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問巴利律藏~沙門金錢使用相關疑問

2015-07-07 6:51 am
問題如下~

依據巴利律藏裡有不持金錢戒,因此出家沙門皆不可持金錢,包括沙馬內拉(沙彌、沙彌尼)在內~

1.請問弟子供養如法的淨資(金銀等錢財),是交付給淨人(可信賴者),再由淨人提出邀請,詢問出家沙門(以下稱呼尊者))的需求,是嗎?

2.當尊者們有需求時,可否"主動"對淨人提出要求?是否符合尊者應被"邀請"的規範?

3.當尊者想把淨資(錢財)捐贈出去,如建塔、建寺院等是否如法?
這些淨資是居士們供養尊者四種資具的,此時若不做為資具的使用,是否違反了居
士的"邀請"?使用其布施建塔,是為善或造惡?

以上是在家居士對於律藏規範的小小疑慮,若尊者做了違反居士邀請的內容,使用了淨資,因此造成居士的淨信消失,而不再供養或者造作了不善業,豈不遺憾....

以上,若有深入研究者,深願能提出見解,感謝~

sadhu,sadhu,sadhu~

回答 (13)

2015-07-08 5:28 am
✔ 最佳答案
我想 你可能把淨人的意義搞錯了
淨人只是代施主保管淨資,是淨人和施主二造的約定關係。
這種約定方便出家眾有需求時,隨時對四事供養的"乞求"。

這些錢完全不在出家眾的"所有權"之下。
如果淨人背離約定供養了施主指定之外的物品,那是淨人背信。

如果出家人把淨人手上的錢,當成自己隨時可以支配的財產,那淨人就變成"白手套"了.......
(時值末法,把握時間,自修為上,別人清不清淨,其實沒那麼重要)
2015-07-11 12:00 am
明朋友,
您的疑問:淨人身上蓄積著在家居士對僧眾供養的錢財
跟僧眾本身身上蓄積著在家居士供養的錢財
有所不同?


在回答中藍水晶已經說了.

2015-07-11 09:43:09 補充:
明朋友的有些意見真的很有參考的價值,
譬如鼓勵大眾可以閱讀律藏,
知道戒律的由來跟佛陀為什麼禁制的原因.

然而, 明朋友所提的如法如律,
不知其由來何處?

所謂如法? 從經上何處得證?
所謂如律? 從律藏? 還是哪位戒師得知?

先說律好了,
僧團中有角色叫戒師,
掌管僧團中有關戒律的事務,
一般是由出家20年以上對戒律有深刻專研的長老擔任,
猶如世間法的法官, 是有其專業性的.
並非有守戒的出家人就可擔任.
這樣的角色在第一次經典結集時產生,
是由優婆離尊者擔任,
不是大迦葉也不是阿難.

故, 明朋友所說的如法如律?
不知如律的根據在何處?

2015-07-11 09:51:59 補充:
再來說到修行的部分,
真正要修行的人貴在能自省!

明朋友跟星洲大德的意見的差別在於:

明朋友在此篇意見中幾乎是以自己閱藏後的想法來表達批判,
卻未曾提到經律上的實際案例?
或是明朋友自己在實作上遭遇到的問題?
或是明朋友自己已經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己所講的如法如律?

而星洲大德總能提出經典或律典上的記載,
並舉出實例跟他自己實際生活,
可以看出目前是言行一致有真正在修行,
期許能堅持下去.

(佛陀時代的六比丘也是剛開始很認真但之後就完全變了調.)

2015-07-11 09:58:52 補充:
最後談到淨人(北傳系統叫常住),
淨人在現代來說就是志工或義工,
在出家人跟在家信眾之間當橋梁,

因為淨人知道出家人的戒律,
知道出家人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做甚麼?

但淨人是隨時可來也隨時可去,
僧團對淨人是沒有管理權的.

2015-07-11 10:02:00 補充:
明朋友,
您還是一樣自己依自己的想法在解釋,
沒有提出經律上的記載跟實例.

但星洲大德有提出經律上的記載跟實例佐證.

2015-07-11 10:10:20 補充:
明朋友,

戒律的研判可能沒這麼簡單?
就如世間的法律有律師也有法官兩種專門職位在對法條運用上做實際判斷.

否則,
人人都可以靠自由心證去當戒師去判斷是否如法如律了?

