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帶魚帶魚又叫刀魚、牙帶魚,是魚綱鱸形目帶魚科動物,帶魚的體型正如其名,側扁如帶,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淺灰色,帶有很細小的斑點,尾巴爲黑色,帶魚頭尖口大,到尾部逐 漸變細,頭長爲身高的2倍,全長1米左右。帶魚分布比較廣,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中國沿海各省均可見到,其中又以東海產量最高。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 帶魚 英文名:hairtail
拉丁學名:Coiliaspp
别稱: 刀魚、牙帶魚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輻鰭魚綱
目: 月魚目
科: 帶魚科
分布區域: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沿岸。簡介帶魚是一種比較凶猛的肉食性魚類,牙齒發達且尖利,背鰭很長、胸鰭小,鱗片退化,它游動時不用鰭劃水,而是通過擺動身軀來向前運動,行動十分自如。既可前進,也可以上下竄動,動作十分敏捷,經常捕食毛蝦、烏贼及其他魚類。帶魚食性很雜而且非常貪吃,有時會同類相殘,漁民用鉤釣帶魚時,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鉤上釣一條帶魚,這條帶魚的尾巴被另一條帶魚咬住,有時一條咬一條,一提一大串。用網捕時,網内的帶魚常常被網外的帶魚咬住尾巴,這些沒有入網的家夥因貪嘴最終也被漁民抓了上來。據說由於帶魚互相殘殺和人類的捕撈,所以在帶魚中能見到壽命超過4歲的老帶魚,就算是見到壽星了。帶魚最多隻能活到8歲左右,不過帶魚的貪吃也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生長的速度快,1齡魚的平均身長18釐米~19釐米,重90克~110克,當年即可繁殖後代,2齡魚可長到300克左右。
帶魚屬於洄游性魚類,有晝夜垂直移動的習慣,白天群棲息於中、下水層,晚間上升到表層活動,我國沿海的帶魚可以分爲南、北兩大類,北方帶魚個體較南方帶魚大,它們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魚汛,秋天結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魚汛,南方帶魚每年沿東海西部邊緣隨季節不同作南北向移動,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東海帶魚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帶魚的產卵期很長,一般以4月~6月爲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產卵量在2.5萬粒~3.5萬粒之間,產卵最適宜的水溫爲17℃~23℃。
帶魚是中國沿海產量最高的一種經濟魚類,70年代年產量一般在50萬噸左右,90年代上升到110多萬噸,後來產量不斷下降,不過比大、小黄魚要好一些,尚能形成魚汛,近幾年經過禁漁和開展保護漁業資源方面的宣傳教育,比較好地控制了過度捕撈,使帶魚生產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隻有中間一條大骨,無其他細刺,食用方便,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的一種海洋魚類,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對病後體虛、產後乳汁不足和外傷出血等症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中醫認爲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的功效,不過患有瘡、疥的人還是少食爲宜。特性特征 1、生物學性狀 帶魚的身體爲帶狀,渾身銀白的海洋肉食魚,是一種十分凶猛的魚類。帶魚的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中層,晚上就降到海底。靜止時頭向上、身體呈垂直,隻靠背鰭及胸鰭的揮動,眼睛注視頭上的動靜,若發現獵物時,背鰭就急速震動,身體彎曲,撲向食物。帶魚具有結群排隊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溫上升時,帶魚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於生殖回游,是爲捕撈季節;冬至時,水溫降低,帶魚又游向水深處避寒。
2、有效成分 每100克帶魚肉中,蛋白質有19克,脂質有7.4克,其他營養成分未見特色。帶魚的魚鱗中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纖維性物質(硬蛋白中)、6-硫代鳥嘌呤等有效成分。
3、保健功能 帶魚肉含多種營養素,帶魚鱗可以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冠狀動脈心髒病、抗癌等等。
4、開發現狀及前景 科學家發現,飼以帶魚鱗油的大白鼠,可以降低血脂膽固醇且毛長得很好。1986年日本的岸田忠昭教授指出,帶魚魚鱗硬蛋白中含有的纖維性物質,可以抑制膽固醇,也可以抗癌。營養分析1. 帶魚的脂肪含量高於一般魚類,且多爲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2.帶魚全身的鱗和銀白色油脂層中還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對輔助治療白血病、胃癌、淋巴腫瘤等有益;
3.經常食用帶魚,具有補益五髒的功效;
4.帶魚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常吃帶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健美的功效。參考資料︰
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07046.aspx
自己
[hope I can help you(希望幫到你),其他回答者請勿抄襲,其他回答者請勿參考或「抄考」,發問者請勿移除問題,其他網友請勿檢舉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