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分別心嗎? 我大你小 我高你低

2015-08-01 4:00 pm
這是分別心嗎?

我大你小
我高你低

轉貼自末學的其他發問之補充:

'
轉貼:

感恩 明 於六觸入處修因緣觀 ( 大師 1 級 ) 善知識

"就是差別在看別人的作法,都是卑微低賤,別人都是小乘,而自己的行為就是尊高優勝,自己就是大乘。"

有無分別心 讓有此想法者 自己仲裁

學佛 若想要別人的認同 也只是取暖

學佛 或許是
尊重每個人 有自我想法的權利
(當然 其也有 自認為如何高尚的權力)

感恩您的意見!

祝福!
'

感恩!

祝福!



註:
不排斥任何 "取暖" 而且讚嘆 "取暖"
想要暖的人 很自然地就喜歡取暖
"取暖" 能讓人心情平靜 是很好的世間法

回答 (22)

2015-08-01 11:10 pm
無明者.非實有個實體叫作無明.

就如睡時.有夢境.此夢境不是沒有

但醒後.此夢境了無所得

有如黑雲密佈.但散於虛空..

不能說有其定滅處.

何以故?本無生處也.

一切眾生及太多落入有修有得有證行者

殊不知,都在本無生中.妄見生滅.

然後在生滅上枉施功.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管見

2015-08-01 15:18:19 補充:
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

但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

但太多有修有得有證行者

都是在止念.滅念.任念上作功夫.以避被六塵污染

殊不知六塵本無好惡.因我.我所分別取捨而有好惡.

迷時生了好惡高下相對二分見.不迷時.知六塵本無好惡啊.

是非得失.皆是夢幻空華.何勞把捉

管見

2015-08-03 10:40:39 補充:
道不假修而得.

若言因修而成道.

此道仍是生滅會敗壞.

但言不必修.那又是凡夫顛倒見.

祖師大德點出.法性本無差異.只因行者妄自生法愛.

將心用心.使涅槃欲見涅槃.

不知息念忘慮.涅槃自現前.

唯須息念忘慮.

不要如何若何造作.因有所造作皆落入有為法

管見

2015-08-03 23:36:35 補充:
覆 037 星 兄

末學就尊重你的說法.


經云:初發心那一念.

從初發心那一念就決定了.

初發心~~~道不假修.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本自不生.今亦不滅.

無一法可修.聖諦亦不為.無智亦無得的.

初發心~~~涅槃因修(滅苦盡)而得.故其過程到最終

有法可修.有果位可得.有涅槃可證的.

以上在表達初發心那一念.

.看懂不懂.接不接受.就隨個人宿世因緣去選擇法門了.

管見.

2015-08-04 09:16:12 補充:
修道位者.將世間.出世間視為二.

宗門行者.視世間.出世間其性不二.

初發心就是因地心.因地心就是即心即佛

佛與眾生同一初發心.

佛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何來二心.三心.四心.N心之見.

管見
2015-08-03 11:41 pm
男女身心雖有別,但立場、地位是平等無高下的,[空性]是無常和無我,[緣起法]的種種[因]和種種[緣],透徹[緣起性空]每單一[因]或[緣]的本質,其法性為[空,無自性],透過造作而順勢組合產生[苦果],也是[畢竟空],了知每個[法]本質皆為[空性],在此同樣性質的法則,所產生的現象,去意會[法法平等性],了悟自他平等之理,就如實地放下自我見解包容他人,尊重他人,也就不會發生對立,進而慈悲待人,以無我的智慧與人相處,方便說請多多指教。
2015-08-02 12:16 am
一切都是內在的投射,簡單說~
我看見他人是傲慢的,這個傲慢心就是我自己;
我看見他人是謙卑的,這個謙卑心也是我自己;
對他人的評價,就是對自己的評價!但卻誤以為是對方。
外在投射的想法、看法,哪一個不是我自己?

任何情緒與念頭~
我給予什麼,就直接回收什麼!

問:我大你小、我高你低,這是分別心嗎?
這些當然是分別心!可惜分別心無法被察覺,
只有在我分別 [你.我.他] 時,才能藉此覺察它~
正是此時此刻!覺知的當下,便遠離分別了!

實相上,實在無法知道[大或小]、[高或低]...,
但不知分別(想),並非不分別(體用)....

阿彌陀佛!合十!
2015-08-02 12:52 am
我大你小 我高你低 ??
======================
這種叫【背黃金甕 給人看風水】

無中生有 自曝其短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40卷)
善男子。
一切凡愚 迷佛方便【執有三乘】
不了三界【由心所起】

不知三世 一切佛法【自心現量】
見外五塵 執為實有。

猶如牛羊 不能覺知。
生死輪中 無由出離。
2015-08-01 5:06 pm
與其說是分別心,

倒不如說是慢心。

因為 "分別心"的中文語意、與傳統的見解;