明朋友,
戒師的角色由於世間的法官,
必須了解戒條以外,
還要了解動機,
還要根據當時情況,
不是一條殺人者死這樣簡單而已.

希望明朋友可以多親近真正有在修行的出家僧團,
實地去了解僧團的實際生活,
跟淨人的角色.

2015-07-11 20:29:19 補充:
明朋友,
只能奉勸一句,
如法如律並不是個人的自由心證,
您必須提出經藏跟律藏上的佐證或歷史案例來證明.

就算佛陀,
他的管理權限也僅限於僧團,
最嚴重的就是把屢犯戒不改的僧人逐出僧團(如提婆達多).

淨人或常住,
不管是南傳北傳系統的經律記載,
佛陀或僧團對其皆沒有管轄的權利,
因為他們只是前來幫忙的信眾.

2015-07-11 20:41:12 補充:
若如明朋友所言,
僧眾皆不可碰觸金銀錢財,
不管動機跟情況為何?
皆不如法如理?
因為佛陀沒有這樣做?

如果真要雞蛋挑骨頭的話,
請問祈樹給孤獨園是不是黃金鋪地嗎?
那佛陀腳踏黃金, 阿羅漢們腳踏黃金, 出家眾腳踏黃金...
是不是都犯戒破戒了呢?都接觸到了啊!

所以說啊!戒律在佛門之中也是非常專業的,
是否如律?是由戒師依實際情況跟參考前案例來決定的.
戒師這個角色不是一般出家人或熟讀戒條的在家人可以擔任的?
佛陀在世時, 大部分是由佛陀擔任戒師的角色,
佛陀過世後, 第一次僧團戒師是由優婆離擔任, 並非大迦葉亦非阿難等等.

2015-07-11 20:47:48 補充:
明朋友看過律藏,
應該知道佛陀在世時有不同弟子雖然違反的是同一戒條,
但佛陀的處置方式並不一是都一模一樣,

所以明朋友應可得知,
如法如律的見解,
並不是只接受單純的一種行為模式,
凡是不符合此單一行為規範的,
就一定不如法如律,

言謹於此!
2015-07-10 3:32 pm

依據巴利律藏裡有不持金錢戒,因此出家沙門皆不可持金錢
要開戶 沒說不能開
2015-07-08 4:58 pm
21世紀的跳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19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新浪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30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分享學禪智慧 開釋佛法精義(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620
2015-07-08 1:19 am
1.請問弟子供養如法的淨資(金銀等錢財),是交付給淨人(可信賴者),再由淨人提出邀請,詢問出家沙門(以下稱呼尊者))的需求,是嗎?

Ans: 沙門 不能摸錢 = 只能 直接 向弟子 託缽 + (食物 + 衣服 + 醫藥 + 日常生活用品)

沙門 = 只能 有 "維持生命的物品" + "供養佛的物品" + "修行佛法的物品"

沙門 = 類似 "乞丐" = 無財產

淨人 = 不如法的人

2.當尊者們有需求時,可否"主動"對淨人提出要求?是否符合尊者應被"邀請"的規範?

Ans: 淨人 = 不如法的人

尊者們有需求時 = 直接 向弟子 託缽

3.當尊者想把淨資(錢財)捐贈出去,如建塔、建寺院等是否如法?
這些淨資是居士們供養尊者四種資具的,此時若不做為資具的使用,是否違反了居
士的"邀請"?使用其布施建塔,是為善或造惡?

Ans: 尊者沒有(錢財) = 所以哪裡有(錢財) 捐贈

= 尊者們有需求時 = 直接 "開悟" 弟子 = 請弟子 "自動自發" 建塔、建寺院 = 福報 留給弟子

以上是在家居士對於律藏規範的小小疑慮,若尊者做了違反居士邀請的內容,使用了淨資,因此造成居士的淨信消失,而不再供養或者造作了不善業,豈不遺憾....

