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2015-08-02 3:52 pm
明心見性!(如何做到「格物致知」?)
每當午夜夢迴時.. 希望 ...你記得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Ssqf2ryAM

因為: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假定一切精神都沒有,後來就不應該詐取地假定它的存在。凡是對我們思想的條件並不因此是思想的對象,並且我們很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我們很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回答 (24)

2015-08-04 7:47 pm
✔ 最佳答案
明心見性!(如何做到「格物致知」?)
每當午夜夢迴時.. 希望 ...你記得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Ssqf2ryAM

在波浪滔滔的尼羅河畔,那傲然獨立蒼茫,俯瞰一遍漠漠黃沙的埃及獅身女面獸,曾經以神秘的生命之謎為題,測驗沙漠道上過往旅行人的智慧,如果猜不出謎底將要遭受殘酷的吞蝕,默默接受死亡。因此,不知道有多少人棄屍荒漠,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在埃及神話裡,獅身女面獸雖然是一個可怕的吃人妖魔,卻能用它高度的智慧警惕人們,凡不能領悟生命真諦,即等於死亡,不知道生命價值的生命,實際上就是一個虛無,或者是不存在的。

宇宙之間,一切生命固然脈脈相承,生生不息,但人們反而迷惑於生命的豐富,僅知珍貴生命的存在,而不重視生命的價值。面對著這活潑真實的生命,該有多少人象謎樣的生活了一輩子,又像迷樣的暗然消失,而不以為憾。就是偶而心有靈犀,憧憬這神奇奧秘的生命之謎,又仿佛盈盈一水隔,永遠可望不可及。

對於生命的真締,個人的領悟不盡相同,所獲價值觀念自必各異其旨趣。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生是單純的存在,義是生命的價值,舍生而取義,足見生命的存在,應該是一個有價值的存在。

人的生命.確實是隱藏在宇宙裡的神祕之謎.不着纖毫痕跡.而具有無窮無盡的價值。不僅僅對別人是個謎.對自己亦復是一個謎.真是禪宗所謂:「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無怪乎古往今來.無數的詩人們在歌頌生命之際.還默默跳進這浩瀚無涯的生命大海的深處(愛總是迷惑我 .走進那漩渦. 無法掙脫.只要你記得我 .我願去漂泊.縱然沒有結果.也算曾經愛過.........).探採一粒圓融光澤的生命之謎.企圖揭露這奇異的生命之謎(生命之謎 DNA)。

唐代詩人張繼早年路過江南水鄉『姑蘇』,夜泊楓橋有感而成七絕一首: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情調蒼涼,韻味幽深,蘊含著空靈的禪意,卓然灑脫,獨具境界,膾炙人口。但很少人知道他晚年再度路過姑蘇時,舊地重遊,不勝感慨,又成一首: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寒山寺,猗枕仍聞半夜鐘。
詩人在垂暮之年,落拓江湖,重遊舊地,百感蝟集,仰望蒼芎,青山悠悠,烏啼月落,一如往昔,並未曾改變舊時容貌。惟自己年事已高,兩髮斑白,華髮如霜,中夜醒來,倚枕靜聽寒山寺鐘聲鏗然,彷彿昨日。

詩人智慧過人,體會出人生代代,變中有常,常中有變,並不偏執一端,作繭自縛,在逝水年華的感傷裡,了悟生命永恆蓬勃的生機,在物換星移的迷惘中,發現生命的分限與諧和。所以詩人張繼的生命是完美的、充實的。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在我們的生命裡,一方面是有限的,在每一個步伐裡,我們都會頻於枯竭;另一方面,我們的願望和犧牲,又是無限的。」詩人將自己充實的生命投射到客觀的現實之中,藉宇宙天地之間諸多複雜的形象,而有所舒發的一瞬,實際上就是詩人晶瑩澄澈的內在生命,與外在現實兩相湊泊,融貫於一體的創造精神。

大哲學家康德晚年仰望蒼天悠悠,這位孤獨的大思想家,默然反省而對自己內心道德規律,有無限的敬畏和莊嚴之感。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期許,對人生社會有理性的體認和責任感。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價值;人的存在,原就是一見莊嚴的事實。只要能夠確切把握生命存在的這一事實,直下承當,憬然自覺,以自己為主體而發揮生命之力,這是人生智慧的開端。所以,詩人和藝術家們永遠在莊敬剛健中力行實踐,作無窮的創造。

每當午夜夢迴時.. 希望 ...你記得我

寒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55XtrWsYE
2015-08-04 4:54 am
人人心中有一位道長~~~~~
但是這個世間總是道消魔長(到高醫此,磨高一障)啊!!!

