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滿清政府沒有胡化漢人。

2015-07-12 12:37 am
很多人都認爲中國在滿清執政時期是亡國時期,這點我也同意。但是我覺得滿洲人統治漢人我感覺雖然是外族人統治,但是在文化層面卻沒有胡化,西班牙殖民者殖民瑪雅大地幾百年後,瑪雅人全部不會說瑪雅語,宗教改變爲西班牙語。但是中國做了殖民地幾百年,漢人依然保留了四書五經,依然祭拜孔子,漢人也沒有信仰薩滿教。倒是沒有了滿洲帝國,漢人自己想要打倒孔家店,廢除傳統文化。爲何中國人被外族統治反而保留了更傳統的文化?

回答 (7)

2015-07-20 6:21 pm
✔ 最佳答案
老實說現代應該沒有真正所謂的漢人

所謂的漢人 不過是漢人的文明流傳下來

為什麼是這個說法

第一 漢武帝獨尊儒術 所以儒代表著漢文明

第二 就是人種 大家都知道漢分東西漢之後是三國然後魏晉南北朝 再來五代十國

再到隨朝

這中間有多少漢人男子被殺? 多少漢人女子被北方游牧民族搶去改造所謂的胡種?

連唐朝李家個人認為都不能算是漢人建立的 太多胡人以有中原姓氐為榮

更別說後來的元和清

連現在中國裡有沒有血源上純種的漢人 在中國歷史戰亂的浪潮下還存在?!

四書五經教人是忠君愛國 忠是忠滿州人 愛是愛大清國 清國怎麼可能不去支持?

很簡單 唐有唐詩 宋有宋詩 連元都有元曲 那清朝呢? 連所謂的盛世都是地瓜盛世

近代的中國大陸輕視傳統敵視傳統破壞傳統文明全部否定更差勁 這更是罪!!!

搞到中國自己全盤西化 全盤叢林法則 利益至上 罔顧人倫道德

都沒有中國傳統所謂的寬厚 以德服人 全都是用蠻力 !!

只能說古時的漢人看現代的漢人 活脫脫的就是蠻夷之邦
2015-07-12 8:52 pm

有,漢八旗,初期跟蒙古八旗一樣,跟滿洲八旗是有分別的,不過後來都被包括中共政權歸類為滿人,而他們自己也是認同於滿人。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hxpzlm.home.news.cn/blog/a/0101007D30320CEA7A4CA85B.html
滿族馬姓在遼東地區分為漢軍旗人和滿洲旗人兩個不同的血緣集團。由于兩個不同的血緣集團冠漢字姓相同,又同居住生活在遼東地區,所以極容易産生源流上的混淆。漢軍旗人馬姓,是指清代中前期投歸、降俘和其他原因而加入滿族民族共同體的原漢族馬姓氏族。他們在加人滿族民族共同體編入漢軍八旗後,也和滿洲八旗各氏族一樣,撰修族譜,並在族譜撰修過程中,將其馬氏姓氏之中加一“佳”字,形成馬佳氏,使世人難以區別誰是女真人後裔,誰是中原漢族人的後裔。
2015-07-12 4:45 pm
當少數民族以絕對的少數一躍為統治階層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讓所有人感到一切都沒有改變,所有人仍可安居樂業,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改變越多,越容易造成更多人的不滿,贏得的勝利隨時可能再起變數

最好淡化為兩個統治家族的交替,跟其他人沒有關係,朱家沒有能力保護中國人民,因此失去了統治地位,但新興的愛新覺羅家族有能力保護中國滿漢蒙古西藏人民,因此獲得了統治地位,是最妥當的交替方法,元朝蒙古人以征服者自居,不到九十年就失去了統治權,而清朝則統治二百六十年
2015-07-12 2:55 am
你好!爲什麼滿清政府沒有胡化漢人。 古代漢人十分重視髮式與衣冠服飾。《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隨意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中國東北興起之滿洲人的風俗與漢人迥異,滿州人男性的傳統髮型是剃髮留辮,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滿州人服飾以旗裝馬褂為主,特點有廣字交領、對襟、盤扣等特徵,有學者指出滿人的服飾是來源自諸葛亮所造的筒袖鎧。1644年(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率領大順兵入北京,明崇禎帝上吊自殺。滿清在明朝將領吳三桂協助下入關,隨即對佔領地區推行剃髮易服令,強迫漢人變換髮型為滿洲人髮型並穿著滿洲人服飾。因為髮式在古代漢文化中佔有重大意義,故引起不少漢人激烈反抗。中國歷史上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以降,歷朝還沒有什麼文字獄,唯獨清朝盛世大興文字獄。而且文字獄的發端十分離奇、苛刻,如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的詩,一條「維民所止」的試題,都可羅織成叛逆大罪。文字賈禍,人頭落地,株連九族,家破人亡,有清一朝,史不絕書。此滿清自知異族統治,面對廣大漢族人民,「敵人亡我之心不死」的心態使然。大興文字獄的結果是鉗制思想,摧殘人權,毀滅人才,製造奴才。 滿清王朝面對廣大漢族人民,要使其統治穩定,就要使用漢文,沿用漢制;這也是她吸收元朝統治失敗的教訓所制定的政策。他們也認識到,儒家理論有利於封建統治;而儒家理論是漢族文化的產物,他們當然就得學習漢文化了。這是滿清統治者聰明之處。也可叫做「漢學為用,滿人為本」。
參考: インターネット
2016-04-08 3:17 am
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