Ans: 真正 尊者 = "濟公師父" = "濟公師父" 只有 "扇子+缽+佛經+衣服" = 其他東西都沒有 = 以這個標準 "看待其他尊者" = "辨識 真正 尊者"
2015-07-07 6:20 pm
【四依法 依義不依語】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何等語言 所不應依。
所謂【諸論綺飾文辭】

如佛所說 無量諸經
【貪求無厭 多姦諛諂 詐現親附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又復唱言。
【佛聽比丘 畜諸奴婢 不淨之物 金銀珍寶 穀米倉庫 牛羊象馬 販賣求利】
【於飢饉世 憐愍子故 聽諸比丘 儲貯陳宿 手自作食 不受而噉】
如是等語 所不應依。




四依法 已說不應依

鬼扯蛋說 不聽就是 以免受害
2015-07-07 5:18 pm
若用屍布當衣著 欲用飯食則托缽 自無犯戒之方所 不如想想如是說

富麗堂皇安佛座 不顧黎民之死活 思前想後大因果 只怕有事來牽拖
2015-07-07 4:25 pm
如法地供養,在台灣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為,在台灣的居士,善心有餘,但對如法的供養常識不足。非常可惜。

不如法的供養,可能會傷害沙門、也可能傷害自己、更可能傷害僧團、乃至整個教界。

以下就個人的瞭解,提供題主朋友參考 :

1.請問弟子供養如法的淨資(金銀等錢財),...沙門(以下稱呼尊者))的需求,是嗎?

參考 :

可能不應該這樣。

因為,供養者是居士,不是淨人。淨人只是代為服務。

所以應該是,將淨資交付淨人,並親自詢問尊者~ 我已託付那位淨人,若尊者需要袈裟 (或其他資具者),請於適當之時去找那位淨人,他將供養 尊者袈裟(或其他資俱)。

2015-07-07 08:25:30 補充:
2.當尊者們有需求時,可否"主動"對淨人提出要求?..被"邀請"的規範?

參考 :

可以。但只限資具。

但是,尊者提出需求時,亦有嚴格規範。

比如 ; 可參閱舍墮第十,王戒。

3.當尊者想把淨資(錢財)捐贈出去,如建塔、建寺院等...是為善或造惡?

參考 :

供養尊者資具的淨資,不是 "屬於' 該尊者。尊者能作的,只是在適當的時候,依居士供養之請,向淨人取得四事資具而已。

若,該尊者非法地使用該淨資,那麼,該尊者是違反居士的供養之請;

而且,來自不如法的財物,無論做甚麼佈施,亦是不如法。

不如法,是惡非善。

.....

2015-07-07 08:25:42 補充:
後記,

其實,當發現尊者的處置,有不如法的疑慮時,可以 ~

1. 向長老請教,該尊者的處置是否如法? 並請教怎麼作才如法?

2. 適當的提醒、暗示尊者,這樣作,是否如法?

3. 也可以對淨人說明,居士的淨資,只能如法的供養、不應提供非法的索討。

4. 其他。

以上作為參考

也歡迎諸友例舉律證、律註,作為參研。

2015-07-09 12:57:21 補充:
題主朋友,

若該未尊者詢問供養淨資的居士,是否能將供養四資具的淨資轉為捐贈建塔或寺院,獲得同意後,請淨人將淨資捐贈出去,如此是否如法呢?

參考 :

如法與否,端看整個轉贈程序是否完備、如法而定。

尊者若向居士表達個人的四事資具的供養已經足夠,並開示供養的方式,可以轉為其他僧團、或建塔寺;若居士接受尊者的建議,而尊者亦表達原供養之資,請居士取回;

這時,應由居士接觸受贈之財團法人、僧團代表、或尊者個人,表達協助建塔寺之意,經過如法同意之後;再告知淨人,請淨人將原供養之資,轉匯捐贈某某財團法人的居士代表、或某某尊者的淨人、或某某僧團之代表淨人作為建塔之用。

2015-07-09 12:58:15 補充:
然後,再向僧團代表、尊者當面表示,已將支持建塔寺之資,交由某淨人、某財團法人代表,請僧團代表、尊者於適當須要時,向該淨人、代表索取支用。

是比較繁複一些,不過這是個人的看法而已。

最好是....直接詢問長老,轉贈的程序為何?! 然後依法照辦亦可。

這類的問題,請教僧團的長老的意見,比較妥當。

............

其次,意見021的明朋友,

建議朋友可以自行參閱律藏、經分別、第一迦絺那品、舍墮第十的王戒內容。

看完之後,思考一下,有問題可以再提出來參研無妨。

2015-07-09 20:08:41 補充:
意見024,明朋友,

朋友還沒有看這條戒嗎? 還是不理解律文內容?

