德受用。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為大家解說到此。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正覺教團法界弘法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http://www.enlighten.org.tw/mission/3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enlighten.org.tw/
2015-09-18 8:31 am
你已經有發現了喔
那些現象都是學習障礙的徵狀
專業書籍與課程容易有讓人不易了解的地方
在得知學習障礙的辨認技巧與解決方法之前
其他專業書籍與課程很可能會增加你的困擾
因為之前不了解的地方會再遇到
必須徹底了解每個字
往後讀才不會產生任何不好的感覺
尤其是理解力與專注力
誠心建議你在閱讀專業書籍之前
先到以下網頁看看
學習技術

http://lrh.nice-read.com/study/basic_study_manual/basic_study_manual.htm

以下是應用的成功案例

在倫敦,一群學生接受了為期 12 天的學習技術課程,並有大約 9 小時的指導,而另一組對照組沒有接受任何課程或指導。兩組學生繼續日常學習,並在之前和之後分別接受測驗。實驗組在經過12天的指導後,閱讀能力相當於比他大1.29 歲的學生,而對照組則沒什麼變化(低了 0.03 歲)。這些驚人的結果說明了一切。



在不拉威 (Bulawayo)、辛巴威(Zimbabwe)和崔斯佛(Transvaal)三地的許多研究指出,現場教育計劃助益頗多。其中一項顯示在為期3週的課程中,學生的進步為1.2年,另一項4週的課程幅度為1.8年,另一項3週課程則為2.3年。一所一般學校在教育部高中考試的通過率為91%對照組則只有27%。這個課程計劃帶來了很重要的必要進步。你可以將這些正面的結果和其他地區的教育體系結果相比。一些美國內陸的學校輟學率高達 50%,調查指出在英國42%的學生不知道如何計算漢堡、薯條、蘋果派和咖啡加起來的總價,美國去年有70萬高中畢業生看不懂畢業證書寫些什麼。在這些真實故事背後,隱藏著一個人的挫敗、破滅的夢想、劣質的人力、高升的犯罪率和淒涼的未來。

收錄日期: 2021-04-20 16:01: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916131707AADwfAs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