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1/11b/11b06/11b0615.htm
彩陶器
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新石器時代晚期盛行。它的製法是,在陶器表面先抹一層陶衣,然後在上面繪製彩色圖案。色彩主要是紅色、黑色與黃色。廣泛分佈於中國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北方的河北、內蒙古、遼寧地區。以黃河上游的馬家文化最為發達,色彩豐富,圖案多樣,數量大。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次之,其他更次之。
銅石並用時代以後﹐隨著黑陶器的盛行,彩陶器很快就衰落了。但在黃河上游的甘、青地區以及華北地區,彩陶文化繼續繁榮,一直保持到商周時期。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1/11b/11b06/11b0616.htm
黑陶器
最初發現於山東省的龍山鎮城子崖,所以龍山文化又稱為黑陶文化。以後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普遍都有發現,人們才明白這是中國銅石並用時代共有的陶器。最早產生於大汶口文化,它的出現乃得益於製陶技術的發展以及陶的改進。轉輪及快輪的出現,使陶器形態非常規整,器坯也薄,以至於像蛋殼一樣。陶也得到改進,溫大大提高,同時適於燒紅陶的還原氣氛也轉變為適於燒黑陶的氧化氣氛。
銅石並用時代的黑陶,以山東地區燒得最精,陶器輕巧,色澤黑亮,堪與漆器相媲美。黑陶器在夏代的二里頭文化時期達於極至,作為珍貴的器物隨葬在貴族的墓葬中。以後由於青銅器的興起,黑陶器便趨於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