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了解我的問題?

2015-08-19 4:15 pm
在也不在乎
不在乎也在
更新1:

或許說是誰不了解我們共同的問題...

更新2:

說真的~~我只希望我沒有我。

回答 (3)

2015-08-21 6:03 am
耶穌。

約2:24 耶穌卻不將自己交托他們;因為他知道萬人(的心),
約2:25 也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裏所存的。

你的問題是心裏所存的,不是要問的。
參考: Bible
2015-08-19 4:27 pm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誰該了解你的問題 ?

是誰應該去了解 ?

就是你自己
2015-08-20 3:56 am
太極唯臆想,根本實真識;
無明生兩儀,萬法由茲生。
無我中有我,我中有無我;
涅槃餘真識,我無我俱泯。

-大菩薩 平實導師 造-

我與無我 全文下載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17/book-1017.htm

/\//

大菩薩 平實導師如是慈悲開示

第二章 無 我
第一節 斷見外道之無我

佛說這種無我法,有很多人誤會了,那就落入斷見論去了。「無我」的第一個部份,就是講斷見外道的無我。斷見外道其實比常見外道高明,而且理智。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如實下過功夫去觀察--現前觀察我的五蘊是不是真實不壞?他觀察的結果,發覺我的色、受、想、行、識都不是不壞的法,他又觀察我的十二處、十八界--第七識意根也一樣在十八界內--我的六根、六塵、六識既然暫有而終壞,是不真實,那當然「我」就是虛假的;「我」是四大和合,假藉父母及四大、食物為緣而成的,覺知心的「我」是假藉六根與六塵相觸為緣而成的,所以覺知心的「我」不真實。

既然十八界「我」裏面沒有一個法是真實不壞的法,那當然是沒有真實不壞的「我」嘛!既然沒有本來已在的「我」,為什麼能說有「我」呢?找來找去找不到一個真實不壞的法,所以他就堅決地說︰「喔!我已經找了二、三十年了,都找不到一個真實不壞心,當然「我」是完全由因緣假合而成,一切眾生都是緣起性空,所以我死了就全部沒有了,死了以後就是一切法空。」所以他就成為斷見論者。

第二節 佛門斷見之無我

第二種是佛門內的凡夫斷見的「無我」。斷見外道講無我,佛門裏面也有斷見外道講無我,那就是密宗應成派的中觀。應成派的中觀否定了第七識和第八識,他們不承認第七識,所以認為佛在《阿含經》裏面沒有講過第七識,也沒有講過第八識。

應成派中觀的祖師月稱菩薩--其實不應該稱他為菩薩;他的繼承者寂天菩薩--他也不應該叫做菩薩;接下來是阿底峽,然後是宗喀巴,他們在西藏努力弘揚,經由歷代達賴喇嘛和上師傳下來,現在顯宗的印順法師也跟著弘揚,都是否定七八識。他們認為七識和八識是因部派佛教發展,後來有了大乘,然後才在大乘法中說有七、八二識。

但是,其實他們讀不懂《阿含經》--阿含的「專家」讀不懂《阿含經》;所以我的書裏面舉例證實《阿含經》已經有說七、八識,他們現在不敢講話;因為我的證明是如實的、是正確的、是有事實依據的。

他們把七、八二識否定了以後,怕人家說他是斷見外道,所以就另外建立意識的細心說及意識極細心說,他們說︰「這二個心是不可知的、是不可證的,它是有情因果輪迴的主體心。」但是,如果只有六識,而沒有七、八二識的話,那每一個有情死後都不能再去投胎受生,一定變成斷滅,因為佛說意識不能去至後世,又說意識是緣起法,不是常恆不壞的法;所以本質上,他們所說的無我見是斷滅論的無我見、是無因論的無我見。

在四大部的《阿含經》裏面,佛曾開示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是可知的,沒有不可知的意識。」又開示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意法為緣生。」所以一切粗細意識中,沒有他們所說的不可知的細意識;所以一切粗細意識都不是他們所說的三世輪迴的主體識,都是緣起緣滅法的妄識。所以他們否定第七八識,兩另行建立不可知的意識細心、意識極細心,都是虛妄想;所以他們的本質都是斷滅論者、無因論者,他們所建立不可知的意識細心極細心都只是不可知不可証的虛妄想罷了。

第三節 佛門常見之無我

第三種是「佛門常見凡夫」所說的「無我」,那就是密宗自續派中觀所說的真如,以及前面所說的那些佛門內的常見外道等法師居士所說的「無我」。

那些密宗的法師居士們,他們說:「你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時候,你不要對自己起執著,你也不要去對世間的一切法起執著,然後你來反觀你自己的心--也就是覺知心自己--是空、無相,那就是空性,這樣就是證得真如法身了;不但是真如法身,而且是佛地的真如法身;所以蕭平實所證的那個阿賴耶識,那只是因地法身,那個層次太低了!我們證得這個是佛地法身。」

