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說:「不生 不滅是無常義」

2015-08-05 6:50 pm
不生不滅,怎麼說是無常呢﹖
無常是念念生滅的,涅槃是不生不滅

欲請教 諸法友大德

如何 細解 ?如何通釋?

阿彌陀佛!

合十
更新1:

1,感恩諸法友大德 的回應與指教,出題討論的用意在於,龍樹的時代,部派紛諍,而「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法」,處於嚴重的對抗局面。 2,如傳統的「佛法」行者,指大乘為 非佛所說。「大乘佛法」行者,指傳統「佛法」為小乘;過份的讚揚菩薩,貶抑 阿羅漢。 3,如「聲聞佛法」說三法印,『阿含經』的一致意見是:知一切行無常,無常 故苦,苦故無我我所,以無我我所執,而得涅槃。;而「大乘佛法」說:一實相印,即一切法本空、本不生、本來寂滅。大乘依據一切法本不生的見地,竟說:「色是無常,……受 想行識是無常,……是名說相似般若波羅蜜」。

更新2:

世尊。何等是相似般若波羅蜜。憍尸迦。當來世有比丘欲說般若波羅蜜。而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世尊。云何諸比丘說相似般若波羅蜜。佛言。諸比丘說言。色是無常。若如是求是為行般若波羅蜜。受想行識是無常。若如是求是為行般若波羅蜜。憍尸迦。是名說相似般若波羅蜜。憍尸迦。不壞色故觀色無常。不壞(不壞,是沒有變易的)受想行識故觀識無常。不作如是觀者。是名行相似般若波羅蜜。 4,是故!中道緣起說,以緣起為有為(無常生滅),以涅槃為無為(不生不滅),意解為不同的二法了。緣起與涅槃,不自覺的 對立起來。

回答 (19)

2015-08-05 9:05 pm
✔ 最佳答案
(貳)各學派對緣起是否為「不生不滅」之看法 一、說一切有部:不承認緣起不生不滅…上座系的薩婆多部是不承認的。二、經部師,也有緣起的不生不滅說,但他們是依「唯法因果,實無作用」的見地說,說進步些還不是大乘學者說緣起不生不滅的本義。三、大眾部:緣起是無為法,但把緣起作為離開事相的理性看! 大眾部說緣起是無為法,因為緣起是「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法界常住」的。他們說緣起常住、不生不滅,而把緣起作為離開事相的理性看,也與大乘不同。關於這些,清辨的《般若燈論》,曾經說到。四、中觀者:緣起即是不生不滅,這緣起寂滅性即是中道! 依中觀者說,緣起不生不滅,是說緣起即是不生不滅的,這緣起寂滅性即是中道。佛陀正覺緣起而成佛,在此;聲聞的證入無為無生,也在此。 緣起的不生不滅本是三乘所共證,但在發展中,成為大乘的不共之學.這緣起的不生不滅,本是佛法的根本深義,三乘所共證的;但在佛教教義開展的過程中, 成為大乘學者特別發揮的深義,形式上成為大乘的不共之學。….. ….. 然依釋迦創開的佛法說,生滅與不生滅,本來一致. (叁)小結 1.這可見大乘在正覺解脫的──自利的立場,並不與聲聞乘不同。 2.不過一般聲聞行者自利心切,到此即以為一切圓滿了,不能更精進的起而利他,所以 大乘經中多責斥他。 3.大乘是依此聲聞極果的正覺境界──涅槃,得無生法忍,不把它看作完成,進而開拓出普度眾生的無盡的大悲願行 參考資料: http://video.lwdh.org.tw/download/fuyan/pdf/zgjl/zgjl003_1.pdf
以下為個人意見:
PS. 菩薩道是在於解脫道成就後的繼續精進行....然現行大乘將菩薩道貶低到[[人天善法]]中...是以未証果的學習修行者皆以為自己在行菩薩道.而以我慢[自以為的大乘]去貶低解脫道的修持..因此無法一步一腳印的踏實精進.
2015-08-06 6:30 am
維摩詰經 弟子品第三
.................
佛告摩訶迦旃延。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迦旃延白佛言:
   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
      憶念昔者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
      我即於後敷演其義。
      謂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義。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
          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
          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
   說是法時彼諸比丘心得解脫。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簡說經文內容>
維摩詰尊者生病了,世尊請迦旃延前去探病。
迦旃延告訴世尊,我沒有能力去探病,於是說到....
  前我闡述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義時,
  維摩詰尊者開釋我,不可以「生滅心」來說「實相法」。
  於是尊者說到「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
         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
         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

