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 味 ~

2015-07-11 1:41 am
酸甜苦辣不同味 ~

悲歡離別在心田 ~

但循諸味識本心 ~

諸味原來同一味 ~

_________________

初問 : 云何有酸甜苦辣 , 諸多層次味道 ?

二問 : 明明有諸多味道 , 云何卻是同一味 ?

三問 : 那一味是何味 ?

終問 : 世間有悲歡離別否 ?


隨喜法施 普施法雨 ~

合十 ~
更新1:

請問意見欄 話過天際好友 ~ 酸甜苦辣為舌根 , 舌識 , 與食物(味)的三者總合 ~ 與平等心 ~ 視之 ~ 有何關聯 ? 與視有何關聯 ? 祈願分享 ~ 合十

更新2:

心若平等 ~ 入平等性智 ! 則諸法相 , 諸法味 ~ 酸甜苦辣 ~ 各自平等 隨喜話過天際好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喜贊助點數者 ~ 答案意見者

更新3:

隨喜意見欄 ~ 時強好友 ~ 簡潔有力 ~ 愣嚴破惑 ~

更新4:

隨喜東降好友 ~ 幽默文字中 ~ 透露深湛智慧

更新5:

此題大少自選 海潮音 與 橋東 兩位大德 參與投票 ~ 作答完整 ~ 符合題意趣旨 ~ 且用字精良 ~ 是故如是 ~ 若有考慮答題率者 ~ 可斟酌 ~ 放置數日供其餘大德參考後 ~ 大少自行結案 合十

更新6:

隨喜午夜炸醬草大德 引楞嚴經正文 ~

回答 (11)

2015-07-11 9:28 am
✔ 最佳答案

初問 : 云何有酸甜苦辣 , 諸多層次味道 ?一切味,非一物生,識多分別執著,味亦酸甜苦辣多生。
二問 : 明明有諸多味道 , 云何卻是同一味 ?舌味為緣,生於舌識,鹹淡甘辛、酸甜苦辣,諸變異相,將六識從六門走出,於六塵中無染無雜,結妄歸真,則同為一味。
三問 : 那一味是何味 ?清淨醐提味。
終問 : 世間有悲歡離別否 ?識本心,心性本淨,勿為客塵所染而妄想執著。無生無滅,無去無來,無是無非,無住無往, 無悲歡離別。
2015-07-15 12:58 am
波大德

這句話 [說得多,離得遠]

您`應該說錯人了吧

有空時去配付眼鏡.................................才看的清喔

~ ~ ~ ~~ ~路過~ ~ ~ ~ ~ ~ ~

2015-07-16 05:08:17 補充:
.是光圈配合快門...或是快門配合光圈..........

方法多變 看您怎麼運用

最終照片的感受才是攝影者在意的

所以修行者有根器上的問題..................理解和感受各有所不同

看您的初發心
2015-07-14 3:32 am
大少師兄安 :
若是[諸味] - - 那是出於識辨。到底 - - 還是[覺]的味,[味]的覺。
說得多,離得遠。最終是 - - - 您說呢 ?
2015-07-14 12:00 am
世間有悲歡離別否 ?

個人愚見如下

如同四季,春則春,秋則秋。

而諸多無常味,能夠頓忘銷融,唯有般若味。

是故,有詩云:

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
2015-07-12 9:05 am
阿難。譬如有人。以舌舐吻。熟舐令勞。其人若病。則有苦味。無病之人。微有甜觸。由甜與苦。顯此舌根。不動之時。淡性常在。兼舌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因甜苦淡二種妄塵。發知居中。吸此塵象。名知味性。此知味性。離彼甜苦及淡二塵。畢竟無體。
如是阿難。當知如是嘗苦淡知。非甜苦來。非因淡有。又非根出。不於空生。
何以故。若甜苦來。淡則知滅。云何知淡。若從淡出。甜即知亡。復云何知甜苦二相。
若從舌生。必無甜淡及與苦塵。斯知味根。本無自性。
若於空出。虛空自味。非汝口知。又空自知。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舌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2015-07-11 11:10 pm
同一味者:本不生滅。

不同味者:有生有滅。

迷時有生有滅,覺時本不生滅。


若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來論,
一心成六結,六結亦亡即歸一心。



南無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歸一(心)
2015-07-11 7:09 pm

如是我知:1.由分別故,於一法中,而生六塵;復於味塵,能辨諸味。2.由心在故,於味塵中,能知諸味;心若不在,一味亦無。3.十方虛空,無量諸味,同源心覺;心動分別,森然羅列。4.悲歡離別,亦有亦無,總在知見;迷時非無,悟則非有。
2015-07-11 5:49 pm
《佛藏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卷上

諸法實相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閣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俱,皆是眾所知識,及無邊大菩薩摩訶薩眾,無量無數。

爾時舍利弗從三昧起,行詣佛所。偏袒右肩,頭面作禮,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見何利,歎言希有: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靜處每作是念:『世尊乃於無名相法以名相說,無語言法以語言說。』思惟是事,生希有心。」

2015-07-11 09:50:02 補充: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謂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譬如巧畫師,畫於虛空現種種色相。於意云何,是畫師者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所以者何?無名相法,無念無得,亦無有修,不可思議,非心所依,無有戲論。非是戲論所可依止。無覺無觀無有所攝。不在於心,非得所得。無此無彼無有分別。無動無性,本來自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間所不能信。如是無名相法以名相說。如是舍利弗,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2015-07-11 12:24 pm
那一味叫.......愚昧

子愚最清楚.......因為只要活在世上...睜開眼睛到處都是

2015-07-11 04:24:31 補充:

您知道的....在這個是世界上........

