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明朝的戚家軍問題

2015-07-25 3:35 pm
明朝史上有不少強悍軍隊
其中莫屬戚繼光的戚家軍和關寧鐵騎最為勇猛
我想問的是戚家軍歷經抗倭和朝鮮戰役再來調去抵禦蒙古
之後呢? 我查了很多史書都沒有下文了 戚家軍後來的下場呢>?

回答 (2)

2015-07-25 4:31 pm
✔ 最佳答案
西元1618年,薩爾滸之役,部分浙兵(戚家軍)編入劉綎部出征,中了努爾哈赤的埋伏全軍覆沒
後來女真兵攻瀋陽 戚金(戚繼光的侄兒)率戚家軍馳援 進行了戚家軍的最後一仗....
戚金。明史裏沒有他的傳記,只能從別人的傳記裏和戚家家族的記載中尋找他的事跡,他是戚繼光的侄子,史書上對他最高的評價是“練兵頗有(伯)父風”。戚家的晚輩只有戚金從年少時就作為親兵跟隨伯父戎馬倥傯,他耳濡目染了伯父訓練指揮,基本上算是戚繼光正牌傳人, 戚繼光是中年得子,他的兒子基本沒有受到過他軍事上的教誨,戚金則成了戚家勇武的繼承人。而戚金辭官後,解甲歸田隱居鄉里,當遼東邊事甫起,戚金便向朝廷主動請纓,重新用伯父的整訓方法組織起一支戚家軍。


渾河南岸,浙兵車陣已經構築完成,車陣是戚繼光、俞大猷在北方防禦蒙古韃靼時期,摸索出的一套用步兵尤其是火器步兵對付騎兵的行之有效的戰法,戰車在行軍時可以裝載糧草、兵械、軍火,駐紮時可圍起做營寨,防禦時車圍成環形防禦陣地,將火炮架在車上,同時士兵以車為掩體,釋放火銃火炮,在與蒙古和日本作戰時,車陣都發揮過重大作用。此時,明軍擺開車陣,沉著應戰。
後金軍渡過渾河,從四面圍了上來。並很快先以四旗的兵力從左翼發起進攻,騎兵衝擊到300步時,明軍浙兵的大口徑佛郎機火炮首先開火,一個排炮齊射轟亂了後金軍的進攻隊形,衝擊到200步,車陣內弓弩齊發,後金軍仗著騎兵的衝擊力和自身的兇悍,繼續衝擊到100步內,同時開始在馬上彎弓射箭,但這100步內正是明軍輕火器的火力範圍,明軍的火銃、火箭、小口徑虎蹲炮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火器齊射,後金兵紛紛落馬,而且後金兵發現以往總結出來的明軍火器“臨敵不過三發”,三發子彈之後軍陣就被衝破的經驗在這支明軍身上不靈了,車陣後邊三列明軍士兵有節奏的此起彼伏,使他們的射擊總不間斷,這正是戚家軍訓練有素的火銃三疊陣,但還是有兇猛的後金軍騎兵,突破火力網衝擊到了車陣前,此時明軍中馬上衝出手持戚家軍特種兵器--鐵狼筅的士兵將其刺倒,兩輪進攻之後,後金兵墜馬傷亡者達三千多人,努爾哈赤立刻變陣,將攻城用的防禦火器箭矢的武器-楯車推了出來,東北地區寬厚堅硬的松木板做成的楯車,能阻擋明軍的輕火器射擊,後金兵改騎兵為步兵貓著腰跟在楯車後面,進到200步內,明軍車陣突然閃開一角,用拉車的挽馬組成的騎兵隊衝了出來,又將後金的步兵一頓砍殺。
正當浙兵有條不紊的與敵週旋之時,後援的明軍在朱萬良、李秉誠等幾位總兵的率領下開進到離瀋陽十幾裏的白塔鋪一帶,而且其前鋒成功的擊退了後金的二百名斥候騎兵,這樣浙兵軍團忽現一線生機。但是這支明軍卻停下來觀望戰局,努爾哈赤抓住明軍怯戰的戰機,派出皇太極向明後續援軍發起主動攻擊,皇太極軍僅有數千人,卻將3萬明軍打退數十里,這樣後金軍便一心一意全力準備殲滅這支失去後援和退路的明軍浙兵。努爾哈赤下了死命令讓八旗輪番飽和攻擊,後金軍隊的這種死攻在棄屍纍纍之後,收到了效果,明軍彈盡矢絕,車陣終於被打破。後金軍突入車陣之後,浙兵立刻以哨為單位組成鴛鴦陣,與敵展開慘烈的肉搏,每個隊形中狼筅手、藤牌手、刀手相互掩護配合與敵鏖戰,特別是浙兵使用由兇猛的日本刀改進而來的戚家刀,揮舞之處後金兵無不血肉橫飛,但終因寡不敵眾和連續兩天的急行軍以及激烈戰鬥造成體力不支,浙兵不斷的倒下,總兵陳策斬殺了十幾個敵人後,也倒在了血泊裏。此時總兵童仲揆想趁亂撤離戰場,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馬說:“大丈夫報國就在今日”,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翻身殺入戰場,戰至傍晚,僅存的幾十名浙兵戰士將戚金、童仲揆圍在當中,他們的鴛鴦陣式依然不亂。讓我們想一下戚家軍這悲壯的最後一幕吧,殘陽即將落下,最後的余暉將天地與渾河映成一片血色。後金兵四面圍定,但善於近戰的他們已經失去了與這僅存的明軍做最後肉搏的勇氣,萬箭齊發… …