問:甚麼是以「生滅心」說法?
答:就是以聲聞計著相說法。
  次地的以緣相的頗析來說明一切現象。
  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
  取有,則入生滅,這是基本的十二因緣法,有緣生死。

問:甚麼是不以生滅心說法?
答:如「病與藥」這種對治的法說。
    諸法不生不滅迷惑了,則觀無常。
    不覺此五陰惑亂迷主,則觀苦。
    ............
  這都是「佛說覺迷迷自滅」的運用,此類法說皆不是生滅心。
  如,不知幻而執有,則觀集。
    可說如幻是集義。

問:不生不滅,怎麼說是無常呢?
答:不生不滅若是無常,生滅就是常了,這樣自矯言語,並非正思維。
  不生不滅,並非無常;
       而是無常義。
       是觀無常的究竟深義。
       是觀無常的對治病癥。
  「不生不滅」是月,「無常」是指;
  以手指月,故說「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如果把「無常」解釋成「不生不滅」,不但亡「月」亦亡「指」。

以上是末學的邊見,共與法會。

2015-08-06 10:38:21 補充:
隨喜朋友們的批評,深為感謝。
2015-09-19 6:27 am
這我可以來解釋:
原文『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通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

語文背景知識: 梵文是後位修飾語, 跟中文前位修飾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有時候翻譯成中文的形容詞可能是在修飾前面的名詞. 這有學過梵文或巴利語的應該知道.

名相解釋:
所謂的實相,我記得就是涅槃, 涅槃不是因緣所生法, 也不被包含在諸法因緣生因緣滅中, 不是世間法的範疇.

看內文:
"諸法畢竟不生不滅"說的是實證涅槃的人對於諸法畢竟是不起生滅的,
"是無常義"因為諸法生滅是無常的.

"五受陰,通達空無所起" 說的是實證涅槃的人因為通達空義所以不會對五受陰升起執取的心念.
"是苦義" 因為執取五受陰是苦的.

"諸法究竟無所有" 說的是實證涅槃的人知道諸因緣所生法是生滅法,是無法執取擁有的.
"是空義;" 這樣才是理解了空的意義.

"於我無我而不二" 是說實證涅槃的人知道概念假我,跟看透概念假我不是我的真實我其實是同一個個體.
"是無我義;"這才是無我的意義.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 是說我們一般學習到的世間因緣所生法不是這樣的概念, 而今天我們體悟到的是無生(無滅)的道理.
"是寂滅義。"這才是寂滅涅槃的意義.
2015-08-06 6:08 am
原文應是,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以經教法的角度來看,

這句的解釋,可能是 ~

具壽,要通達諸法不生不滅的究竟實相,才能算通達無常的真實義。


但若以論教法而言,

在色、心、心所的緣起性、生滅現象之前,這僅僅是見到有為法的無常現象而已;但還不足以稱為通達真正的無常。

只有,在集、滅背後,觀察到~ 集、滅二端之中,非緣起的共同性質,才算通達無常。

以上是個人就兩種教法的簡略解釋。


但若問星洲是否認同?

星洲會選擇擱置他。

路過隨筆

如意

2015-08-06 20:49:25 補充:
意見021 走跳朋友,

很少人會看的這麼仔細。

這只式一種反諷敘述而已。

"非緣起的共同性質" ,對於修學緣起法者,其實毫無影響。

因為,他們之道,那只是無益的;自我擾亂而已。

之所以會這麼說明,主要是敘述 "秉持維摩詰經觀念" 的修學者,

在個人禪修中所企圖達到的一種理想,僅此而已。

所以,星洲會認為.....應該擱置他。

因為,若自己在正確的禪修中,就算...不想擱置,都不行。

因此,建議有志解脫者,

無須否認,因為在止禪、觀禪之中,自然知道是否為文字遊戲;

也無須承認,因為自己並未通達止觀,何必莽撞地盲目認同呢?