如果人生只剩下"消磨"的意義~~~那修行也不避談了(也不必談修行)。

這位道長的宿業~~~~東降筆。

2015-08-03 20:54:17 補充:
有一種感覺叫實在~~~~~
風吹雨淋兼日曬~~對他來說~~~是在正常不過的"存在感"唷。

有別於遮風避雨間防曬的觀念嗎?
(事理~~有時候/有十後~~不能混惟一談/混唯一壇)

因為那是一種既定的"機制/機智"。

2015-08-03 20:56:38 補充:
既然是"既定的機制"

不如~~指條路~去看看十二類生的描述~~在研究看看有何高見。
2015-12-22 6:49 am
禪宗自慧能開始便捨棄了《楞伽經》中一百八義!?
大珠慧海禪師的思想有莊子之風..如他說:『太虛不生靈智.真心不緣善惡.嗜欲深者機淺.是非交爭者未通.觸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機者慧沉.傲物高心者我壯.執空執有者皆愚.尋文取證者皆滯.苦行求佛者具迷.離心求佛者外道.執心是佛者為魔』。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12054021AAV3SB0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
有一個人被人家帶到寺廟裡去.指給他看一幅懸在那兒的畫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13002036AAJvVEH


莊子從黑暗的無希望的谷底來凝視人!?
幸福苦難全都交織在一起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13091212AANsFlg


歹夢誰人放?年年歲歲相同.不離相思巷.生不如死!?
主題:樓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na3PXDa_I
人生圓滿解答 → 真善美聖
天人合一:
生命的大智慧 大自然的蕭聲 御風而行的哲思
中國人的聖書 儒者的良心 救世的苦行者
人性的批判 袈裟裡的故事 石窟裡的老傳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15044112AA19D9F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之三:各地有雨!?
從方法論的觀點看:中國哲學再建的方向與方略問題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15115731AABQ1PX


哲學的再反思:哲學往何處去之三:各地有雨!?
莊子對於充滿人欲的人生 也有不盡的嘆息 他說:「富者苦身疾作多 積財而不得盡用 其為形也外矣!」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1215115925AACBFW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BjBNuITXKA
2015-09-09 2:57 am
這是麻豆三合宮的見解
網址:http://blog.udn.com/jinyan914/article
輕鬆小品:https://www.facebook.com/sky1010725

不會,我們都提供真理 ,而不提供存在,因真理會永遠存在,而存在不會永遠一樣。故存在不會永遠存在。

重陽彌人筆 104.9.7
2015-09-04 4:27 pm
提供部分的存在,就是騙術!
提供真理的辨別,就是真相!

不提供真相?意味是「騙術」
不提供真理?意味是「欺騙」

人與人的相處,人的成長過程中?該學習的是什麼?

人不該信仰宗教,宗教該信仰我!
我痛惡宗教騙術,宗教該隨時代消失,而不再流傳,尤其是邪教,更該要消滅!
2015-08-19 8:29 pm
羅素曾說過:『一本書應該明白易曉或正確無誤.但不可能兩者兼顧.』
詩是可以是一種預言
如何使一個社會有更多熱愛生命的人?
如何「見賢思齊」?
地圖之所以有用,因為它具有一種簡單性。
簡 簡是解脫 是一切放下的精神 能簡而有灑落的胸懷
靜 氣靜則神凝 神凝則悠然意遠 氣靜神凝然後觀萬物皆能自得
淡 淡則空靈 心空靈則遊心萬化 妙合萬有
雅 不失其赤子之心者謂之雅 雅則見真性情 能顯鳶飛魚躍的真趣 和飄逸絕俗的風姿
2015-08-19 1:35 am
變動的?有之事+這般?
2015-08-14 5:09 am
我的想法是如真理比擬成一個物體
從物體這個經驗概念中把他的顏色 硬或軟 重量
甚至不可入性這一切經驗性的東西都全部去掉
這樣最終留下的是他已完全消失後所佔據的空間
而這就是妳不能去掉的,但仍然存在
2015-08-03 10:12 pm
去了解第一個課題:「世間為何沒有真正永恆的我」,為何只有佛法中才可以告訴我真正的我是什麼?