依照這條王戒所述,

那麼,佛陀在世之時,佛陀是否同意有 "執事人" 代為服務呢?

星洲認為,審查這條戒、註釋;

佛陀是允許執事人、園役等淨人,代為服務僧眾的。

希望朋友,能中立地研讀該律文、並作出理性的判斷。

如意

2015-07-09 23:19:07 補充:
意見026,明朋友,

律之大分別、比丘尼分別、乃至揵度,都是用來指導僧伽的生活舉措。

而不是用來約束居士。

執事人、園役,這類的淨人,都是居士;而非僧伽。

朋友應該知道才是。

至於淨人收取錢財的問題,

這條戒也說得很清楚,就在於 "cīvaracetāpana,中文譯為衣資"一詞。

衣資一詞,也同樣出現在舍墮第八、第九的居士、居士婦中。

朋友,這樣應該是非常清楚了。

如意

2015-07-10 02:46:53 補充:
意見028,明朋友,

朋友應該閱讀舍墮第十、第九、第八。


朋友的問題,在藥楗度、藥法誦品之中也有記載,

例舉一段 ,以為律證:

時,世尊依此因緣說法,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許 (受)守園人......

此外,在此揵度、誦品第四、旻茶居士章之中,也有記載;

諸比丘,有具信心、具淨心眾人,彼等以黃金授與相應者,言:以此施與相應尊者。諸比丘!以此若得相應者,許受之。.....

以上這兩篇律證,應該可以解答朋友對淨人的問題。


註 :

朋友是否知道,在佛教中,

若要在律法上詢問他人時,應該冠上對方的尊稱?

如 :賢友、朋友、友、某某先生、女士..等等。

2015-07-10 10:42:38 補充:
回覆 明朋友。

第一個問題,許用守園人之後,

從~ 摩竭國洗尼瓶沙王至具壽畢鄰陀婆蹉住處,... 一直到 ... 熟酥、生酥、油、蜜、糖等限儲七日,必須受用。過此者,應如法治之。

共約千餘字,朋友要問哪一段呢?

是關於藥用規定? 還是國王託付守園人的因緣? 還是其他?

朋友應取律藏閱讀為宜。

有問題,再一起參研,如何?!

第二個問題,

諸比丘,..以此若得相應者,許受之。...

以下是中文翻譯 :

諸比丘,若眾人們,具有信心、具有淨信,他們把金錢託付於淨人之手,

說道:請以此給予 尊者所許可之物。

諸比丘,由此而得的許可之物 (資具),我則允許你們接受。..

2015-07-10 10:43:19 補充:
....後記...

明朋友,

比丘從淨人手中,而如法所得者,只能是物品,而且是侷限於適當的四事資具、或關於四事的服務 。

(如 :代居士供養適當的旅費、眼鏡、醫療費用、住所費用、或僧袍、染劑、剃刀、牙刷牙膏等)。

但絕不能是金錢、財務憑證、或任何形式的記名或不記名之有價證券、甚至是 "過當的" 四事資具。

淨人本身,必須熟知相關的比丘戒律,

知道以甚麼方式來替居士轉達如法的供養;

知道對於尊者的索取資具,怎樣是如法、又怎樣是不如法。

2015-07-10 10:43:35 補充:
淨人,保護尊者(們)無犯戒律之虞,而安心修學;

同時,也促使居士們能發揮最大的佈施供養效果。

最後,淨人,是 佛陀陀允許的、是 佛陀睿智的施設。

願朋友能真正深入律法。

如意

2015-07-10 20:17:07 補充:
回覆意見034~036 明朋友,

看起來,朋友並沒有研讀律藏中相關的規範,才會對淨人產生這麼大的誤解。

以下,可以略為檢出差異之處~


1. 貴部派後來自行修改的律戒,是完全不符合巴利律藏裡有不持金錢戒的..