隨筆

如意
2015-08-06 3:43 am
『維摩詰經』說:「不生 不滅是無常義」

發問者:觀嚴 ( 研究生 1 級)

不生不滅,怎麼說是無常呢﹖
無常是念念生滅的,涅槃是不生不滅

-------------------------------------------------------------------------

你文意錯解了!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我即於後,敷演其義,謂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說是法時,彼諸比丘心得解脫。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這是說所有的「無常 、苦、空、無我、寂滅」,這些無常生滅法的義理 ,是來自於「諸法實相、不生不滅的自性如來」。

因為「諸法實相、不生不滅的自性如來」才是「無常生滅法」能現出而出生於三界的真實義理。


如 六祖惠能所云: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因為 唯有不生不滅的自性才能出生萬法,所以不生不滅的自性才是無常生滅法的真實義。




一般的「知文不知義」者,都會錯解文意 。

目前市面上能正確講解 『維摩詰經』這本經的文意與文義 ,
只有 正智出版社(正覺同修會)所出版的『維摩詰經講記』。




.
2015-08-16 2:12 am
如是我知:

1.佛說:「五蘊是無常、苦、空、無我」。

2.「解脫生死」(阿羅漢、真人)是對治「生老病死」(外道、凡夫)而說,「不生不滅」(菩薩)是對治「心動生滅」(阿羅漢)而說,「無生無滅」(如來)是對治「不生不滅」(菩薩)而說。

3.滅受想定(九次地定)的真人,證得(般入)「偏真涅槃」。
生滅心滅(不生不滅)的菩薩,證得(般入)「究竟涅槃」。
無知無覺(無生無滅)的如來,證得(般入)「無上涅槃」。

4.「偏真」(未圓)之意,就是「不究竟」,阿羅漢相對於外道婆羅門的程度,確實不受後有,解脫生老病死,可以稱為「涅槃」,但是在相對於菩薩的「究竟」之下,「偏真涅槃」就顯得「不足」和「不究竟」。

5.同理,菩薩的「究竟涅槃」,還是「有上」、「有容」的空間。由於「根本無明」的障礙,已明心的菩薩猶不知、不見無上的「自性」,所以只能困在無邊法界(大夢)裏;雖然在法界裏自在無礙,但不能自由出入法界,徹底的「自由自在」。甚至如佛一般,同時異處,出入無量法界,『廣』度無量眾生,遠非菩薩所能想像。

6.「不生不滅」專指滅盡生滅、不起生滅、不起分別的菩薩程度。身口意三業清淨的阿羅漢,並非因為清淨之後,連「意」(生滅分別心)也滅除了,所以佛為已經清淨(意)解脫生死的阿羅漢繼續說(大)法(般若),要他們別在登上彼岸之後,還扛著「筏」(生滅心、意)不肯捨棄。這當中聽懂的(須菩提),就會「痛哭流涕」(金剛經),自責懺悔;聽不懂的(五千比丘)就會「退席抗議」(法華經)。

7.雖然時至今日,同樣場景和類似劇情,仍然不斷上演,真是古今一同啊!
2015-08-07 12:45 am
意見005星洲大德
......
只有,在集、滅背後,觀察到~ 集、滅二端之中,非緣起的共同性質,才算通達無常。
........

-----------------------------------------------------------
"非緣起的共同性質"
此說已經打破修緣起法者的信念
何以不見反駁?

如室十盞燈 燈不同 光相同
2015-08-06 11:34 pm
【六知無常者。謂塵念念生滅是無常。生滅無體是為常。生滅不生滅

   名凝然常。經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常不礙隨緣。常不異無常。

   又無常體寂滅。無常不異常。若去無常。常義亦失。若去常無常

   義亦失。當知。常無常。無常常也。】

  六、知無常者,謂塵念念生滅是無常。即生滅無體是為常。

  塵法緣起,念念生滅是為無常。緣起無性,故生滅無體,是為常也。

  即生滅不生滅,名凝然常。

  以生滅無體故,所以生滅即不生滅,是名凝然常也。凝然常者,不動義也。

  經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因為生滅緣生無體,便是不生不滅。所以不生不滅便是無常義。是以文中接著