導至許多弟子視 "分別心" 為洪水猛獸。其實是毫無必要的自我障礙。

分別心,是心的基本作用之一,是正常之事。

學佛弟子,學的是~ 在 "分別" 之後,不要去摭取就可以了。

至於,

我大你小,我高你低,這種想法,是屬於高慢的表現,這在凡夫中的弟子,是常有之事。

又有,

大小乘之分,更是陷於傳統錯誤的見解而不自知。

小乘,Hīnayāna 原文有低下乘、下賤乘之意,這與 佛陀的教法大相違背。

以上,路過隨筆

如意

2015-08-03 10:06:05 補充:
路過,

許多朋友,在佛法的修學上,抱持著一些個人見解、或是以訛傳訛的傳說,

其實,並不正確。

以下,就一些訛傳、偏見的論點,略為說明 :

第一。 認為解脫道 (甚而仍有以小乘稱之) ,有著 "有修有證有得" 的禪病。

這種觀點,是建立在 "無證無修無得" 才是正辦的見解上。

但是,有修有證有得,就是錯的嗎?

其實,都有偏頗。

以下是解說,是針對稍有禪修基礎者而說,

但對於未涉獵禪修者而言,就未必能體會。

事實上,禪修者有一種品質,是必須建立的,那就是 "捨"。

2015-08-03 10:06:40 補充:
舍的意思有多種,從止禪的平穩不偏、中立、梵住、舍禪支的突顯,乃至到毗缽舍那中觀行之平穩中立、不喜、也不厭。

這些舍的能力,從止禪,一路培育到觀禪,毫不間斷。

那麼,舍的修習培育,對禪修者又有甚麼影響呢?

簡單說,舍的力量,讓禪修者保持既不歡喜黏著、也不厭惡排斥的超然中立。

從另一個方面講 : 舍的建立,令禪修者不會執著在~

我已獲得第幾禪地、
我已取得甚麼樣的觀智、
或者我已經證得甚麼樣的成就。

從不知情的外人看來,禪修者每日汲汲於禪修、掛牌面參、檢討自己立於第幾禪地、又增進到哪一階的觀智.....

這些外表的作為,就是有修、有證、又有得的鐵證。

2015-08-03 10:07:17 補充:
其實,這又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事實上,這些禪修者,所作的一切有止、又觀的禪坐、檢討,是在...

1. 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態、問題在哪裡
2. 驗證自己是否符合於 佛陀的聖教法
3. 確定每個步驟,都正確地正向涅槃

無可諱言地說,凡夫未根除我見,難免有我、我所的弊病,

但是,在禪修時,舍的力量,已經大大減低我見的力度。

一切的禪修作為,只是緣起的輾轉傳遞,舍的力道與正見,讓禪修者不會黏著於有、也不會黏著於無。

因此,對禪修者而言,有修無修、有證無證、有得無得,只是文字把戲,與證悟聖道毫不相關。

但是,禪修者確知道在緣起的現象中,輾轉而起的必然,是必經的過程 。

2015-08-03 10:07:34 補充:
正是...律藏、小品、遮說戒犍度 所載,

諸比丘!於此法與律有漸漸學、漸漸所作、漸漸向道,無突然了知通達。


(註 : 這些舍的力量,其實大家也不陌生,其實就是舍覺支。

只是一般大都流於口號,而少人正視學習而已。)

第二。實體。

禪修者,一旦具備觀禪的能力,根本不會被這種書本之見所綁架。

為什麼? 因為藉由觀智之力,沒有所謂實體不實體的問題。

實體? 非實體? 那是書本的文字、有情的想像,

在禪修者的領域,是緣起法的觀察。

套一句漢傳的語譯,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

實體、不實體;不過文字遊戲罷了。

2015-08-03 10:08:25 補充:
第三。二元之下的妄見生滅。

這是很常見的誤解,也是不曾涉入禪修的遺憾。

對禪修者而言,妄見、生滅,根本沒有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 無常、苦、無我。

禪修者的持戒、止禪、觀智,一連串的學習;

從初禪到四禪,

從四界、色法、心所法、心法的辨識,

有沒有生滅現象,當然有。

是不是二元對立,或許是。

(但要看二元的定義,其實許多人對於二元論根本不理解,就只是以訛傳訛罷了)

但....這是禪修者的研修對象嗎? 根本不是,重點在無常、逼迫、無我。

是禪修者的對一切有為法的如實知見,

2015-08-03 10:09:30 補充:
禪修者,不會否定生滅壞滅的現實現象,但也不會沉溺於該現象。

只是藉於親自見證這種變異熱惱現象之後,進而升起無我、無常、苦的是世、出世間正見。

二元、生滅;在禪修者而言,只是對於聖教法幼稚的評論,

因為,在上述的有為法如實觀察中,只是緣起。

在稍稍涉入緣起之際,二元、生滅這等戲論,就止熄了。

至於為何一涉入緣起的修習,就立刻能止熄二元、生滅的戲論?

