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2Fo3B5r2c
真.善.美衝突?
「我想善知識不一定都是對的..像放生這件事就不好」
有時候 從人犯過也可以幫助我們對人的了解 有的人是故意犯過 有的人是無意犯了過 有的人雖然犯過 但出發點是好的 也有的人根本就是包藏禍心 如果對這些方面做精心的觀察 就足以了解一個人心術的正邪 這就是所謂 觀過 斯知人
真與善的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忠誠的基本意義是忠實地信守自己的諾言 當不同種類的忠誠起衝突時 忠誠才會成為嚴重的問題 忠誠是最高德行 是道德律的最高實現 沒有忠誠 人就不值得算甚麼 因為他的生命缺乏道德的中心 忠誠是普遍的善 它使人受到道德秩序的約束 也使人與人之間受到約束 因而不同種類的忠誠之衝突是有害的 有如道德秩序中的內戰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
達爾文的學說.似乎動搖了人為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令人感到惶惑。「物種原始」謂人與類人猿是從一種共同的祖先遺傳下來.與人進化起源論相伴而生的看法.乃是人類與高等哺乳動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因此.進化論者不把人類當作唯一具有理性的動物.因為在人與其他的動物之間.發現了某些相同的智能..人只多一點而已。
理學家朱熹.對人與動物的差別這個問題.一方面維護了孟子的人禽之辨.認為人之仁義禮智之粹然者.為他物所無。另一方面.又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並無本質上的差異.有類似進化論的觀點:
問氣質有昏濁不同,則天命之性有偏全否?曰:非有偏全。謂如日月之光,若在露地,則盡見之;若在蔀屋之下,有所蔽塞,有見有不見。昏濁者是氣昏濁了,故自蔽塞,如在蔀屋之下。然在人,則蔽塞有可通之理;至於禽獸,亦是此性,只被他形體所拘,生得蔽隔之甚,無可通處。至於虎狼之仁,豺獺之祭,蜂蟻之義,卻只通這些子,譬如一隙之光。至於獼猴,形狀 類人,便最靈於他物,只不會說話而已。到得夷狄,便在人與禽獸之間,所以終難改。」。
西方思想大傳統.從柏拉圖一直到十九世紀.幾乎一致地認為唯獨人類才是理性的動物.中國自孟子以來亦是如此.只是理性的涵義是屬於道德的意義。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這是以內在於心的仁義.作為人與禽獸之所本。孟子雖認為仁義之性與生俱來.但在日常生活裡.存亡之幾甚微.要保有它.必須靠持 續不斷的存養功夫.否則人會因慾望的外求.而使仁義之心放失.仁義之新衣但放失.人就墮落為禽獸.喪失了人所以為人的尊嚴.明代哲學家.根據這一點寫了一篇「禽獸說」.認為人具有七呎之軀.除了實踐此心此理.便無可貴.部過是一包膿血.裹一大塊骨頭。依陳白沙的觀點.人生如只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活.在道德上若無成就.就無異是禽獸。
荀子是第一個將無生物.植物.動物與人加以區別的哲學家.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生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固為天下貴」
對於義.在此必須特別留意.雖然都是義.但黑白兩邊所說是各有不同的.盡管他們多數所敬重的都是關聖帝君.情形就如同作弊灌票者所說的情義相挺.甚至感恩的心.也是與一般正常人所說的情義與感恩是絕對不同的。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
真.善.有無不同?
祇空洞的提倡價值相對的觀點是無用的.它不只是一種認知方式.也是行為的一個原則.這種原則在易變的現代社會.急切需要培養.否則很容易因價值取向的差異.而發生難以溝通的情況...。透過教育使這種觀點內化為一種生活的習慣.將有助於人際和社際關係的重建。
真.善的認知!?
假定一切精神都沒有,後來就不應該詐取地假定它的存在
無情念佛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2tnX1jN_c&feature=relm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