說,不生不滅是無常義者,即常不礙隨緣,即常不異無常也。

  又無常體寂滅,即無常不異常。                      

  無常者,緣起無性,故其體寂滅。既然無常體寂滅,即說明無常不異常也。

  若去無常,即常義亦失。若去常,即無常義亦失。

  常即無性,無常即緣起。以緣起即無性,無性即緣起故,所以離無常則無「常

」,離常亦無無常。故曰去無常,即常義亦失。去常,即無常義亦失。

  最後結論曰,當知常即無常,無常即常。
2015-08-07 4:31 am
哈哈哈!東降我用芳開一提吧~~~
2015-08-06 11:55 pm
回應015殘天大德,「聲聞佛法」與「大乘佛法」在法向與佛理上(不限於維摩詰經,或文殊法門)。大乘佛法在初期時,就不自覺的產生對立,以至中後期的更為嚴重!
解脫是「聲聞佛法」的修行目標,「大乘佛法」稱為「不思議解脫」,形式與方法上,應有某種程度的差異;差別的重點,就是方便。般若與方便,是成佛的兩大因素,而且是相助相成的!
此題的問題,似乎不是以生滅心說 ,不生不滅 ,實相, 即是墜入無常的佛理,而是!如智論說:問曰:大乘中說諸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此中云何說一切有為作法無常,名為法印?二法云何不相違?

2015-08-06 15:56:41 補充:
答曰:觀無常即是觀空因緣,如觀色念念無常,即知為空。 ……空即是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說有廣略」。
問曰:「摩訶衍中有一實,今何以說三實(法印)?
答曰……有為法無常,念念生滅故皆屬因緣,無有自在,無有自在故無我。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以是故,摩訶衍法中。雖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一相所謂無相,(其實)無相即寂滅涅槃」。

龍樹以【空】貫通了生滅與無生滅,而有「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的結論。

2015-08-06 16:55:21 補充:
回應017殘天大德
佛法的中道有個特性 , 就是 : 不墜有為與無為 。
所以 ..
有為的緣起生滅無妨中道 , 息緣的無為不予以形 。
因不墜有為無為故 ~
名以 : 中道 。不生不滅。無生義。無所有相義。正智義。涅槃義 。等等..
無所有可對立 ~ 。

嗯 .. 這部份同意大德的見解。問題在「不自覺的」對立起來。佛法中詮釋中道可多了!
感謝您~阿彌陀佛
2015-08-06 10:25 pm
1,感恩諸法友大德 的回應與指教,出題討論的用意在於..

( 後 字數略 )
=====

嗯 .. 建議上在閱讀法經時 ,
千萬別先入為主地以他人見地的大乘與小乘法來看待 。
聲聞 , 緣覺 , 菩薩 等..
皆是佛前多聞弟子。更受佛前適性之法 。
更別說..
佛為多聞弟子法會廣說 , 個別言說 , 等等.. 適身法。

2015-08-06 14:25:52 補充:
建議上 ~
閱讀維摩詰經時 , 可視為佛化法佛說法 。
個別為佛前弟子揚述法義 , 以理其法向 。
所以在經文中 ,
要注意其經文文言的 義理 深度 與 廣度 。

此題的問題在於理解 : 以生滅心說 不生不滅 實相 即是墜入無常 的佛理 。
以阿含經來說 .. 生滅心即色 。
以色說 不生不滅 實相 即是 無常 。
( 正觀 色 是無常 )

所以 ~ 要去明白這樣的法向與佛理 。
只是您還沒見對經文義涵。

如此 ~

2015-08-06 14:52:27 補充:
4,是故!中道緣起說,以緣起為有為(無常生滅),以涅槃為無為(不生不滅),意解為不同的二法了。緣起與涅槃,不自覺的 對立起來。
=====

嗯 .. 這部份我的見解並非如此 。

佛法的中道有個特性 , 就是 : 不墜有為與無為 。
所以 ..
有為的緣起生滅無妨中道 , 息緣的無為不予以形 。
因不墜有為無為故 ~
名以 : 中道 。不生不滅。無生義。無所有相義。正智義。涅槃義 。等等..