詳細,請恭閱[正覺同修會]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 我的存在沉思


警覺到,經常久坐做事而少運動,下腹部似乎增添了不少贅肉。坐著做事,肉兒們彼此擠壓,對向來骨瘦如柴,鮮少有下腹部長肉經驗的我而言,還真不習慣它們的「存在」,真想回復以前身輕如燕時的我。

多了點腹部肉塊後,熟識的朋友見了面都說,比以前好看,但仍不喜這些不速之客降臨我身上,真希望身上的每塊肉都能如意的長對地方才好,……想著想著,不知覺地落入存在的思惟中。

人們總是如此,環肥燕瘦、各有不同。生活中百般追求樣貌卻總不如人意,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個愛操控、愛思想的我存在著,總希望凡事盡如己意的呈現面貌;但是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有時又會陷入另一種沉思中:這個超愛冥想的我肯定是作不了主的,連說來簡單的身材問題都無法肯定的作主,由此推知,人生中諸多的人事際遇、功成名就等等,這個時時總愛不停地如走馬燈般處處攀緣的我,它能作主啥事呢?充其量只是作作白日夢,以符合所謂「人類因為有夢想,才偉大」的理想罷了。

這樣說來,人生未免太悲觀、太宿命了吧!依這種宿命論想法,人活著還有什麼希望呢?是的!多數的人常陷入宿命的陷阱中而不自知!例如常常聽人說:「人家生來命好,生在富貴之家,享有功名利祿,我生來命苦,一輩子努力打拼,只能維持溫飽而已。」老前輩幫兒孫算命都說這是前世因,後世果;是說前世的我造了善因,後世的我享用善果,所以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但是別忘了生在富貴人家中的我,是這個愛作主的我,在前世所造的善因,才有現世的我來享福。

福報猶如存在銀行裏的錢一樣,總有用完的一天,所以今世的我,還是可以如前世的我一樣行功立德、造福人群,培養後世福;福報修多了,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在生命中升等的。所以不要想太多了,只要把人生在世應盡的責任做好,不壞基本的人倫道德——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樂善好施、不落人後……等等,該做的就去做,俗語說的好:「傻人有傻福,吃虧就是佔便宜」;深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

而目前最該面對的問題是:每天汲汲營營為了生活奔波不停,哪一天撒手歸去,卻發現空無一物,沒有什麼東西是自己可以帶走的!令人不禁思考: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會灰飛湮滅,有什麼是我可以主宰的?那亙古的謎團——到底我是誰?誰是我?世界上有没有永恒的我?我懷著困惑,不知道要去請教誰?

而古老的信仰,諸佛菩薩在我們心中似乎是永恒不滅的常在著,人們只要到寺廟去,總是不自覺地出自內心虔誠地向 佛菩薩叩拜,不知衪們是怎麼修練成就的,讓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毫無心防地禮拜 佛菩薩,相信 佛菩薩一定為我們無所求地做了很多事,祂們從來沒有想到向我們要求什麼,所以才會得到我們這樣的虔誠的恭敬,不是嗎?

我想要踏著這古老的教誨前進,在這人生剩不下多少歲月的時候,我開始思索,當邁向這漫長的歷程,需要的是每一輩子都信受這清涼的教誨,不斷地學習 諸佛菩薩的無盡的付出,我辦得到嗎?然而主要的是成了 佛之後無所不知,一切盡在 如來掌中,不再因對浩瀚宇宙、謎樣人生的無知,而常陷入困頓中産生無盡的不解與煩惱,也不再有無窮無盡的為什麼了?我想知道所有所有的一切!所以我要學習改變心性,去了解第一個課題:「世間為何沒有真正永恆的我」,為何只有佛法中才可以告訴我真正的我是什麼?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參考: 華嚴聖境故人來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
2015-08-03 6:24 pm
唐代詩人張繼早年路過江南水鄉『姑蘇』,夜泊楓橋有感而成七絕一首: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情調蒼涼,韻味幽深,蘊含著空靈的禪意,卓然灑脫,獨具境界,膾炙人口。但很少人知道他晚年再度路過姑蘇時,舊地重遊,不勝感慨,又成一首: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寒山寺,猗枕仍聞半夜鐘。
詩人在垂暮之年,落拓江湖,重遊舊地,百感蝟集,仰望蒼芎,青山悠悠,烏啼月落,一如往昔,並未曾改變舊時容貌。惟自己年事已高,兩髮斑白,華髮如霜,中夜醒來,倚枕靜聽寒山寺鐘聲鏗然,彷彿昨日。

2015-08-03 10:24:37 補充:
詩人智慧過人,體會出人生代代,變中有常,常中有變,並不偏執一端,作繭自縛,在逝水年華的感傷裡,了悟生命永恆蓬勃的生機,在物換星移的迷惘中,發現生命的分限與諧和。所以詩人張繼的生命是完美的、充實的。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在我們的生命裡,一方面是有限的,在每一個步伐裡,我們都會頻於枯竭;另一方面,我們的願望和犧牲,又是無限的。」詩人將自己充實的生命投射到客觀的現實之中,藉宇宙天地之間諸多複雜的形象,而有所舒發的一瞬,實際上就是詩人晶瑩澄澈的內在生命,與外在現實兩相湊泊,融貫於一體的創造精神。