答 : 很抱歉,星洲所信奉的傳承,是完全嚴守巴利律、當然也持守不持金銀戒。

嚴格之程度,甚至超過朋友的理解。


2. 淨人只是替佛陀及座下僧眾處理生活雜役,並未負責保管在家居士的金錢供養
;也不能按照座下僧眾的意願來運用錢財。

答 : 朋友,淨人的責任,不是負責保管供養之資,這麼狹隘、偏頗。

而是,淨人代居士作 "如法" 地供養。 這之間的意義,差別很大。

2015-07-10 20:17:39 補充:
尊者本來就不能自行擅用供養資具之資。尊者也沒有該淨資的所有權。

朋友,星洲的解釋,律藏的註釋,朋友好像完全不看? 或...看不懂?

3. 受託者或是所謂的淨人之好,應以受託為僧眾採辦某種「已確定是甚麼事物或服務」的作法而不是以「受託金錢而後隨僧伽心意來採辦事物與服務」的方式

答: 這已經解說過了。律藏之中的規範,比朋友所略述的,還要嚴格許多。

朋友,是否可以看一下舍墮第十? 以及之前所舉證的藥楗度篇章的律證與解說 ?

4.淨人是不可以代佛陀及僧眾接受錢財的供養。

答 : 只要朋友滿意就好。朋友當然也可以選擇去除有關淨人的律條。

但,星洲依然選擇恪遵律法所載。

2015-07-10 20:17:54 補充:
5.淨人身上蓄積著在家居士對僧眾供養的錢財,跟僧眾本身身上蓄積著在家居士供養的錢財 有所不同?跟本是相同的一件事

答: 二者意義完全不同。

尊者對淨資沒有所有權、也不能非法地向淨人索討。

更不能擅自指示淨人如何使用淨資。

這種誤解,通常來自於對律法的誤解。

......

最後,

朋友的問題,應該不是建立在律藏的條文、與註釋的解讀上,

而是在於...沒有閱讀律藏中相關的例證、

或是中文的解讀程度有差異,

或是派門的成見過於堅固。

因此,只能建議朋友多多研讀律、法;

摒除成見地多看幾家對相關條文的註釋。

這是最後的解說與回應。

如意
2015-07-07 3:44 pm
問樓主您,您認為那樣的迂迴曲折到底是有嘸心持的金錢呢?!


///\/


真正殊勝無比的出家功德是[心出家]



如是這時,請務必深思之:

大慈大悲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是現在家相!

大智慧的菩文殊室利菩薩摩訶薩也是現在家相!

維摩詰菩薩摩訶薩、 彌勒菩薩摩訶薩都是現在家相!


出家是大好事!不可等閒視之,而樓主您所在意的只是身出家表相出家而已,這真正殊勝無比的出家功德是[心出家],但這也是難知難解的事情,建議樓主想要知道身出家與心出家的如法情形,當然是找非常有智慧又非常慈悲的 正覺親教師菩薩請示開解![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故請於共修時間前來請示。共修時間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也可要樓主與網友先來分辨清楚弄明白真正的出家與在家的分際在哪...

真實的道理: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聖僧,謂之為勝義菩薩聖僧,即是初地至十地心;然出家之已證悟菩薩,亦屬勝義菩薩僧。

大菩薩 平實導師如是慈悲開示

《真假開悟》 

歸依勝義三寶者,謂修學大乘佛法以後,求證法界實相,欲得般若實智,非唯解脫智之實證;如是聞法已,心愛樂之,願欲隨從修學,先行歸依,猶未得證,是名歸依勝義三寶之表相歸依。勝義三寶者謂:法報化身,十度種智,大乘聖僧。此唯有大乘。佛寶中之法身佛者謂本師毗盧遮那佛,報身佛者盧舍那佛;法寶中之十度種智者,謂十度波羅蜜多及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函蓋二乘菩提之一切智故;僧寶中之大乘聖僧者,謂一至十地菩薩,以及等覺菩薩。歸依此等三寶者,方是歸依勝義三寶者。 

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聖僧,謂之為勝義菩薩聖僧,即是初地至十地心;然出家之已證悟菩薩,亦屬勝義菩薩僧。二乘法中之在家人,雖亦偶有證得四果者,雖可名之為聖,然猶不得名之為僧;以二乘菩提法中,必須捨世俗家而身披僧衣者,方可名之為僧故。大乘法則不然,譬如華嚴五十三參之初地至十地菩薩,多現在家相,少現出家相;非為不能捨離貪欲、名聞、眷屬、財富,實乃因為一切種智妙法之親證者,皆須在此中修學實證故,若離世俗煩惱則不能發起一切種智之親證因緣故,則無一切種智妙法可證故;亦為求斷習氣種子,以在家相為之,多有逆增上緣,故易於地地修除煩惱障中之習氣種子。 