無所有可對立 ~ 。

此見 ~

2015-08-06 22:42:10 補充:
解脫是「聲聞佛法」的修行目標,「大乘佛法」稱為「不思議解脫」,形式與方法上,應有某種程度的差異;( 字數..略 )
===========

回應 觀嚴 大德

這是 : 修行者差異 。
於佛法 (解脫) .... 不生差異。

「解脫 」與 「不思議解脫」 皆可稱為 : 不可得。無住。 等等..

無二 解脫。 ( 分別即生二 )

同樣的 .. 「般若與方便」是為 : 「般若方便」。
義如 : 定慧 等持 。 義如 : 如如 正智 。
般若於定 , 方便於慧 。般若於如如 (不動) , 方便於正智。

無生二分別 ~ 。

2015-08-06 22:55:18 補充:
此題的問題,似乎不是以生滅心說 ,不生不滅 ,實相, 即是墜入無常的佛理,而是!如智論說: ( 字數.. 略 )
========

回應 觀嚴 大德

這就是盲點了 。
盲點在於 .. 拿智論 評 維摩詰 化法佛 說法 。
( 維摩詰 對 迦旃延 解說法要 )

以下為經言 .. 請靜觀。

憶念昔者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
我即於後敷演其義 , 謂無常義 。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義。
時 , 維摩詰來謂我言 : 唯迦旃延 , 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2015-08-06 23:10:20 補充:
龍樹以【空】貫通了生滅與無生滅,而有「無生無滅及生滅,其實是一」的結論。
=====

回應 觀嚴 大德

如果您把 維摩詰經 好好地看幾次 , 您會發現 文理 用了很高明的譬喻法 。

以「問疾 」來譬喻 .. 佛前的弟子, 當時的 「法疾 」。

所以龍樹並非以【空】貫通了生滅與無生滅 .. 等等 結論 ,

而是代行而說 : 佛陀 種種法要 以 【引】。

是為 : 佛智 。

2015-08-06 23:22:34 補充:
佛法中詮釋中道可多了!
=====

^_^

如義 :

中道 非增非減 , 非空非色 , 非生非滅 , 非作非非作 , 非老病死 , 非受想行識 ,

等等 ... 是為 : 詮釋。

至此 ~
2015-08-06 4:24 pm
《佛藏經》

念法品第三

「復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餘比丘:『比丘汝當分別觀察諸法,亦復莫念法相。』是比丘如是修習,心無繫著,則能通達諸法一相,所謂無相。是人猶尚不生法想,況我人想?舍利弗,於意云何?念法想者,是人能滅一切法不?」「不也世尊。」「舍利弗,如樹無根,能有枝葉華果實不?」「不也世尊。」「如是舍利弗,若人不得諸法根本,是人能生諸法想不?」「不也世尊。」「舍利弗,若人不得不念法想,是人能滅一切法不?」「不也世尊。」「是人不得於法,不得法相,不得於滅,亦不分別無生無滅。是人爾時不生不滅,不名得涅槃者,亦復不名無得涅槃。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識,第一義中無善知識,無惡知識。」

2015-08-06 08:24:42 補充: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相者,世間希有,得不顛倒真實見故,是為正見。復次舍利弗,正見者名為正作正行正道正解,無有顛倒如實而見,是故如來說名正見。舍利弗,若有眾生無有顛倒如實觀者,則有正見。若生我想人想眾生想者,當知是人皆是邪行。舍利弗,佛及弟子不說有我,不說有人,不說眾生,不說壽命,不說斷常。是故佛及弟子名為正見。何以故?正觀不顛倒故。舍利弗,一切凡夫於此事中無能入者,何以故?

2015-08-06 08:24:53 補充:
一切凡夫都無正見,但有隨順正見得柔順忍,不能如實。舍利弗,是名正見邪見差別。如實見故名為正見。見世樂因增長財利是世間正見,是皆欺誑,不免生死。舍利弗,佛說世間正見是說懈怠下劣者法。賢聖不作是念:『此是正見,此是邪見。』所以者何?一切諸見皆從虛妄緣起。舍利弗,若作是念『此是正見』,是人即是邪見。舍利弗,於聖法中拔斷一切諸見根本,悉斷一切諸語言道,如虛空中手無觸閡,諸沙門法皆應如是。」
2015-08-06 3:49 pm
維摩詰經也談到了「五蘊即是法身,生死即是涅槃」