2015-08-03 10:28:05 補充:
大哲學家康德晚年仰望蒼天悠悠,這位孤獨的大思想家,默然反省而對自己內心道德規律,有無限的敬畏和莊嚴之感。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期許,對人生社會有理性的體認和責任感。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價值;人的存在,原就是一見莊嚴的事實。只要能夠確切把握生命存在的這一事實,直下承當,憬然自覺,以自己為主體而發揮生命之力,這是人生智慧的開端。所以,詩人和藝術家們永遠在莊敬剛健中力行實踐,作無窮的創造。

每當午夜夢迴時.. 希望 ...你記得我

寒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D55XtrWsYE
2015-08-03 5:40 pm
人的生命.確實是隱藏在宇宙裡的神祕之謎.不着纖毫痕跡.而具有無窮無盡的價值。不僅僅對別人是個謎.對自己亦復是一個謎.真是禪宗所謂:「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無怪乎古往今來.無數的詩人們在歌頌生命之際.還默默跳進這浩瀚無涯的生命大海的深處(愛總是迷惑我 .走進那漩渦. 無法掙脫.只要你記得我 .我願去漂泊.縱然沒有結果.也算曾經愛過.........).探採一粒圓融光澤的生命之謎.企圖揭露這奇異的生命之謎(生命之謎 D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Ssqf2ryAM
2015-08-03 5:27 pm
宇宙之間,一切生命固然脈脈相承,生生不息,但人們反而迷惑於生命的豐富,僅知珍貴生命的存在,而不重視生命的價值。面對著這活潑真實的生命,該有多少人象謎樣的生活了一輩子,又像迷樣的暗然消失,而不以為憾。就是偶而心有靈犀,憧憬這神奇奧秘的生命之謎,又仿佛盈盈一水隔,永遠可望不可及。
對於生命的真締,個人的領悟不盡相同,所獲價值觀念自必各異其旨趣。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生是單純的存在,義是生命的價值,舍生而取義,足見生命的存在,應該是一個有價值的存在。
2015-08-03 3:39 pm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2Fo3B5r2c

真.善.美衝突?
「我想善知識不一定都是對的..像放生這件事就不好」
有時候 從人犯過也可以幫助我們對人的了解 有的人是故意犯過 有的人是無意犯了過 有的人雖然犯過 但出發點是好的 也有的人根本就是包藏禍心 如果對這些方面做精心的觀察 就足以了解一個人心術的正邪 這就是所謂 觀過 斯知人

真與善的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忠誠的基本意義是忠實地信守自己的諾言 當不同種類的忠誠起衝突時 忠誠才會成為嚴重的問題 忠誠是最高德行 是道德律的最高實現 沒有忠誠 人就不值得算甚麼 因為他的生命缺乏道德的中心 忠誠是普遍的善 它使人受到道德秩序的約束 也使人與人之間受到約束 因而不同種類的忠誠之衝突是有害的 有如道德秩序中的內戰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

達爾文的學說.似乎動搖了人為理性動物的傳統觀念.令人感到惶惑。「物種原始」謂人與類人猿是從一種共同的祖先遺傳下來.與人進化起源論相伴而生的看法.乃是人類與高等哺乳動物只有程度上的差別。因此.進化論者不把人類當作唯一具有理性的動物.因為在人與其他的動物之間.發現了某些相同的智能..人只多一點而已。

理學家朱熹.對人與動物的差別這個問題.一方面維護了孟子的人禽之辨.認為人之仁義禮智之粹然者.為他物所無。另一方面.又認為人與其他動物..並無本質上的差異.有類似進化論的觀點:
問氣質有昏濁不同,則天命之性有偏全否?曰:非有偏全。謂如日月之光,若在露地,則盡見之;若在蔀屋之下,有所蔽塞,有見有不見。昏濁者是氣昏濁了,故自蔽塞,如在蔀屋之下。然在人,則蔽塞有可通之理;至於禽獸,亦是此性,只被他形體所拘,生得蔽隔之甚,無可通處。至於虎狼之仁,豺獺之祭,蜂蟻之義,卻只通這些子,譬如一隙之光。至於獼猴,形狀 類人,便最靈於他物,只不會說話而已。到得夷狄,便在人與禽獸之間,所以終難改。」。