「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胡人雄據中原地方,他們在武力上雖然是勝利者,但是在文化上卻被漢族所同化。五胡的首領都仰慕中原文化,他們有許多人能讀經史,並且往往引用漢人,委以一切建國大計,例如苻秦用王猛、拓跋魏用崔浩、宇文周用蘇綽等,都是顯著的史實。

五胡之中,又以鮮卑族最能接受中原文化,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時,更積極展開大規模的漢化運動。他為了使鮮卑人移風易俗而徹底漢化起見,曾在太和十七年(西元493年),以討伐南朝的齊為名,率領步騎三十萬自平城南下,進駐洛陽,第二年就正式定都於此,於是有了漢化的最好環境;此外,他還陸續地進行了下列數項重要的措施。

1.行均田

孝文帝採納李安世之議,於太和九年(西元485年)頒布均田詔,先立鄰、里、黨三長,以便確定戶籍。均田制度的辦法是:

男子十五歲以上,由政府授給露田四十畝,婦女二十畝,奴婢依良,丁牛一頭,死後土地歸國家;此外,每一丁男還有桑田二十畝,作為永業,死後不必歸還,可以傳給子孫,也可以自由買賣。

這種圴田制度,實為土地公有(露田)、私有(桑田)的一種折衷辦法。

2﹒重文教 一面制定禮樂律令,一面又推廣教育,設立太學、小學等,並以爵賞來獎勵學士。

3.禁胡服 當時胡人衣狹而短,利於騎馬,漢人則衣寬而長,孝文帝本人改著漢族帝王的衣冠,並規定一般士民也必須穿者與漢人一樣的服裝。

4﹒斷北語

所謂北語,當指鮮卑語而言。規定:三十歲以下的官員,如果不使用漢音而仍用北語者,就要降低其爵位,甚至免去其官職,至於年在三十歲以上的,由於習慣已成,准予不必立改。

5通婚姻

鼓勵胡、漢通婚,並且率先從他自己及其子弟開始實行。

6.改姓氏

下令胡人全部改易漢姓,他首先把自己王室的姓氏拓跋改為元姓,其他的功臣舊族也都分別改姓,例如

拓跋改為長孫、乙旃改為叔孫、步六孤改為陸、賀賴改為賀、獨孤改為劉、勿忸于改為于、紇豆陵改為竇、達奚改為奚、立穆陵改為穆等,凡一百十八姓之多(詳參《魏書》〈官氏志〉)。

由於以上各項措施的推行,胡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轉雙,胡、漢的血統互相混合,彼此的痕跡也逐漸湮滅。後來,胡化的漢人高歡,漢化的胡人宇文泰,也都積極從事民族的調和工作。於是胡、漢融合,再也不易分開,最後終於產生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2015-07-16 8:01 am
儒家學說正是奴化與蠢化百姓最好的手段,不然不會漢武帝獨尊儒術,每個朝代的皇帝都推廣那套學說!!!

教你要分君臣、分父子,知德性,哪一項不是教你變得更笨,變得更不敢反抗??

只要百姓蠢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權力可以永遠急中於手上!!!

就""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個論語中的句子,道盡了儒學多少骯髒手段,羅織罪名,蠢百姓稍微煽動一下就跟著走,你看看台灣到現在還不是常常在玩這個手段,光是一個網路,就可以煽動群眾了!!!
2015-07-12 8:11 pm
你就如此確定漢人未被胡化?

別忘了今日北京話並不屬原本任何語族,
連漢語亦多和製漢語
今日西裝領帶何時見寛袍大袖耶?
何來未被胡化?


收錄日期: 2021-04-16 17:07:5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11000015KK047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