心經也談到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子理解,體是空寂,用是活潑

寂靜就在這生滅中,也就是說,在生滅的境相中,不起生滅之心

覺、行若圓滿了,誰又會去執著在生、死,生、滅之中呢?
2015-08-06 2:30 pm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
      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
      迦旃延。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五受陰洞達空無所起。是苦義。
          諸法究竟無所有。是空義。
          於我無我而不二。是無我義。
          法本不然今則無滅。是寂滅義。
   說是法時彼諸比丘心得解脫。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
此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應度身法門密要同。

也就是~應以信心身得度者,即現信心身而未說法。

此乃以信心得度,非以思維得度。若以思維角度來解析這個問題是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及所謂頓法開悟,只乃直指人心入一實相。

2015-08-06 06:42:00 補充:
對維摩詰大士所說~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是無常義。~直接將諸比丘內心久遠來的對無常義的認知而深植於內心,的無常義直接導向~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於信心清淨時導入諸法不生不滅而使內心契合入諸實相,一種非常高超的善巧方便度眾法要。不是一般的思量境界可言。
=====================================
若以思量來解讀恐差之毫里失之千里。

2015-08-06 06:44:50 補充:
如果對上述還不了解可於普門品多讀幾萬遍自能明了。

2015-08-06 06:54:06 補充:
若以信心為入,即入諸法空相。(悟則一剎那)
2015-08-06 7:55 am
阿彌陀佛!

個人淺見~參考參考~

試著觀察一下無常的不斷生滅性,無常即是不斷生滅之名稱。

試著觀察一下不生不滅,先觀不生時,萬緣不執,再觀不滅,本來不滅。


比如火能量,火是生生滅滅的,就如無常一般。

火也是不生不滅的~

說無火?火可燃。

說有火?火可滅。

總歸本性空,本來不生滅,本來大自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學佛到頭來都死在文字妄想上面,所以達摩祖師就直接不說話,不理此緣即說法。

就像學醫學知識深入,知見學多了,碰到什麼東西都怕感染疾病。

各位不要看我這篇文字般若,都是些知見幻境,其實各位都是平平常常,活潑自在的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願各位同修心無罣礙~
2015-08-06 5:19 am
維摩詰經』說:「不生 不滅是無常義」

講白一點現代科技文明~~如果不提升人文素養~~~

就沒有"量子遷躍"問世的可能~~~~~~


因為"量子遷躍"一但問世~~~人類本身的生命就得完成智慧生命的進化。

反擇~~否則~~~
若冠名說為了解決全人類目前人**炸導致一切資源(人事時地物)都很緊張~~
找藉口要尋求超級新地球而強加"量子遷躍技術"的問世


那人類文明只會自取滅亡。

2015-08-05 21:22:52 補充:
因為~~人類自己的群體結構~~會因為不對等的犬牙交錯~~導致集體面臨崩潰。

2015-08-05 21:27:17 補充:
量子遷躍技術
量子遷躍技術
量子遷躍技術

重複三次~~四方牆壁~~打開天窗~~~~~

問疾~~問集~~問及~~問急~~問擊~~問極~~~~~問即

問問問問~~~問對疾病~~~知道不~~樓上的。

2015-08-06 22:55:04 補充:
時常被人陰(因/慇)了一把~~~是很正常感受~~~


人一定會有情緒~~但行者卻是學佛法理~~定能理解才是。

2015-08-06 22:57:09 補充:
為何會感覺到~~十長輩陰了一把呢?(通啞口無言)

哈哈哈~~~~這就是無明到覺悟的距離(十法界)

2015-08-06 23:03:19 補充:
越是(指月觀非止觀雙運)~~世智聰慧(仕志沖會/仕置充惠)~~~的人。

越容易構陷於無限的圈迴當中(生滅法)~~~~~而望乎所已(無明)

這是很普及化的世間覺(是堅決)啊~~~~

奇哉!奇哉!大地眾生..............
所以才有顛倒執著的妄想說:不教而殺謂之虐的感受。

如來智慧德相啊~~~~~~

2015-08-06 23:08:34 補充:
索然一個小小的"一滴蜜糖"的佛學典故~~

卻也不是隨便聲聞緣覺來定義的故事的結構的~~~

故事的每個節點都有用到之處,發揮存在的價值啊(天生我材必有用)
2015-08-06 12:57 am
不生不滅,怎麼說是無常呢﹖
=======================
就是"自性"不生不滅 才會搞無常 輪迴累世

不然"諸行無常"是誰在搞?




