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闵子骞作为孝顺的代表,没有话说。
颜渊第一闵子骞第二,冉伯牛第三,仲弓第四。言语科就是两个,宰予、子贡。说子贡的言语特别的好。我们再举个例子,怎么把老师教的用在生活上。有一次,孔子有个学生想了解孔子到了卫国会不会做官。孔子是鲁国人,他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国刚好发生内乱,非常复杂的情况,等于简单来说,就是爸爸逃出国外,儿子当了国君,爸爸再回来抢国君,这很难看吧。这卫国我们就不要管他,(因为他有个南子,就是子见南子。就造成了很多复杂的情况。历史画面背景板)在卫国的时候,学生说老师会不会做官呢,就问子贡。子贡说,好,我去请教老师,走进教室,他并没有直接说,老师你会不会做官,他居然问什么呢。(老师你认为古代的伯夷,叔齐这两个人怎么样?背景板人物像)因为这两个人,有原则,最后饿死了,很惨的。结果孔子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他们两个不会抱怨,因为他们两个求仁而得仁。我要坚持原则,为这个而死,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就这样的问答,子贡走出去对同学说,老师不会帮卫君做事,不会帮卫国的国君做事。子贡这么聪明,他知道老师有原则。他就不直接问,讲一个古代的故事,看老师的态度如何。这就是子贡。
有一次子贡,这也是聪明的学生,他看到老师最欣赏颜渊,忍不住说,常常给他加以比较。有一次,孔子知道他的意思,他就问:子贡,你跟颜渊,谁比较杰出?听到这种话,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
老师问你跟颜渊比,任何人跟颜渊比都要小心,那子贡有自知之明,说老师,我怎么比得上颜渊呢?颜渊闻一知十,我闻一知二(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逾?”对曰:“赐也何敢望回也。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