初地以上在家菩薩云何亦得名之為僧?此因初地以上菩薩皆是經中所言「生如來家,是真佛子」之菩薩故;既名真實佛子,當然攝屬聖僧,不論身現出家相或在家相。除大乘法中一至十地菩薩以外,別無在家人可名聖僧。此如釋迦在 燃燈佛為其授記成佛時,亦如大乘經中起首之在家菩薩等,亦如彌勒、文殊、普賢、維摩詰、觀音、勢至…等,雖現在家相,頭戴天冠、身著寶衣、胸佩瓔珞、身有種種寶物莊嚴,迥異出家聖僧,然皆同得名為聖僧;故於大乘一切種智妙法中,但得入地,皆成佛之真子,名為生如來家、住如來家之真實佛子;既是真實佛子,即不論其為在家身或出家身也;意謂:縱使出家為僧,若未悟入諸地中,仍非真實佛子,唯是表相佛子爾,唯除證悟而入諸地。非唯《大方廣佛華嚴經》之諸種譯本中皆如是說,其餘大乘經中亦皆如是說;故說初地至十地之菩薩,不論身現出家相或在家相,皆是大乘法中之勝義菩薩聖僧。在家人而名為菩薩聖僧者,謂必須大乘別教法中之諸地菩薩,方有在家相之勝義聖僧也;若是未入地,則唯有出家人可謂為賢位僧,在家人雖已悟入般若而入菩薩數中,可名大乘通教聖人,然於未入地之前仍不得名之為僧也,唯除已入諸地。於二乘法中則唯有在家聖人而絕無在家僧也,非是菩薩故,不證道種智故,未受聲聞比丘、比丘尼戒故。如是應知。...

請續恭閱:

《真假開悟》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29/Book1029.htm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2015-07-07 07:56:28 補充: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參考: 佛教正覺同修會-- 學正法 來正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index.html
2015-07-07 3:22 pm
版主大德您安:

唯識論中說:

「戒學有三,一律儀戒,謂正遠離所應離法。二攝善法戒,謂正證應修證法。

三饒益有情戒,謂正利樂一切有情。」

可知佛陀為眾生這樣的習氣設施教誡,以:

諸惡莫作(去惡),眾善奉行(行善),自淨其意(淨心)做為戒律的基礎 。

所以版主必需了解的是,戒律最終是在去「自已」的惡,淨「自已」的心

所以說為什麼居士不應去讀沙彌律戒的原因,防止自心造作而已

大乘義章云:

「三業炎火,焚燒行人,事等如燒,戒能防息,故名清涼」

把火澆息都來不及了,何苦又加把柴下去燒呢?

愚見~~
2015-07-07 7:59 am
若尊者做了違反居士邀請的內容,使用了淨資,因此造成居士的淨信消失,而不再供養或者造作了不善業,豈不遺憾....
=====

一是違反律戒的僧眾

二是嚴謹持守佛陀律戒的僧眾

板主要供養何方僧眾,自個選擇。

2015-07-07 00:02:18 補充:
居士就是要看沙門戒

才會知道明白

何方僧眾把佛陀制定的律戒,破壞殆盡。

何方僧眾嚴謹持守佛陀制定的律戒,如律如法的修行、傳法、度眾。

2015-07-07 00:11:18 補充:
板主若發現供養的僧眾違反佛陀制定的律戒

那麼遠離不親近就好




板主若真心誠意要供養如法如律的僧眾

用心找也會讓板主找到的

2015-07-07 00:37:20 補充:
無上菩提的戒律 , 成為指點江山、摘責他人利劍
=====
無上菩提的戒律

是讓在家居士及一般社會大眾

能夠看清楚、能夠檢視出家人的言行舉止是否是持戒清淨的佛陀僧團



這社會上真的有不少假和尚,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在家人如何分辨是真和尚或假和尚……

當然是看那一僧團在嚴謹持守佛陀無上菩提的戒律

在家人不看沙門戒律,又如何分辨誰是真和尚?誰是假和尚?

這樣說,沒錯吧?