西方思想大傳統.從柏拉圖一直到十九世紀.幾乎一致地認為唯獨人類才是理性的動物.中國自孟子以來亦是如此.只是理性的涵義是屬於道德的意義。
孟子說::「人之所以異於禽於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這是以內在於心的仁義.作為人與禽獸之所本。孟子雖認為仁義之性與生俱來.但在日常生活裡.存亡之幾甚微.要保有它.必須靠持 續不斷的存養功夫.否則人會因慾望的外求.而使仁義之心放失.仁義之新衣但放失.人就墮落為禽獸.喪失了人所以為人的尊嚴.明代哲學家.根據這一點寫了一篇「禽獸說」.認為人具有七呎之軀.除了實踐此心此理.便無可貴.部過是一包膿血.裹一大塊骨頭。依陳白沙的觀點.人生如只是為了滿足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活.在道德上若無成就.就無異是禽獸。

荀子是第一個將無生物.植物.動物與人加以區別的哲學家.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生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固為天下貴」
對於義.在此必須特別留意.雖然都是義.但黑白兩邊所說是各有不同的.盡管他們多數所敬重的都是關聖帝君.情形就如同作弊灌票者所說的情義相挺.甚至感恩的心.也是與一般正常人所說的情義與感恩是絕對不同的。


想像一件東西存在而不同時想像它是真的,不論它是如何的不可能,但應該接受所提供事項的結果

真.善.有無不同?
祇空洞的提倡價值相對的觀點是無用的.它不只是一種認知方式.也是行為的一個原則.這種原則在易變的現代社會.急切需要培養.否則很容易因價值取向的差異.而發生難以溝通的情況...。透過教育使這種觀點內化為一種生活的習慣.將有助於人際和社際關係的重建。

真.善的認知!?
假定一切精神都沒有,後來就不應該詐取地假定它的存在

無情念佛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e2tnX1jN_c&feature=relmfu
2015-08-03 2:41 pm
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期望~要求~規定~限制~命令~不願~違背~隱瞞~他顧~突破
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真和價值並不一樣.凡是真的東西.未必都是有價值的.而有價值的也未必都是真的.價值常連帶的是善.善和真雖有關係.但並不一樣.善的觀念為一般人來說是比較抽象而且也比較廣泛.很難給一個明確的意義.但為嚴格的倫理學來說.善仍可有其標準.這一個標準是和價值相連的.比如.我們說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一種善行.也是一種有價值的行為.但是不是真的呢?為我們中國人來說.自然是真的.因為我們的文化背景.生活形式以及家族觀念都是造成我們這種孝道思想的原因.但為外國人來說.他們會認為這是善的.是有價值的.但不一定會認為這是真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他們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中.孝並沒有成為他們家族的中心.所以他們才不會有這樣的感覺.同時.如果他們承認這是真的.那麼就要遵守這個原則.因為真有其絕對性.而善乃是一種相對的.我對你好.你對我好都是相對的.價值也是一種相對的.那麼我們要問.價值有沒有可能成為真的呢?當然可能.只要這個價值是經過理性的思考及判斷之後.就有可能成為真的.所以像前面所說的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這種意義之下.就有可能成為真的

善與目的做比較時.可以說二者是名異實同.我們在道德生活中所說的善.常是一種目的.也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目的因」是意志追求的對象.其他一切方法都是用來達到這個目的的.例如我們說要愛人.愛人是一種善行.其目的就是要使所愛的人得到溫暖.照顧等.善行就是一種目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善和價值卻是一種「形式因」愛別人受到讚美.這個讚美就是一種價值.也就是說.其價值值得我們效法.如此.善和價值也是名異實同

當我們把價值和目的連在一起時,我們就可發現,只要有價值的,就可以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或目的,反過來說,一個被追求的目的,必然是有價值的,例如我們追求財富,如果財富沒有價值,部會有人去追求,所以財富是人追求的目的。

但是,在追求的目的中,卻有不同,有些目的是近的,有些是遠的;價值也有大小之分,近的目的未必有有價值,遠的也未必沒有價值,端看價值本身,也由此可知,價值是一種超越性,這個超越性是超越於現有的一切物體,而追求無限的美善。美善在面人的實際情況時,雖是相對的,但其內在卻是絕對的,例如在我和人來往時,我的態度有時可以是相對的,有時也可以是絕對的,所以價值的超越性是建基於聖美善真之上的。

價值的第二個特性就是前面所說的相對性,也有人說是二極性或對立性,所謂二極性或對立性,就是好與壞,善與惡的相對,對立成二極。

價值的第三個特徵就是現實性,價值如果不存在於事物之中,就不能顯出價值的特性,所以價值的特性之一就是現實性,這一個現實性不只是一種可以實踐的,也可以是一種理想,例如我希望將來能做一位教育家,教育不只是可以達到的一種實踐,也可以是一種理想。所以價值具有這個特性之後,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我們現在再看一看價值根據如此的定義,可以有多少種:我們都知道宇宙間可有生物與非生物,同樣的,也可有人與非人二種,為人性來說,價值可有人性的與非人性的價值,所謂非人性的價值部是單指非屬於人性的問題,也包括了屬於人性,但僅次於人性的價值,例如在理則學的分類表中我們知道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是感覺與非感覺,生命與非生命的區別,而這種次於人性的價值也就是感性的與生理的價值,感性的與生理的價值,並不專屬於人,生物中的動物也可以有,但不能說沒有價值。