川浙軍團以犧牲近萬人的同時,也使八旗兵付出了傷亡上萬人的代價。無論是明朝的實錄還是清朝修的明史中,無一不對渾河血戰中川浙軍團的勇敢大加讚譽,稱此一戰為“凜凜有生氣”“時鹹壯之”、“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只有很少數先期突圍和遼陽留守的浙兵倖存,明廷派員來撫慰勞軍,問這些浙兵有什麼需要和封賞,這些浙兵竟然流著淚說,不要賞賜,請把他們編入其他部隊,他們要給戚金等主將報仇。朝廷大員們都不得不唏噓讚嘆說,這些普通的士兵竟都有國士之風。在不久之後的遼陽之戰中,這些戰士亦全部戰死。
精於研究戚繼光戰法的登萊總兵張可大,後來雖有心重建浙兵,但他和他剛成立的數百人浙兵部隊最終覆沒于孔有德之叛中。後來,浙兵的主要徵召地--義烏、寧波的縣令上書,說國家連年征戰,因浙兵善戰,不斷地被徵召和傷亡,此地的男丁已經十去七八,崇禎皇帝終於開恩,不再從這些地區招兵。自此,浙兵、戚家軍、以及與他們有關的鴛鴦陣、狼筅等等一切,全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完整內容請見以下網址 
2015-07-25 5:24 pm
戚家軍除著戚繼光死後就解散了。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6/61/61z/61z04/61z0451.htm
戚繼光(1528-1587),明山東蓬萊人,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嗣世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後被薦升署都指揮僉事。三十四年調任浙江都司僉事,赴浙禦倭寇,充參將,守寧波、紹興、台州,後改守台州、金華、嚴州。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召募金華等地農民、礦工三千餘人,嚴加訓練,建「戚家軍」。分為水師、步兵、騎隊等,備有火器,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四十年破倭於台州。次年援閩,連破橫嶼、興化諸倭。四十二年再度入閩,獲平海衛大捷,殲倭寇兩千餘人。因功遷都督同知、福建總兵官。後赴粵,助俞大猷抗倭。隆慶元年(1567年)被張居正調往北京,鎮守薊州,屢敗蒙古諸部,進左都督。萬曆十年(1582年)居正死,受排擠,旋調廣東。十三年請病歸,卒於里。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57: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25000015KK034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