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水火之齊」 之義為:

2015-08-02 9:16 pm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漢書藝文志‧方技略)句中「致水火之齊」之義為:

1.用水浸或火灸之法治病

2.使病人體內濕燥之氣平衡

3.為病人調配寒涼與溫熱的方劑

4.使病人體內陽盛陰虛或陰盛陽虛的情況得以平衡

這一段的翻譯為何

回答 (3)

2015-08-04 3:44 pm
✔ 最佳答案
平衡的狀態,有靜態式、動態式。

靜態平衡:如天秤的兩端各置同樣重量的砝碼,然後不加不減,取得寂靜式的平衡。
動態平衡:海中衝浪、馬上奔馳,在躍動中求穩定。---失衡即跌落---
生理的運作、生命的現象,在躍動中維持穩定狀態。---失衡即生病---

2015-08-04 09:32:41 補充:
病,「反之於平求生理常態。」

經方,以湯藥治病。
故,1、「用水浸或火灸之法治病」非
(2、3、4)或言由於濕燥失衡;或言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一是要反之於平。皆是。不執一,得全體之趣。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及失其宜者,以熱益熱,以寒增寒,精氣內傷,不見於外,是所獨失也。故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諺曰:“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這一句放在整段最後的意思------

醫有道焉,有術焉:
經方者,理論與方技統合。
有「理論基礎、技術方法」才能「為病人調配寒涼與溫熱的方劑」以臨疾治療,「使病人體內陽盛陰虛或陰盛陽虛的情況得以平衡」。

執方遺經,必失其宜,是所獨失也;失「經義」以熱益熱,以寒增寒,致使精氣內傷。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俗話說,「有病不治,固然不得見上醫,卻可不得遇下醫。」------東漢初
習醫行醫者因而奮作,東漢末完成《傷寒論》
序文,「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乃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素問九卷,八十ㄧ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并平脈辨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
2015-08-04 7:28 am
致水火之齊
使水火(濕燥)兩種截然不同之屬性能平等抗衡,彼此維持在和諧狀態下人的身體便能常保康健。

2.使病人體內濕燥之氣平衡

2015-08-05 18:26:23 補充:
「''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
辨,分辨也!視病、識病也。
致,施用於;以「齊水火」之目的也。
通,除去障礙;使閉鎖轉為開;解;鬆懈、移除抑鬱之氣也。
反,回復未有病之前也。

致者,本句之意只在述說運用經方之原則與目的,無干湯藥,
所以3.不是。 4.說得通,但不佳。
2015-08-03 4:28 am
3.為病人調配寒涼與溫熱的方劑

組織方劑要考慮到藥物的性味,針對疾病的具體情況,經過套炮制加工調配,(水火之劑),達到通閉解結,反之於平。治療了疾病。也強調了規定性。

方劑應是辨證論治確定治法之後,選擇合適的藥物,決定用量,按組成結構之要求(君臣佐使),妥善配伍而成。不是簡單的藥物的拼湊,堆積,也非任何一張處方都可被稱為符合要求的方劑。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02: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802000010KK036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