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始得西山、定風波、漢樂府的一些問題

2015-06-18 4:41 am
1.始得西山宴遊記「文眼」:


2.本文冠上「始得」二字用意為何:


3.文中哪句話最能彰顯柳宗元人格高尚、不與保守當權者妥協的堅持:


4.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藉由遇到的一場雨,表達了甚麼樣的人生態度與感悟?是說明之:


5.漢代樂府詩歌的主要內容為何:


6.請問你若是漢樂府〈東門行〉中的男子,面對道德與生存的困境,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謝謝大大們回答^^

回答 (2)

2015-06-18 11:19 pm
✔ 最佳答案
有關始得西山、定風波、漢樂府的一些問題 1.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以「始」字貫穿全文,是文眼所在。2.作者當初以為已經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及至遊畢西山,見到那裏的奇景,才感到以前不算是遊山,西山之遊才是遊山的開始,才是得遊山意趣的開始,所以在文題前加上「始得」二字。3.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4.蘇軾在詞序裡寫道,這是到黃州第三年的三月七日,他在沙湖買了一塊地,和朋友前往看田,途中遇雨。雨傘、蓑衣都由僕人先帶走了,大家被淋得很狼狽,只有他渾然不覺。還對他淋成落湯雞的友人說,在雨中竹杖芒鞋比騎馬還輕快方便多了。

如果蘇軾不是喝醉了,那麼就是另有深奧的含意。答案是兩者皆是。「料峭春風吹酒醒」,可見詞人是剛喝過酒的,而「誰怕?一簑雨任平生」,詞人話鋒一轉,將自然現象聯想至人生體會,即使人生路程風雨交加、荊棘密布,只要有件簑衣他就可以無所畏懼。

雨停了,明明是太陽出來了,為什麼卻說也無風雨也無晴?既然天下大雨,闊達的蘇軾都可以不懊惱、不在乎,那麼天放晴,自然也就沒什麼好高興的。

「也無風雨也無晴」常被視為是一種人生境界,對於利弊得失,早已置之度外。這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精神,應該是蘇軾的自我期許吧!5.
漢代樂府 內容風格:(1)展現漢代遼闊的社會生活畫面。 (2)繼承了<詩經>的寫實傳統,但題材更廣闊。 (3)善敘事,為中國敘事詩趨成熟標誌。 (4)吸收<楚辭>的某些表現手法,有先秦民歌少有的浪漫色調。 (5)形式自由多樣發展了我國古典詩歌的體材,豐富了表現力。6.我會選擇生命
 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倫理精神的現實性是人的“生存困境”,困境導致沖突﹔但倫理精神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為人類生命過程提供解釋系統”,幫助人們“對付生存困境”,因而和諧而不是沖突,才是它的本質和本務。於是,我們發現在以上論述中多次被揭示的這樣一種規律:在現象世界或生活世界中,倫理精神存在的事實是沖突﹔然而在概念世界中,倫理精神的本性是和諧﹔在意義世界中,倫理精神的現實和真理是和諧本性的復歸。沖突只是倫理精神,或倫理世界、道德世界辯証運動的否定環節,是它們的異化形態。雖然在事實世界或生活世界中,沖突比和諧更具有現實性,但倫理精神的最高本質和根本任務,就在於通過自身的文化努力,消除沖突,達到自在自為的和諧。和諧,不僅是倫理精神的人文理想,不僅是倫理精神固持的信念和世界的終極目的,人類的終極目的,而且就是倫理精神最深刻的真理。


2015-06-18 7:04 pm
你根本就是將考卷問題拿到知識+發問而已....


收錄日期: 2021-04-30 19:46: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617000016KK0753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