無常是念念生滅的,涅槃是不生不滅
==========================
六根無常性 念念生滅

法無常性 念念生滅

這句"涅槃是不生不滅" 把答案給你了

2015-08-06 12:36:56 補充:
大乘依據一切法本不生的見地,
竟說:「色是無常,……受 想行識是無常,……是名說相似般若波羅蜜
================================
不說色空無自性 說色無常 這就叫相似般若波羅蜜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四十一
時天帝釋 復白佛言:
云何名為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而名 宣說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
於當來世 有諸苾芻,不能善修 身戒心慧,
智慧狹劣 猶如牛羊,

為諸有情
雖欲宣說 真實般若波羅蜜多,
而顛倒說 相似般若波羅

2015-08-06 12:37:19 補充:
云何苾芻 顛倒宣說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謂彼苾芻 為發無上菩提心者,
說色壞故 名為無常,
說受、想、行、識壞故 名為無常---------------不知色受想行識無性 說成常 \無常

復作是說:
若如是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憍尸迦!
如是名為 顛倒宣說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憍尸迦!
不應以 色壞故 , 觀色無常,
不應以 受、想、行、識壞故 , 觀受、想、行、識無常,

若如是觀 色乃至識 為無常者,
當知彼行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2015-08-06 12:38:13 補充:
復次憍尸迦!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為發 無上菩提心者,宣說 布施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作如是言:
來!善男子!
我當教汝 修學 布施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若依我教 而修學者,
當疾安住 菩薩初地 乃至 十地
當得 諸餘 無量佛法,
速入 菩薩正性離生,超 諸聲聞、獨覺等地。

憍尸迦!
彼以 有相 及 有所得 而為方便,
依時分想 教修 布施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名為 顛倒宣說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2015-08-06 12:40:06 補充:
後面這個

搞菩薩道 超諸聲聞、獨覺等地

也叫做 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可以拿這去問問 山頭到底搞啥東西
2015-08-05 9:16 pm
你應該了解世間是有生有滅的~自然常與無常是存在的~不生不滅當然不是對世間法說的~那是離世到彼岸~那是你信不信~不然生死之間~永遠是沒有答案的~因為不是世間法~當然你可看作是常法與無常法~那是程度上的差異~看待是你的自由~事實又是如何呢~那還是要靠你堅定的信仰~粉多半途而廢的~他們自然會看成無常法~我只是知道~你要到不生不滅~還粉漫長吧~所以堅信是你當務之急~畢竟你還要累世的修煉與煎熬的~加油啊~只要你不放棄~等你到啦離世而觀望時~你就會明白不生不滅的你~只有慈悲心~那時你又怎會不發願~而來救渡眾生呢~所以大願菩薩早已不生不滅~為何還來發心發願~因為佛心是沒有生滅的~他本來就存在~他沒有始終得~如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道理~你明白否~所以不生不滅在菩薩來說~還是有為法~畢竟是空的~如果它們也看作是常~就不會一直來生死啦~但也不能說是無常~因為最後還是要去不生不滅喔~你認為呢~阿蜜陀佛~^^
2015-08-05 8:51 pm
大涅盤經已說
法空無自性
只有佛性 能搞無常


六祖壇經也說
法空無自性
只有佛性 能搞無常


所以『維摩詰經』說:「不生 不滅是無常義」

不生不滅就是佛性
只有佛性 才能搞無常

2015-08-05 13:11:31 補充:
《六祖壇經》

師曰:
《涅槃經》吾昔聽尼無盡藏 讀誦一遍 便為講說,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
乃至為汝,終無二說。

曰:
學人識量淺昧,願和尚委曲開示。

師曰:
汝知否?
佛性若常,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
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 真常之道也。

又一切諸法 若無常者,
即物物皆有自性 容受生死,而真常性 有不遍之處。

故吾說常者,
正是佛說 真無常義。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09: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805000015KK0385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