2015-07-07 08:56:27 補充:
適當的提醒、暗示尊者,這樣作,是否如法?
=====
請教某某尊者,佛陀在世的年代,佛陀有無專屬的淨人,代佛陀收取淨資?

請教某某尊者,供養尊者的居士非常多,目前在淨人身上,已累積近五千萬的淨資,現在八仙樂園發生重大災難,數百人被燒傷,請教某某尊者,可否動用這五千萬的淨資,來幫忙、資助傷者呢?

請教某某尊者,在淨人身上的淨資達五千萬,若移為它用,例如幫助八仙傷者,是如法還是不如法?

請教某某尊者,在淨人身上的淨資達五千萬,若絕對不能拿來幫助八仙傷者,那麼不能幫助正在受苦受難的傷者,是如法還是不如法?

2015-07-07 09:01:25 補充:
在社會上發生重大災難的時候

眾生急需孔方兄的時候

不會找上佛陀或座下的僧團

因為大家都知道,佛陀與座下的僧眾,通通沒有錢。

2015-07-09 10:53:41 補充:
淨人只是代施主保管淨資,是淨人和施主二造的約定關係。
這種約定方便出家眾有需求時,隨時對四事供養的"乞求"。
=====
佛陀在世時,佛陀與座下僧眾,有所謂的淨人,代施主在保管淨資嗎?

謝謝說明指教

2015-07-09 17:48:34 補充:
參閱律藏、經分別、第一迦絺那品、舍墮第十的王戒內容
========
佛陀在世時,佛陀與座下僧眾,有所謂的淨人,代施主在保管淨資嗎?

謝謝說明指教

2015-07-09 20:51:03 補充:
佛陀是允許執事人、園役等淨人,代為服務僧眾的。
=====
有無允許淨人,代收錢財供養?

2015-07-09 23:52:30 補充:
至於淨人收取錢財的問題,
這條戒也說得很清楚,就在於 "cīvaracetāpana,中文譯為衣資"一詞。
衣資一詞,也同樣出現在舍墮第八、第九的居士、居士婦中
=====
一、佛陀在世時,有無指派那一位居士,成為佛陀專屬的淨人?

二、佛陀在世時,有無記載,那一位淨人代收錢財供養?

三、佛陀有無允許專屬的淨人,代收錢財供養?

謝謝說明指教

2015-07-10 03:20:05 補充:
時,世尊依此因緣說法,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許 (受)守園人......
=====
許 (受)守園人......

後面的點點點,內容為何?
請星法友把文字顯示出來


諸比丘,有具信心、具淨心眾人,彼等以黃金授與相應者,言:以此施與相應尊者。諸比丘!以此若得相應者,許受之。.....
=====
此段經文,星法友可否以白話解說詳細。

謝謝法友的指教說明

2015-07-10 11:45:57 補充:
星法友
貴部派後來自行修改的律戒

是完全不符合
巴利律藏裡有不持金錢戒的
(出家沙門皆不可持金錢,包括沙馬內拉(沙彌、沙彌尼)在內~)

淨人
只是替佛陀及座下僧眾處理生活雜役
並未負責保管在家居士的金錢供養
也不能按照座下僧眾的意願來運用錢財

受託者或是所謂的淨人之好
應以受託為僧眾採辦某種「已確定是甚麼事物或服務」的作法
而不是以「受託金錢而後隨僧伽心意來採辦事物與服務」的方式

2015-07-10 11:47:24 補充:
最後,淨人是不可以代佛陀及僧眾接受錢財的供養。

2015-07-10 11:52:41 補充:
淨人身上蓄積著在家居士對僧眾供養的錢財

跟僧眾本身身上蓄積著在家居士供養的錢財

有所不同?


跟本是相同的一件事

2015-07-10 18:02:58 補充:
IICome朋友

清淨的布施與供養

在034意見已詳說

2015-07-10 20:52:47 補充:
朋友,淨人的責任,不是負責保管供養之資,這麼狹隘、偏頗。
=====
實際見到的事實,供養之錢財,不是在淨人的控管中嗎?
僧人在尚未需要四事的供養時,已有一筆錢財在淨人那邊準備等著四事供養,這當然是積蓄錢財,不然是什麼呢?