第二種價值就是屬於人的範圍,但卻不是衡量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例如經濟價值.認識價值.社會價值等,這些價值雖可助人認識自己,但卻不能決定人之所以為人,所以這些價值只是一種本性的價值,是一種僅次於道德的價值。

我們認為人之所為人,必須有其一定的價值標準,這個標準就是道德價值。道德價值乃是一種因著主體的自由權而達到的,所謂主體的自由權,乃是一個行為主體藉著自由意志的選擇,行為而達到的,這種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因為其他的價值都不是人所能運用自由意志的,如生理價值,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我們很難脫離這種病痛,同時病痛也常不適我們的自由意志所能選擇的。也由此可知,道德價值常是一種自主的,為道德的價值的自主性來說,我們可以選擇做好事或做壞事,做好事就是好人,做壞事就是壞人,要做好人或壞人,完全是自主的。


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Final Fronti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VD18Ho_qE

期望~要求~規定~限制~命令~不願~違背~隱瞞~他顧~突破
喪失情願而隱瞞他顧?

進入紅色警戒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C8J93prJU
2015-08-03 8:30 am
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你是善知識
我這樣回答不假吧?

人是理性的動物
每個周末都是懶散的日子
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 受到熱情的歡呼
李後主是個皇帝詩人 但卻不是個詩人皇帝

如果沒有鬼的話 百分之八十的鬼是甚麼意思?
如果沒有鬼的話 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五十有甚麼實質上的差別?


一個語句的内涵是它所表達的意義 而其外延則為真假值 之所以把真假值當做語句的外延 乃是把述詞的概念加以推廣的結果。 未經解釋的是[系統] 經過解釋的是[體系] 若體系不是事實 那它所根據的系統呢?一個純粹的系統或理論 不一定只容許一種可運用到我們經驗世界的解釋 。命題為何物?它與語句之間的關係為何?依照我們的用法[前提]與[結論]是歧義的!自明性事實上是心理上和知識論的產物 可是 不待證明卻是邏輯上的事 傳統的想法將它們混淆等同 是一種謬誤!

在日常生活裡 甚至在字典裡 意義的指定是件很粗略的事 我們不能憑它做為理論考察的不易南針 假如語文的概念是 知道某字的意義就能正確使用它 那麼理論上堪稱完整的意義指定必得將有關引導正確用法的所有相干因素都包括在內

當我們一把意義認為就是它以外的某某特定事物時則我們碰到一個誤謬的結果 所謂「它以外的某某事物」就是指不必用『意義』這一語詞或其同義詞近義詞就可以指出的事物 不管我們要把意義等同於什麼樣的類目我們會發覺許多對這一個類目可以說事情對意義而言卻說不上而且反之亦然 當我們問是什麼構成意義時……..我們問的並不是它所表示的個物是甚麼而是某字和某個物之間的關係這個個物使得該字用來表達該個物

在指引與符號之間常常還有可以有重要的區分,雖然這些區分有時未免被人言過其實。比如,說符號是用來傳知達意的,而指引則否。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指引絕對可以用來傳知,比方說我裸露胸膛,以令你知道我被打了一槍;或者漂泊在孤島上的水手起火示意,希望有路過的飛機或者船隻看到它,曉得有人在島上。決定性的分別在於指引之成立不賴於它被用來傳知達意,而符號則否。這個蘊含着一件很重要的事:即使當X被用來傳知達意之用。比如,一個路過的駕駛員,儘可以將一縷清煙看成是那孤島有人煙的表示,或者甚至假設那縷煙就是被製造來表示這個意思的,這樣的想法是十分合理十分適切的。把這情形與飄零的水手要以燒煙來做廣泛被採用的通訊信號的情形相比照:在這時候,那駕駛員除非知道那縷煙是被燒來做通訊之用,否則他是無法將某類的煙縷當作『我沒有食物』的表示的。當然他可能注意到他信以為是自然發出的煙,展示着求救煙縷的特色,正像一個人可以在石頭上看到類似腓尼基人的刻誌,可是信以為那是天候形成的。然而,在那樣的情況下,這個駕駛不會把那縷煙看成意味着『我沒有食物』;而是,他會說那縷煙看起來倒像是具有那意思的訊號似的。有些指引,像打哈欠,情形正好相反。假如我們相信某一個哈欠是故意做來讓觀眾以為他愛睡了,那麼我們就不把它當做是愛睡的可靠標示。