星洲願意等待回答,等待真正慈悲者的回應。

以上隨筆

2015-08-03 19:04:06 補充:
這是回覆意見030 牧朋友,

這個觀念 ~ 道不假修而得.若言因修而成道.此道仍是生滅會敗壞.但言不必修.那又是凡夫顛倒見.....云云。

此上述觀念,在禪修者而言,是認同的、只是很基礎、很基礎的指導,根本不會是問題。

為什麼? 很簡單。

道,就是涅槃。

涅槃,是無為法、不是緣起法。當然非修而得、當然沒有生滅敗壞的有為法特徵。

對禪修者而言,只是 "輾轉傳車" 而已。

輾轉傳車,就是熄念、忘慮的過程。

2015-08-03 19:04:34 補充:
此外,禪修者,根本不會 "將心使涅槃、而欲見涅槃" 。

因為,那是大忌。 是黏著、是欲貪、是一種觀染,更是修惜舍的失敗。

只要是正確的禪修,

牧朋友的說法,其實根本是很基礎的課前教育、不太會發生、也不太會形成甚麼障礙。


真正的障礙是甚麼? 有四種大的障礙。

1. 親近善士,不願拜訪善士、只憑自己見解自修自解,師心自用。

2. 聽聞正法,沒有善士們的指導,對聖教法無法判斷、遑論理解。

3. 如理作意,不知聖教法、沒有善士諄諄指導、對於如何正確作意,毫無所知,無法真正地按部禪修,徒留想像遊戲。

2015-08-03 19:04:49 補充:
4. 法,隨法行。 簡單口語地說 :

戒,不會戒,所以自行解釋律法。
定,定不住,所以自行定義定學。
慧,觀不到,所以自行發揮想像。

能作的,就只剩下想像、或根據經文來臆測、或自己拼湊經典來兜圓滿足.......

這才是現代學人的障礙。

不是嗎?!

牧朋友。

2015-08-04 08:17:05 補充:
牧朋友,

星洲完全能理解朋友的說法,因為星洲過去亦曾從師宗門。

但從朋友的解說中,"初發心",確實是一個頗耐人尋味的問題。

以下的問題,不知朋友是否可以代為釐清指教?!

1. 凡夫的初發心,是世間心呢 ? 還是出世間心呢 ?

2. 凡夫的初發心,是否有可能是 ~完全無漏的道心?

3. 凡夫的初發心,是只有一次? 還是可以有許多次?


雖只有三個問題,

但這三個問題,卻沒有絲毫的模糊空間,

卻可以牽涉到自己的概念與修學內容的關係、

更可以讓自己逐步一一證明自己的信奉觀點。

如意

2015-08-05 09:22:11 補充:
牧朋友,

可惜此案已結,有緣的話,可以一起再更深入一探。


不可得朋友,

轉折之處,很單純:

就是,修學定慧學時的自我矛盾越來越深,無法說服自己。


簡單說 :

不能確定身處於哪一禪,連這基礎禪地都無法確定,那麼自己在修甚麼定慧?

當被笑問 : 修禪?

那麼禪地的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同修,你如何確認有、還是沒有?

當時星洲的回答,很類似牧朋友,

但是,星洲內心清楚,目前的宗門已經無法滿足修學的需要了。

2015-08-05 09:22:25 補充:
南傳,有幾個方向去尋找 :

1. 戒學,除研讀律藏之外,最好的方式是在上座部短期出家體驗,
只要三個月,終身不忘。

2. 定、慧學,只要找到自己的業處導師,就能明白

3. 或者,個人推薦2本經論,一為小部經集、二為清淨道論。

小部,尤以無礙解道,要慢慢讀、輕鬆地看。

清淨道論,則必須有導師一邊教、一邊練習、才容易慢慢體驗。

每個人因緣不同,有人快則1天、2天;有人慢則三個月,就大致能親自體驗。


以上略說

如意
2015-08-05 6:27 am
星洲法友。您曾從於宗門!!!

後學認為您定有其轉折,原由可否告知一二呢?

其次,後學欲參學深入南傳法門,可否另予推薦。

純無非念、議論。僅欲了解兩造間之差異之處、次第。,

或以信相告,為盼。

合十 深願吉祥
2015-08-02 5:42 am
人間是非多

本是一場戲

紛紛比短長

也是隨緣去


參考: 網路
2015-08-02 1:48 am
依我看是習性使然~~~一如風雨雷電~~火光地動

2015-08-01 17:52:46 補充:
法無大小,性覺兩平

是人因習性使然而使法度偏差

譬如:職場上的明明很單純的標準作業的方法......

是人從而發露...那些小動作...小心思..小算盤......

(同一法而世間百態)
2015-08-01 8:56 pm
~沒大沒小 ! 不高不低...這不是分別心嗎 ?

2015-08-01 13:22:45 補充:
~ 若言..空 ! 必然會接著不空 ~ 無不空~ 無無不空 !! 之論訴 , 由如道 不用修 ! 也無佛可成 !! 繼而在眾人之論壇上..也必然引來次諦上的論戰 ; 若能動察明瞭環境使然以及發問者的心思...就能避開這些不必要的文字戰 .
2015-08-01 5:07 pm
他見山是山清楚明白的寶貴意見

版大尚有疑慮?


收錄日期: 2021-04-16 17:13: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801000015KK022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