而是,淨人代居士作 "如法" 地供養。 這之間的意義,差別很大。
=====
「如法」的供養
應以受託為僧眾採辦某種「已確定是甚麼事物或服務」的作法
而不是以「受託金錢而後隨僧伽心意來採辦事物與服務」的方式

2015-07-10 20:53:47 補充:
淨人是可以代辦採辦事物與服務
但是不可以保管居士供養僧人的錢財



淨人代辦採辦事物與服務後
淨人身上是不可以存有居士供養的任何一分錢財的

2015-07-11 00:12:46 補充:
淨人身上

只要不留有居士供養的任何一分錢財的話

那就如法如律了

2015-07-11 09:53:15 補充:
故, 明朋友所說的如法如律?
不知如律的根據在何處?
=====
佛陀不接受錢財供養,也不積蓄錢財。

然後會找一位可以信任的淨人,幫助佛陀收受供養的錢財嗎?

2015-07-11 09:58:47 補充:
在家居士要供養僧人四事
是在僧人有需要的時候才提供四事的供養



而不是僧人現在沒有需要的時候

就把錢財放在淨人身上,隨時等著僧人有需要的時候,再由淨人負責拿著這些居士供養的錢財,去採辦四事的服務。

2015-07-11 10:02:13 補充:
ICome朋友

一個重點,很簡單。


佛陀不積蓄錢財
也不會積蓄多餘的四事供養
也不會有一位專屬而信任的淨人
對不會積蓄著居士供養的錢財或四事

2015-07-11 10:03:58 補充:
淨人在現代來說就是志工或義工,
=====
是的

但淨人身上,不准也不會積蓄著僧眾所需的四事供養或居士提供的錢財。

2015-07-11 10:06:58 補充:
但星洲大德有提出經律上的記載跟實例佐證.
=====
佛陀不受錢財供養,不積蓄錢財。

於是後來的僧眾就變通方法,找個淨人代受錢財供養與積蓄,就方便多了。

也自認這樣就沒有破壞佛陀制定的不持金錢戒了

2015-07-11 10:09:51 補充:
淨人身上,隨時準備好一筆錢財,等著提供僧眾四事的服務。

這就是等同僧人積蓄錢財,不然是什麼?

2015-07-11 10:30:48 補充:
戒律的研判可能沒這麼簡單?
=====
佛陀的言行舉止,即是僧眾的行為準則。

佛陀身邊沒有專屬而信任的淨人

專門幫佛陀收取居士提供的錢財

然後等著佛陀需要四事的供養時

再拿著隨時準備好的供養錢財去採買相關事宜

2015-07-12 00:47:59 補充:
淨人或常住,
不管是南傳北傳系統的經律記載,
佛陀或僧團對其皆沒有管轄的權利,
因為他們只是前來幫忙的信眾.
=====
是的,都是來幫忙的。
但不會幫忙積蓄居士供養僧人的錢財

2015-07-12 00:48:17 補充:
若如明朋友所言,
僧眾皆不可碰觸金銀錢財,
不管動機跟情況為何?
皆不如法如理?
因為佛陀沒有這樣做?
=====
不接受金銀錢財的供養
不使用金銀錢財
不積蓄金銀錢財
不是不可碰觸金銀錢財的供養

2015-07-12 00:48:37 補充:
如果真要雞蛋挑骨頭的話,
請問祈樹給孤獨園是不是黃金鋪地嗎?
那佛陀腳踏黃金, 阿羅漢們腳踏黃金, 出家眾腳踏黃金...
是不是都犯戒破戒了呢?都接觸到了啊!
=====
腳踩黃金
那又不是佛陀的黃金
佛陀也沒有接受黃金的供養
佛陀也沒有拿腳下的黃金來購買四事物品
何來犯戒破戒呢?

2015-07-12 00:49:05 補充:
所以說啊!戒律在佛門之中也是非常專業的,
是否如律?是由戒師依實際情況跟參考前案例來決定的.
戒師這個角色不是一般出家人或熟讀戒條的在家人可以擔任的?
佛陀在世時, 大部分是由佛陀擔任戒師的角色,
佛陀過世後, 第一次僧團戒師是由優婆離擔任, 並非大迦葉亦非阿難等等.
=====
佛陀
不接受金銀錢財的供養
不使用金銀錢財
不積蓄金銀錢財

也不會叫一位能信任的專屬淨人
幫佛陀代收錢財供養與積蓄錢財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59: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706000010KK071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