Her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w5R9zqBNU&feature=related
2015-08-03 7:42 am
好比科學辦案

可能 = 假設性

一個人被殺了

可能是 甲 可能是 乙 可能是 丙

真理 = 真相

到底是誰殺的

就要有警方科學辦案的角度 去破案

所以說
很多理論性的東西
用警方科學辦案 反而通用

與您教學相長 一起體會 ^^
參考: 與您教學相長 一起體會 ^^
2015-08-03 5:42 am
為甚麼?愛總是迷惑我 .走進那漩渦. 無法掙脫.只要你記得我 .我願去漂泊.縱然沒有結果.也算曾經愛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Ssqf2ryAM


舉目人間,坎坷固然多於平坦。憂時者難免有:「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的惶惑惆悵之感。若果獨存澎湃的青春活力,對人生依然有着:「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刻骨慕戀之情。那些卓然獨立的哲人詩人和藝術家們,以及一切熱愛人生的創作者,雖然「身無彩鳳雙飛翼」,對人生理想却同俱:「心有靈犀一點通」的!
2015-08-03 5:18 am
為甚麼?愛總是迷惑我 .走進那漩渦. 無法掙脫


德國大詩人歌德在浮士德里唱道:「我有入世的膽量 下界的一切的痛苦 我要一概承當」這是何等灑脫的真情又是何等高明的理性! 人人有此逸懷浩氣 必然會超乎塵垢之外 直達古人不到處 卓然獨立 遨遊天地之間 。故人人當超越自己濃郁之情上達理性之境。

孟子叫人以思 認為能思則卓然見有我。這是要先建立一個理性的自我 然後以這個理性的我去「成人」。所以他說:「心之官則思 思則得之 不思則不得 此天之所予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則小者弗能奪也。」

生命之謎 DNA
抵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2TSx1VB-AI

2015-08-02 21:20:05 補充:
陸象山認為心是意志的主宰 心正則意誠 而誠意及是良知的本體。本心即誠 一個人到了通體虛明了無障蔽 心安於寂時 必達到「不必 不意 不固 不我」的理性境界。在這情理交錯 瞬息萬變的人世間 既不可妄起意 亦不藏意於心。必然會循乎本心而發 不失本體 堅持本心。在虛明寂然靈明不昧的理性中 自求自得 自之自明 自覺自誠 自作主宰 當然可盡心亦可養性。繼而存心養性以事天 成天道以隆人 依天道以立人。這就是立己立人 達己達人的一貫實踐方法。所以禪宗謂:「如何是道?」日:「本心是道」
2015-08-02 11:50 pm
回答者:艾達

回答時間:2015-08-01 21:36:00
我想善知識不一定都是對的
像放生這件事就不好
--------------------------------------------
你是善知識
我這樣回答不假吧?

在中國 並不是所有哲學家都肯定忠德的價值 先秦的慎到和韓非 就持否定態度 慎子認為『忠未足救亂世 而適足以重非』與忠經正相反 忠不但不是立國之本 而是『忠盈天下 害及其國』韓非更主張『君不仁 臣不忠 則可以 霸 王』法家在古代比其他各家都要重視尊君 不過他尊君另有其道 對儒家所提倡的道德價值 概在否定之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C8J93prJU

一個特殊的情形會幫助明瞭這個想法:生命之謎 DNA:就是自然移動及它的原因的情況。詢問為甚麼重的物體會降落,就是詢問為甚麼它們是重的;詢問它們為甚麼是重的,就是詢問為甚麼它們是它們:沒有自然理由。可見重力,在之前的宇宙學裡已經是極重要的現象,而後來則時過境遷了,我們說的重力是一項法律的表現,而不是一種威力的表現。於是主動的一切情況都提供一個類似的問題,並且要求一個同一的解釋。動作只是型態的表現:何況型態是存在的原則,並且因為存在分本體及屬性,而屬性則是只因本體的能力而動作,論它的型態,本體是實際的觀念,靜的及演進的實現的計畫,最後是因為,這一切都是永遠繫乎它的淵源的發出,這個淵源為我們,有關我們的問題,只是強制的理由或法律:再度可見在動作的及移動的宇宙裡,一切都是秩序,觀念,關係,法律。動作是在被動者內:這是它的法寶。此外如果向它提出我們內在的動作的情形已作抗議,這些內在的動作的特徵是完成我們,完成主動者的我們,它將會答覆:那只是一個純粹表面上的例外。因為如果內在的動作是被主動者接受,而不是在主動者的本身。我們曉得所說的活生生的主動者只是由於它是多型的才移動自己,也可見這裏根據的主動的法律是完整的:在它的應用上則有變化,除此以外別無可言。