並不缺乏............那種有本錢...即使蠻口謊言.....

也仍不改那.......一昧的認為.....

2015-07-11 04:28:53 補充:
不在三車的調味變化.....而是在"覺"這個..XX見..........

任憑這一味千變多端.....仍不離十分圓滿的範圍之內(如來佛的手掌心)。

2015-07-11 04:30:27 補充:
子愚說:我說然沒有絲毫權利.....我卻有一分本錢看透這世間的權利...

因為這一分本錢是...權利無法收買的

2015-07-11 04:36:38 補充:
子愚說:我不是周瑜.....但只要我存在....

不管去到哪....不論周遭的心思用各種方式....如何變化多端......

仍不離我這一分本錢的籌碼.......而且無法用任何權利去賭的籌碼.....

即使權利在怎麼迷人...收買誘惑.......

無法用任何權利去賭的籌碼........我根本不用翻本.........更何況權利的心思如何發起

2015-07-11 04:47:37 補充:
東降:可是偏偏很多人叫是愛賭........想....翻本。

2015-07-12 00:33:34 補充:
所以
誰誰誰....先學...至道無難...還是..惟選撿擇....................我都不怪誰

因為....怪任何一方誰....根本是大水沖倒龍王廟.....

因為.....他們彼此本來就是互補的自家人

2015-07-14 05:28:02 補充:
千處祈求千處現...百千劫來觀世音(或:菩提妙法如來佛)

2015-07-15 21:40:53 補充:
有倒是....是光圈就不是快門...是快門就不是光圈..........
2015-07-11 4:25 am
周瑜

在一出位也是 周瑜

許禇 在出一位也只是原來同一味

周倉 出現一位 他會至高無上 因為他是土地公 周倉廟 叫重量級

只有從周倉起家沒有周瑜起家的道理 他本身把自己靈魂給簽證了 簽下「大憲章」。

中毒者變成狼人的材料。

2015-07-10 20:29:53 補充:
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免費的地理家

周倉 是神 因為他是土地公 周倉廟 叫重量級

2015-07-10 20:31:27 補充:
只是橋樑 城市 ....房屋

然後才是一張圖

2015-07-10 20:35:47 補充:
周瑜

意思是...一周內你一定會認識我 周瑜
2015-07-11 4:24 am
諸 味 ~
=====
總括而言,兩味。


一味是合己意的

一味是不合己意的

人生在世
只要是合己意的,就是追求、喜愛
只要不是合己意的,就是避開、厭惡

這兩味能夠坦然面對,好好的處理與解決,那麼就可以同歸一味。

這一味名為「不生煩惱」

2015-07-10 23:00:09 補充:
無明、行、識、明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皆來自無明。
=====
對生命的憂悲惱苦,不知如何的生起與消除,是為「無明」。
不知四聖諦之理,是為「無明」、「無明人」


但若苦有自性,苦永遠是苦,我們怎麼修都永遠不會滅。我們說要離苦得樂,但真的有苦讓我們斷嗎?
=====
生命在現實的生活中,人人會有不同的問題與困難需要處理與解決。
找出適當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與困難。

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即是離苦得樂。

2015-07-10 23:04:34 補充:
但若苦有自性,苦永遠是苦,我們怎麼修都永遠不會滅。
=====
若沒有坦然面對人生的問題與困難
則問題一直在哪兒,困難也一直在哪兒。
問題與困難則一直是問題與困難,苦永遠是苦。


我們說要離苦得樂,但真的有苦讓我們斷嗎?
=====
生活中完全沒有問題與困難嗎?
問題與困難來了,就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吧!

2015-07-10 23:05:09 補充:
了解苦因無自性謂之斷苦,不是有一個苦讓我們斷。為對這個苦是以何因緣現這苦相,即為因;集諦,應探究如何形成!。
=====
一、知苦諦:坦然面對問題與困難
二、知集諦:追根究底、探索根源,問題與困難從何而生?從何而起?
      進而發現問題與困難生起的緣由、原因
三、知滅諦:明白消除問題與困難生起的緣由、原因,即能消除問題與困難。
四、知道諦:確實付出行動,執行消除問題與困難緣由的行動步驟。

2015-07-11 00:07:34 補充:
中道義
=====
中道義即是四聖諦之理


收錄日期: 2021-04-30 18:06: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10000015KK0517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