他們所證的這個佛地真如法身卻是意識心,不但沒有證得第八識,連第七識在哪裏都不曉得,這就是他們自以為是無我的「無我」法,其實還是常見外道的「我」。他們以為我不執著「我」,就是無我;但是,當他們不執著「我」,其實還是「我」,因為佛法中真正的「無我」,是把覺知心自己否定,才是「無我」的見道。把覺知心自己和作主的自己滅掉,才是無餘涅槃的「無我」。他們一直主張:要永遠保持覺醒,讓自己的覺知心不滅--永遠一念不生,那就是要保持「我」不滅,那就是我見與我執。

這個我執之所以不能斷,就是由於我見不能斷,因為錯誤認定:覺知心不執著一切法,就是證得「無我」;但是他們認定覺知心常而不壞,其實就是我見,所以這個「無我」是錯誤的「無我」,不是佛教三乘菩提中真正的「無我」。

第四節 消融自我之無我

第四種、消融自我的「無我」。聖嚴法師認為:你只要把一切放下,一切都放下以後,你這個覺知心本來自在,那就是無我;把自我消融掉,所以人家罵你、你也接受,人家稱讚你、你也無所謂,這樣就是把自我消融掉。可是這樣能消融自我嗎?不行!因為你這個覺知心的「我」一直存在--認定「覺知心我常恆不壞」,你就無法把自我消融,只是你以為自己已經消融自我,而其實自我的我見還是繼續存在,因為覺知心就是世俗人的自我。

要真正消融自我,就必須現前觀察你的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統統虛妄無常;把「覺知心真常不滅」的這個邪見滅除掉,滅除了以後,再把這個處處作主的意根對自己的執著、對覺知心的執著也消除掉;消除掉以後,你才能夠真正的證得「無我」;這個時候,才能真正說你已經把自我消融了。

如果你的「覺知心常恆不壞」這個邪見不能消除掉,你就不能夠說你已經消融自我,因為「我見」一直存在。「我見」存在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消融自我,因為「我-覺知心常恆不壞」的邪見始終存在,這就是我見。

以上四節所說的都是依意識心「常見的我」而有的「無我見」,其實並沒有斷除我見。那麼像密宗應成派中觀和自續派中觀,以及佛門裏面這些未悟的居士和法師們,他們所說的這一些「無我」--他們在一念不生當中去觀察自己覺知心的無我相、空相--將覺知心處於「不分別」中,而認為他實有不滅;這樣的話都不是實證「無我」的人,也不是證得無分別的人,因為所証悟的「心境界」仍然有了知的我及了知五塵的分別性存在,不同於真悟者所証得的第八識心不墮於了知及五塵之中。

而密宗認為你在這一種一念不生當中,作種種觀行之後,讓自己處於一念不生之狀態中,便認為這樣就是圓滿成就究竟佛地的佛果--證得佛地的真如。這樣的「明空大手印」大圓滿的法,不是真正的大圓滿,我會在結束之前跟諸位概略的說明真正的大圓滿。

要證得真正佛教中的「無我」,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條是二乘的解脫道。就像是二乘有學無學現前觀察,確實證知自身十八界統統虛幻無常,把意識否定掉,意根也否定掉;那「我見」斷了,「我執」也漸漸除斷,然後才能夠把自我消融掉,這樣才是實證佛法所說的無我,這就是二乘菩提解脫道。

另外一條道路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就是大乘的法門。由於你證得你的自身真如第八識,從這個第八識來觀察祂的清淨自在、遍一切時不斷、能生一切法,而十八界全部由祂所生。又現前觀見第八識自身離見聞覺知、從來不作主、從來不思量,無始以來不曾起過一念貪厭,從來不念自己,完全是無我性,是離貪染的清淨性。

反觀我們人之一切所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六入諸法--統統由自心真如所生,既然都是所生之法,一定會有斷滅的時候,那麼,這樣也可以斷除我見我執、實證無我。這樣的實證無我,也可以同時證得二乘的解脫道。

這是實證無我的兩條路,這兩條路的詳細內容今天不說,半個月後,《邪見與佛法》出版的時候,就會有詳細的說明;那是贈閱書籍。(編案:已於二○○一年三月出版。)

請續恭閱:

我與無我 全文下載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17/book-1017.htm

大菩薩 平實導師 著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收錄日期: 2021-04-30 19:52: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819081518AAtFit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