人生的價值 也只有在不斷的人生肯定中 自然科學才有其意義與價值 愛因斯坦說 只有發展每一個人天賦的條件 才能達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生存環境。這種存在環境不只是一個物質的生存環境 也是一個精神的生存環境 只有在物質與精神 二者嚴密的配合下 我們才有可貴的人生。所以自然科學可以幫助人生哲學拓寬眼界 走向宇宙整體的美妙境界。

道德價值的第二個特性就是絕對性
道德價值的第三個特性是優越性
道德價值的第四個特性是普遍性
道德價值的第五個特性是責任
2015-08-02 9:52 pm
莊子在齊物論裡.有『喪我』之議.並以無我應無窮.在於破除我見.因任自然.與造物者渾然同體.始可物我無間.和大自然泯合為一。雖然宇宙萬物.以不同形相禪.依舊可以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純然虛靜無我.則這無我之『我』必產生大智慧。以虛制實.以靜制動.以無我之我作無用之用.這是莊子最高的藝術境界.也是莊子的人生境界。

莊子的理論.大抵都是從實現中見虛象.往往令人有窅然空然之感.但這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的虛像.莊子多用寓言比喻.或用具象表達。在莊子內心的體驗裡.這『無我』之『我』就彷彿他在『養生生』裡所說的:
『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2015-08-02 13:52:53 補充:
以柴薪作火.柴薪已盡.而火却在燃燒.且傳之無窮。形體雖物化.宇宙的大生命卻永遠無窮。實際上這並非憑空冥想談玄.而是內心自證工夫.對本體的一種頓悟而已。

禪宗二祖會可請教達摩祖師安『心』之道。達摩只說:
『將心來.吾為汝安』
慧可說:『覓心不可得』
達摩說:『已為汝安』
禪宗的『無我』在恢復自兟和真我。達摩暗示他的弟子慧可.真心常安.要實實體悟真心。真心亦即真我.所以禪宗的無我.並非一無所有的空幻虛無.而是明心見性.識自性之真如的實踐工夫。識得真性.即是境界。陶潛的: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雖是無我之境.澹澹寒波.悠悠白鳥.卻是詩人投射在大自然中的生命的影象.自有真性在焉.亦俱有我之色彩。

2015-08-02 13:53:08 補充: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雖是有我之境.春寒羈旅.暮色蒼茫.杜鵑聲聲中.景與俱是情語.寄情物中.也就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了.似乎是無我之境。
無論『有我之境』或『無我之境』.文學藝術必有境界.而文學藝術之境界.又出之於人生境界。惟虛靜無我.始可心參萬物.神通宇宙天地之妙道。荀子日:
『人何以知道?』
日:『心』
『心何以知道?』
曰:『虛一而靜』

體悟真心常安.而達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5ldxmLZ0_4
2015-08-02 8:51 pm
可能提供存在而不提供真理

明心見性

【例】

1615080105468(006)

何解?如何解!?
2015-08-02 7:38 pm
什麼使一件事物是值得想望的?
可否讓煩惱轉成智慧?
---------------------------------------------

明心見性

每當午夜夢迴時.希望...你記得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tSsqf2ryAM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一顆寂寞之心.面對蒼茫暮色.落霞餘暉.俱是沉鬱愴楚之情
輕掩柴扉.默然而退.確有不盡淒婉.物我皆着上「我」之色彩了

2015-08-02 11:38:36 補充: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雖不問君將何往.但太蒼遙遙.白雲無盡.人似乎在省察宇宙.俯仰人間.深思熟慮之餘.從具象中見抽象.憬然澈悟.超越自我.突破「我執」.不以福禍動其心.泰然安順.隨情萬化.融實虛於一體.而忘其形骸.悠然無我矣! 無我.則眼界無染.心空不迷
2015-08-02 4:54 pm
封鎖五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EkYDpoGa8

什麼使一件事物是值得想望的?
可否讓煩惱轉成智慧?
2015-08-02 3:55 pm
進入紅色警戒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C8J93prJU

1615080105468善知識與真知識有無不同?

意見者:酒場浪子 ( 初學者 4 級 )
發表時間:2015-08-01 22:42:51

2015-08-02 08:02:42 補充:
封鎖五月!

[[福]]的意義在人天善法上與解脫上有何差異?
發問者:charlie ( 實習生 1 級)
擅長領域:佛教 | 其他
發問時間:2015-08-02 07:11:10 ( 還有 4 天發問到期 )

1515080201600


收錄日期: 2021-04-20 17:52: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802000016KK01817&page=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